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海酒馆
36 氪获悉,社区酒馆品牌「跳海」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挑战者创投。跳海创始人梁二狗(本名 " 梁优 ")告诉 36 氪,这笔钱计划用于主营业务拓展、会员体系搭建以及酒店公寓新业务的探索。
跳海是近些年快速长大的现象级酒馆品牌,规模在行业并不突出,目前仅有 30 多家店,但他们是小红书平台上被讨论最多的酒馆品牌,尽管他们从没有在三大平台(抖音、小红书、大众点评)打过广告。
跳海最早诞生于北京胡同里的 home bar,梁二狗在家做啤酒,另一位合伙人随易做鸡尾酒,每周开放 1-2 天,交 100 多块钱随便喝,微信群最早只有 2、30 人,一年后变成了 500 人大群。
在群友的怂恿下,梁二狗 2019 年在后海边开了第一家店,一周后便登上了西城地区酒吧第一名,这让这之前从未干过酒馆生意、自嘲 " 互联网创业狗 " 的梁二狗,从中嗅到了机会。
跳海如今已经在北京开出 10 家店,但他们最开始并没有遵循常规的加密开店策略,第二家店直接扎到离北京两千多公里的广州,这么做是为了验证他们的模式,放到一个新市场能否成立。
" 广州店如果开折了,我就回北京接着开," 梁二狗说,他深受精益创业理念影响,要通过最小的试错成本去验证一个业务。他们最近还在筹划到新加坡开店,验证是否会受到国别的限制。
梁二狗的总结里,跳海的模式核心是两点,一是 " 先有人再有店 ",尽可能把私域流量做大,把流量掌握在自己手里。二是吧台开源,招募兼职打酒师,由他们决定店里放什么歌,办什么活动。
跳海是一个 " 偏文科生创业的团队 ",梁二狗学的是法律,合伙人随易是媒体人转型创业,他们 95% 以上的员工都不是酒吧行业,有书店店长、牙医、幼师等等。截止目前,他们积累有上万名打酒师,但全职人员只有 100 多人。
跳海自定位是一家社区酒馆,他们希望给门店周边 5km 的都市人,提供一个进行泛社交、表达自我的公共空间,且在管理上,给一线人员赋予高度的权限,不仅是经营者,也是 " 居委会大妈 ",负责维系社区的连接感、归属感。
今年是跳海扩张最快的一年,上半年他们门店数翻了一倍,覆盖的城市从去年的 7 座,扩大到 15 座。在酒馆之外,跳海也在尝试往年轻人 " 住 " 的业务延伸。
梁二狗说,跳海模式是围绕人群做生意,酒馆只是先跑出来的业态,是一个社交和内容发生的地方,但城市年轻人对住也有普遍焦虑,他们希望打造长租公寓和目的地酒店,让年轻人可以住得开心,但仍然会采用轻资产模式,输出他们专长的运营能力。
以下为 36 氪与梁二狗的对话精简:
跳海不是一家 " 老板店 "
36 氪:跳海的打酒师是一群什么样的人?
梁二狗:跳海的模式创新类似古典互联网。在美团骑手角色出现之前,商家要自己送外卖,但美团把这个角色开源掉了。在跳海打酒师角色出现前,酒吧要自己雇服务员,跳海把这个角色给开源掉了。
现在报名的有超过 1 万名打酒师,每个店每天额定要排 1~2 个新的打酒师,同时还有线上新增报名。这 1 万多人还没有完全上岗。
比较典型的是 25 岁到 35 岁城市白领,主要是媒体、互联网、金融、自由职业者,还有一部分大学生。90% 以上的人不是为了赚钱。很多人有做酒吧或者咖啡店老板的梦想,跳海让大家至少有一天来体验。上岗三次后可以转正,就会有薪水,底薪加提成。
36 氪:这样是为了控成本吗?
梁二狗:一方面是降低成本,我们人力成本在 15% 以内,比行业头部少 10~15 个点。同时也扩大了宣传,我们没有在三大平台花钱投放,基本没有 Marketing 的费用。另外,也能塑造多元的品牌调性和内容。传统的市场部需要每天做用户洞察,是处理数据的 CPU,跳海是用相对去中心化的方式做。
36 氪:打酒师为什么能够开源?
梁二狗:最主要的原因是产品交付门槛低,只有产品交付门槛低,更多的人才能参与进来,一旦我们是卖调酒的就不行了。让更多人进来,是为了打造个性化场景。来店里喝酒,喝的是场景,所有的线下业态,在前端都有个性化阐述的机会,个性化阐述带来附加值。
跳海的打酒师模式,从商业层面的考量,是从大的意见领袖到身边小的 KOC,同样提供影响力,还能建立某种信任关系,跳海至少有一半用户是靠朋友或者口碑推荐。
从第一性原理倒推,我们的运营相对去中心化,重视一线的个性化运营经验,市场和运营中台主要抓到大家的信息,了解每家店今天发生了什么,你觉得值得讨论的东西是什么?尽量不干预一线的做法,这反而能带来社区感。
36 氪:雇佣大量兼职打酒师,给他们很高权限,怎么统一社区共识且保证参与感?
