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再度“造车”,董明珠慌不慌?

创投圈
2021
05/20
18:33
周雄飞
分享
评论

 

继小米、OPPO 和创维跨界造车后,美的也赶来凑热闹。

昨日,美的在其合肥公司举行了一场有关新能源汽车新品的发布会。

对于这场发布会,美的很早就开始了预热。本周一,一篇名为 " 美的新能源汽车新品发布 " 的博文出现在美的官微中,点开博文可以看到有一辆汽车的完整轮廓的宣传海报。

美的新能源汽车新品发布会预热海报,

图源美的集团官微

发布会消息一经传播后,很快就成为了业内关注的焦点,在业内看来,这是美的继 2003 年首次入局造车无果后,在造车方面的又一次的尝试。

但事实上,美的此次入局造车领域,并不是造整车,而是由其旗下威灵汽车部件公司开发和生产新能源汽车相关零部件,包括在发布会上推出的驱动电机、电动压缩机等热管理系统和 EPS 转向助力电机等新产品。

或许正因美的没有像小米等企业真正跨界造车,美的昨日股价开盘时小幅上涨到 79.8 元 / 股后,在收盘时反而下跌了 0.71% 至 77.84 元 / 股,今日开盘价甚至跌至 77.05 元 / 股。

资本市场对其不看好,还有一层原因——在白电行业中,造车已不是新鲜事,但目前大多处于雷声大雨点小的状态。

2016 年,格力在其掌门人董明珠的带领下,开始入局新能源造车领域,不仅在收购银隆新能源初期,董明珠遭到了董事会的反对,而且在入主两年后,银隆才推出首款车,销量可谓无人问津。

即使如此,美的和格力还在继续进军造车,其背后的原因也相似——由于原有主营业务增速放缓,从而导致公司陷入增长困境之中,需要通过入局造车来破局。

但相比之下,格力的处境更为尴尬一些。

上月末,美的和格力前后脚发布了 2020 年及今年第一季度财报,通过对比两家财报可以发现,在去年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美的再次超越格力,成为白电行业 " 一哥 "。此外,美的重新入局格力还在继续、但毫无声响的新能源汽车领域。

那么,美的此次发布的新产品,在日益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是否有实力?美的重新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格力对此会感到有压力吗?

1

美的 " 二次造车 "

与大多数跨界造车玩家不同的是,美的本次发布会聚焦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

为了研发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据美的集团威灵汽车部件总经理陈金涛介绍,美的集团在 2018 年 5 月成立了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威灵汽车部件公司。而在三年后,该公司带来了几款零部件新品。

在发布环节,威灵汽车将主要的时间放在了热管理系统产品的介绍上。

" 新能源汽车的首要痛点是里程焦虑,尤其是冬天,空调一打开续航里程损失三分之一,这才是老百姓不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最大原因。"陈金涛在发布会现场这样表示。

连线出行也曾在多篇报道中,通过分析阐述了空调对于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的影响,因为新能源汽车不同于燃油车,后者可以通过发动机做功产生的余热来供热,而前者要做到供热只能消耗电池电能,以至于到了冬天,很多新能源车主宁愿受冻,也不敢开空调。

对于这一行业问题,威灵汽车推出了 R134a 压缩机。据陈金涛介绍,该压缩机在零下 30- 零下 40 度环境下可以将电动压缩机由电能转化为热能,大约有 8~9kW 的热量输送至车舱内,有效解决热泵空调在极冷环境下制热效率不佳的问题。

同时,R134a 压缩机在 12000 转只有 78 分贝噪音,相当于同级产品 8000 转时的水平。并且,可以保证在 12000 转的转速下保证三电系统正常运行。

R134a 压缩机发布,截图自发布会现场

但这一压缩机也存在较大的缺点,就是在冬季的制热能力和程度不足。由此,威灵汽车还推出了二氧化碳电动压缩机。

据介绍,二氧化碳电动压缩机采用环保 CO2 冷媒,能在极寒工况下实现高制热效率,解决极寒低温环境下电池衰退快的难题,增加汽车行驶里程。定量来看,在零下 30 度的环境下,输入功率 1kW,实际能从外界交换 2kW 的热量到车内。

