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投资者网
便利蜂(经营主体为虫极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近期因管理问题,被监管频频通报。
今年3月,北京市东城区发布《关于对未落实疫情防控责任企业的通报(第一百六十一批)》,涉及53家企业因防疫不力被通报。其中,便利蜂的两家门店均因扫码测温执行不严格,被列在名单内。
无独有偶,同月,信用山东网站也公示了相关部门的检查信息。便利蜂的济南丁豪广场店因涉嫌销售过期包装食品被处以罚款。具体过期的产品,为店中2袋柳江人家牌柳州螺蛳粉,该产品生产日期为2021年4月17日,保质期为常温下180天(冷藏270天)。
即便如此,便利蜂身上还是有太多光环,如创始人光鲜的履历、互联网的基因、高瓴资本的投资等。因此很多人希望公司能化蛹成蝶,甚至引发便利店行业的“蝶变”。但目前趋势看,便利蜂还处在与同行激烈的竞争中。
便利店的互联网基因
便利蜂的经营模式和扩张策略,一直被市场所关注。同时,其创始人庄辰超的履历也颇为引人注目。
2016年,庄辰超卸任去哪儿网CEO职位。流连互联网行业20年,庄辰超先后捣鼓过引擎搜索、门户网站、旅游垂直平台。连续三次创业后,庄辰超积累了财富、名望、资源。
庄辰超的骨子里有创业的干劲。但当他选择创业便利蜂时,市场却大为疑惑。从线上转入线下,从互联网转入实体,还是在一个泾渭分明的行业,庄辰超的底气从何而来?
彼时的便利店市场,已被7-11、罗森、全家等台资、日资企业已具备品牌效应。新入局的便利蜂想杀出一条血路,经营模式必定与传统的同行有所差异。
庄辰超在公开场合中,曾对便利蜂的模式进行介绍。杀出血路要有武器,便利蜂的武器有三:其一,系统决策,内部研发了一套IT体系;其二,扁平化管理,总部之下即是战区;其三,供应链体系创新,即供应商和工厂在体系中完成对接,提升运营效率。
这里面,系统决策就是便利蜂真正区别于其他传统企业的不同。
系统如大脑,指导门店的日常运作、扩张策略。据悉,便利蜂的技术团队规模在1500-2000人。公司的大部分内部系统都是自研,还有架构部门做升级维护。通过这套系统,人的重要性被大大降低。
以每天的摆货为例,便利蜂的系统依靠收集、分析信息,对商品指标进行计算,并得出消费者倾向的预测。按照该预测,再对每个货架上的商品排列、摆放位置给出指定意见,店员按照该意见放置商品。
如此一来,收集和分析数据成了便利蜂经营、扩店的基础。传统的便利店,店长培养周期较长,从店员到店长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年,甚至还有流失的不稳定因素,对扩张造成不利。便利蜂方面,由于依靠系统决策,对人的依赖降低,因此迅速扩张具备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便利蜂内部还非常看重员工的逻辑能力。早前,公司就被爆出人员参加数学考试,庄辰超则回应:“便利店业务每天都需要大量基于数学逻辑评估的小决策。数学逻辑不好,绩效很难达成预期。”
此外,庄辰超打造便利蜂时,也愿意以高成本扩张门店。“烧钱”模式下,公司再通过不断融资保持甚至加速扩张步伐,冲击传统门店。
《中国经营报》曾在一篇报道中披露,便利蜂的门店投入,如人力、设备、租金等均高于同行。一方面,便利蜂采取门店直营策略,非传统的加盟扩张。另一方面,门店的配置确实有点“壕”,如10万元/台进口烤箱、7-8万元/台咖啡机。
三轮融资和扩张野心
庄辰超给便利店注入互联网基因,目标很简单,就是快速扩张。
目前能全国布局的便利店品牌并不多。其中,中石化的易捷、中石油的昆仑好客通过加油站点布局;与便利蜂类似的品牌,包括罗森、全家、7-11。不过,传统便利店扩张时,通常以加盟店为主,而便利蜂依靠系统决策只做直营店。
2020年底,便利蜂高层在供应商大会上透露,公司将开启高速扩张模式。按规划,2021年底,便利蜂门店数量突破4000家,2023年将达到1万家,增量集中在二三线城市。截至2020年,公司在全国门店数量约2000家。
相比之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罗森、全家、7-11在中国的门店数分别为3256家、2967家、2387家。其中,罗森与便利蜂都有相似的扩张计划。2019年,罗森中国的门店数刚超过2000家。罗森中国区总裁三宅示修曾明确表示,其中国门店数将于2025年达到10000家。
之后,便利蜂没有公开新的门店总量。但从企查查的关联信息看,2020年以来公司新增近60家参股企业,区域主要在河南、安徽、广东。此前,公司的下属企业注册地主要集中在北京。
罗森方面,则披露了2021年的门店规模。截至2021年11月,罗森在中国市场的门店量接近4100家,每月新增约100家。增量集中在华中和华南,华中市场主要为湖北、安徽、湖南。
便利店的跑马圈地,在便利蜂入局后,变得愈发激烈。任何一场战争,都需要资金的支持。商战里,融资就是重要的弹药。
企查查显示,2017年至2020年便利蜂已有过三轮融资。A轮融资时,斑马投资向其出资3亿美元;B轮融资时,高瓴资本和腾讯投资入股,当时公司估值16亿美元。2020年的C轮融资中,公司只对外宣布获得数亿美元的融资。
与之相比,罗森则以合作的方式下沉市场并进行融资。2020年初,武汉中百便利店有限公司完成了B轮融资,金额数千万元。该企业的便利店品牌名为“中百罗森”,即由中百集团与罗森共同打造,主要布局武汉、长沙等华中地区,每年保持新增150家的开店节奏。
商战讲融资,但也讲成效。
2020年C轮融资时,便利蜂曾表示,在门店数占比最大的北京地区母公司已实现门店层面盈利。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罗森在财报中披露,其在中国市场首次实现全年盈利。
不过,便利蜂的北京地区虽然盈利,但也存在管理规范等问题。企查查显示,2021年5月,北京市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对公司处以行政处罚。具体事由,为公司在2020年至2021年开展APP小程序免单活动中,存在与宣传不符的行为。就在近期,公司的北京和山东门店还被通报,前者因防疫不力,后者因销售过期食品。
由此来看,便利蜂与罗森之间的竞争,包括门店扩张、融资,甚至通过管理实现盈利,将还会持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