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宇辉不想做网红,想做网红的撑不起 618

创投圈
2024
06/18
21:32
分享
评论

" 我是非常抗拒卖东西的 "" 我很拒绝‘网红’两个字 ",一边拿下单场 5000 万的销售额,一边在同时播出的访谈节目里如是表达,董宇辉有些拧巴。

618 开始快一个月了,几乎所有直播间里都没有佳讯传来,董宇辉在其中已经算是为数不多号召力尚存的头部主播了,但偏偏他是对主播这个行业最缺乏身份认同的一个。

缺乏身份认同的不只有他,就在半个月前,俞敏洪也公然表示," 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 …… 以后准备远离生意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去游山玩水。" 无心插柳柳成荫,俞敏洪一席话让东方甄选股价跌去两成以上。

不爱干的人还有很多,小杨哥、辛巴都因为不同的理由选择淡出直播间,都有自己认为更重要的事情去做。

有能力的人不愿意干,愿意干的人观众却不买单了。618 开始前,李佳琦就说今年 618 很难,结果首日数据果然并不理想,比往年多有下滑。李佳琦本人更是在 618 期间去芒果参加《披荆斩棘的哥哥》综艺录制,并表示,这是为了挣钱给直播间的家人们发红包。

本身直播带货就面临增长颓势,再加上店播逐渐普及、电商造节越来越乏力,这些因素都让头部主播越来越难取得过去那样惊人的战报数字。但外界的目光又都离不开头部,他们的表现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行业的晴雨表。

而晴雨表告诉大家,尽管各大平台奇招尽出保住 618,但行业还是在下雨。

一、有余力的不认同 ‍

董宇辉始终没解决他的身份认同危机,这不奇怪。

6 月 9 日,在抖音自制的一档访谈节目《我爱我,很棒》中," 我是非常抗拒卖东西的,实事求是,我到今天都不享受这个工作,现在的工作有支撑意义,但没有喜悦,可能本质上还是自己以前性格上的原因。"

同时,他还提到,自己很反感 " 网红 " 这两个字," 你可以说下岗教师,或者其他任何一个词都行。英语中网红被翻译成‘ celebrity ’,它不是一个褒义词,通常都是做一些非常蠢的事情,然后去吸引眼球的,我很拒绝这两个字。" 从他的言语中不难看出,不论是主播还是网红,在董宇辉的观念中始终是处于鄙视链底端的。

有必要说明的一点是,"Influencer" 才是如今英文互联网语境中提及 " 网红 " 职业最常使用的名词,董宇辉所谓的 "Celebrity" 反倒是一个更古早、更传统的称谓,早在称呼上一代明星的时候便已有使用。它在词义上的确暗藏贬义,但并非对网生时代之后的红人最准确的形容。

董宇辉不是不知道自己可以被称为 "Influencer",只是在他的心中,对 "Influencer" 的词义要求过高。在此前接受央视国际频道的采访时,他提到," 我现在不认为我是一名影响者(Influencer)。想成为一名影响者,必须对自己传播的内容怀有自知。你要传达的是怎样的知识和价值观?你必须时刻警醒,因为人们如果喜欢你,他们就会以你为榜样。"

" 影响者 ",这是他对网红的要求。他不能接受网红只是为了娱乐大众或者销售商品而生,他本心里还是想做个老师。

从他的出身不难理解他的逻辑。像李佳琦、薇娅都是销售出身,小杨哥是喜欢拍搞笑视频,而董宇辉是一个老师,而且还是一个已经拥有了一定行业地位的老师。只是因为他所在的行业一夜倾覆,被迫转行。所以其他主播比他更能自洽。

这样看来,在直播中教英语、念诗、谈人生哲理,与其说是一种自发性的创意,倒不如说是一种受迫性的顽固,他坚持认为他只会这些,他只肯输出这些。

在这次事件之前,董宇辉也经常小热搜不断,比如 " 三拒讲解内衣内裤 ",因为他觉得自己实在是不知道怎么讲。这次 618,与辉同行也上架了大牌美妆产品,但他同样没有讲解,交给观众自行在直播链接里下单。

没解决身份认同的也不光是他,还有整个东方甄选。

6 月 3 日,俞敏洪出现在物美创始人张文中的直播间,张文中问他直播带货的经验时,俞敏洪回答," 东方甄选现在也做的乱七八糟,没有任何向你提建议的本领 "。当天,东方甄选股价跌近 10%,五天之后,股价跌去 22%,蒸发了近 30 亿港元市值。

东方甄选近 90 天粉丝量持续下跌(数据来源:蝉妈妈)

