全球 AI 浪潮强势来袭,商业化爆发 " 奇点 " 临近。
4 月 28 日晚间,昆仑万维(300418.SZ)发布 2025 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 17.6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46%。整体毛利率高达 69%,继续保持在较高水平。
侃见财经翻看这份财报,最直观的感受是:昆仑万维 "All in AGI 与 AIGC" 的战略决心愈发坚定,且一系列最新数据印证了公司 "AI 商业化拐点 " 已经出现。
财报显示,昆仑万维各条 AI 业务线的商业化正在加速落地。截至一季度末,AI 音乐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到约 1200 万美元(月流水收入约 100 万美元);短剧平台 Dramawave 年化流水收入 ARR 达到约 1.2 亿美元(月流水收入约 1000 万美元);AI 社交应用 Linky 单月最高收入突破 1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达到 300 万,成为海外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中国 AI 应用之一。
这一系列数据向外界传递的信号是,昆仑万维正在加速 AI 商业化进程,且 AI 出海战略也迎来了收获期。
今年一季度,昆仑万维全球化战略成效显著,实现海外业务收入达 16.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6%,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94%,国际化布局进一步深化。
可以预见的是,凭借强大的出海基因,昆仑万维未来将进一步开拓海外市场,海外业务收入继续保持高增长态势。
AI 算力芯片重大突破
站在当前时点,全球 AI 大规模商业化进程正在提速,从 AGI 行业角度来看当下依然处于研发投入期,昆仑万维也不例外,要想保持竞争力,其研发投入规模大概率将继续保持在高位。
2024 年年报显示,昆仑万维 2024 年的研发费用达 15.4 亿元,同比增长 59.5%,创出历史最高纪录。2025 年一季度,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推动 AI 算力芯片、大模型及应用的研发迭代工作,研发费用达 4.3 亿元,同比增长 23%。
在持续的高强度研发投入的同时,昆仑万维的研发转率正在大幅提升。其中,备受市场关注的 AI 算力芯片研发迎来了重大收获。
2023 年,昆仑万维通过增资方式控股 AI 算力芯片企业——北京艾捷科芯科技有限公司,完成了 " 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 AI 应用 " 全产业链布局。艾捷科芯集合了来自芯片研发、集成电路、 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顶尖专家与学者,专注于 AI 算力芯片的开发工作。
2025 年一季报显示,目前,艾捷科芯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关,整体研发进度已经过半,向实现量产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同时,为了支撑 AI 芯片研发的高强度需求,昆仑万维大力扩充了研发团队。截至一季度末,艾捷科芯员工数量已经接近 200 名,涵盖了芯片设计、算法研发、系统集成等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
另外,侃见财经了解到,艾捷科芯的 AI 芯片预计年内实现流片。
由此可见,昆仑万维的 AI 算力芯片业务的研发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未来大概率将继续向实现 " 中国芯,昆仑造 " 的目标稳步前进。
昆仑万维也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强研发力度,为实现芯片技术的自主可控贡献力量。
AI 芯片、自主可控、大规模高强度研发投入 ...... 这一系列举动,不禁让人联想到," 中国 AI 芯片第一股 " 寒武纪。
在全球贸易局势愈发紧张的背景下,芯片国产化是大势所趋,未来潜在的替代空间巨大。
海通国际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国产 AI 芯片产业正迎来商业化进程全面提速的关键阶段。在自主可控产业链持续突破与下游应用场景快速扩张的双重驱动下,芯片板块已步入高景气发展周期。
当前,国产 AI 芯片企业营收规模突破百亿大关,标志着技术成熟度显著提升与市场需求加速放量。在政策端对半导体自主可控的战略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芯片板块作为 AI 算力基础设施的核心组成部分,正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动能,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业内人士分析称,从另一个维度来看,昆仑万维在 AI 算力芯片的投入也给自身 AI 战略增添了一层安全垫。基于 AI 算力芯片的最新进展,市场对昆仑万维的估值或将重新定价。
All in AI,昆仑万维的决心
作为中国领先的 AI 科技公司,昆仑万维早在 2023 年年初便提出了 "All in AGI 与 AIGC" 的战略,是最早加入 "AI 大战 " 的玩家之一,通过持续研发投入,现已完成 " 算力基础设施—大模型算法— AI 应用 " 全产业链布局,并构建起了由 AI 大模型、AI 搜索、AI 游戏、AI 音乐、AI 社交、AI 短剧组成的多元 AI 业务矩阵。
在最新披露的财报中,昆仑万维向外界展示了各条 AI 业务线的最新进展。在一系列领先技术的加码下,昆仑万维的 AGI 战略版图愈发清晰。
昆仑万维在一季报中预告,公司将于 2025 年 5 月中旬在海外发布全球首款生产力场景通用 Agent 平台 Skywork.ai,深度聚焦个人生产力场景,解决通用 Agent" 通而不精 " 的痛点。
据介绍,该产品以高频使用场景为核心,构建由五大专家级 AI Agent 组成的智能体系,分别针对专业文档、数据表格、演示文稿、播客及网页内容进行深度优化。每个 Agent 均通过专项模型训练与组件强化,在输出内容的专业深度、细 节颗粒度及可视化呈现上形成差异化优势,并配备对标 OpenAI 同级研究质量的深度研究模块 ( deep research ) 作为底层支撑。
昆仑万维 AI 应用矩阵的基座无疑是,其领先的 AI 大模型。
