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
2019 年,随着华为 P30 Pro 和 OPPO Reno 10 倍变焦版的先后面世,其搭载的潜望式长焦镜头所带来的全新拍摄视角彻底改变了消费者对于手机摄影的印象。也从这个时间节点开始,越来越多的手机都开始舍弃轻薄纷纷用上潜望长焦镜头,为的就是满足当时消费者的需求。
图源华为官网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 年全球搭载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智能手机出货量约 1500 万部,2020 年约为 8300 万部,迎来增长高峰,增长率达到了 400%。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潜望式长焦镜头都会是未来手机的主流配置之一。
但结果大家都知道,潜望式长焦镜头在近两年的热度明显大不如前,尤其是 2022 年大部分旗舰手机都不约而同地放弃了曾经作为重要卖点之一的长焦镜头,取而代之的是更多以实用为主的镜头。
图源一加官网
难道说还没火到两年,潜望式长焦镜头就已经要成为市场的弃子了?还是说如今的手机厂商拿出了兼顾了实用性更好的方案呢?
潜望式长焦镜头固然能够带来更长的焦距,好让用户能够拍到更远的景物,如果说画质决定了图片质量的上限,那么焦段则是决定了下限。但潜望式长焦的缺陷也很明显,首先是体积和重量问题,它会进一步挤压原本就十分金贵的手机空间,导致手机厂商为了在手机重量之间取得一个平衡就不得不为此阉割掉其他配置,最常见的是缩小电池容量。
其次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模组成本也非常高,光路结构相当复杂,想让它发挥出全部实力还得依靠专业算法配合,所以它的调校难度也比普通传感器更高不少,之前也有手机厂商公开表示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成本很高,再加上光学防抖,价格甚至要比不少大底主摄还要贵上一些。对于手机厂商来说这也是一个难题,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要保证手机的价格处于消费者能够接受的区间,难以从中取得一个平衡点。
图源小米官网
最后是如今潜望式长焦镜头虽然才经过两三年的发展,但在体积、画质上几乎已经到顶了,很难再取得大的突破。由于如今手机的主摄尺寸越来越大,进一步挤压了潜望式长焦的空间,所以导致如今潜望式长焦镜头的像素可能一直在提升,从最初的 800 万到 1300 万,再到后来的 5000 万甚至 6400 万,但起到决定性作用的传感器尺寸却一直没什么变化,这对于长焦镜头的画质提升限制非常大,尤其是在光线条件较差的晚上,长焦镜头的表现跟主摄的差距会被进一步拉大。
毕竟手机的成像原理和相机相同,但是手机受限于机身大小,摄像头不能做得太厚,所以相对于相机来说,手机要发展长焦除非不考虑厚度,显然这是不可能的,消费者再喜欢拍照、再喜欢长焦镜头也不可能接受一台又厚又重的板砖机。
种种原因导致越来越少手机搭载潜望式长焦镜头,这么一颗成本高、占用空间大、实用性并不算太强的镜头。但直接舍弃长焦镜头是不现实的,随着消费者对于手机影像的需求越来越强烈,长焦镜头需要另寻一条出路,好在已经有手机厂商找到了解决方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除开小米和三星外,几乎所有的影像旗舰都走上了另一个方向:用高素质硬件搭配融合算法让纸面上的参数变得不那么具有参考性。最典型的莫过于华为 P50 Pro/Mate 50 Pro、vivo X90 Pro+ 和小米 13 的新方案,虽然三者都搭载了素质较高的长焦传感器,但它们都不约而同地将变焦建议倍数定在 3.5 倍而并非常见的 5 倍。
雷科技制图
也就是说不少厂商已经开始对手机长焦做减法,通过更强的 AI 算法、更先进的 ISP 处理器、高素质传感器和算法实现无损变焦效果,简单来说,由于内部结构空间的局限,注定智能手机在硬件上不可能如专业相机那样自由发挥,因此计算融合摄影成为了最可能有作为的方向。
