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年起,出海热的巨大浪潮在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涌动,出海赛道令他们趋之若鹜,圈内甚至流传着 " 不出海就出局 " 的话语。相应的,一个又一个商业奇迹在这条赛道上实现。
字节跳动出海,旗下短视频软件 TikTok 在海外备受追捧,有消息称,2021 年营收达到约 58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0%;
曾经的中国跨境电商第一股兰亭集势,2020 年营收增幅约为 63.43%;净利润同比增长约 1161.44%。
财报数据不会说谎,出海为企业所带来的营收与利润的巨幅增长,让这条赛道的热度居高不下,延续至今。
电商头部企业拼多多的出海计划,自 2019 年对出海赛道初试水,便开始了为期 4 年的酝酿,终于在 2022 年有了新的动作。
9 月 1 日,拼多多旗下跨境电商平台 Temu 上线。随后宣布为商家出海提供一体化服务方案,投入百亿资源包,首期打造 100 个出海品牌,扶持 10000 家制造企业直连海外市场。
诚然,拼多多的动作确实很大,但是相比于 2007 年就成立的跨境电商公司兰亭集势来说,晚了大概 15 年;与 08 年成立的 SHEIN 相比,晚了 14 年;相比于考拉海购,也晚了 7 年左右。
那么,拼多多上线 Temu 还有几成胜算?出海会是拿破仑发现新大陆吗?现在出海业务除了东南亚还能去哪?本文将分析和讨论这些问题。
Temu 还能吃上肉吗?
与很多在跨境电商耕耘已久的平台相比,拼多多今年 9 月才推出的出海计划,显得有些迟来的意思。在国内电商市场战至终局的背景下调转枪口向外,拼多多能复制它在国内的成功吗?
在不少人都以为,Temu 会将拼多多国内 " 拼团 " 和 " 砍一刀 " 的成功裂变玩法 copy 到海外时,拼多多方面却暂时不会在 Temu 上线 " 砍一刀 " 功能。
具体来看,Temu 的商业模式,与国内的拼多多类似。卖家供货、平台定价,也就是说供应商只进行货品的提供,其他销售、出货、运输等环节均由平台完成。
Temu 的用户群体主要定位在中低端客户,也和拼多多国内用户人群定位类似,满足人们对于高性价比产品的需求。
不过,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和用户人群的跨境电商,Temu 并非第一家,已经有数家成熟的巨头抢占了市场。
成立于 2008 年的 SHEIN,2012 年起开始以价格低廉的快时尚女装切入美国市场。2020 年,SHEIN 以 653 亿元的营收,同比增速高达 308%,实现了连续 6 年超 100% 增长,在一众快时尚品牌的表现中脱颖而出。
根据《时尚印花》消息,SHEIN 将大多数产品的生产周期控制在 3-7 天。相比之下,Zara 大概要三周。
同时,公司对于供应链方面,采取小单快返模式(2021 新供应商招募计划,要求 "FOB 供应商 " 需要在 7 至 11 天内交货,并具备承接 100 至 500 件小规模订单的快返能力),打造了超快的柔性供应链。SHEIN 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早期低成本的用户积累及供应链优势。
SHEIN 在产品更新上是高效的,它每天可以更新多达 500 种时尚产品。基于以上现象,有消息称,SHEIN 有一种特殊算法,可以快速找到网上最热的快消品,以及消费者对此产品的反应,随后设计团队便会根据这些数据来开发新产品。
虽然,与 SHEIN 相比,拼多多的商品类似更为丰富,商业模式也是以平台 + 商家为主,但是拼多多在出海这件事上,还是全方位向 SHEIN 学习。
据信达证券消息,拼多多以原薪资 2- 3 倍的力度,挖走了一批 SHEIN 的员工,组成了 Temu 海外业务团队的主体。
Temu 对于拼多多来说,是继多多买菜的又一个战略级项目,那么拼多多对于现在推出 Temu 的底气有多少呢?在流量红利殆尽的全球趋势下,Temu 依靠低价以及补贴的策略来激发流量潜力,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的。
