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 " 手握 " 四家上市公司。
国内 " 轮胎一哥 " 上市进程迎来关键时刻。
2 月 13 日,中策橡胶于上交所首发上会,拟募资 48.5 亿元。中策橡胶主要从事全钢胎、半钢胎、斜交胎和车胎等轮胎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旗下拥有 " 朝阳 "" 好运 "" 威狮 ""WESTLAKE""GOODRIDE" 等多个国内外知名品牌。
这家国内轮胎行业的龙头企业,终于迈出了登陆资本市场的关键一步。而背后操盘这一切的,正是资本市场的 " 老江湖 " ——仇建平。
在《2024 胡润全球富豪榜》上,仇建平与配偶王玲玲以 185 亿元身家位居第 1384 位。 他通过并购的方式搭建出产业版图,旗下已有巨星科技、杭叉集团、新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
若中策橡胶上市成功,这位 " 并购猎手 " 将 " 手握 " 四家上市公司。
轮胎巨头的资本之路
中策橡胶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 1958 年建立的杭州海潮橡胶厂。1966 年,杭州海潮橡胶厂正式更名为杭州橡胶厂。
上个世纪 90 年代,杭州橡胶厂和中策投资合资设立杭州中策橡胶,此后,中策橡胶开始一路发展壮大,逐步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轮胎企业。
然而,就是这样一家行业巨头,却迟迟未能登陆资本市场,直到一位低调的 " 宁波富豪 " 仇建平出现。
时间来到 2019 年,中策橡胶的股东之一中信产业基金即将退出,寻找下家,而仇建平了解到这一情况,盯上了中策橡胶这块 " 肥肉 "。
彼时,仇建平已经坐拥巨星科技与杭叉集团两家上市公司,但他仍然在四处寻找好的投资标的," 中信产业基金的 5 年期限到了,今年 6 月份需要退出,所以我们接盘了。"
于是在 2019 年,仇建平控制的中策海潮以 57.98 亿元的现金对价获得了中策橡胶 46.95% 的股份,成为实际控制人。
这一举措也就仇建平的资本运作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 并购可以让企业快速的发展,巨星集团也是这样的。总共 9 年时间,我们花了 110 亿人民币的钱用在并购上。"
在 2019 年的一个论坛上,仇建平直言,巨星科技 2010 年在深交所上市,那时候整个集团下面就一个手工具业务,过去 9 年基本上把集团公司赚来的钱全部投入到产业并购上,并购之后企业有了快速的发展。
两年后的 2021 年 10 月,中策橡胶公司便进入 IPO 上市辅导阶段,足以见其 " 上市心切 "。
直至 2023 年 1 月,中策橡胶预披露招股书,准备在上交所主板上市,原计划募资 70 亿元。2024 年 12 月,中策橡胶更新招股书申报稿,募资金额由 70 亿元减少至 48.5 亿元。
招股书提到,中策橡胶拥有 " 朝阳 "、" 威狮 "、" 好运 "、" 金冠 " 等一系列知名轮胎品牌,其中 " 朝阳 " 品牌诞生于 1966 年,并于 2004 年评为 " 中国驰名商标 ",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本土轮胎品牌之一。公司的轮胎产品为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通用、东风日产、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比亚迪汽车等知名整车厂提供配套服务。
财务数据显示,2021 — 2023 年及 2024 年上半年,中策橡胶实现营业收入分别约为 306.01 亿元、318.89 亿元、352.52 亿元、185.18 亿元,对应实现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 13.75 亿元、12.25 亿元、26.38 亿元、25.4 亿元。
从业务结构来看,中策橡胶的收入主要来自全钢胎、半钢胎产品。报告期内,该公司的全钢胎收入分别约 159.10 亿元、158.24 亿元、172.11 亿元和 84.92 亿元,分别占其主营业务收入的 52.20%、49.83%、49.01% 和 46.00%。
2023 年,中策橡胶在国内橡胶制品产业链轮胎类企业里的市场份额占比达 14.7%,在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发布的 "2024 年度中国轮胎企业排行榜 " 中位列榜首。