在一般车辆设备中,与热管理系统搭配存在的还有水循环系统。为了满足行业内不同客户的要求,威灵汽车部件开发了具有安装角度可调、接口可变的 50W-150W 共用平台电子水泵。

" 在热管理系统方面,由于美的的主业就是做暖通空调这块,并且已经做了那么多年,所以热管理系统产品方面很大概率是具有一定优势的。"一位汽车测试工程师对连线出行表示。

除了热管理系统,威灵汽车还在驱动电机和 EPS(电子助力转向)系统方面推出新品。

驱动电机,作为驱动新能源汽车行驶的核心关键部件,其工作的高效性和能耗表现,将决定着一辆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和行驶表现。

威灵汽车发布的这款驱动电机新品,兼具高功率密度和高效比的技术特点。据官方介绍,该电机可以达到 16000-20000rpm 的转速,定子和转子均采用了油冷作为冷却方式。

此外,该电机内部由于采用了无损绕线和嵌线技术,使其在生产过程中,避免线与线摩擦,导致槽满率下降、导线损伤等问题,可以做到与扁线电机相同的性能。该技术还能将传统电机的不平衡性降低 70%。

在 EPS 系统方面,威灵汽车部件发布了 EPS dp、EPS apa 以及 EPS c 三款产品。据官方介绍,这些 EPS 电机在宽调速范围内可以达到 0~4000 转的水平,拥有高转矩品质,齿槽转矩 <0.5。

据美的集团机电事业群总裁伏拥军介绍,现阶段美的威灵汽车主要布局了驱动系统、热管理系统、辅助 / 自动驾驶系统三大产品线,并已和东风汽车等传统车企、威马和高合汽车等新造车企业进行了合作。

威灵汽车三大产品线发布,

图源美的集团官微

让美的做出不同于其他跨界造车企业的路线,选择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切入,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借鉴了第一次造车的教训。

美的造车始于 2003 年,当时美的先后收购了云南客车厂、云南航天神州汽车与湖南三湘客车集团。2005 年 9 月和 2006 年 8 月,美的客车昆明新基地和美的客车长沙新基地先后建成投产。

而在彼时,特斯拉也才在美国成立起来。只不过,美的那时想要做的是客车生意。按照计划,美的想要在 3-5 年内成为国内领先的客车生产企业,但其造车之路却在很短的时间内戛然而止。

2008 年 11 月,美的汽车陷入停产危机,时任美的集团副总裁的黄晓明宣布暂停美的造车项目,并解释称," 投产汽车只是美的非主营业务的一个尝试,投资规模非常小,现在是美的主动控制风险、主动停产。"

这之后,美的在造车方面再无动静,直到去年 3 月,美的集团豪掷 7.43 亿元收购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此举也被业内视为美的探索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信号。

合康新能被收购信息,截图自企查查

现在来看,美的虽然在入局造车时间上遥遥领先,但如果看在新能源造车领域的布局来看,格力动作更多,但它也一直在磕磕碰碰中前进。

2

格力坎坷造车路  

对于造车这件事,格力并不陌生。

就在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的初期,赛道上除了蔚来、小鹏、理想和威马等新能源车企接连成立起来之外,在风口的诱惑下,作为格力电器掌门人的董明珠也动了造车的念头。

2016 年 2 月,董明珠看中了专注于制造新能源客车的银隆新能源,后者于 2008 年成立,是一家以钛酸锂核心材料、电池、电机电控、充电设备、纯电动整车的研发和生产为主业的综合性集团。

图源银隆新能源官微

那时的董明珠,或许并不懂得新能源汽车到底该如何造,但她懂得的是,格力作为跨界造车玩家,收购银隆新能源,就意味着拿到了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资质。

就此,在董明珠参观完银隆之后,2016 年 8 月,格力电器突然宣布:拟以 130 亿元价格购买银隆新能源全部股权,同时非公开发行股份,募资不超过 100 亿元,全部用于银隆新能源的建设投资项目。

董明珠在新能源造车上心血来潮,格力董事会并不买账。

2016 年 11 月,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收购银隆的方案,并一致认为此前布局手机领域的失败就是前车之鉴,布局造车步子迈的太大了。

对此,董明珠在当年的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气愤地表示,格力的股东 " 鼠目寸光,只看眼前三分地 "。

