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追不上了?不妨尝试把主战场放在垂直模型

创投圈
2024
02/27
22:11
分享
评论

这两天,Sora 横空出世让字节也跟着上了热搜。有传言称,字节跳动在 Sora 引爆文生视频赛道之前,已经研发 " 中文版 Sora":一款名为 Boximator 的创新性视频模型。紧接着,字节快速辟谣,积极否认。

从阴谋论角度来看,有没有一种可能是字节在蹭 Sora 的热度。说句扎心的话,这个谣言不辟也罢。毕竟字节的 " 套壳 " 尴尬还历历在目:2023 年 12 月,外媒 The Verge 曝出字节正在秘密研发一个被称为 " 种子计划 "(Project Seed)的 AI 大模型项目。据称该项目在训练和评估模型等多个研发阶段调用了 OpenAI 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并使用 ChatGPT 输出的数据进行模型训练。

虽然数据 " 套壳 " 并不少见,但也传递出了一个信息:独角兽排名压过 OpenAI 的字节在大模型上尚有如此表现,国内初创企业可以暂别大模型了。

算力、数据、钱,哪个都缺。这不是死磕不死磕的态度问题,是磕死也磕不动的现实问题。但 AI 创业又是大势所趋,如果不想 " 套壳 ",可以看看垂直模型。

在 OpenAI 畅通无阻的大洋彼岸,垂直模型也一直备受关注。PitchBook 最新数据,2023 年 691 笔 AIGC 交易投资额达到创纪录的 291 亿美元,比 2022 年增长了 268.4%。报告显示:虽然投资者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以 OpenAI 和 Anthropic 为代表的大模型提供者。但随着市场成熟,注意力正转向特定行业垂直领域的应用——垂直模型。

硅谷的顶级风投 Greylock 也注意到一些以垂直服务为重点的初创公司,正在跳出传统的 SaaS 思维。这些公司采用了嵌入支付(例如 Toast 和 Shopify)、广告(例如 Pepper 和 Provi )以及 B2B 市场(例如 Faire 和 Novi)等战略。人工智能将加速这种转变。

对此,Greylock 指出:" 现在是 AI 垂直软件最好的时代 "。

范式转变:AI 绕过 " 前 SaaS" 阶段

长期以来,国内 SaaS 的疲软不能全怪环境,因为其本身就是投入长,见效慢,增长速度受限。

专注 SaaS 投资的 Point Nine Capital 创始人 Christoph Janz 表示:" 我和许多其他创始人、投资者在大约 15 年的 SaaS 投资经历中学到了一条教训——大多数企业采用新技术的速度极其缓慢。目前,大约 58% 企业软件支出仍然流向本地解决方案。"

在美国,即便过去十年跑出了 Toast、Shopify、Procore 和 ServiceTitan 等数十个赢家。但从数据来看,截至 2021 年,Toast 仅在 6% 美国餐厅中使用;ServiceTitan 在核心 TAM 渗透率为 1%;就连 CRM 也是花了 15 年才达到其临界点。

" 用不了 " 是主要原因。在早期技术时代,垂直软件只能用于已经具有清晰结构化数据的公司。但世界上约 80% 数据非结构化——各种合同、记录以及跨文本、音频和图像的多媒体文件。

现在,大模型已经能处理非结构化数据。Christoph Janz 认为:" 这意味范式将会发生转变——此前数字化发展缓慢的行业很可能绕过 " 前 SaaS" 阶段,直接步入 "AI 解决方案 " 阶段。"

切勿盲目:一头扎进垂直模型不可行

不过,必须是大模型吗?

一方面,大模型进步神速,随时会断掉初创公司的粮草。例如,在 OpenAI 开放 Whisper 的 API 后,ASR 公司 Deepgram 突然黑暗降临,两度裁员。而该公司开发的专有模型能够在不到 1/3 秒内识别和转录语音,最佳条件下的准确率高达 98%。

另一方面,国内真正的大模型目前还没卷起来,留给初创公司一部分空间和时间;此外,大模型不是产品,能落地到具体应用场景才算数。有媒体报道:一位 AI 大模型创业者说,他近期询问了不少企业客户,得到的回应是:" 大模型能做什么?能帮我裁员还是能帮我赚钱?"(财经十一人)

更精准的解决方案等于更快的投资回报,而垂直模型的优势正在于此。

首先,与大模型相比,垂直模型通常涉及较小数据集,较少的计算,节约成本和时间;其次,基于垂直模型的产品针对特定细分市场,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

Pender Ventures 合伙人 Isaac Souweine 表示:" 垂直模型具有更高的盈利潜力,这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 "

然而,一头扎进垂直模型很不明智。

第一个 " 老大难 " 问题:TMT(Total Available Market,潜在市场规模)太小。

" 更专业 " 代表 " 更狭窄 "。Lux Capital 合伙人 Grace Isford 表示:即便是一个成熟的垂直领域,新技术采纳也需要时间。而一些小众垂直软件产品销售周期则会挑战风投的投资期限。

因此,相关创业公司应该对资本效率非常敏感,谨慎考虑融资机会和烧钱速度,以免成为 " 风投孤儿 "。

第二个 " 必解决 " 问题:创业者不能只理解基础模型工作原理,应该投入大量时间深入行业,了解客户需求。

对投资人的要求同样如此,Northzone 负责人 Molly Alter 表示:对风投而言,在垂直人工智能领域,行业专业知识比生成式人工智能知识更为重要。如果不理解特定市场的运作方式,投资人无法找到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初创公司。

投资框架:六个维度圈出最佳创业公司

Greylock 指出:只要深入专业领域,就可以建立起壁垒。但任何垂直领域要想取得大规模成功,关键在于选择一个适合该技术的行业,准确评估 TAM,构建深入的产品工作流程和数据,设计适当的 GTM 策略,并拥有领域专业知识和技术实力。

