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百货,是最后的辉煌,还是未来的方向?

创投圈
2024
06/12
22:36
分享
评论

 

一、艰难前行的百货行业

百货行业,这几年不太好过。

各个城市的百货行业,都面临着客流下降、业绩下滑的窘境。前些年很多二三线城市的百货门店,在无声无息中选择了停业。

从 2023 到 2024 年,作为中国消费高地的上海,几家知名百货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因为其悠久的历史与影响力,迅速成为了市场的热门话题。

2023 年 2 月,曾经是上海著名 " 号码 " 商业的一员,上海六百宣布停业及拆除重建。

同年 3 月,1990 年代到 2000 年代上海最红的商场之一,也是徐汇区地标性建筑太平洋百货,宣布最后营业到 8 月 31 号。

11 月,老牌百货徐家汇东方商厦也加入到停业重建的序列。

2024 年 3 月,陪伴了上海人 30 年的日系百货梅陇镇伊势丹,也宣布将于 6 月 30 号停止运营。

时代的洪流在冲刷一个行业时,并没有区分内资和外资。

百货业的寒冬如此凛冽,以至于有一种说法:这个行业,快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但与此同时,日本四大百货松屋、高岛屋、大丸松阪屋以及三越伊势丹在 2023 年业绩都实现了全面增长。

位于东京的新宿伊势丹 2023 年营业额同比增长 14%,日本桥三越总店同比增长 10%,银座三越同比增长则达到了惊人的 35.6%。

当我们的百货业遭遇困境的时候,邻国的百货行业反而逆势上行。

那么,百货业到底还有没有未来?

日本百货似乎走出了不同的道路。

不过,这可能只是一个错觉。

因为就在同时期,东急百货关店全面退出涩谷商圈;立川高岛屋购物中心停止营业;岛根县唯一的百货店一畑百货店也即将关闭,而在北海道带广市,倍受当地民众喜爱的藤丸百货店闭店,给已经延续 120 多年的经营历史画上了句号……

日本百货业,实际处于整体收缩的状态。

显然,这是一个冰火两重天的故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美好。

所以市场的困惑在于:同一个行业,为什么在运营上有天壤之别?

东京百货行业呈现出了非常多样化的状态。前面谈到的三家高速增长的门店,都属于三越伊势丹控股,通过它们,也许能提供一些管中窥豹的启示。

二、得中心区者得天下

近代商业消费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从之前的目的性购物,变成了综合性消费。

简单来说,就是以前去某个商业,主要是去购买特定的商品,例如夏天到了去买件衬衣,冬天去买件棉服。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物质的丰富,纯粹的购物不再是消费的主要驱动,人们走出家门,除了买些东西,还需要吃饭、休闲、娱乐、社交。需求的复合化,是购物中心崛起的关键因素。

而传统百货很难满足新兴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商业核心区的百货市场接受度会更好一些,因为即使某一家商业业态不全,核心圈丰富的业态组合完全可以作为补充,在一个片区形成完整的消费链。

三越伊势丹的三家主力门店,就都处于东京的核心商圈。

即使是这样,几家百货也都配备了大量餐饮业态,甚至还有自营的餐厅,环境优雅且价格不贵。完全可以满足目的性购物时的用餐需求。

伊势丹自有餐厅里一份包含刺身、天妇罗、四样小菜、米饭和汤品的定食,售价是 2300 日元,约合 100 元人民币,以日本的物价,这个价格是非常划算的。

而在非中心区,可能周边只有一家大型商业设施,其他配套没有这么丰富,那么消费者肯定希望在一家物业里,能够提供更完善的业态与更丰富的场景,来满足多样化的诉求。

而传统百货在这方面的短板就被凸显了。

另一个方面,人们的消费习惯中,如果需要购买特别重要的东西,还是会选择商业更集中、可选择产品更多的地方。现代社会发达的交通体系,又极大提升了出行的便利性。

生活性消费,和目的性消费,是可以被区分开的。

所以从消费的分层来看,百货这种以零售为主导的物业,更适合在核心区生存。

三、客流为王

百货是对流量最敏感的行业,人流越大,形成消费的可能性越高。

无论是银座、新宿还是日本桥商圈,都能为区域内的商业提供足够的人流。

新宿地铁站 2023 年的日均客流大约是 280 万人次。几乎相当于一个小城的人口每天在这里出没。

而上海最繁忙的人民广场站,这个数字是 60 多万。

巨大的人流,为区域内的商业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客源。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国际化都市,外国游客对于日本商业的贡献比例极大。

根据日本旅游局的数据,2023 年的来日外国游客超过了 2500 万,已经恢复到了 2019 年 3188 万这一历史峰值的八成。相应的是外国游客的消费比 2019 年上升了 9.9%,达到了 5.19 兆日元。

这中间有很大比例的游客,选择的都是从东京圈与大阪 - 京都圈入境,也为这些城市带来了庞大的流量。

区别于其他国家旅游支出以吃住行为主,来日本消费的游客,在购物一项的比例很高,特别是中国内地客户,几乎达到了总消费的 50%。

新宿伊势丹的 Elegance 粉饼,也就是传说中的 "E 大饼 ",专柜甚至有个规定:中国人凭护照一个月只能购买一块。

这里面除了游客,还有游荡在各大百货里的代购们的功劳。

在省钱与赚钱这两件事儿上,国人是认真的。

Elegance 柜台的中文导购,那个台湾小姑娘幽怨的说:水都不敢喝,怕没时间上厕所!

