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佳的微信朋友圈看起来很潇洒光鲜,打卡新开张的网红餐厅,入手最新的潮流商品,不时地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度假旅行 …… 但他对自己的评价则是 " 隐形贫困人口 " ——不仅是工资月光,有时甚至还不起信用卡的月度账单,需要背债生活。
钱都花到哪里去了?具体戴佳自己也说不清楚,大概就是都用在 " 精致生活 " 上了吧。他觉得这没什么问题,并用 "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 在我心中,什么都可以省,热爱的不能省 "" 工作前,我想去看看世界 " 这些互联网金融的广告词反问,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不好吗?
戴佳的朋友谢敏倒是很清楚自己钱花到哪里去了。她热爱潮流服装大牌和化妆品,几年时间里,家里的衣柜已经装不下买来的衣服,又去买了几个整理箱,塞得满当。化妆品也是谢敏的热爱,海蓝之谜、雅诗兰黛、娇韵诗、兰蔻、倩碧等国际大牌的明星产品谢敏都买过。还不止于此,每年几个电商购物节,谢敏一个不落," 也没什么特别想买的,但看到打折,不买就觉得对不起自己 ",谢敏家里的卫生纸、洗手液几年都用不完。
这几年,谢敏的花呗额度一路上升,但这还不够,于是她又去借了消费贷,借贷的平台也从一个变成了许多个,形成了以贷养贷的模式。
不仅仅是他们,根据支付宝发布的《年轻人消费生活报告》报告显示,中国近 1.7 亿 90 后中,有 6500 万开通了花呗,也就是说,每 10 个 90 后里就有近 4 个在用花呗消费。
另一个来自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中国全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已飙升至 854 亿元人民币,是 10 年前的 10 倍多,这些逾期借款人中,"90 后 " 几乎占了一半。
" 能用上信用消费的,就绝不用自己的钱。" 已经成为了不少年轻人的常态。
王磊没有透支消费的习惯,每月财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但王磊最近意识到,自己之前一直在进行另一种形式的透支——体检报告出来后,医生指着肝功能的数据告诉他,不能再熬夜了。
此前,王磊的工作是标准的 996,加班和熬夜是常态,最夸张的一次,王磊在办公室里为一个项目加班了两天两夜。
据亚马逊中国的调查数据显示,有超过 80% 的中国人睡眠时间没有达到 8 个小时的,而近 60% 的人基本是在深夜超过 11 点才入睡,不在少数人群在凌晨两三点才睡觉,这其中大部分是王磊这样的年轻人。
加班,正在成为这个时代的一种群体症候," 过劳 " 成为当代年轻人的代名词之一,不接受 996 等于吃不了苦的论调充斥着整个职场,"996 福报 " 或许正在透支着年轻人。
工作之外,当代年轻人在身体上可以说是花式透支。高糖、高脂肪早已是生活的常态,很多人,都过上了 " 无糖不欢 " 的生活,再加上抽烟、酗酒、饮食不规律 …… 总以为自己是金刚不坏之身。
金钱、健康,再加上不时见诸媒体的透支爱情、透支信任等等,中国的年轻人们正在透支着未来。
但在透支未来之外,在中国的年轻人身上还能看到另外一面。
半年前,孙恒关掉了用了很久的花呗。他用鲍德里亚来告诫自己—— " 人们消费的并不是物品的有用性,而是通过消费这一行为以及所拥有的物品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身份 " —— " 对于我来说,我偏重人生的真实意义而不是符号意义 "。
和孙恒一样,越来越多的人逃离花呗、白条,逃离 996 的生活,把金钱和时间有效率地用在了投资未来上。
因为学金融的缘故,从大学时代开始,孙恒就开始有意识地利用打工挣来的钱购买公募基金。在研究了股票型基金、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货币市场型基金等多种基金形式后,孙恒觉得还是货币基金比较稳定。
随着线上金融的发展,理财产品和课程频出,年轻人们正热情地加入理财大军。腾讯理财通发布的《2019 年 90 后理财与消费报告》中数据显示,84% 的 90 后有理财的习惯,在各种固定工资收入以外,投资理财的收益是年轻人的最大收入来源,占比达 20.4%。
知乎上一位网友则对理财调侃到," 钱越来越难赚,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银行的利息越来越少,想要的东西越来越贵,不理等啥呢?"
年轻人心目中的未来,也不仅仅是财富,还有知识带来的自我修养。
为了备战明年的司法考试,张明在大学附近租了一个床位,一个月 1800 元,一间卧室里 4 张床。他还报了一个 3 万元的面授班,在考试前一个月又花了上万元,报了另一个 " 封闭 " 班。
在张明看来,与其透支消费,不如改变自己的人生,一个人生活品质只跟一个人的学识和收入相关,跟他所处的社会阶层和人际圈子有关。
花钱 " 买课 " 已经成为了众多年轻人的选择。各种培训班、兴趣班、在知识 App 上买的课程,甚至于在播客上花钱听的一场演讲,年轻人们正在各种渠道上,用真金白银为知识 " 买单 "。
相比时下年轻人热衷的游戏、盲盒等一切潮流娱乐,学习正在成为年轻人最舍得花钱的项目——考研、考公、司法考试、艺术进修、甚至是茶艺等一切提升自己学识的技能和兴趣。
这些年轻人们正在充实自己,锻炼能力,努力站到行业和产业的头部,进入了更高层次的圈子,一切为了更好的生活品质,能够从容地谈投资理财,有机会选择自己的未来。
一边是透支未来,一边也在投资未来,中国的年轻人们似乎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结合体。
消费,显然不是年轻人内心深处想要追求的生活。物质的获得只是生存焦虑和空间挤压下的发泄口,或许消费的喧嚣浪潮盖住的是我们对生活意义的发问。
在时代和潮流的漩涡中,年轻人仍然可以继续追问:对我来说,真正有价值的又是什么?我们又该如何投资未来?
这个世界正以指数级的轻快步伐加速走向一个未来。从透支未来到投资未来,是这个时代的年轻人必须经历的转变。
单纯从投资角度而言,投资未来,就是要看到未来的趋势。在福布斯专栏作家乔恩 · D · 马克曼看来," 无人驾驶、马赫级地面交通工具、基因编辑、真正的人工智能 …… 这些未来概念产品和其他技术进步正一起飞速赶来,它们将改变我们已知的生活方式 "。马克曼的投资建议并非是给年轻人的,但提醒我们的是,年轻人的投资理财和自我再教育方向选择,都必须看到未来技术对世界的改变。因为,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每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技术都只是一个前奏。
但对于人这个世界的个体而言,财富只是一个人人生质量中的一小部分。
90 岁巴菲特曾经告诫年轻人,将来稳赚不赔的投资不是股市,而是勤俭节约、热情、教育和家庭。
巴菲特的话当然有他的道理,但作为一个富豪,他自然不用考虑养老问题。2020 年,中国年轻人的养老意识也越来越强了。一份《后疫情时代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显示,更多的年青一代从活在当下,开始投资未来,他们开始准备养老储蓄,对退休时累积充足养老储蓄的信心从 2019 年的 32% 跃升至 2020 年的 43%。
投资未来是一个宏大的话题,在金钱之外,更意味着教育、家庭和爱等一切与生命厚度有关的事物,当然也包括人最重要的财富——健康。而只有健康,才是一切投资未来的基础,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唯一无法忽略的未来投资。
来源:财经无忌 江小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