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聚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聚强智能」)近日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由原子创投独家投资。本轮融资将用于提升产品创新研发、生产基地建设、规模化量产、及市场开拓。
「聚强智能」成立于 2024 年 2 月,公司前身上海聚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组建于 2019 年。公司致力于研发高性能激光测距传感器和基于 dToF 技术(通过向测量物体发射光脉冲,直接得出反射光脉冲和发射光脉冲之间的时间间隔)的光电传感器,目前产品已在电梯控制、工业自动化、物流自动化、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投入使用。
创始人杨雷拥有多年产业经验,曾就职于国内工业控制代表企业新时达、以及车载激光雷达龙头厂商禾赛科技,在激光测距、运动控制领域、工业自动化等方面具备丰富的落地经验。
传感器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在工业领域有广泛应用。
公开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工业传感器市场为 241 亿美元,2032 年预计可翻一倍、达 460 亿美元;在政策驱动和智能化发展下,未来 5 年内,全球及中国工业传感器市场将分别保持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7.5% 和 10% 的高速增长。
竞争格局上,在高性能传感器市场中,海外厂商基本形成垄断,国产化替代空间较大、需求较强烈。
" 在工业光电传感器市场中,国内参与厂商较少,大部分国内厂商聚焦于技术壁垒较低、走量的产品线,缺少对中高端产品的布局,导致高端传感器的国产化率小于 5%;并且低端的客户也不认可,在低端传感器的国产化率也不到 20%。" 杨雷告诉硬氪。
因此,发展远距离、高精度激光测距传感器成为「聚强智能」的重要目标。
技术路线上,「聚强智能」采用 dToF 激光测距技术。相比于传统 iToF 方案,dToF 方案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不易受环境光影响,更适用于户外、远距离、高速运动等场景。
更重要的是,由于业内 dToF 激光测距技术的测量精度普遍为厘米级,这较难满足工业场景中毫米级高精度的要求。因此当前在工业场景中,高精度激光测距领域几乎没有采用 dToF 方案的海外厂商,这将有利于「聚强智能」实现弯道超车。
聚强智能自主研发基于 dToF 方案的高性能激光测距传感器
硬氪了解到,国外所采用的 iToF 路线,虽然售卖传感器的价格高达上万元,但其局限性在于,这一方案下的传感器可见光范围功率过小,难以满足在室外环境光比较强的场景应用。dToF 方案经「聚强智能」多年研发迭代,将测距精度从常规的厘米级提升至 iToF 方案的毫米级水平。
杨雷介绍称,为了将精度提高 10 倍以上,公司通过自研的激光驱动电路、APD 读出和优化电路等软硬件创新,历经 4 年多时间,推出价位适中、性能更高的 GT 系列产品。目前,产品正进入量产交付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聚强智能」创新的 1mm 高精度 dToF 激光测距仪,从技术上已实现了中国公司对西方技术管控的突破。商务部、科技部 2023 年《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公告中,明确提及测距精度<2mm 的激光雷达技术已被列入 " 中国限制出口技术名单 "。
「聚强智能」目前有三类产品线,分别是高性能激光测距传感器、电梯激光测距传感器以及基于 ToF 技术的光电传感器。其中,电梯激光测距传感器为「聚强智能」独有产品;高性能激光测距传感器则用于智能制造领域替代国外品牌劳易测、西克等,该领域目前国产占有率不到 5%;基于 ToF 技术的光电传感器则作为配套产品,该产品的行业应用广泛、国内智能制造领域年用量大,「聚强智能」光电传感器采用技术降维的方式,替代传统技术光电开关等传感器。
杨雷告诉硬氪," 在光伏自动化、物流自动化等智能制造领域,或仅需 1-2 个激光测距传感器,但可能需要成百上千的光电传感器。因此,当高精度激光测距传感器获得客户技术认证后,也更易于同步获得光电传感器订单,这有利于公司扩大收入。"
截至 2023 年,「聚强智能」所发布的第 9 代产品已成功通过多家头部客户的测试与验证,包括新时达电机、浙江杭可、博阳智能、西子优迈等。公司 2000 平方米生产基地已竣工,计划今年 4 月可实现量产交付。
未来,「聚强智能」将逐步扩大激光测距传感器的应用,从物流自动化、电梯控制、通用自动化等领域扩大至智能制造、工业领域数字化转型等国家重点方向,助力我国推动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的行动;并且,公司计划在 2-3 年内,研发相关芯片和解决方案。
团队方面,「聚强智能」核心团队成员均来自中科院和业内大厂,研发设计经验较深厚。
投资方观点:
原子创投副总裁赵旸 表示,传感器国产化替代需求强烈,发展空间巨大,比如电梯控制、测距测绘应用、物流仓储自动化等,「聚强智能」作为国内唯一能够在细分市场实现 dToF 方案激光测距传感器量产的公司,将有望打破西克、劳易测海外龙头厂商的垄断。此外,「聚强智能」在产品研发成功时同步降本,实现成本大幅优化,而不是像车载雷达先成功出货产品再降本,这也是「聚强智能」的高端、高性价比产品吸引到如此多工业客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来源: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