" 乱七八糟 " 的核心原因,指向去年 " 小作文事件 " 开始的一系列粉丝争议。俞敏洪说," 在过去一年里,自己在网络上的谩骂、指责和侮辱次数比 100 辈子加起来都多。以后准备远离生意场,把更多的时间留给自己去游山玩水,不想没命地奋斗,也不想纠缠到纷争中。"

毒眸在当时的文章(《董宇辉和孟羽童,网红打工人的 " 困境 "》)中就曾提到过,东方甄选模式的成功本身就极度依赖高粉丝粘性,但却对粉丝经济的负面影响唯恐避之不及。在 " 饭圈 " 一词被应用在更为广泛的明星经纪行业中,从业者所面临的粉丝不满与监督远甚于东方甄选,但从业者对其福祸相倚的逻辑更加清晰。

这种认知上的陈旧,在 " 小作文事件 " 一系列失败的公关回应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也在最近俞敏洪的发言中再度让东方甄选付出了代价。

6 月 7 日,俞敏洪发布公开信道歉,当中提到,在舆论场里被热议的 " 东方甄选做得乱七八糟 ",只是和朋友之间谦虚的表达,并表示:" 会为信任支持我们的所有人负责到底。"

俞敏洪道歉信(图源:俞敏洪抖音)

虽股价因道歉而有所回升,但这半年对东方甄选来说,转型的阵痛不是道歉可以弥合的。

6 月 5 日,东方甄选因旗下主播的 " 嚎叫式直播 " 登上了热搜。618 期间,人们发现过往以温文尔雅为著称的东方甄选主播们,竟然也开始像其他直播间的主播一样,提高音量,开始吆喝。东方甄选在回应里表示,这种风格是一种暂时行为,后续风格尚未确定。

着急是在所难免的,自从董宇辉成立 " 与辉同行 " 的独立品牌之后,东方甄选直播间每况愈下。今年前 4 个月," 与辉同行 " 直播间销售额分别为 9.32 亿元、4.11 亿元、6.2 亿元、5.38 亿元。相比之下,东方甄选直播间同期销售额分别为 6.39 亿元、2.69 亿元、3.29 亿元、2.42 亿元,差距逐渐扩大。

作为 CEO 的俞敏洪,全部精力押注在文旅直播上,尽心扶持 " 新东方文旅 " 的新品牌,更加让东方甄选直播间平日的带货量雪上加霜。

不过个人 IP 的力量依旧显著。6 月 13 日,继去年 " 小作文事件 "、今年董宇辉湖北行之后,俞敏洪和董宇辉终于再度在直播间合体直播,一方面为了平息近日负面消息给投资者以信心,另一方面也是早就安排好的文旅直播活动。飞瓜数据显示,这一天与辉同行直播间累计涌入 2500 万人,直播间销售额高达 2500 万~5000 万元。

不过,出现身份认同危机的也不只是东方甄选。一些过去存在认同的主播,也因为形势的变化而选择逐渐淡化自己带货主播的身份。

今年 3 月,小杨哥在直播间明确表示,将减少直播带货次数,转而将精力投入到集团的其他业务中去。灰豚数据显示,小杨哥今年 1 月~4 月的直播场次分别为 20 场、5 场、23 场和 5 场。所谓的 " 其他业务 ",包括但不限于音乐节、短剧、社会责任、政府关系等诸多领域。不过,据三只羊网络 CEO 杜刚所述,小杨哥忙的其他事务并不指望盈利,还算不上集团的第二曲线。

而快手的辛巴,在 618 大促开启前刚因为挑衅平台被封一个月。5 月 25 日,辛巴解封回到直播间,同时也宣布了以后会减少直播," 大概计划通过 10 场直播的方式让辛选习惯没有辛巴,让粉丝习惯辛巴的离开,让行业慢慢淡化辛巴的舆论。" 他希望将精力放到对人工智能的学习上,两年后再重新选择赛道出发。

直播带货狂飙突进的这几年,以上几位都是红利的享有者。不论是否曾经达成过身份认同,在行业红利殆尽的时候都颇有些 " 心灰意冷 ",至少从主观意志上来看,他们实在不愿意再继续下去。而势必要逐渐失去个人 IP 的直播电商行业,也必须要找到方式去习惯失去这部分流量之后的行业状态。

二、想挣扎的没能力 ‍‍‍‍‍‍‍‍‍‍‍‍‍‍‍‍‍‍

" 今年的 618 大促难不难?我觉得是难的。" 作为超头的李佳琦,在今年 618 开始前,就先给外界定了个调。

数据说明了他的判断。据 " 青眼情报 " 数据,今年 618 预售首日,李佳琦美妆专场直播实现 GMV 约 27 亿元,但较去年同期的近 50 亿元却下滑了 46%。

(数据来源:青眼情报)

