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访网财经
雷军曾在发布会上说过:" 我再也不用关心股价了,那些股票软件对于我来说也没用了,炒股软件统统删掉 "。
相隔不到一年时间,也不知道雷总有没有把软件下载回来。小米集团股价高位至今跌幅超过 60%,再次跌破发行价。
尽管小米公司已经抛出百亿回购计划,但对于市场来说,逻辑崩塌后哪怕你多买几百亿也是于事无补,格力就是血淋淋的例子。
小米自三季度财报后,手机业务基本盘就已经出现疲软,营收增速放缓,国内市占率及全球排名均在下滑,净利润也在下滑。当然,资本市场最担忧的依然是小米多元化的不确定性。
手机基本盘不稳
对于小米来说,手机硬件虽然不是很赚钱,但互联网是建立在手机销量基础上的,只有手机存量用户越来越多,广告及游戏等互联网收入才会越高。
小米的商业模式其实也是平台思维,以手机为移动端平台积累用户,然后通过互联网变现。
手机的销量直接影响小米未来的估值,同时手机业务在小米收入结构中的占比也超过 65%,是小米的基本盘,也是现金流的主要来源。
手机行业一直竞争都比较激烈,从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时代,到苹果扳倒诺基亚后的群雄争霸时代,手机行业 2012 年之后的新增量,主要来自科技革命,技术升级。
2016 年,国内手机销量达到巅峰时期,当时市场主流的拍照像素是 1200 万,最强的处理器是 16 纳米。
时至今日,整个手机行业的处理器芯片已经升级到 5 纳米,接下来有可能 3 纳米,而像素也到了 1 亿像素,技术性的升级已濒临天花板。
手机行业想要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本身就很难,苹果芯片自研,安卓手机基本都是高通芯片,说白了大家都是干组装的,无非就是谁的营销干的好。
小米在上一波群雄争霸的激战中是大赢家,发展策略简单粗暴,就是不断地堆料不断地降价,同样的配置小米价格更低。
但是增量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手机的下半场一定是从量到质的转变,这是小米一直想走高端路线的直接原因。
在整个手机销量下滑的大环境下,想要做增量,唯一的路径就是蚕食竞争对手的份额," 菊厂 " 的下滑给了小米一次高端升级的机会,而小米并没有做出太好的成绩。
我觉得这不是小米的管理层有问题,而是小米品牌诞生之初的定位,就已经决定了无缘高端。
时至今日,小米手机虽然贡献了 65% 的收入,但只有 8% 的互联网收入却贡献了小米超过一半的利润,所以小米最赚钱的其实是广告。
在高端之路受阻的情况下,小米亟须找到手机增量的突破口,一是国际化;二是本土市场下沉。
过去一年,小米疯狂开店,就是冲着线下 OV 和荣耀的下沉市场,但依然无法改变国内份额下滑的事实。
荣耀手机仅用了半年时间,就回到全国份额第二的位置,可见荣耀在下沉市场的口碑护城河是足够宽的。
小米问题出在哪?
依然还是性价比的定位,因为小米一直走的是中低端路线,对于下游经销商来说,这种定位很难赚钱,渠道里没利润,渠道网就无法建立起来。
OV 和荣耀不同,OV 在下沉市场有上百万家店铺,而且高端定位可以媲美苹果,虽然听起来有点扯淡,但下沉市场用户就是觉得 OV 和荣耀比较牛逼。
物联网变现困难
物联网收入在小米营收结构中占比高达 24%,是小米第二大收入,也是支撑高估值的板块之一。
人工智能物联网未来的想象力足够大,因为物联网可能会诞生新的应用场景,比如带屏幕的音箱,比如汽车等。
小米的物联网收入主要包括笔记本、电视、空调、小米手环等,收入增速保持两位数,但遗憾的是硬件端不怎么赚钱。因为小米在硬件端基本都是性价比路线,每杀入一个行业,就是血战到底的价格。
而空调、冰箱、手环这些,其实很难在互联网端产生收入,即便是带屏幕的小爱同学也很难成为应用的新场景。
不仅如此,在家电领域,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并不高,反而会因购买频次低,更换成本高的缘故,选择质量更有保障的品牌。
所以,在物联网领域,过度的强调用户、链接数据,其实没太大意义,因为衍生收入太难了。
造车的不二之选
对于小米来说,造车是真的没得选,手机行业已经基本饱和,即便是 5G 时代也并没有带来增量换机潮,存量市场里高端化又比较艰难,小米只能另辟蹊径,造车。
相比造芯片打造差异化的手机产品来说,造车反而更容易一些,特斯拉的国产化已经带动了整个新能源产业链的技术进步。
但这条路的竞争比手机还要激烈。
特斯拉走的其实就是当初小米的路线,但特斯拉自研自动驾驶技术,自研电池管理技术,全球三大主流的电池厂的产能基本包圆,价格战基本没得打。
比亚迪在电池领域深耕多年,自产磷酸铁锂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而且车型及渠道都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蔚小理虽说也是代工,但自动驾驶技术方面也已经积累了多年,各自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对于小米来说,其实定位都挺难的,然后是电池产能问题,还有自动驾驶的研发。不论是哪个环节,小米在整个产业链上都是一个初入新手,面临的不确定性实在太大。
在财务压力方面,截至 2021 年三季度,小米账面还有 326.5 亿元,手机研发要继续,手机市场下沉要继续,造车也要继续,小米未来的现金流压力还是蛮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