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索斯“追梦”,太空生意起飞

有态度
2021
07/22
23:10
连线Insight
分享
评论

来源:连线Insight

文 / 钟微

编辑 / 子夜

2021 年,世界首富的宝座几经易手,但超级富豪们都有着共同爱好,不少人热情投入航天事业,将巨额的财富倾注其中。

今晚 9 点,亚马逊创始人、世界首富贝索斯将搭乘自家公司蓝色起源的亚轨道旅游火箭首次进入太空。而 18 岁的荷兰男孩奥利弗 · 戴曼将成为乘坐这枚火箭进入太空的首位付费乘客。

根据预计,贝索斯的飞行过程将是:4 分钟后抵达距地 100 公里的太空边缘,10 到 12 分钟后顺利返回地球。

左二为贝索斯,图源蓝色起源官网

而在不到十天前,英国亿万富翁理查德 · 布兰森,也乘坐自家公司维珍银河的飞行器 " 升空 ",他和两位驾驶员以及另外三位 " 宇航员 " 一起,飞到了距地球 86.1 公里高的 " 太空 ",最终安全 " 回家 "。

从布兰森创办维珍航空,到贝索斯的蓝色起源,再到马斯克的 SpaceX,在美国推动太空领域的商业化的同时,这些首富与亿万富翁也闻风而动,一脚迈向了儿时的梦想,创办商业太空公司。

首富们的太空梦变得人尽皆知,他们开始讲述自己儿时便对火星、月球开始着迷的故事,同时也强调未来的目标,马斯克曾说,他打算用自己的一半财产在火星上建立一个自我维持的城市,以保证生命的延续,防止地球像恐龙时代受到流星撞击或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防止人类的自我毁灭。

但一家太空公司的经营不能仅仅靠故事,过去十余年,他们投入了巨额的财富,挖入顶尖的科学家,大举建厂,而后促成了一次次的火箭升空、宇航员飞天。

太空领域需要克服的技术难关超乎人们的想象,这也意味着他们需要更多的资金。靠融资、拿补贴,也自掏腰包,但资金的缺乏让这些企业一次次面临危机,甚至濒临破产。

在他们造梦的过程中,太空旅行逐渐成真了,但安全性并没有保证,每一次旅行都可能以生命为代价。

不过,这并不影响亿万富翁们重金求购一张 " 船票 "。无论在十余年前太空旅行刚起步时,还是在当下事故频繁的背景下,源源不断的乘客走向了太空船,驶往神秘的太空。

无论是梦想着探索出太空旅行的马斯克们,还是只为近距离一睹月球、火星的亿万富翁们,都有着对太空的浪漫向往。

首富们的太空梦

太空一直是一片神秘的土地,如今全球最有财富的一群企业家,都想飞出地球亲身体验。

以生产电动汽车闻名的美国特斯拉公司 CEO 埃隆 · 马斯克,同时也是 SpaceX 公司的掌舵者,这家公司成立于 2002 年,将目标指向了月球旅行。就在 SpaceX 诞生的两年前,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 贝索斯也创立了一家名为蓝色起源的航天公司。

这个行业有许多亿万富翁,并不让人惊讶。如果回溯他们的童年,大多已经痴迷于太空。

马斯克在童年时便看过《银河系漫游指南》,也热爱《星际迷途》里描绘的世界。在马斯克的自传《硅谷钢铁侠:伊隆 · 马斯克的冒险人生》中提到,由于他父亲的关系,他的童年不算美好,但是他依然能够自由自在地在他表亲的公司里搭建自制的火箭,进行实验。早早地,他便诞生了移民太空的念头。

马斯克

贝索斯从 5 岁开始便对与太空有关的一切产生兴趣,他曾提到," 在电视上看到阿姆斯特朗踏上了月球,我深受感染,满脑子都是太空。"

如今以 70 岁高龄进行载人试飞的理查德 · 布兰森,年轻时的故事更是传奇。在追逐太空梦前,其曾试图创造长途气球飞行纪录并因此遇到数次事故。

在 1987 年的一次挑战中,布兰森的副驾驶佩尔跳入大西洋并丧命,而其侥幸生存下来。也许是这种冒险精神,让布兰森加入了对太空梦的追逐。

这些富豪们在一步步进行探索,也推动着美国太空商业化的热潮。

贝索斯曾声称要在 2024 年将首位女性送上月球。而马斯克也披露了殖民火星的时间表,计划在 2024 年将人类送上火星,到 2050 年建立起能够自给自足的火星城市。