根据美国《轮胎商业》(TireBusiness)发布的 2023 年全球轮胎企业排行榜,中策橡胶以 43.8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15 亿元)的轮胎销售额位列全球第 8 位,是中国唯一进入全球前十的轮胎企业,超越日本东洋轮胎、德国马牌等国际品牌。
正因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中策橡胶也被市场冠上了 " 轮胎老大 " 之名,但其面临的竞争也不容小觑。
在中策橡胶 IPO 之前,A 股市场的轮胎上市公司已经有玲珑轮胎、森麒麟、赛轮轮胎、三角轮胎等。从净利润看,2023 年,赛轮轮胎就以 31.36 亿元的净利润超过了中策橡胶的 24.98 亿元。
招股书中也提到,与玲珑轮胎、赛轮轮胎等我国大型轮胎企业相比,公司与主要竞争对手资产规模接近,但在生产及收入规模方面领先优势明显。与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国际知名轮胎企业相比,公司在资产规模及收入规模等方面仍有一定差距。
来源:招股书截图
本次 IPO,中策橡胶拟募集资金 48.5 亿元,用于高性能子午线轮胎绿色 5G 数字工厂项目、年产 250 万套全钢子午线载重轮胎生产线项目、中策橡胶(建德)有限公司春秋厂区改扩建及仓储配套项目。
63 岁 " 并购捕手 ",拓展资本版图
这并非仇建平第一次操盘公司上市。
1962 年,仇建平出生于浙江宁波。作为浙江资本圈的传奇人物,仇建平以其敏锐的投资眼光和娴熟的资本运作手法闻名。除了中策橡胶,他还控制着巨星科技、杭叉集团、新柴股份三家上市公司,横跨工具制造、汽车零部件等多个领域。
仇建平的创业之路始于 1993 年,彼时,他辞去 " 铁饭碗 " 毅然下海,创立巨星科技,专注于手工具的制作,公司的产品涵盖手动工具、电动工具、气动紧固工具、激光测量工具、激光雷达、工具柜、工业存储柜、工业吸尘器等。
2010 年,巨星科技在深交所成功上市,仇建平也由此开启了他在资本市场的扩张之旅。此后,仇建平频频出手,将众多优质资产收至麾下。
2011 年,仇建平成功收购杭叉控股 98.8% 的股权,成为杭叉集团的实际控股人。2016 年,杭叉集团在上交所挂牌上市,在叉车领域持续深耕,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境外市场营收占比逐年攀升。
2017 年,仇建平斥资 4.65 亿元从浙江力程处受让新柴股份 99% 的股权,同年 7 月,新柴股份在创业板成功上市。
至此,仇建平旗下已坐拥三家 A 股上市公司," 巨星系 " 资本版图初现规模。
截至 2 月 13 日收盘,巨星科技市值为 363.12 亿,杭叉集团市值为 270.74 亿,新柴股份市值为 23.34 亿,三家公司总市值合计超 650 亿,假如中策橡胶能顺利 IPO,仇建平的 " 巨星帝国 " 跨入千亿级别。
事实上,仇建平的资本运作,并非简单的 " 买买买 ",而是始终围绕着产业布局展开。他通过资本运作,不断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完善产业生态,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中策橡胶作为轮胎生产企业,是汽车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与一汽解放、北汽福田、上汽通用等众多整车厂建立合作,这也为巨星科技拓展了在汽车相关产业的业务触角。
在国内大手笔并购的同时,仇建平还把目光投向了海外。
2016 年,巨星科技增资并收购 PT 公司 100% 股权,整合了其激光智能工具业务,后者的母公司是瑞士徕卡。2017 年,收购了美国的手动、气动、电动射钉枪和耗材百年品牌 Arrow。2021 年,巨星科技公告拟通过支付现金的方式购买 Geelong 基龙 100% 股权,基龙是当时全球领先的存储箱柜公司。
2024 年,巨星科技完成对瑞士 TESA 集团资产的收购。TESA 集团是全球领先的自粘产品和解决方案供应商,在胶粘技术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广泛的市场份额,巨星科技借此拓展了产品线,提升了技术水平。
若中策橡胶成功上市,仇建平的 " 巨星系 " 资本版图市值将进一步攀升,有望突破千亿规模。届时,他将手握四家上市公司,在工具、叉车、轮胎、柴油发动机等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布局,产业协同效应将进一步增强。
来源:猎云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