据悉,在拼多多的跨境项目人员上来看,多多买菜团队占据主导位置,对 Temu 采用的供应商入仓类自营的模式已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再从全球通胀的角度来看,Temu 的低价策略是顺应消费趋势的。平台算法方面,Temu 也依托国内成熟算法。
在库存管理方面,Temu 平台也没有亚马逊清库存的烦恼。
因为 Temu 采用供应商入仓类自营模式,完全不需要背负库存压力,商家库存就是平台库存,平台需要做的也就只是将商家运来的商品送到用户手中。这对平台的现金流来说,同样是一个有利因素。
同时,从国际市场来看,目前国外电商平台市场占有率较为分散,没有形成国内巨头割据的局面。头部企业亚马逊和 eBay 仅占 41% 的市场份额,而中国阿里巴巴和京东就占市场份额的 73%。国际电商市场竞争较于国内来说,不算激烈。
Temu 凭借供应链优势、低价产品和熟人圈裂变扩张模式、全品类产品的特点,未必不能在美市场站稳脚跟。
据 SensorTower 的数据显示,9 月 17 日,拼多多跨境电商平台 Temu 在 Google Play 商店的购物应用中下载量排名第一,领先于亚马逊和 SHEIN。
我们咨询的 Temu 客服表示,目前平台正处在积极营业的状态中,跨境店铺的流量也不错,但是暂时并未出台对于商家的扶持政策。
据了解,在 Temu 平台首页上,女士厚底拖鞋及透明首饰盒(10 个装)销量最好,分别为 12900 单、10920 单,价格分别为 3.49 美元、0.29 美元。除此之外,消费者还可享受免邮费、7 折优惠、90 天内免费退货等福利。
畅销产品与国内拼多多畅销单品类似,仍是以低价生活用品为主。
出海并非一帆风顺,仍有诸多暗礁
在拼多多推出 Temu 之前的 2021 年,已经发展十多年的出海赛道,又开始加速升温。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 年我国新增跨境电商相关企业 3985 家。2020 年新增 6313 家,同比增长 58.42%。2021 年新增 1.09 万家,同比增长 72.20%。在 2022 年,我国跨境电商相关企业达到 3.39 万家。
出海成为企业向外寻求发展新空间的好选择,同时也为国家外向型发展添砖加瓦,打开更高的天花板。
不过,出海并不等于出国捡钱,不等于赚更轻松的大钱,不少企业面对的事实是,在需求新机遇的同时,出海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坑。
出海的坑,首先是来自海外政府的压力。例如,美、印政府签署针对中国应用软件的禁用令。
其次,政策方面一些国家对很多产品严格监管。例如,埃及要求社交产品持牌运营。
最后,来自海外同行头部企业的打压同样致命。2021 年 5 月,亚马逊以使用评论功能不当、向消费者索取虚假评论等违反平台规则为由,令 600 余个中国跨境品牌离场。
半年时间,超过 5 万的中国卖家被平台封号,造成行业损失金额预估超千亿元。其中有棵树被爆封号,以近 340 个站点被封、1.3 亿元资金被冻结,成为亚马逊对国内卖家出手严打最重的案例。
虽然海面下暗涛汹涌,但依旧挡不住电商对于出海的热情。
目前,不少出海的跨境电商公司将总部放在了新加坡,新加坡也成为国内互联网行业出海热土。
新加坡的李颖,就在一家跨境电商平台工作。她表示,在过去(市场初期阶段),东南亚地区的用户对于电商这种新消费模式的接受程度本身就很高,再加上新冠肺炎爆发,东南亚的实体经济和中国一样,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受损,导致属于线下店铺的市场份额向电商靠拢。
对于跨境电商公司在东南亚地区的现状,她认为既有机遇也遇到了瓶颈。
" 现在大环境不太好嘛,东南亚的物价涨得很明显,失业率也增加,我最近还和国内的朋友聊过,感觉我所在的区域和一线城市的通胀情况差不多,行业发展也随之进入瓶颈期,我现在所在的跨境电商平台,业务政策就是降本增效,至于扩张嘛,不考虑,只求 break even(收支平衡)。未来,公司业务可能会收缩,但仍有发展空间。"
国内一些商家,在出海过程中收获了新的市场,也遇到过不少在国内没有的新问题。
速卖通店主王化和我们讲述了他出海过程中遇到的事情," 店铺突然被美国律所投诉侵权,紧跟着店铺内商品全部下架,与店铺绑定的国际支付宝中所有资金都被冻结。