" 太空探索的领军者们都是极客,现在,他们有足够的财力将梦想付诸实践。" 马斯克的自传写道。

不过,富豪们能加入太空商业竞赛中,也得益于美国的 " 土壤 "。1984 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律《商业太空发射法案》,允许私人发射火箭。此后又有《美国商业太空发射竞争法案》发布,允许私企探索外太空,并对带回来的太空物质拥有所有权和使用权。

在美国政府的鼓励下,太空商业领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已经靠近过月球的布兰森,背后也有政府在出力,仅新墨西哥州便已经投资近 2.5 亿美元帮助建造维珍银河在美国太空港的家园。

除了太空旅行,富豪们也曾将目光指向了其他领域。比如 " 太空采矿 ",2012 年 4 月 24 日,多位亿万富翁与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科学家们联合起来,宣布成立行星资源公司。其创始人埃里克 · 安德森也开办过太空旅游公司,但行星资源公司的目标是以小行星为目标,对其进行水资源、贵重金属的勘探的开发。

行星资源公司背后的股东名单是惊人的,包括谷歌 CEO 拉里 · 佩奇与董事会主席埃里克 · 施 密特,Word 之父、微软前首席软件架构师查尔斯 · 西蒙尼等,是一场十足的富翁游戏

抛开梦想而言,商业太空游的 " 钱景 " 无疑是可观的。高昂的太空游飞行票价,显然意味着太空游的目标客户是那些超级富豪,而未来的历史长河中,无论太空旅行是为富人服务还是作为平民娱乐,无疑都是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投入全部身家,这些首富们的太空探索,已经引起了不少的关注。而在遥远的未来,太空旅行逐渐成熟之时,当下的这些投入也可能换来成倍的收益。

谁离太空梦最近?

在布兰森和贝索斯之前,国际空间站曾见证过不少飞入太空的亿万富豪。

全世界第一位太空旅客的诞生在 2002 年,美国维尔夏公司创始人丹尼斯 · 蒂托花费了 2000 万美元成功进入国际空间站,并以机组成员身份在那里待了 8 天。" 在外太空看到的地球真的是太壮观了,我再也无法复制当时那股欣喜若狂的感受。"

在此后十年间,又有数位亿万富豪花费巨资买来 " 船票 ":2007 年和 2009 年, Word 之父查尔斯 · 西蒙尼花费约 6000 万美元两度登上国际空间站;2009 年,太阳马戏团创始人盖伊 · 拉里伯特花费 3500 万美元,进行了一次太空飞行。

而在今年 7 月 11 日,一场直播让全世界见证了布兰森乘坐的太空船起飞:进入大约海拔 85 千米高度,在到达预定极限高度后,布兰森打开安全带、漂浮于机舱,体验了 4 分钟的失重状态。随后,飞船安全降落停靠在 " 美国太空港 " 的跑道上,布兰森安全地重返地球。

维珍银的太空飞机 " 团结 " 号点燃火箭,图源直播视频

布兰森之后,还有人正排队等着升空。

贝索斯是其中一位。7 月 20 日,蓝色起源即将迎来第一次搭乘私人乘客的太空游。将与贝索斯同行的,本是一位花了 2800 万美元拍下一张门票的匿名获胜者。而后由于这位匿名者因行程冲突无法参与,而由 18 岁的荷兰男孩奥利弗 · 戴曼代替。

而 SpaceX 将在今年 9 月中旬送美国支付公司 Shift4Payments 的创始人伊萨克曼以及另外 3 个获得他免费赠票的随行者,一起进入太空。

此外,45 岁的日本亿万富翁前泽友作甚至预约了两次飞行计划。

前泽友作曾在今年 5 月宣布,将于年底登上俄罗斯 " 联盟 MS-20 宇宙飞船 ",前往国际空间站,进行持续 12 天的飞行任务。

前泽友作在 2004 年创办了日本最大的时尚零售网站 Zozotown,他曾提到:" 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只是望着月亮,就给了我想象的动力。这种感情一直存在。这也是为什么我不愿错过这次近距离接触月球的机会。"

