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ZOL中关村在线
手机作为互联网生活的入口,也已经有更多设备呈现智能化发展趋势,其中智能穿戴设备已经成为消费电子领域中占比很高的一环。我们最常见的智能手环、手表,经过多年技术发展,已经不只满足于为用户提供运动数据。
随着6月25日,Apple Watch国行版本通过国药监局的医疗设备批准,预示着更多国内Apple Watch用户将体验到此功能。心电监测作为心律、血氧后第三个加入智能穿戴设备的身体检测指标,国内的【华为WATCHGT2ProECG款】和【OPPOWatchECG版】这两款产品也早有支持,那么大厂纷纷看中的心电图功能,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Apple Watch ECG 国药监局获批
01 简单了解心电图(ECG)
人们生活节奏逐渐加快,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这就使心电监测成为医疗检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人体每次心脏跳动所产生的收缩和舒张,都会发出相应的电信号,心电图正是通过放置在身体各位置上的导线,来记录心脏电信号。
由于身体各个部位的电信号强度不同,通常布点越多测量的就越精准。当我们在医院做体检时,医生通常会采用10个采集点的12导联进行心电图监测,即对双手腕、双脚腕和胸口6个点位粘贴电极片。
心电12导联与心电波形
上图的心电波形的各个波峰,即是心脏在一次完整心跳中,心房、心室等不同位置状态的写照。当医生发现某个波段与正常值出现偏离,也就能够判断心脏在哪方面出现了健康问题。比如,T波段过于低平,就代表患者可能处于心肌缺血的状态;T波段过高尖,则可能是患者处于心肌梗死超急性期的状态。
02 智能手表如何实现ECG
Apple Watch此类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实现原理,是通过在表冠上的钛电极,和机身背面覆盖着的一层的硅铬氮化碳,来分别检测指尖和手腕的电信号,由于只有两手处的两个采集点形成回路,所以这部分产品只能提供I单导联心电图监测。
智能手表 单导联心电图示意
智能手表佩戴在手腕时默认做I导联,国外有人做了一项研究,通过改变手表与身体的接触位置,实现了多个不同导联。研究表明,但只要位置准确,结果具有参考意义。
国外检测结果如下:
上图中,上、中、下三段分别为正常人、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每组中对比Apple Watch与心电监护仪的心电波形,具有一致性。
03 智能手表支持ECG 用户是否就高枕无忧?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单导联相比医院的12导联,能反映的问题大大减少。正如我们上面所说,心电监测中每增加一条导线,就能多反应一组信息,数据就会更加全面准确,显然单导联能提供的信息就非常有限。
而且,即使是专业医生在面对心梗方面的病人时,由于这类疾病伴随着相当大的判断危险性,因此也不能仅依靠12或18导联心电图数据,就单独给出结论。
不过,Apple Watch这类产品根据其原理,是能够对窦性心律不齐和房颤提供有利参考价值的。这点在Apple Watch于美国食药监局的许可文件中也曾写到,“可用于判断【窦性心律】和异常的【房颤】”。
房颤常常会引起缺血性卒中,这其中就会有一部分患者由于发作时间太短,并且毫无症状表现,早期很容易错失发现的机会。对早期房颤来说,这类能够实现随时监测记录的智能穿戴设备,就具有了革命性意义。
04 总结
首先,此类支持ECG功能的智能手表不能用于检测心脏病发作,不能检测血栓、心梗或中风。如遇到胸闷、胸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同时,智能手表的心电图判断房颤有无P波,仍然存在难点,所以并不能100%识别所有房颤。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到智能手表上的I单导联心电图,它虽然具有局限性,但作用远大于“安慰剂”,对患者和医生都有很大参考价值。考虑到存在阵发性房颤的患者存在,即使智能手表的数据不够精准,由于它更具便携性,随时抬腕只需30秒即可完成一次测量,对于老年人和患有房颤的用户来说,便携形的ECG智能穿戴设备就很有必要,可以起到警示和规避风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