而自己根本就不知道哪里涉嫌侵权了,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找投诉方进行和解,和解之后才能解冻资金,但是 GBC 给出的和解费价格,通常都是 2000 美元起步,如果被冻结的资金较大,他们还会相应的提高和解费。"
" 现在我们不光利润比前两年下降很多,而且这个侵权问题,更让人头疼,就拿我们店来说,我们在选品上已经很小心了,但还是不能避免被投诉,出海生意现在也越来越难做了 ",对于这几年的出海变化,王化觉得竞争越来越激烈,需要注意的细节越来越多。
商务部副部长盛秋平指出,2021 年以来,尽管面临诸多超预期因素影响,中国电子商务仍然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2021 年全国网上零售达 13.1 万亿元,跨境电商进出口规模达 1.92 万亿元,电子商业商务的从业人数超过了 6700 万人。
除了都去东南亚,还能去哪儿?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拥有着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能制造世界上接近 800 个工业分类之下的所有产品。
由于我国的开放式经济导致制造业呈集群式发展,给我国产业出海带来了诸多便利。《产业集聚与对外贸易:广东电子产业的实证分析》一文指出,产业集聚明显促进电子产业出口。
基于国内电商市场成熟的前提之下,因为跨境电商与制造业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特性,成为帮助制造业集群升级的最佳方法之一。
为了鼓励电商发展,国家层面不断出台电商利好政策。相应地,跨境电商的数量正在激增。
随着跨境电商企业数量激增,行业竞争也越发激烈,出海的弄潮儿们急需开拓一个新的蓝海区域,其中拉美市场以其无穷的潜力吸引了众多目光。
相比于亚、欧等相对成熟的市场,拉美的电子商务市场仍处于早期开发阶段,对于电商巨头来说,那片土地充满生机与希望。
人口方面,拉美市场正处于人口红利期。截止 2021 年,拉丁美洲的人口已超过 6.5 亿。且人口增长快速,增速仅次于非洲。人口趋于年轻化,65 岁以下人口占比超过了 90%,是世界上人口构成最年轻的地区之一。
据了解,2021 年全球电子商务销售增长数据统计中,拉美市场的增速为 25%,位居榜首。2022 年,拉美电商销售额增速位居全球第二,增长率为 20.4%。
有专家预测,在 2023 年,巴西、墨西哥、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和秘鲁六个国家的网络消费将会达到 1290 亿美元。
拉美市场的线上零售体系也相对完善,据数据显示,拉美线上零售占市场整体零售总量的 5%。而中国是 23%,韩国是 18.4%,美国是 10%,德国则是 8.5%。
从数据来看,拉美的电商市场仍有极大发展空间,也可能也是未来我国跨境电商公司在日趋激烈的东南亚市场以外一个新的增量市场。
写在最后
先赢不算赢,笑到最后的才是赢家。
拼多多在出海这件事上的动作显然并不够快,市场上已经有不少成熟的跨境电商品牌。拼多多推出的 Temu 在商业模式和用户群体等方面,都与国内的拼多多异曲同工,只是并未放开 " 砍一刀 " 等玩法。
在更细节的人员组织架构、商品选品和定价策略、商品库管等等方面,都有自身特点和优势。
但是,面对当前出海形势,也并不是说成功经验移植过去就有胜算。从国内企业出海的历史看,国内企业走向海外面临的竞争压力、市场风险、政策风险都越来越大。
尤其是当前国内企业扎堆新加坡,面向东南亚。
从游戏出海的成功经验来看,东南亚,确实是国内互联网行业出海最成功的地区之一。当地文化氛围与国内接近,政治经济社会稳定性较高,通信与互联网行业基础设施较完备,都给国内企业出海带来了天然便利。
不过,越简单的钱争抢的越快。从当前市场空间看,东南亚的市场竞争已然越来越激烈。相反,其他区域的市场拥有更加广阔的市场与可能,可能国内企业出海已经走到了需要更进一步,迈向更远的阶段。
勤劳的国人,从来不畏艰险,不惧风雨,只要能有收获。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