更早之前,他还曾登记了 SpaceX 2023 年的月球旅行,也是这一太空旅行计划的首位付费乘客。根据私人太空旅行机构 Space Adventures 的信息,飞往月球的价格至少是飞往国际空间站的两倍,可能会达到 1.75 亿美元。

追逐太空梦的 " 代价 ",除了高昂的费用,还可能是生命。显而易见的是,即使是专业宇航员,在前往太空探索的途中,死亡率也不低。

2016 年,马斯克被问到谁会成为第一批进行环月旅行的人时,曾非常直接地说 :" 第一次火星之旅将会非常危险,死亡率很高,根本无法避免。如果你准备好赴死,那你就是该去的人。"

而另一边,贝索斯升空前,蓝色起源还没用 " 新谢帕德 " 号载过人,仅仅是公司进行过 15 次无人飞行测试,但这恐怕无法保证贝佐斯一起参与首次载人飞行是安全的。

值得注意的是,马斯克也早就为自己备好 " 船票 "。在接受《星期日泰晤士报》采访时,布兰森曾提到,马斯克已预订了维珍银河的宇宙飞船机票。

尽管布兰森和贝索斯冒着生命危险捷足先登,但马斯克可能并没有多少危机感。《发射:埃隆 · 马斯克和发射 SpaceX 的绝望早期》的作者 Eric Berger 曾提到,在马斯克眼里,布兰森和贝索斯这次的 " 谁先上天之争 " 可能被看成一场杂耍,毕竟 SpaceX 的火箭已经发射了 100 多次,并把多名宇航员送上太空。

这些年,SpaceX 除了将宇航员送上太空,各种花式操作也有许多:把特斯拉跑车送到地球外面,绕着太阳公转;在高空炸了一枚造价 3.4 亿元的火箭,只为证明其建造的载人宇宙飞船安全。

似乎并不需要马斯克亲自 " 飞天 " 来证明,人们便相信 SpaceX 的技术并不弱于其他两位竞争对手。

STARSHIP SN15 升空,图源 SpaceX

这涉及的是几位富豪背后的太空公司之争,与其他仅仅想要 " 飞天 " 的富豪不同,布兰森创办维珍航空、马斯克的 SpaceX 以及贝索斯的蓝色起源,都是为了完成更广阔的梦想,完成太空旅行普及的目标,这也导致他们一直被拿来对比。

一直以来,SpaceX 的专攻在火箭方面,其在火箭设计方面,大胆地决定自主生产从引擎到电子器件的几乎所有零件,这一创举让其在技术上实现了一定突破。

此前,SpaceX 研制的猎鹰系列火箭实现了火箭箭体的可重复使用,当时美国航天飞机已经退役 9 年,而其让美国首次实现了用国产火箭和飞船运送航天员重返国际空间站的愿望。

相比之下,蓝色起源和维珍银河专注月球飞行,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没有火药味。

蓝色起源公司一直在研制用于太空旅游的载人可重复使用火箭 " 新谢泼德号 ",以及可载货的新格伦重型火箭,和马斯克的猎鹰系列火箭是竞争关系。

不过,两种类型的火箭,前者尚且处于飞行试验多年未投入使用的状态,后者则至今尚未试飞。

贝索斯在 2019 年 5 月发布了载人登月计划的着陆器 " 蓝月亮 ",此后一直专注于登月计划,但是在 SpaceX 涉及的低轨卫星方面,贝索斯在计划建设 " 柯伊伯项目 "。

这是一个和 SpaceX" 星链 " 类似的低轨卫星互联网星座,计划由 3236 颗低轨卫星组成,该项目已经获得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批准,不过目前尚未开始发射。

就目前而言,三者都是太空旅行领域的先锋者,在探索与赶超中,它们一步步靠近太空,但即使是如此强者,投入了诸多资源,在发展中也同样面临了技术、安全问题等多重阻碍。

太空生意,用钱能砸出未来?