而中国游客在 2023 年入境日本数量上,还只是排名第三。

庞大的本地客群和国际游客,汇聚成了一股消费的浪潮,东京,是一个很难复制的特殊市场。

四、百货的本质是零售,零售的核心是商品

百货的核心是货品。

以新宿伊势丹为例,有 66 个女装品牌,48 个女鞋及女包品牌,51 个化妆品专柜,50 个男装品牌,31 个钟表品牌,25 个儿童品牌,16 个家居品牌,此外还有 38 家日料、西餐、咖啡及小吃等。

作为一个营业面积 64000 平米的大型百货,这个品牌数量只能算是中等偏上,但品牌质量极高,几乎涵盖了所有的主流重奢,以及大量的特色时尚品牌。例如女装,既有 Channel、PRADA、GUCCI 这样的蓝血重奢,也有 PAUL SMITH、MIUMIU 这样的时尚奢品,另外还有 LENI FEU 这样的本土极火的设计师品牌。

丰富的商品组合,最新的款式,相对低廉的价格,构成了三越伊势丹旗下百货销售长红的最主要原因。

毕竟从消费者的角度,花更少的钱买到更好的产品,永远是最核心的驱动力。

商品的丰富还体现在很多方面,例如各大百货 B1 层的食品集市,其琳琅满目的各式甜点小吃让人眼花缭乱,环境优雅,货品精致,很容易激发起购买的欲望。

这些不是某一家企业自己能做到的,是整体零售行业高度发达的结果。

五、什么是好的服务

日本商业的服务质量一向被消费者称道。

在一些国内的文章中,日本的服务有点被神化了,并不是每一个百货都在细节做得十全十美,比如日本桥三越,商场内就没有寄存大件行李的区域,还要跑到旁边的银座线的三越前站,才能找到寄存箱子的地方。

但除了这些小小的瑕疵,日本百货的服务确实做到了非常细致的程度。

这种细致,体现在多种方面,在设施方面,无论是接待台的便民用品,简洁明了的指示系统,卫生间的整洁卫生,母婴室的人性化设置,以及退税区的便利程度,都做到了超出期望的周到与贴心。

导购也是日本百货最大的特色,态度是一个方面,更难得是那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你走进每一个专柜,导购都会微微地鞠躬示意,但并不上来打扰,假如你有任何需求,眼神示意一下,就会及时出现在你面前。

整体给人的感觉,就是专业、简洁,既没有冷落,也没有过度的热情。

最好的服务,并不是你在雨天能拿到伞,抱着孩子能借到婴儿车,这些设施并没有什么门槛。

最好的服务,是你感觉不到什么特别的东西,但就是非常的便利与舒适。

这是一种服务的艺术,在潜移默化中给你最好的体验。

优质服务还带来了另一个效果:为商业积累了大量的忠诚客群,现在三越伊势丹旗下的不少物业,会员占总客流的 30% 左右,但业绩占到了 80%。

早期伊势丹就实行了 " 直接打折现金入卡 " 的会员制度,即所有购买的商品,会有 5% 折扣直接返还到顾客的卡里,下次可以直接使用,而下次消费,新增部分依然有返还。

这就像一个 " 套娃 " 游戏,卡内的金额永远花不完,从而与客户形成了很强的粘性。

针对 VIP 客户的各种特定服务也极为完善,包括专属贵宾服务,针对会员的店外优惠展销等,不仅让客户获得了真正的实惠,还增强了归属感。

强大的 CRM 体系的作用,不只是提升了客户体验,还提供了翔实精准的客户数据。后期更增加了 " 高灵敏度优质 " 战略,以及 " 连接个别顾客 " 战略等多种模式,对顾客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分类,从而提供更个性化的服务。