财报显示,2025 年 1 月 6 日,天工 4.0 o1 版和 4o 版同步上线,并全量登陆天工网页端和 App 端。天工 4.0 o1 作为国内首款具备中文逻辑推理能力的模型,通过自研三阶段训练方案实现全方位优化。新模型在数学 ( GSM8k、MATH ) 、代码 ( HumanEval、LiveCodeBench ) 及逻辑推理 ( 私有评估集 ) 等基准测试中表现优异,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示了结构化输出与自我验证能力,验证了其可靠性。
昆仑万维通过自研技术持续迭代 " 天工 " 系列大模型,在复杂任务处理、多模态等方面实现多项突破,逐步确立了在国内 AI 大模型领域的头部地位。
基于领先的视频生成大模型,昆仑万维的 AI 短剧应用也实现了重大突破。
2025 年 2 月 18 日,公司开源了全球领先的 SkyReels-V1 视频生成模型与 SkyReels-A1 表情动作可控算法,以技术平权理念重塑短剧产业生态。用户仅需一张肖像与一段驱动视频,即可生成情感饱满的定制化视频内容,推动制作成本大幅下降。
截至 2025 年 2 月末,SkyReels-V1 模型在 Hugging Face 的下载量已接近 3 万次,在 Github 亦收获逾千星的点赞,广受好评。
一系列迹象表明,昆仑万维在大模型自研、开源突破和应用深化等多个方向取得重大进展,持续稳居全球第一梯队,不止跟跑,更在多条 AI 细分赛道上实现了领跑。
商业化,关键的一跃
所有 AI 技术的突破最终都要落地商业化,AI 技术的终极价值在于解决实际问题、创造全新的用户体验和商业模式,而这一切的实现最终要依靠将强大的模型能力转化为触手可及、富有创意的应用。
昆仑万维的财报,正在向市场呈现公司 AI 矩阵的商业化应用最新进展,一系列数据说明,公司正在从 AI" 投入期 " 向 AI" 收获期 " 加速演进。
在财报中,昆仑万维重点提到了几个关键的 ARR (年化流水收入)数据,这是衡量 SaaS 或者订阅制业务增长潜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来看:
短剧平台 DramaWave:年化流水约 1.2 亿美元(月流水约 1000 万美元),预计到 2025 年底能做到 3.6 亿美元,潜在增长率达 200%;
AI 音乐平台 Mureka:年化流水约 1200 万美元(月流水约 100 万美元);
AI 社交应用 Linky:报告期内单月最高收入也突破了 100 万美元,月活跃用户达到 300 万。
在 AI 短剧赛道,昆仑万维的 AI 短剧生态已构建起覆盖全球的 " 增长飞轮 "。
依托公司领先的 AI 技术,DramaWave 全新上线的 AI 配音功能可实现 16 种语言转译配音。得益于订阅用户规模持续增长,平台收入水平不断增长,毛利率持续提升。
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3 月,DramaWave 累计下载量已突破 3000 万次,月活跃用户量已突破 1000 万大关,用户规模成功跻身行业前五,稳居出海短剧赛道第一梯队。目前,DramaWave 在以美国、日本及英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市场展现出强劲吸金能力,并形成以印尼、巴西、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增长极。
分析机构认为,AI 的实时生成能力使得个性化、交互式的内容分发成为可能,或将彻底改变短剧内容的消费方式,未来的市场空间巨大。自 2023 年以来,全球用户观看短剧的时长显著攀升,至 2024 年 3 月,短剧相关 App 用户观看时长在过去一年里增长了 16 倍。
TikTok for Business 在其《2024 短剧出海营销白皮书》中预测,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百亿美元,海外月均短剧用户规模预计达到 2-3 亿。
由此可见,AI 短剧商业化的爆发,将为昆仑万维打开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增量空间。
一系列数据证明昆仑万维的 AI 商业化落地,不仅是单点突破,而是已经形成了 " 多点开花 " 的生态格局。意味着,昆仑万维在多个 AI 细分场景,都找到了商业化的路径,跑通了商业闭环。
出海,最大的确定性
昆仑万维 2024 年度财报的另一个关键词无疑是:出海。
在全球 AI 出海浪潮中,昆仑万维凭借独特的商业模式、技术创新和精准的市场洞察,成功打破出海魔咒,成为海外收入增长最快的中国 AI 企业。
2024 年年报显示,昆仑万维的海外收入规模增长至 51.5 亿元,同比增长 21.9%,占总营收的比例达 91.0%。
今年以来,昆仑万维的出海战略加速推进,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公司实现海外业务收入达 16.7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 56%,海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至 94%。
截至 2025 年初,公司业务版图已覆盖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月活跃用户接近 4 亿。
当前业内的共识是,2025 年,全球 AI 应用有望进入从 "1 到 N" 的快速发展阶段,全球 AI 商业化爆发进程也在加速。
分析人士认为,海外以其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强的付费能力成为了众多 AI 企业的首选,相比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消费者对于创造性 AI 应用产品的付费意愿和能力通常更强。
Valuates Reports 报告预计,2025 年,全球 AI 相关市场总规模将达到 169411.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123 万亿元)。由此可见,随着全球 AI 大规模商业化进程加速,已经成功出海的 AI 企业将抢得先机,能够充分享受时代红利。
复盘昆仑万维过往的财报,不难发现,其出海取得的成功离不开其全球化基因与坚定的开放战略。
昆仑万维被称为 " 中国互联网出海第一股 ",早在 2019 年,AI 便成为了昆仑万维在全球视野下纵横四海的新主题。
站在 AI 商业化应用大爆发前夜,昆仑万维已经从 "AI 出海先锋 " 转型为 " 全球 AI 竞争弄潮儿 ",成为了市场投资机构重点跟踪研究的 AI 全球化样本。
来源:侃见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