不过,美 ONE 如往常一样回应称该数据不准确,并表示公司不会对外公布 GMV。同时,美 ONE 也对外透露,截至 5 月 20 日,李佳琦直播间 618 档期 GMV 累计已超去年同期。

和前文提到的主播们相比,李佳琦的事业心无疑还是重的。就在 618 开启不久,传出了李佳琦要参与录制《披荆斩棘的哥哥》的消息,且节目录制时间就在 618 大促期间。关于加盟综艺的理由,按他自己的说法," 我是去赚钱的,赚了钱要给你们发红包。"

难以考究芒果的通告费到底能在直播间的收入中占比多少,但通过综艺的方式收获更多曝光,总归是对此后的带货道路有所加成的。

其他主播的日子看上去也不好过。据信息日报报道,飞瓜数据显示:" 广东夫妇 " 去年同期成交额为 4.5 亿元,今年仅有 6114 万——同比下跌 86.4%。" 潘雨润 " 去年同期 2952.9 万元,今年 674.8 万元,下跌 77%。" 琦儿 " 去年同期 1.11 亿元,今年 1292.3 万,跌 88.46%。

唯一涨势喜人的是贾乃亮。在 5 月 21 日的首播里,贾乃亮 12 小时成交了 3.8 亿元,是今年 618 抖音美妆销售额的最大单场。不过,这一成绩也是抖音大量补贴之后的结果,包括 5 亿补贴、大额红包补贴、苹果手机福利和 1 分钱福利品等。

贾乃亮也不是什么新人主播了,在明星入局直播带货的最早期,贾乃亮就是平台打造的突出案例之一。只是超头来来去去," 造神 " 人选难见新身影,唯有旧人重提。

直播露出疲态的时候,电商试图从其它内容形态上找增量。比如短剧,今年 618,淘宝和拼多多在品牌定制短剧上押重注。两家都是商品逻辑更强、内容欠缺的平台,在短剧自去年爆火之后,想通过弯道超车的方式补齐内容短板无可厚非。只不过,短剧毕竟难以查证转化的 GMV,如果平台不主动公开,外界很难判断其实际效果究竟如何。

整体的乏力,不光是消费大环境的因素,也是持续了十几年的造节活动生命周期下行的侧影。

造节促销的方式本质上是电商平台给自己打造的一个个品牌,所以既然是品牌就会有自己的生命周期,谁也逃不掉。618 严格来说诞生得比双十一都更早,只不过因为双十一在成为电商购物狂欢节之前就已经有了 " 光棍节 " 的名号,所以认知度更高。而 618 的语义仅与电商挂钩,到如今已经 16 年了。

一开始,为了将节日的品牌效应树立起来,促销力度自然大。到后来," 大促节日剁手 " 的消费习惯业已形成,就可以开始利用品牌溢价慢慢减弱实际折扣力度,使用各种满减、需要纷繁计算的优惠券等方式。久而久之,品牌效应也会随着这些变化而逐渐被削弱,直至 " 臭名昭著 "。

或许也是感应到造节促销的下滑曲线,今年各大平台不约而同地砍掉了复杂了促销方式,并进一步缩短消费决策链路,强化 " 低价 " 标签。

比如 " 预售 ",从 2012 年天猫首次将预售模式引入双十一,到今年 618 取消," 预售 " 存在了十一年。

但平台们的大促战线并没有因预售的取消而缩短,今年所有平台 618 大促时长都在 20 天以上,快手甚至高达 42 天。和去年相比,普遍多出了一周左右的时间。

这是造节促销的另一种变化趋势,节日感越来越弱,节日名目也越来越多,最后变成全年都是低价,都值得 " 剁手 "。

几家平台定的全年策略都与低价有关。抖音宣布 2024 年将 " 价格力 " 视为第一优先级;阿里和京东更是都在 2023 年初就已经把 " 低价 " 作为最重要的战略之一。

如此一来,消费者把消费决策放置在大促期间的必要性就更低了,这不是直播间的主播们吆喝得更卖力就能解决的。

一味强调低价,其实也是一场没有任何人有收益的战争。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长张孝荣对媒体提到," 电商平台看似获得流量,但可能利润受损;商家可能销量提升但利润微薄;消费者看似得到实惠,但可能面临后续服务和商品质量问题。"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电商这么些年高速发展中强调吆喝的本质并没有改变,最早是凭借造节来吆喝,后来是凭借主播来吆喝,如今是平台以各种其他方式传递低价标签的吆喝。只不过,如今作为替代的吆喝方式并没有起到足够振奋的效果,同时还牺牲了供应链上下游过多的利益。

找到新的有效 " 吆喝 ",比盲目低价更科学。

来源:毒眸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