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8 ”背后的金融营销较量

创投圈
2024
06/03
22:02
分享
评论

" 准点抢红包!"" 抓紧上神车!" 又到一年一度的 "6 · 18" 大促时间,早早加购的消费者摩拳擦掌,酝酿已久的电商平台们也开启抢客 " 厮杀 ",这其中,往往也少不了金融较量。

这不,蚂蚁、京东、抖音、美团等多家平台借力 "6 · 18" 大促,都有相应金融营销动作,有平台推出分期免息、满减券,有平台亮出分期红包、优惠券、省钱卡,还有平台推出 "6 · 18" 免息分会场,月付和指定信用卡可享免息、分期满减。金融营销战再起,战况如何?又有何新变化?

酣战

"6 · 18" 大促正酣,来自北京的消费者林一(化名),在解锁完各个电商平台的 " 万券齐发 "" 隐藏券 "" 积分兑换 " 等规则后,又开始尝试攻略各个平台的金融优惠,力求把 " 羊毛 " 薅到极致。

"0.01 元抢白条省钱卡,价值 79 元一单回本 ",京东白条就是她要攻关的一环。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打卡京东商城能发现 " 白条 6 · 18" 正在进行中,其中包括 "618 万个红包天天送 ""0.01 元抢白条省钱卡 "" 白条好券天天发放 "" 白条撒钱赢 24 期免息券 " 等多个营销活动,活动时间为 5 月 30 日— 6 月 18 日。其中,用户仅需访问白条主页、白条大促活动会场页,就有机会自动抽取活动奖励,包括白条红包、白条优惠券、白条取现优惠券、分分卡立减金、金融业务优惠资格等。

除了京东,在外卖市场盘踞一方的美团,也开启了 "6 · 18" 免息分会场,其主推的是美团月付和指定信用卡可享免息、分期满减,覆盖的外卖商品包括 3C 手机数码、家电、美妆、日用百货及服饰等。活动期间,用户需通过指定入口进入分期商城页面,使用美团月付或指定信用卡分期支付可享免息。

借势 "6 · 18",通过免息吸引新用户或留住老用户,已成为大多平台推广金融工具的重要手段。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花呗分期联合平台和商家,同样为消费者提供了超过千万量级的商品分期免息,降低购物门槛,支持更多商家促转化、促增长、提单价。另外,针对淘宝天猫全量用户,花呗分期还提供了百元以上商品 3 期、6 期、12 期、24 期分期息费的笔笔 8 折。

免息的分期付款,除了在商家层面促增长外,用户层面同样刺激了消费。" 各种满减券一叠加,再加上免息分期,这样我买大件物品确实会轻松很多,资金方面没那么大压力。" 林一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

" 多家互联网巨头结合‘ 6 · 18 ’推出的金融营销活动,既是看重线上购物消费节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巨头们历年在‘ 6 · 18 ’的习惯性做法。"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从过往情况来看,‘ 6 · 18 ’是金融营销的一个关键节点,借助节日旺盛的购物等消费需求,开展营销能够更具针对性,也可以在获客的同时强化用户黏性。

事实上,除了强化用户黏性,平台企业 "6 · 18" 推进金融营销,也能为金融业获客架起桥梁,知名经济学者盘和林说道,平台可利用 "6 · 18" 庞大的用户流量,来和金融机构合作,实现流量用户变现。

暗斗

对于平台企业在 "6 · 18"" 双 11" 等特殊时间节点推出的金融营销,业内都早已司空见惯,不过相较以往,今年平台的营销策略或有所不同。

从披露的情况来看,部分平台营销活动看似略显冷清,鲜少有 "6 · 18" 的字眼,更有甚者页面未再现相关营销。

事实并非如此,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不少平台摒弃了互动游戏、闯关提额等活动类型,而采取了更为简单的免息手段。此外,不同于以往的高调营销,部分平台在钱包页面未见营销,而是直接选择了在用户的支付环节嵌入。

例如,北京商报记者未在抖音钱包和抖音月付发现相关营销,但 "6 · 18" 期间,用户在抖音商城使用抖音月付下单,最高可享 24 期免息,若开通抖音月付优先付款,还可进一步获得月付金笔笔返权益;此外支付宝上也未有过多的营销活动,不过在淘宝下单后,支付环节会直接显示花呗分期或信用卡分期,可享多期免息。

蚂蚁消金相关负责人称,花呗分期也正逐步探索在金融工具的基础上,升级为助力商家增长的综合性解决方案,不仅是在线上平台,也将在更多行业中,通过对消费的洞察和技术升级,在真实消费场景中,服务好更多商家。

尽管低调,但是有效。一平台业务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免息可以说是最直接有力的手段,尽管 "6 · 18" 活动上线不久,但已见成效,尤其是 24 期免息,不少合作商家的反馈都很不错。

" 商家获得增长的同时,平台也在无形中推广了月付,没有赔本的吆喝,通过免息吸引用户开通信贷产品,再通过常态化运营留住用户,才是平台的最终目的。" 一资深分析人士评价。

对于平台金融营销风格的变化,在苏筱芮看来,或有两层考虑,一方面,如今电商平台跨店满减营销活动频频,百亿补贴等活动更是已经常态化,消费者层面逐步产生疲劳,不一定会选在 "6 · 18" 节点再大举囤货消费;另一方面,同业在运营成本等方面的大手笔投入越来越卷,但平台对部分营销手段的投后转化效果缺乏信心,又或往年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因此更倾向于保持观望状态。

" 一方面是巨头更注重日常的营销推广,另外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机构不需要做营销就能形成虹吸效应。" 博通咨询首席分析师王蓬博说道。

边界

开拓新用户,留住老用户,平台企业每年的 "6 · 18" 都使尽浑身解数,手段也不断出新,但在业内看来,金融营销的过程中同样要注意边界和规范。

" 可以看到行业的一些新趋势,平台主要同金融机构联合通过满减券、红包的发放来刺激用户复购以及使用服务,但要向金融消费者披露对应的使用规则、实际利率、综合费用、还款规则等,对于合作的资金方也应当如实进行披露。" 苏筱芮说道。

王蓬博则认为,平台要注意成本和利润的核算,营销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还要注意避免被羊毛党薅羊毛等。谈及行业新趋势,他提道," 近期花呗联合南京银行上线的‘随处花’服务是一个新趋势,虽然其他平台也都有类似产品,但随着用户规模增长的停滞,可能未来会利用这种模式将触手伸到更多场景,扩大产品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从而间接进入更多平台生态场景 "。

" 能看到如今的金融机构更加理性,不再盲目,而是有所侧重。电商平台也在金融服务上更谨慎,但电商和金融机构的合作依然频繁且紧密。" 盘和林分析道,在现有购物节时点的金融场景挖掘已经较为充分,未来要增加金融场景,或可将更多的主题日纳入到金融,电商融合场景中,但也要注意合规、风控、理性消费引导、用户信息安全等多方挑战。

来源:北京商报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