收购计划虽然被否决,但董明珠并未放弃她的造车梦。

无法以公司主体来收购,董明珠就开始以个人名义来向银隆新能源进行投资。2016 年底,董明珠拉着王健林、刘强东等人共同出资 30 亿元入股银隆,其中董明珠个人就出资 10 亿元,王健林更是看到此情景,连占股比都不确定的情况下投了 5 个亿。

次年,董明珠再次以 23.4 亿元拿下银隆 17.47% 股份,成功成为银隆新能源的第二大股东。

银隆新能源股东信息,截图自企查查

有了资本的注入,银隆新能源也在那几年驶入发展的快车道。据新能源客车销量数据显示,银隆 2016 年为 5285 辆,国内销量排名第七;而到了 2018 年,银隆以 7278 辆排在了销量榜第三的位置上。

在发展新能源客车的同时,新能源乘用车的研发也在同时进行。

董明珠对银隆完成入主后的一次媒体访谈中,她说出了造车的计划," 收购之后,我们会往家用的小汽车领域发展。我们现在已经设计出来并且已经试运行了,量产上市的话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然而,就在众人觉得格力造车很快就会结果之时,银隆内部开始出现种种问题。

在 2017 年的一次《对话》节目中,董明珠与银隆原董事长魏银仓展开了一场剑拔弩张的争论。魏银仓在节目中对于董明珠给予员工的苛刻要求进行了吐槽。作为回应,董明珠怒斥道" 在其位、谋其政,必须用极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队伍,哪有尽力而为这种说法。"

经历这一对峙后,在当年年底,魏银仓辞任银隆董事长,由孙国华接任,半年后孙国华又被罢免,最终于 2019 年初,银隆全面由格力接手,董事长换成格力系的赖信华。

有了这样的波折,银隆在新能源客车方面的销量也呈现断崖式下跌,2019 年销量仅为 2708 辆,销量排名也滑落至第十位。银隆新能源拟赴 A 股上市的进程,在经历了 8 个月辅导期后终止。

屋漏偏逢连阴雨,董明珠所押注的钛酸锂动力电池路线,在三元锂和磷酸铁锂电池被广泛应用后,也被证明并非动力电池的主流技术,能量密度仅为三元锂电池的 1/3-1/2。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 2019 年中旬,一款名为 " 艾菲 " 的新能源 MPV 被银隆新能源所发布,这一车型的推出,也向业内证明了格力造车并非 "PPT 造车 "。

银隆 " 艾菲 "MPV,图源银隆新能源官微

但造出车,并不等于就能卖好车。

据彼时银隆介绍," 艾菲 " 的续航里程为 450 公里,支持 2 小时快充,乍一听这些配置,在当时看来还算达到了及格水平。但在发布后一段时间,业内对其的质疑也随之而来。

通过车型对比,业内很多人士认为 " 艾菲 " 几乎与丰田 2009 年推出的 MPV 埃尔法有 90% 的相似度。不仅如此,由于该车型搭载的是钛酸锂电池技术,因此在业内看来,这款车并不具有 450 公里的续航,可能只有 200 公里左右。

而就是这样一款车型,售价却高达惊人的 43 万元,以至于在发售后并没有多少人选择购买。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该车型在 2019 年仅卖出了 2708 辆,而在当年的新能源 MPV 前十名销量榜上,就连最后一名的吉利嘉际销量都达到了 2.93 万辆,可见两者差距甚大。

就目前而言,格力已下场造车四年有余,在没有激起任何水花后,依然没有就此放弃;反观美的,再次以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高调入局造车领域。格力对此会感到压力吗?

