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的外卖战场要变?
最近,京东进军外卖,成为全网焦点。
2 月 11 日,京东正式启动 "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 招募,5 月 1 日前入驻,全年免佣金。目前,蜜雪冰城、瑞幸、霸王茶姬、茶百道、沪上阿姨、幸运咖等多个饮品品牌已入驻。
京东外卖的消费体验到底怎么样?商家的线上流量战场要变?
京东外卖测评:价格比美团贵,多细节待提升
" 即刻入驻,全年 0 佣金。"
2 月 11 日,京东外卖正式启动 " 品质堂食餐饮商家 " 招募,2025 年 5 月 1 日前入驻的商家,全年免佣金。
消息一出,就在行业激起千层浪。
如今,打开京东 APP,就能看的左上角的 " 秒送 " 频道,进入就能看到 " 奶茶咖啡 " 入口,北京、广州等个别城市增加了 " 外卖 " 入口,和 " 奶茶咖啡 " 平级并列。
北京朋友的京东外卖页面
在配送方式上,京东外卖提供 " 商家自送 " 和 " 达达秒送 " 两种,配送价格在 2 元至 12 元不等,配送费计价原则与美团、饿了么逻辑一致。
" 苦平台佣金久矣 " 的餐饮商家,仿佛看到了新的机会。
京东外卖的消费体验到底怎么样?会不会成为经营者新的线上战场?我抢先体验了一下。
打开京东 APP,在 " 秒送 " 频道下,我看到了处于 C 位的 " 咖啡奶茶 " 类目。
入驻商家以 " 蜜雪冰城、霸王茶姬、沪上阿姨、茶百道、瑞幸、库迪、幸运咖 " 等头部连锁品牌为主,目前还未看到区域品牌和独立门店。
2 月 12 日 11:04,我在美团和京东两个平台上 (点单地在郑州) ,同时下单了 1.5 公里之外的同一家蜜雪冰城的 2 杯同款产品,发现作为外卖新手的京东,在服务细节及效率上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配送效率:下单后 18 分钟就接到美团骑手 " 外卖已入柜 " 的电话通知。京东配送员在下单后 20 分钟后送达,两者速度差不多,美团更快一点。
实付价格:同门店同产品,消费者的实付价格美团比京东低4.9 元,主要体现在配送费上,美团有配送费减免、新客立减等,京东点单目前没有类似优惠。
整体体验:京东外卖的达达配送员由于不熟悉路线,找不到快递柜,电话通知下楼领取,这对于已经被 " 惯坏 " 的年轻人来说,不够友好。
我也调研了身边几位朋友,有人吐槽 " 中午在京东点的餐,整整晚到了 1 小时 ",有外卖小哥反馈,他了解的一位餐饮商家,3 天在京东上只接到了 1 单。
已入驻的茶饮品牌一位相关人士告诉我:" 京东外卖用得人比较少,对门店获取订单帮助不大,现在不会当核心渠道做。"
京东外卖 0 佣金,茶饮商家要不要入驻?
京东其实从去年就开始做外卖了,2024 年 12 月,京东 " 秒送 " 频道上线咖啡奶茶与快餐外卖。但彼时," 京东秒送 " 只是作为京东 APP 的二级页面,入驻的品牌也不多,看起来更像是试水。
今年正式官宣后,一时间吸引了大量关注,头部品牌之外的区域品牌和独立小店要不要抢先入驻呢?尤其是有第一年 0 佣金的诱人条件。
咖门从亲身体验、小范围调研,对相关人士采访后认为,茶饮商家目前入驻需谨慎。
首先,客户体验是一切平台的根本。
京东外卖以 "0 佣金 " 吸引商家入驻,但顾客的消费体验却是 " 费时费力又费钱 ",这无异于本末倒置。
外卖配送,是一个无比宏大战场,需要投入海量资金和时间打磨生态协同能力,美团和饿了么在这方面已经建立足够高的壁垒。
流量如日中天的抖音,曾数次传出要做外卖的消息,最后都偃旗息鼓,足见这其中的难度系数。
从数据上分析,京东外卖依赖达达集团的即时配送网络 ( 年活跃骑手近 130 万) ,宣称最快 9 分钟送达,达达配送的运力虽强,但与美团、饿了么的骑手规模 ( 美团活跃骑手超 600 万) 相比仍有差距,覆盖密度可能影响用户体验。
因此,在客户体验有踩雷风险时,茶饮商家入驻需谨慎。
其次,京东 " 秒送 " 餐和饮更像噱头,重点则在 " 生鲜 "。
" 饮品对京东平台来说其实是鸡肋,基本无利可图,也很难撼动既有的两大外卖平台,主要是餐和饮都属于热门赛道,能在一定程度上撬动本地生活服务的流量。"一位平台运营人士透露。
在郑州,福州这样的非一线城市,还没有 " 外卖 " 类目,餐厅包含在咖啡奶茶类目中,仅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有 " 外卖 " 类目。
他分析,京东入局外卖的真正意图或不在 " 外卖 " 本身,而在 " 生鲜 " 品类上,类似于曾经的每日优鲜。
京东秒送的重点是盒马、奥乐齐、山姆、麦德龙等商超的 " 小时达 " 业务,其中以 " 水果、蔬菜、肉类海鲜 " 等生鲜为主。
在线上这项业务被称为 " 即时零售 ",本质上,这是京东在电商流量红利见顶的今天,拓展新的业务和盈利空间。
第三,消费心智已固化,改变非一朝一夕
有媒体称,京东布局外卖会形成鲶鱼效应,加速外卖平台向低佣金、精细化转型。
京东入局外卖的消息还引发市场对竞争加剧的担忧,美团股价在消息公布后一度跌超 6%。
但长期来看,外卖市场的颠覆需依赖基础设施(骑手密度、商家生态)和用户习惯的双重突破,京东仍需时间验证其外卖模式的可持续性。
公开资料显示,美团占据中国外卖市场约 65% 的份额,用户心智和消费习惯已高度固化。高频消费场景下,用户更倾向于选择 " 默认平台 "。
除此之外,美团外卖与其到店酒旅、闪购等业务形成生态闭环,即时配送能力覆盖餐饮、生鲜、日用品等多品类。
相比之下,京东外卖虽进驻了餐饮商家,但目前品牌少、门店少,其 " 秒送 " 入口虽整合了超市、生鲜等业务,但尚未形成生态协同优势。
不过即便如此,多一个平台加入竞争,对餐饮经营者也是一种利好,京东入局或刺激美团进一步优化运营成本,或降低商家的佣金率。
总之 ,经营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运营能力及综合成本权衡利弊,选择适合的平台。
结语
想在外卖市场 " 三分天下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京东似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外卖江湖一直不乏入局者。过去 10 年,百度、滴滴、阿里、顺丰和抖音等重量级玩家都做过尝试,但未曾撼动美团的统治地位。
每一次平台的更迭,都会给饮品从业者带来新的躁动。
事实上,无论是美团、饿了么,还是抖音、京东,餐饮商家的成功,终究要靠产品体验带来的高复购。
如果产品服务、成本结构存在 bug,或者没有搞懂流量玩法,那么问题不是换平台就能解决的。
来源:咖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