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关停“相互宝”?揭开马云不能说的秘密

有态度
2021
12/29
19:48
牲产队
分享
评论

来源:牲产队

你有没有加入过相互宝?

你有没有被相互宝扣过钱?

有一天晚上,我打开老李的支付宝,突然看到一笔相互宝扣款。我问她,你啥时候加入相互宝的?这玩意是个坑啊。

她说:" 我关了啊,怎么还在扣款?"

我一查扣款记录,这玩意儿从 2020 年的 6 月,一直扣到了 2021 年的 9 月。每个月的扣款金额不等,最少的是 3 块钱,最高的有十多块。只要你加入了相互宝,哪怕你不小心点错加入了,然后忘记了,但它每个月一定会按时扣钱。

像老李就是不知道自己啥时候加入的相互宝,也不知道每个月都在扣钱。钱虽然不多,但聚少成多啊。在支付宝上,加入相互宝的用户有 1 个多亿,每期扣费总金额都在 4 亿以上。

而且,相互宝不是按月扣钱的,它是按期扣钱的。一般来说,每个月一期,但有时候是每个月两期。

在相互宝刚推出来的时候,蚂蚁集团主要是打着 " 互帮互助,慈善公益 " 的名号,迅速就吸收了上亿用户加入。中国人最怕来个大灾大病,一想到每个月只要缴个四五块钱,就能让一亿人分摊自己的医药费,这个便宜不占白不占!

可是,真的这么大的便宜吗?如果真有这么大的便宜,为什么国家没有先想到呢?为什么腾讯,百度,京东,网易等公司没有先想到呢?难道就蚂蚁集团的人最聪明,最先想到?

当相互宝第一次推出来时,队长我就敏感地认识到,这玩意儿不能随便加入。因为我小时候经常做一个梦,如果 14 亿中国人,每人给我一块钱,那我岂不成了亿万富翁了?

可我知道,这是不可能的。突然,蚂蚁集团说,他能做到。他能让 1 亿中国人,每人每个月至少给他 3 块钱,多的时候还要拿走 10 块钱。这就非常恐怖了!

我就取中间数,假如相互宝每个月扣我 5 块钱,一年就要扣掉 60 块。对我来说,60 块钱并不多。可是,我为什么每年要给相互宝 60 块钱?就算是做慈善,可是我的钱是捐给蚂蚁集团了,好人好事都让蚂蚁集团去做了,我图个啥啊?

毕竟,这世上不是人人都是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只写在日记里。

虽然 " 相互宝 " 打着慈善的名义,但其实,这可是一个稳赚不赔的大生意。

相互宝是怎么赚钱的呢?马云肯定不愿意说,队长来告诉大家。

相互宝是所有保险产品中," 又婊又立 " 的标志性产品。

它 " 婊 " 就 " 婊 " 在,它高举慈善的旗号,顺手就拿走慈善基金 8% 的管理费。如果不打着慈善的名义,它是不能收管理费的。队长在前文中就说了,相互宝的扣费是按期算的,每期扣费不低于 4 亿,管理费 8%,每一期蚂蚁集团就要划走 3200 万。如果一个月做两期,就能划走 6400 万。

我们按最低值,每月一次来算,管理费蚂蚁集团就能赚走 3.84 亿。蚂蚁集团不是一个慈善机构,它必然是要赚钱的。但打着慈善的名义来赚钱,这就是典型的欺骗性营销了。

而在慈善之外,相互宝在本质上是保险业务。它收取的钱都是参与用户的保费。队长前面就算了,一年至少能收 60 亿保费。

相互宝在拥有 8000 万用户的时候,需要支出的调查成本为 2.55 亿元

这 60 亿保费不是全部都理赔了。在市场上,没有哪个保险公司敢把保费全部都理赔出去的。保险公司赚钱的方法主要就是保费再投资

把保费吸收进来,预留一部分用于理赔,剩余部分拿出来投资。比如,平安保险集团就购买了大量的商业写字楼,通过收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这既能保证资金稳定,又能为保险理赔提供充足的现金流。在全世界的保险业务中,投资商业大厦都是主流。

此外,平安集团旗下又有平安银行,险资就可以通过银行放贷,赚取利息差。

那么,蚂蚁相互宝吸收进来的保费是怎么赚钱的呢?