3

急迫的格力、焦虑的美的  

与美的再入造车领域相比,或许让格力更为慌张的是,是前者再次超越自己。

4 月 29 日晚,美的集团发布了 2020 年年报和 2021 年一季度财务报告。年报显示,美的 2020 全年实现总营收为 2842.21 亿元,同比增长 2.16%;净利润也实现为 275.07 亿元,同比增长 8.82%。

在营收和净利润方面,相比于 2019 年同期的数据有所增长,同时美的也回正了去年一直降为负值的增幅。据 Wind 数据显示,由于疫情的影响,美的 2020 年一至三季度营收增幅依次为 -22.71%、-9.47% 和 -1.81%;净利润方面,依次为 -26.46%、-12.41% 和 -0.74%。

更让业内所关注的是,美的在盈利方面再次超越格力。

几乎在美的发布财报的同时,格力也发布了自家的 2020 年年报和 2021 年一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格力 2020 全年总营收为 1704.97 亿元,同比下滑 14.97%;净利润方面为 222.79 亿元,同比下滑了 10.26%。

对比之下,美的在去年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双双超越格力。值得注意的是,这也是美的继 2019 年在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超越格力后,继续稳坐白电行业 " 一哥 " 的位置。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19 全年美的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 2793.81 亿元和 252.77 亿元;而格力同期实现营收和净利润分别为 2005.08 亿元和 248.27 亿元。

美的与格力 2019-2020 全年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连线出行制图

在接连被超越的背后,是格力在营收和净利润两方面逐年增幅的放缓。

连线出行通过统计格力往年财报数据发现,2017 年格力实现营收为 1500.2 亿元,同比增长了 36.24%;净利润方面为 225.09 亿元,同比增幅为 44.6%。而到了 2018 年,这两项数据的增幅分别下滑至 33.33% 和 17.2%。

接下来的 2019 年和 2020 年,格力营收和净利润增幅方面依然保持着颓势。营收方面,2019 年的增幅为 0.24%,而到了去年甚至降到负值为 -14.97%;净利润方面,甚至在 2019 年就降到负值为 -5.88%,去年继续扩大为 -10.26%。

而对于蝉联 " 一哥 " 的美的而言,也处于焦虑之中。

就在美的发布财报得次日,其 A 股股价收跌 3.91% 至 80.17 元 / 股,市值也从前日的 5879.8 亿元跌至 5650.1 亿元。资本市场的不看好,原因主要在于其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同比增幅的放缓。

连线出行通过统计 2017 年至 2020 年的美的年度财报数据显示,2017 年总营收为 2419.19 亿元,同比增长 51.35%,至此之后该项数据的增长率就开始下滑,2018-2019 两年的增幅分别为 8.23% 和 6.71%。到了去年,这个增幅甚至下降至 2.16%。

再来看净利润方面,2017 年 -2019 年美的该数据的同比增幅分别为 17.33%、16.33% 和 16.75%。2019 年美的在净利润上虽然有小幅提升,但这样的幅度并没有保持住。去年,其净利润继续下滑至 8.82%,同比于 2019 年下滑了 47.3%。

美的 2017-2020 年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幅情况,

数据来源于公开数据,连线出行制图

正因如此,美的和格力都只能将突破增长增长困境的希望寄托于新能源汽车领域,只不过格力会显得更加急迫一些。

毕竟,面对自身逐年严重的增长困境和连续两年被美的超越,再加上美的再次下场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处于危险处境中的格力不得不加速。

而董明珠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押注。

正如她在 2017 年的《对话》节目中这样说道:" 我觉得新能源是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次绝好机会,所以我愿意赌,我要投!"

2019 年 8 月底,格力电器宣布与威马汽车达成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能制造、车家智能互联等智能化相关领域,以及整车制造相关、高端设备输出等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再到今年,或许是看到了美的去年再次入局造车的动向,就在美的发布新品的两月前,格力公开了一项名为" 一种铁芯冲片、定子铁芯、电机及新能源汽车 " 专利技术。

据专利摘要显示,该技术应用于永磁电机领域,能够有效阻断焊槽处磁力线的流通,减小涡流损耗;在磁密饱和时能减少电磁激振力的集中和突变,从而降低电机噪声。

格力专利信息,截图自天眼查

在业内看来,美的和格力在都经历过造车无果后,开始选择从新能源汽车零部件进行切入,来分风口红利的 " 蛋糕 "。

就目前而言,还无法确定美的以零部件供应商再次入局新能源汽车领域,会对格力造成多大威胁。但可以肯定的是,美的和格力在踏上零部件供应商这条赛道后,需要迎战的对手就不只是彼此,而是要面对博世、大陆和华为这样强大的玩家。

由此,对美的和格力而言,新选的这条赛道未必更好走。未来,谁能够先闯出来?

来源:连线出行 周雄飞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