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星 NAXEON」完成数千万人民币 A 轮融资,前力帆董事长创业,首款电摩产品 I AM. 已在欧洲上市

创投圈
2024
06/03
22:12
分享
评论

新能源两轮车创新品牌「霓星 NAXEON」已完成数千万人民币 A 轮融资,本轮投资方为九智资本、南宁产投。本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市场推广。

霓星成立于 2021 年 9 月,专注于新能源交通工具研发生产,已推出首款电动摩托车产品 "I AM.",定位于城市通勤场景的高速电摩,旨在帮助年轻一代消费者探索城市新生活。

霓星创始人牟刚是汽摩领域的知名企业家,历任力帆实业集团 VP、CEO、董事长,曾带领力帆建立在全球 150 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渠道网络,帮助力帆实现多年汽摩出口 TOP3 品牌,及多个目标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

霓星核心团队既有来自力帆、华为、吉利、比亚迪等汽车、摩托车等相关产业链背景,也大量引入消费电子、IOT、互联网等多领域跨界人才。牟刚说," 我们现在只有四五个人是干了一辈子摩托车,其余成员全是跨界。"

从摩托车领域 " 老兵 ",到电摩跨界 " 新人 ",霓星的复合团队配置,跟牟刚在产业长期积累的经验教训有关。牟刚告诉 36 氪,做摩托车全球化近 30 年,在创业霓星后,他给自己立了两个规矩,一是不能用传统的思维模式搭建产品,要引入有代际超越能力的跨界技术。二是资本驱动的战略,在短暂窗口期出现时,快速反应和占领市场至关重要。

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是第一要素

之所以选择从燃油车转型电摩创业,始于牟刚对两轮车产业的持续观察。

早在 2003 年前后,牟刚带领力帆在东南亚成功出海,回国后他意识到,摩托车的电动化,降本和体验提升空间都很大。彼时,牟刚曾提出 " 油电并轨 " 的方案,但由于技术和供应链体系不成熟,被搁置下来。

中国市场两轮车的电动化发展高峰期,是在 2013 年前后,城市化背景下,低成本路线的电动自行车,打开了刚需用户和刚需用车场景。2015 年以后,在政策和资本加持下,新能源汽车厂商们迎来发展春天,牟刚也在不断进行研究。

" 造车新势力的竞争逻辑,跟油车完全不一样,一是智能化,二是场景化。" 牟刚告诉 36 氪,消费者决策有四大要素:外型、性能、性价比和品牌,而对于年轻消费者来说,性能不再是摩托车电动化的第一要素,而是智能化。

彼时,牟刚便明确了将电动汽车的技术逻辑和年轻消费者的价值认知,应用到两轮车的电动化上,他们既不追求极致的性能替换,也不做极致的低价。牟刚告诉 36 氪," 霓星的开山作品,是想要把好看、好用、好玩,给做到极致。"

霓星首款产品瞄准街车产品,场景对应日常刚需的城市通勤,但是从设计、人机交互、新技术应用和可持续性方面,用电动化和智能化的方式,重新将机车再做一遍,定位于 " 以车机平台为核心,做后汽车时代的出行新途径。"

" 我们不在成熟油车平台上做油改电,只做从原点出发的原生设计," 霓星联合创始人李衍表示,霓星没有借鉴任何参考车,而是从 " 第一性原则 " 出发,优先用户场景,从零开发了霓星首款电摩产品 " I AM." 的整车结构平台、动力系统以及外观设计。

霓星 I AM. 产品图,图据受访者

动力系统方面,霓星 I AM. 兼顾性能与实用属性。据悉,霓星自研了高速电机系统,I AM. 电机额定功率达到 7.5Kw,峰值功率 10.5Kw,0-50km 加速 2.8 秒,最高时速 120km/h,最高续航 180km,且整车采用轻量化设计,采用超轻量半固态电池,整车重量 110kg,满足入门级人群的需求。

在电动化基础上,霓星着力开发了整车的智能化系统,包括光语交互系统、即用即走系统。其中,霓星 I AM. 光语交互系统,可以让车灯结合使用场景做出实时反馈,诸如手把管的两组光环,可动态展示骑行实时扭矩,车机屏幕的虚拟状态条,可以显示能量回收系统的实时状态。

车辆控制系统方面,支持 NFC 在内的四种解锁方式,I AM. 搭载 7 寸全彩屏,并支持 NFC、蓝牙、蜂窝数据、智能穿戴设备四种解锁方式,以及支持双摄自动摄录分享,且车机系统支持 OTA 云端更新。