队长在这里提出一种假设。大家都知道,花呗和借呗的综合利率都在 15% 以上,远远高于银行利率。你说,蚂蚁集团有没有可能拿相互宝的钱通过花呗或者借呗放贷呢?

在这里,相互宝可以对标于平安保险,花呗 / 借呗可以对标于平安银行。

在相互宝的吸引下,支付宝还能筛选出全中国最大规模的保险用户。然后,支付宝将对这些人群进行精准推送保险广告,赚取丰厚的流量费。

其实,对蚂蚁集团而言,只要合法赚钱,都没问题。但相互宝最大的问题就是,不合法。相互宝被关停的最大原因,也是不合法。

为了推出相互宝,蚂蚁集团编造了一个天大的谎言。马云是最喜欢造新名词的人,比如 "996 福报 "," 每年向社会输出 1000 名阿里人才 " 等。

在推出相互宝时,蚂蚁集团也制造了很多的新概念。他们说,相互宝是 " 慈善互助 " 项目。

然而,当政府按慈善机构的标准来监管他时,他说他是商业公司,不是慈善机构。当政府按保险公司的标准来监管他时,他说他是慈善机构,不是保险公司。当政府按商业公司的标准来监管他时,他说他是慈善互助项目,不是商业公司。

就这么一顿瞎扯淡下来,相互宝变成了 " 四不相 "。啥也不是,所以,谁也不能监管他。相互宝跳到了三界之外,竟一度成了法外之地!

这就像花呗 / 借呗刚推出来时一样,干的就是银行借贷的业务,但它说它不是金融机构,他是高科技公司。所以,花呗 / 借呗不能接受银行同样的标准来监管。

在上海的外滩会议上,马云痛批 " 巴塞尔协议 " 已经过时。大家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巴塞尔协议。这是全世界各大国际银行共同遵守的一份风险控制协议。

它有三大支柱,分别是最低风险资本要求,资本充足率监管和内部评估过程的市场监管。

比如银行要是拿到 100 亿存款,风险准备金率为 20%,他就只能放出去 80 亿,得留下 20 亿作为风险准备金。

马云痛批 " 巴塞尔协议 ",是因为他认为蚂蚁集团旗下的花呗、借呗都不需要监管,他们自己监管自己就行了。他想放多少贷款,就放多少贷款,政府不要插手蚂蚁集团的业务。

你想想,这个风险有多大?当时的马云是有多膨胀?

在保险领域,也有同样的监管规定。保费是不能全都花掉的,也要留一部分作为保险准备金。为什么蚂蚁集团不承认相互宝是保险产品?因为他不想接受保险行业的监管机制。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花呗、借呗、相互宝都不受监管,那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局面?

在理论上,蚂蚁可以把相互宝收上来的数十亿保费,拿去银行做现金抵押贷款,将资金的雪球滚到上千亿,然后,再通过花呗、借呗两个平台,把钱贷出去。

相互宝不需要预留保险理赔资金,因为钱又可以从花呗、借呗那边挪过来用。就这么左手倒右手,右手再倒左手,蚂蚁集团就能赚取暴利。

银行吸储还需要支付利息,保险公司吸收保费也要成本,可是,你看相互宝,以 " 慈善 " 为名,行 " 保险 " 之事,再赚 " 贷款 " 的钱,一下子就圈进来上亿用户。每月扣费,也不需要向任何用户交待,想扣就扣,不需要提供公开的财务报表。

如果是慈善机构,是需要公开财报的,如果是保险公司,是需要接受监管的。他说他啥都不是,他啥都不管,只管赚钱,这能合法合规吗?

在上海外滩的那场演讲上,你以为他要的是 " 自由 ",可其实他要的是 " 赚钱的自由 ",是 " 不受监管的自由 ",是 " 超脱法律之外的自由 "!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深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有不少网友认为,苹果A系列芯片性能提升一年不如一年,是因为5nm制程工艺的锅。换句话来说,就是以后制程工艺提升至3nm、2nm、1nm等,也不会给手机芯片性能带来大幅度的提升。
态度
《扫黑风暴》都看了吗?
态度
互联网的增长红利耗尽了。
态度
有赞可谓是 " 成也 SaaS,败也 SaaS"。
态度
被网友心疼而一夜爆红的鸿星尔克,还在“野性消费”着。
态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