有意思的是,这几款手机的 3.5 倍焦段并非我们传统印象中那样超过这个倍数就变成画质下降严重的数码变焦,毕竟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5 倍 IMX586 或者是三星的 10 倍小底这样的更远焦段会带来更好的表现。不过根据实测 vivo X90 Pro+ 上的长焦镜头可以做到在 3.5 倍到 10 倍之间无损变焦,这个表现甚至比小米 12S Ultra 的表现还要恐怖,完全可以当做是一颗主摄级别的传感器。
雷科技摄制(更高的倍率,画质却更清晰)
雷科技摄制
针对大家好奇的为什么要把焦段限制在 90mm(即 3.5 倍变焦)的问题简单做个解答。举个例子之前不少旗舰影像手机由于镜头的限制,最优画质基本只有 0.6X、1X 和 5X 三个焦段,而其余时候,无论是 1.2X 还是说 4.9X 都是依靠镜头数码变焦和裁切而来,应证了手机摄影上 " 焦段越长,画质越差 " 的结论。
而 vivo 华为等厂商的操作是为了解决从 1X 到 5X 之间的画质差距,让手机进行 3.5 倍变焦时就能直接调用长焦镜头,毕竟大多数消费者在变焦时都是使用双指放大的方式或直接拖拉变焦条,只有小部分消费者才懂得点击三颗镜头相对应的焦段选项才能获得最好的画质。
当然肯定也有读者会质疑,哪怕你算法优化得再好,成像素质肯定也比不上光学定焦的成像(手机上的光学变焦实际上应该叫光学定焦,毕竟大部分情况都是根据镜头进行裁切)。这话确实没错,但高倍率长焦意味着潜望式长焦镜头的模组长度会变得更长更大,进一步占用手机内部空间,如果有读者看过近几年影像旗舰的拆解视频 / 图,应该会发现潜望式长焦镜头所占用的空间已经快追上 / 超越主摄所占用的空间,这其实与潜望式镜头的开发初衷是相违背的,毕竟潜望式长焦镜头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降低将高素质长焦镜头在手机内部的占用空间。
图源 B 站 Up 主 @微机分
当然也不是说手机的长焦镜头已经发展到顶了,除开潜望式长焦设计,其实也有不少手机厂商做出了其他尝试:伸缩性镜头、直立式镜头等等,小米 OPPO 等厂商也已经推出了相关概念机。不过受限于目前的技术和成本原因,在短时间内我们还是难以见到搭载这类技术的产品。
总得来看,手机厂商给潜望式长焦做减法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与其让长焦镜头的占用空间变得越来越大,不如通过全像素融合算法的方式为手机的长焦发展带来新的解决方向。不过如何让消费者去接受手机长焦倍数 " 倒退 " 的事实,就得看各家厂商如何宣传,如何让消费者切身体验到其优势了。
从前文中曾多次提到,由于手机的空间问题,传感器尺寸不可能越做越大,如今基本都已经触碰到天花板,但和消费者日益增长的拍照需求成了一对矛盾,手机上的空间有限,但是手机拥有比较强大的算力,所以在更先进的传感器出现之前," 算出来 " 的照片反而更容易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实际上,随着手机芯片 ISP 算力以及算法的提升,计算影像已然成为近几年手机影像的新发展方向之一,例如手机上常见的夜景拍摄、延时曝光、星空模式等都是依靠算法来实现的。自手机迈入计算摄影的那一步起,手机影像的发展早已不再是纯粹的硬件加持,更重要地是来源于算法强大且精准的计算能力。硬件决定影像的上限,软件却决定着成像的下限,只有两者共同作用下,才能实现更好的影像效果。
或许在部分读者眼中,计算摄影代表着不真实,认为这样发展下去手机永远都无法超越相机,实际上智能手机的影像定位和相机是完全不同的,计算摄影能让普通人无需掌握专业摄影知识也能拍出一张及格线以上的照片,后者则给了专业摄影师或摄影爱好者足够自由的发挥空间。而未来的手机影像,肯定是为了贴近用户的日常而发展,让普通大众也能迈入摄影的门槛,我想这才是手机影像的初衷,真正地大众化。
当计算摄影成为智能手机的 " 新赛道 ",预示着不同厂商间的贴身缠斗尚未结束,争夺战仍然是一种常态。而我们只需要静观其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