" 汽车是人来适应车里的软、硬件,两轮摩托车人和车可以做到合二为一," 牟刚告诉 36 氪,通过将驾驶人、车机、电气化模块和周围环境数据结合,两轮摩托车的电动化,还可以打开很多智能化新场景,既能沉浸式骑行,又足够个性化。

为保护驾驶安全,霓星 I AM. 装有毫米波雷达 BSD 盲区监测系统、G-Sensor 车身动态监测以及摔车预警,以及 ABS 防抱死制动系统,此外装有重量感应系统,如果未检测到重量时,机车启动后会进入时速 5km 的蜗牛模式。

电池方面,霓星采用 S 半固态电池,不仅相比于同容量和续航的常规电池,体积小 30%、能量密度高 30%,放电性能提升 50%,在耐温性能,循环寿命以及安全性上,也优于行业平均水平。

霓星同样在践行可持续性理念。I AM. 整车 75% 铝制配件符合翠鸟认证的消费前回收铝,60% 的塑料覆盖件,是全球回收标准认证的消费前回收塑料;软质覆盖件为 100% 生物基材料,霓星中国工厂则严格执行 CES、ISO140001 和 PAS2060 标准。

定位全球化策略:欧美起步、布局全球

霓星从一开始就明确走全球化战略,在早期产品设计阶段,便走访和调研了大量欧美用户和经销商。

之所以从欧美市场起步,牟刚告诉 36 氪,一方面是政策友好考虑,包括欧盟、美国、东南亚地区,越来越多的国家鼓励新能源车、新能源摩托车发展,包括提供购车补贴政策、免除停车费等各种形式。从消费者角度,较于老一辈摩托车爱好者,欧美的年轻一代消费者,也更愿意尝试创新技术,此外,随着欧美市场逐步完善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霓星所采用的汽车级充电器,也可以让电摩享受到车充桩的便利性。

牟刚告诉 36 氪,霓星团队过去几个月布局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迅速占领区域海外市场。" 第一,靠产品力,第二,直面用户。" 牟刚表示,霓星已在欧洲和美国成立了直销公司,招募当地品牌合伙人做本地化运营,中国总部输出整体品牌策略、新零售以及售后等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霓星团队进行全球化布局,重庆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产品设计、三电开发、车机系统研发,南宁研发中心主要负责产品测试、工艺设计,此外,霓星还在意大利米兰设立欧洲营销中心。工厂也正式投产,总装设立自动传送线、整车性能检测线、自动打包线,系统智能质量追溯管理系统、零部件仓储及整车仓储。

霓星工厂图,受访者提供

" 我们内部经常提一个‘ Easy Business ’原则,即要让各个环节的合作伙伴感到和霓星做生意简单轻松。" 牟刚告诉 36 氪,霓星希望希望将产品销售信息透明公开,以 D2C 的方式搭建,交易过程尽可能简单化,诸如在欧洲市场,会与当地银行合作分期付款。

霓星 I AM. 首批商品车当前已逐步交付欧洲。据牟刚透露,在 I AM. 之后,霓星今年计划在 Q4 发布两款电动大踏板。除欧洲外,霓星还在今年 5 月参加了印尼国际摩托车及电动自行车展,并计划下半年登陆东南亚市场。

在后汽车时代,不同品牌的智能化逻辑和技术解决方案可能相似,不过在牟刚看来,市场的竞争下,不同品牌厂商仍然会明显跑出差异化,除了电摩产品,还要比拼批量高质交付能力、品牌和销售能力等综合能力,不过他笃定的是,两轮摩托车的终极形态,一定是由跨界技术进行改造和定义。

投资人观点:

本轮投资方九智资本董事韩华龙表示: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浪潮带来电摩市场巨大发展机遇,霓星团队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精准的产品定义、全栈正向研发能力,推出的电摩产品在行业中独树一帜。九智期待霓星继续推出一系列电摩爆款,让更多消费者享受智能骑乘体验,引领摩托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变革。

本次投资人南宁产投科创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霓星是目前全球电动两轮车市场尤其是 " 高速通勤 " 市场上极具潜力的行业新星企业,其产品在兼顾创新性和实用性的同时,又能够为消费者创造可感知的体验价值和个性化价值,有望成为高速电摩行业的领军企业,是南宁市重点培育的新质生产力企业之一。本次投资将进一步对南宁市新能源产业进行延链、补链、强链,可助推南宁市建设新能源两轮车产业集群区。

来源:36氪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