亿万富翁争相登上太空船背后,是这门生意已经经历了近 20 年的探索。

维珍银河成立于 2004 年,当时其刚与新墨西哥州达成协议,预备建立一个商业飞行基地,布兰森夸下海口预测,在维珍银河运营的第一个十年里,可能会向太空边缘发射多达 5 万名乘客。

但在其迎来第一个十年时,一场 " 灾难 " 却揭开了序幕。2014 年,维珍银河的一次试飞发生致命事故,当时太空船二号正在升空过程中,还未达到所需的速度和高度,便突然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沙漠地带坠毁,造成一名副驾驶死亡,另一人受重伤。

维珍银河在 2007 年太空船二号研发时,便曾发生爆炸,造成 3 死 3 伤。因此,外界舆论对维珍银河的评价已经跌至谷底。

频繁出现事故的,还有马斯克的 SpaceX:2006 年 3 月猎鹰 1 号首飞,升空 25 秒后失控坠入大海;2007 年 3 月 , 猎鹰 1 号第二次发射,二级火箭在工作三分钟后与地面失去联系;2008 年 8 月,猎鹰 1 号第三次发射,升空几分钟后失联。

这些事故也让许多公司在往后的融资、研发进度上明显受阻。

比如 2016 年 9 月,搭载龙飞船的 " 猎鹰 9" 号火箭在发射台爆炸后,导致原定于当年 12 月的发射计划,一再延迟,总共推迟了两年。

SpaceX 猎鹰 9 号火箭爆炸瞬间,图源腾讯太空

直到如今,太空旅行的安全性始终无法保障。与事故对应的是,巨大的技术和工程挑战,这也是最初布兰森的乐观设想为何一直没有实现的原因。

目前而言,尽管是头部太空公司,也遇到了许多研发上的麻烦。

虽然布兰森率先进行了太空飞行,但也很难获得更多赞扬。由于国际公认的太空边界始于离地球海平面 100 公里高的卡曼线,而维珍银河仅仅飞到了距地球 86.1 公里高的地方,这让媒体不客气地评论道,布兰森只是飞到了太空的 " 边缘 "。

大多公司也未能拥有复用能力,这是在飞船投入使用后的关键技术,意味着能否重复复用。

此前猎鹰九号成熟后 SpaceX 又推出了更新后的 V1.1FT 型号,运力提高到 22.8/8.3 吨,并在首次发射中实现了陆上垂直降落回收。

尽管猎鹰九号完成了回收,但对其能将复用做到何种程度,外界并不乐观。此前马斯克曾提到复用 100 次的希望,但是目前而言,就算外界乐观预计,也被认为仅能复用 2-3 次。

而无论是不断延迟的计划,还是需要继续攻克的技术难点,都需要太空公司融更多的钱来维持发展。

一个太空公司的发展需要多少钱?自 2006 年以来,SpaceX 已经完成了 13 次融资,而一份提交给 SEC 的文件显示,仅仅在今年 SpaceX 便已经通过股权融资筹集了约 11.6 亿美元资金。今年 2 月,SpaceX 完成了新一轮 8.5 亿美元的股权融资,4 月再融资 3.14 亿美元。

另外,贝索斯也曾表示要每年出售 " 约 10 亿美元 " 亚马逊股票,为蓝色起源筹集资金。

从太空商业化走向历史舞台,到如今拥有强大实力的 "SpaceX 们 " 诞生,主导着一次次发射、一次次的改进,商业化始终逃不开一个 " 钱 " 字。

尽管亿万富翁们财大气粗,不断从口袋掏钱,但也很难抵消持续的巨额投入。未来他们依然要为资金的捉襟见肘发愁,也要继续推动太空探索,只有在研发、试飞等有一定成果时,才能获得更多来自资本的支持。

但这门豪赌未来的生意,首富们必然不会放弃,他们是旗下太空公司最大的代言人,将带领着更多人实现太空梦。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深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近日,外媒The Verge的尼莱·帕特尔(Nilay Patel)与美国微软公司CEO兼董事长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在Decoder播客节目中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话。
态度
“当家庭单元越来越完整的时候,8090后对生鲜购买的需求也日益增多。”
态度
距离 Windows 11 发布已经过去一周,虽然比起苹果发布会,Windows 11 连热搜榜都没能登上,但这并不代表没人关注,相反,在过去一周里,很多数码爱好者围绕其对 Android 应用的支持、对老机型的升级问题展...
态度
这一届年轻人特别「摇摆」。
态度
六月,可能是今年手机市场最安静的一个月。
态度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