对此,Greylock 为提出了一个投资框架,并对以上六个要素进行了深入探讨,适道在保留原意情况下,进行简译。

1. 数据:好数据胜过好模型

随着基于 LLMs 构建 AI 应用难度降低,数据将成为建立垂直服务差异化的最关键因素。

第一步:初创公司要确定垂直行业或工作流程是否需要非常大的数据集 / 是否有能力构建专有的数据资产。

对一些公司而言,使用自有数据训练或微调可商用的基础模型具有战略意义。Greylock 认为,企业在形成最初的壁垒过程中,获取数据至关重要。但最终,只有客户使用产品时所产生的数据才能形成长期壁垒。

因此,请关注使用产品过程中自然产生行为数据(例如,客户标记自己的行为数据或与产品交互产生的数据集)。

目前,对于许多垂直行业而言,数据还留在杂乱的传统系统中,而这正是 Greylock 对处理和提取数据公司格外感兴趣的原因。一些大型科技公司已经开始提供为客户合成所需数据的服务,将合成数据用于模型训练,以实现快速交付的目标。

2. TAM: 快速找到垂直行业入口

垂直市场的 TAM 显然不大,但有失必有得:较小的市场竞争对手也更少,越专注可以获得优势布局、更纵深的市场集中度。

鉴于医疗保健、金融服务等多个基础行业高度碎片化,一个行业可能藏着许多机会。同时,这些行业规模庞大,意味着即便再狭窄,也会形成一个可观市场。

如何找到垂直行业的入口?看看哪些子分支——未被竞争对手触及、对 AI 有明确需求、最适合基于 LLM 的工具,以及考虑你自己最适合提供的技术。

Greylock 认为:虽然我们难以对新兴或正在转型(能源电气化)市场的支出进行量化,但这些市场往往又是投资者喜欢争论的领域。因此,早期参与垂直软件服务的创始人有潜力定义并领导市场。

3. ACV: 开发多种产品和收入来源

单一 SaaS 产品不太能实现六位数的 ACV(Annual Contract Value 单年合同额)。

初创企业可以同时开发多种产品,并在核心产品之外创造额外收入来源进行扩张。在核心产品的基础上增加新的产品线,在未来某个时间点捆绑、增加销售,最终形成粘性。

例如,餐饮支付平台 Toast 通过增加工资和劳动力管理功能,实施了多产品战略。Provi 和 Pepper 等 B2B 市场通过广告创造了额外的收入来源,而太阳能安装平台 Aurora Solar 则通过提供融资方案获得了额外收入。建筑服务平台 Procore 最近也开始提供保险等服务。

4. 创始人:具有领域经验的产品构建者

与构建 AI 堆栈其他部分的创始人不同,试图构建垂直 AI 的纯技术人员在具有领域经验和技术背景的创始团队面前处于劣势,特别是在受监管行业中的团队。

如果你的目标客户是垂直行业中的传统组织,这一差距尤为显著。毕竟这些组织通常与数十甚至数百个实体绑定了长期合同。

因此,只有深入了解复杂性,才能制定正确的营销推广策略、预测销售时间表和招聘计划表。

Greylock 非常欢迎具备深厚领域专业知识,但不太了解垂直入口的创始人。

5. GTM:尽量制造紧迫感

垂直销售周期可能很长,尤其是在缓慢增长且技术购买者较为保守的大型成熟行业。因此,GTM(Go-to-Marke)战略必须创造紧迫感,即 FOMO ( Fear of Missing Out ) 来主导主要的分销渠道。

Greylock 认为,在过去,那些没有采取 FOMO 策略的垂直企业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看到业绩起飞。

目前,人们对 AI 的 FOMO 让用户更愿意马上尝试新产品。一方面,AI 吸引力让初创公司很容易与潜在客户通搭上话,并进行试用。另一方面,潜在客户试了不止你们一家,他们可能已经累了。但不管怎样,让潜在客户产生 FOMO 就是关键。

6. 产品:AI 代理超越 Copilot

如今,占主导地位的范式是人类与 AI Copilot 配对:人类做大部分工作, AI Copilot 打辅助。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预计会看到更多反例—— AI 代理执行大部分工作,人类只需要检查、编辑、输出。

Greylock 对这个新兴领域作为初创企业的切入点非常兴奋:因为 Copilot 可能会被已经拥有分销权的现有竞争者主导,而 AI 代理则是一个更开放的机会。能够思考、推理并代表人类行动的 AI 代理也是迈向完全自动化未来激动人心的一步。

这种范式转变将对未来企业产生巨大影响。随着 AI 代理替代更多熟练劳动力,软件支出将取代人力成本。反过来,预计会有更新的基于使用或结果的定价模型,这是另一个需要探索的原型。

结论

无论是从落地可能性,还是从国内大模型现状来看,都留给垂直模型一定空间。

一方面,细分行业的选择至关重要。例如 Deepgram 的陨落主要是语音识别赛道挤满了竞争者,即便没有 OpenAI 的 Whisper,还有 Google、Microsoft 和 Amazon。毕竟,现在的逻辑不是 " 首发者必胜 ",碰上这些大佬,初创公司只有躲着的份儿。

另一方面,热钱涌入时,估值本身虚高。与其说 Jasper 之流 " 陨落 ",不如说其回归了正确位置。当一个本应基于细分市场,做差异化的公司错把自己定位成 " 通用型 ",而且套的还是 ChatGPT 的 " 壳 ",怎么看都是错位。

不过,对投资人而言,由于较小的增长前景和较高的专业要求,也意味着未来垂直模型领域的 " 泡沫 " 吹不起来。

来源:适道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