梁二狗:我们内部说法是 "ios+ 安卓 ",ios 是社区共识,我们有三条价值观,站在背面、反对经验以及分享和共创。我们现在有 1000 多个微信群,通过电子日历、月刊、年度颁奖等不同方法强调价值观,这是 ios 的部分。安卓其实是开源,所有墙面都是开源的,结合每个店的空间配套做开源,让新人能不断参与进来,同时通过反复的物料和活动确认价值观。
围绕人群做生意
36 氪:做社区酒馆开到全国,怎么融入到不同的社区?
梁二狗: 我们内部店铺类型分两种,一种叫主题店,像 village 店、stage 店、park 店、base 店,在地性没那么强,一种是社区店,我们 70%-80% 都是社区酒馆,人是有公共性的诉求的,而很多人尤其是新进入一个城市,客厅空间是比较缺失的。
跳海跟海伦司不在一个行业,跟阿那亚在一个行业,本质还是围绕人群做生意。酒馆天然很有意思,一切都是夜间的,是人的 b 面。坚持吧台开源,会让我们跟当地 5 公里范围内的客群一起,塑造出一家个性化的店。
36 氪:第二家店为什么就选择异地进到广州?
梁二狗: 我想试试我们总结的吧台开源、先有人再有店这种理论,放到一个新的市场能不能成立,我的任务就是保证试错不会疼。如果广州店开折了,就回北京接着开。我深受精益创业影响,通过最小的试错成本去验证一个业务,新加坡如果能验证成,说明我们至少不会受到国别的限制。
36 氪:怎么落地下来的?
梁二狗: 从选址开始,我把我有限的认识的二三十个广州朋友,跟当地的一位朋友,现在他是跳海整个品牌的合伙人,我们俩怼了一个 50 人群,告诉大家要开店了,从选铺位,到吧台造型、马桶选择,都在群里投票,到开业时,一个半月,群从 50 个人变成两个 500 人群。这一套变成了我们新城启动的标准方法。
36 氪:因为社群的原因,顾客对你们的一些新尝试也会有更高的耐心?
梁二狗: 对于一个用户来讲,他了解的跳海不是全国有很多家店的跳海,只是家旁边或者跟朋友去的那一晚的跳海。人不可能每天在酒吧喝酒,这就是线下的好处,做不好顶多骂你,做好了对内部是有认知提升的,内部认知很重要,能帮助最小成本试错。
36 氪:星巴克新任 CEO 最近也重申 " 社区咖啡馆 " 定位,跳海跟他们的区别是什么?
梁二狗: 社区是人最顶层的需求,关于归属感,跳海英文名叫 Pub 而并不是 bar,在西方社会,Pub 扮演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在当地的一个总结。
线下氛围感是不可替代的,我们跟星巴克的区别在于时间段的不同,白天天然属于主业,夜晚属于工作之外的生活,我一直强调的价值观 " 站在背面 ",是让大家在 8 小时工作之内没法得到社会承认的身份,在这里得到承认,交到朋友。
今年是最快的一年,但还不够
36 氪:上半年餐饮消费比较疲软,你们这种酒馆生意是否会更受影响?
梁二狗:我们没有降价,流水也在随着店铺的扩张还在涨,我们相信用户真正有价值的需求,是不需要降级的。不只是吃饱喝足,也有身份认同,这是真正的能够经受考验。
我们坚定看好消费,不然我们今年上半年这个行情不可能一直以自己的钱来投入,今年是我们最快的一年,城市数跟门店数都翻了一倍,而且是在逆势的状况下,上了自己所有的筹码扩张。
36 氪:这是跳海第一次拿机构的钱,是什么时候考虑这件事的?
梁二狗:我们跟很多机构聊过,大家也很感兴趣,并不费劲促成了这件事。跟挑战者创投认识很久, 2020 年只有一家店的时候大家就聊过,有相互信任基础。
我们自己有不错的利润,但是扩张不够快,没办法支撑今年的发展计划。300 家的跳海酒馆这个事已经在我心里验证完了,但酒店和公寓新业务待验证。
36 氪:是什么时候开始考虑做酒馆之外的新业态的?
梁二狗:在 21 年开始琢磨这件事,在我心里跳海模式大概能开到两、三百家,千店万店不太现实,因为我们非标。但是用户粘性高,30 多家店在小红书上干到酒馆第一,而且没花过钱。这里面的商业能量,我后来想,还是在社群,在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酒馆只是跳海其中的一种业态,是先跑出来的业态,酒馆是社交、内容发生的地方,但是城市年轻人的住也普遍焦虑,如果能把跳海的社群创造和经营能力,延伸到长租公寓、酒店 甚至更多领域,我觉得是 ok 的,本质上是围绕人群做生意的品牌。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