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科技
所有设备都可以没有限制、没有边界地相互连接,是我们对成熟智能家居体验的美好想象。只不过在当下,出于商业利益和技术选型等方面的考量,还没有一个能够兼容并连接所有智能家居产品的标准或协议。
但这并不代表没有人尝试努力,苹果、谷歌、亚马逊等智能家居领域头部企业共同成立的连接标准联盟(CSA),就带来了全新的连接协议 Matter。旨在以开放的形态吸纳更多企业,让几乎所有品类的智能家居产品都能不分品牌地接入生态,研发和消费者使用的难度都大幅降低。
提起 Matter,那就不得不说到与其有千丝万缕关系到 Zigbee 协议。Zigbee 是基于 IEEE 802.15.4 标准下提出了无线网络协议,具有支持 Mesh 网络拓扑、自修复能力、低功耗等特性,相较蓝牙或 Wi-Fi 更适合智能家居设备数量大、数据包小而密、电池容量小的使用场景。
Zigbee 使用最多的是 1.2 和 3.0 版本,前者应用设备多后者兼容品类广,国内有绿米联创等厂商在产品中推行。然而 Zigbee 无法设备间自连接需要搭配网关使用,而且各品牌之间会出现兼容性屏障还要额外缴纳授权费,导致原本希望可以统一所有设备连接的愿景化为泡影。
由谷歌主导发起,和 Zigbee 联盟官方合作的 Thread 协议可以视作前者的强化版本,拥有几乎所有的能力,同时加入了 IPv6、互联网直接连接等新特性,对不同厂商提出的标准也有更好的兼容性。Thread 迈出了很大一步,一个真正能兼容并蓄的智能家居连接协议就在眼前。
无论是 Zigbee 还是 Thread,始终都没有解决智能家居协议推广过程中的一个大问题,作为第三方存在的协议和背后的联盟,对参与其中的厂商自始至终都没有强制执行力,无法要求其对整个生态的体验做出贡献。作为联盟重要角色之一的苹果,侧重点就一直在自家 HomeKit 上。
转机发生在 2019 年末,苹果、谷歌、亚马逊三家厂商终于坐下来一起商讨新的智能家居连接协议,开源、安全且所有设备都可以平等接入其中,不同体量厂商均能低成本地开发产品。同一套智能家居,将可以用谷歌助手、亚马逊的 Alexa、苹果的 Siri 或其他语音助手进行自由控制。
这个组织最初被称作 Project Connected Home over IP (CHIP),在协议起草过程中逐渐吸纳了 Zigbee 联盟、三星、宜家、飞利浦等厂商参与,开始在业界具备影响力。而在近日,CHIP 正式更名为 Matter,Zigbee 联盟也宣布升级为连接标准联盟(CSA)参与相关事务。
追求智能家居连接协议大一统的道路上,迎来了不可忽视的里程碑。
Matter 对不同传输方式的包容性相当友好,目前登场的第一版就同时支持以太网(有线连接)、Wi-Fi、Thread 三种通信协议,未来还会有数据连接(也就是手机卡上网)、BLE(低功耗蓝牙)被纳入其中,几乎是做好 IPv6 支持就有相当大的机会让设备兼容 Matter。
Matter 还提到了五个关键属性:简单,互联体验得到极大简化;互相操作能力,产品可以在本地跨品牌生态协同操作;可靠性,响应速度迅速而且一致;安全,保持精简功能的同时具备更高的安全性;灵活性,用户可以一次性调试来自不同生态的多个设备。
这意味着一件事,假设手中的设备都带有 Matter 标识,那么将可以通过任意一个智能家居生态配置连接,而后又可以通过支持 Matter 的智能家居生态访问调用。原本买了单个设备就必须要搭配相应品牌生态使用,不同品牌设备之间不能跨生态互动的体验,将成为历史。
就像上面所说的,我同时拥有带有谷歌助手的智能音箱、带有亚马逊 Alexa 的智慧屏幕、带有 Siri 的平板,家里还装了其他厂商的智能面板、电视等产品,但它们都支持 Matter,因此可以使用任意入口访问家中支持 Matter 的所有设备,而且同样是不分品牌和具体智能家居生态的。
之所以选择 Matter(意为物质)为名,就是希望借助物质是生命的基石的含义,成为物联网和智能家居的基石。logo 中代表着代表苹果、谷歌、亚马逊相互制成的三个箭头,则可以看作实现不同产品融合、连接的愿景。和其他协议一样,通过 Matter 认证的设备将贴上这个 logo。
首批认证工作将在今年晚些时候完成,到时就能买到这些更简单安全,连接体验和兼容性更佳的设备了。虽然到现在为止,还只有飞利浦宣布会借助软件更新,让所有产品线兼容 Matter,但随着华为、涂鸦智能、恩智浦、南京物联等厂商加入,更多的设备或许已不远。
稍有遗憾的是,2020 年曾在开发者大会上宣布 IoT 全面转向蓝牙 Mesh 方案的小米并没有出现在 Matter 协议成员列表中,这可能意味着在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小米或米家品牌的智能家居产品将不会支持 Matter,也不会以这样的方式和其他品牌智能家居环境互联。
解决智能家居产品之间互联互通的广泛程度,以及大容量下连接的可靠性,将是 Matter 在完成技术架构大一统之后要面对的最大挑战。
首先是互联互通,它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Zigbee 最初就是针对相关现象提出了增强后的 3.0 版本,然而厂商之间仍存在产品都通过认证但就是不能兼容的壁垒,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也削弱了整个联盟的可信任程度。
Matter 成员比以往的协议联盟更加多元,但也存在隐患,有望提供兼容的苹果 HomeKit 和华为 HarmonyOS Connect(原 HiLink),都是对设备有较高认证门槛的智能家居生态。有可能出现生态支持 Matter 协议和相关的设备,但要求必须通过相关认证才能全功能使用的情况。
Wi-Fi、蓝牙接连在智能家居协议上败下阵来,就在于无法高效协调信道和连接数量,导致多设备连接必然导致掉线、延迟等问题。连接可靠性一直是影响到智能家居体验的关键因素,甚至有的厂商选择 PLC 这样的有线连接协议来保障稳,可是布线限制始终不能在适用性上和无线协议相提并论。
Matter 整合网关、通信协议和相关信道的做法,显然是想要规避前人吸取过的教训,提升可靠程度。不过在 " 万物连接 " 的设想中,家庭联网设备数量将直接达到三位数量级,而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户型又会对网络产生不一样的影响,Matter 还需要实战和迭代强化自身。
试图针对现状给出解决的 Matter 会成为全球智能家居行业共同使用的新一代协议吗?将来或许会有真正完成大一统梦想的连接协议,但能不能是 Matter,现在还是未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