而针对海外客户推出的三越伊势丹贵宾折扣卡,现在可以直接在微信小程序上申请,现场退税时直接激活就可以使用。

可以说,围绕让顾客更舒服便捷的消费,日本的各大百货用尽了心思。

甚至有时超出客户自己的想象。

六、让客户留下来的场景

相比于国内的百货近些年明显表现出的老化与陈旧,东京百货的调整与更新是持续性的。这种调整包括了环境与品牌。

三越伊势丹集团在东京的三个主力物业,风格上有一定的差异,但每一个都在空间环境上做到了自己的特色。

日本桥三越百货的内部保持着百年前的古老环状结构,入门即可看见为了纪念三越百货创立 50 周年,由日本天才雕刻家佐藤玄玄和弟子们,在京都的妙心寺内工房中花了约 10 年才完成的巨型天女像。

此外还有视为三越象征的狮子像,90 年历史的管风琴,以大理石为基底的复古装修风格,雕花的电梯等。整个日本桥三越,都显露着浓浓 "OLD MONEY" 的味道。

2018 年,由隈研吾主持设计的日本桥三越更新后再次开幕,新的理念是以 " 树 " 聚人,以 " 路 " 动人,即以树为意向将人们汇聚在一起,同时以路为意向引导人们在空间中的移动。建筑内的历史部分被保留下来,并与新的空间结合在一起。主楼一层的灯光设计以 " 闪亮的白色森林 " 为建筑主题。

改造后的日本桥三越,力图达到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平衡。

银座三越在近十年内就进行了两次大的改造调整,现在的风格是一种低调的奢侈感,整体色彩也更加温暖,木质色系的大量运用,使整个建筑充满了优雅的氛围,整体的陈列看着略显传统,结合视觉效果与空间转换,有一种淡淡的松弛感。

新宿区域更加年轻与时尚,新宿伊势丹的设计也更具个性化,色彩运用也更加大胆,整体设计延续了带有奢华气息的巴洛克风格,虚实之间,风格多变。

三越伊势丹的三大核心店在各自的特色以外,也有一些共通的地方。

首先就是空间处理的比较灵动,零售区的尺度比较合理,游走其中既不会觉得拥挤,也不会觉得空阔,公共区域的打造也是独具匠心。

内部色彩丰富,但不显得杂乱,在雅致与热烈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比起国内很多百货统一但单调的场景排布,东京百货在视觉效果上更加出色。

灯光也是几家商业比较出彩的部分,大量内嵌灯带及射灯的使用,看着简单,但是对于商品的强调非常明显,人流动线与陈列区的边界并不是很严格,通过灯光与色调过渡的十分自然。

货架与陈列层面,每一家品牌都有自己的特色,特别是服装与鞋帽类,非常容易唤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这三家百货,无论是氛围、空间以及各种细节,都是围绕刺激顾客消费的而做了精心设计,但又不会让你觉得很刻意,而是带着雅致和亲和的味道。

好的环境与氛围,是留住顾客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七、百货的未来

日本的百货,其实也面临着整个行业的调整。

从整体趋势来看。百货行业中心城市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东京、大阪、横滨、神户等为代表的 " 十都市 " 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而其他北海道、四国、九州等 " 十都市以外 " 商业区的百货则明显下滑。

即使是在十大都市区域,百货向核心门店集中的趋势也非常明显,作为强目的性购物商业,百货对于人口集聚,包括本地居民以及游客的集聚性的要求都更高。

从市场的未来发展分析,大型百货将进一步向头部城市与头部商圈集中,而位于二三线及以下城市,特别是非主要商圈的百货,将不得不面临转型的阵痛。

这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

从商业单体来看,商品的丰富与品质,依然还是百货的核心,从国内近期停业的大量百货商场分析,品牌过时、环境陈旧、设施老化是共同的问题,其中以品牌问题最为突出。

徐汇太平洋宣布停业时,有客人在网上晒出照片,说他小时候买的凉鞋,现在还在卖。

这个顾客是带着孩子去的。

很多百货以传统品牌库为特点的招商模式,导致业态与品牌的更新都比较缓慢。

在环境与氛围上,国内的一些百货在大的布局层面上没有太大问题,但在流线、色彩、灯光等运用上创意不足,特别是人性化与细节营造上差距比较明显。

同样的差距还体现在服务上,除了对客户精益求精的服务精神,我们更需要提升的还有怎样让顾客觉得舒适而温馨。

目前国内很多百货公司,都在试图借鉴日本的经验,但是效果很难预测。毕竟从整体零售市场来看,我们在客群、商品以及理念上,都有着很大的不同。

即使是在日本,百货的形势也并不是非常乐观,各个百货公司之间的表现也千差万别。简单地从东京百货业的繁荣来寻找行业的方向,似乎有些片面。

一个行业的存在与消亡,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自身的问题,最少东京的百货给我们了一个启示:以人为本,精益求精,遵循市场规律,不断优化产品,也许能给行业一些新的机会。

就如同 2023 年,一次街头采访中,一个日本女孩儿被问到去哪里消费时,她的回答是:" 百货会更好,同样是购买商品,在百货店能获得更多的东西!"

来源:丹总的商业食堂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