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迎“火爆”行情 “疯狂的箱子”一天一个价

创投圈
2020
12/25
18:27
证券日报网
分享
评论

2020 年的航运业可以说一半是冬天一半是夏天。

受疫情影响,上半年中国出口下滑,航运业遇冷,提前 " 过冬 "。到了下半年,备受冷落的航运业直接进入 " 盛夏 "。随着中国疫情稳定,经济稳步复苏,各国货物都从中国港口中转,一时间,中国航运业呈现出火热繁忙景象。

" 现在的集装箱太难订了!"《证券日报》记者在上海的港口可以看到来来往往运输集装箱的车辆,一位不愿具名的外贸人士向记者表示:" 目前,想要预定一个集装箱,价格可以说是一天一个价,不仅如此,即使订到了集装箱,也要发愁船舱有没有位置。"

" 上港、宁波、深圳这几个大港都属于世界大港,2018、2019 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都是稳居第一,最近集运市场火爆,很多箱子出去了都回不来。" 南方某港口上市公司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评价道。

对此,上海添惠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柳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现在集装箱运输价格一直在涨,由于航运公司船少,经常停航,缺箱子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即使涨价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箱子的问题。"

  一天一个价

" 箱子 " 也疯狂

" 近 10 年以来最夸张的时候。" 谈及目前的航运业,从事外贸行业的谢女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谢女士主要负责广州南沙港和深圳港的货运,她告诉记者,以一个 40 英尺集装箱为例,去年这个时候去中东海运费最高为 3000 美元左右 . 现在差不多要到 5000 美元,去年去欧洲是 2800 美元 -3200 美元,现在是 6000 美元 -7000 美元,今年运费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以上。

时至年底,抢不到仓位成了集运行业的真实写照。

" 现如今集装箱缺少,运费高昂,更是供不应求。疫情期间,国外积压了大量的集装箱无法安排提货,也没有人手提货,几乎所有的客户都在抢货柜,现在的行情之下,货代也很少再去找新客户,基本都是优先老客户。" 谢女士告诉记者,新年就要来临,各大供应商全面出货,预计集装箱的短缺行情还会持续。

" 首先你得有仓位,然后你得排得了车搞得到集装箱,最后你得等码头开港你才能进港,每天都是过五关斩六将,还要面对客户灵魂拷问,怎么船又晚开了,你到底搞不搞得定?" 一位海运货代如此吐槽当前出口集装箱的紧俏性。

柳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很多没箱子的货代有时候就找黄牛,现在货代都在抢仓位,仓位要提前定,很多人抢了转卖,以前抢了不走没有亏舱费,现在收亏舱费,航运公司今年要迎来一波行情了,去年兼并重组后,今年估计把以往赔的钱都赚回来了。"

柳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往年圣诞节叠加春节,都会有一波爆仓行情,今年因为有疫情尤为激烈。南美货柜箱子历史最低的时候 50 美金一个小柜,现在基本都要 5000 美金以上,大箱一万美金,这周 5000 美金你要是嫌贵,下周 6000 美金可能都订不到,基本一周一个价。"

事实上,现在的集装箱价格已经升级到按天计算。一家国际物流公司负责人称:" 在青岛港,往年一个二手 40 英尺集装箱的价格约 2000 美元,今年 11 月 27 日价格涨到 2850 美元;到了 11 月 30 日,二手集装箱的售价上涨到 3200 美元;12 月 3 日,再次上涨到了 3400 美元,几乎是一天一价。"

根据运价基准公司 Xeneta 的数据显示,当前亚欧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下短期市场合同的平均价格比一年前高出 200%,为每 40 英尺 4831 美元。但是从去年同期来看,东南亚各地的运价上升了惊人的 390.5%。

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随着货量的持续攀升,出口用箱需求大增,国内用箱保障日趋偏紧,而海外空箱周转受各地疫情持续影响而普遍变慢,来不及调回国内满足需求。"

" 全行业都在到处找箱子,部分商家开始囤箱子炒作价格。"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外贸企业一箱难求的情况不仅仅是因为集装箱运转慢的原因,还有部分航线减少的原因。

" 船线班次少,大部分运往国外的柜子回不来,这是导致国内集装箱运输市场价格暴涨的根本原因。" 柳旺向记者解释道:" 国外的柜也不是都不回来,就是国外疫情影响,工人不上班,运回的速度比较慢,现在是大家在共用仓位。"

据柳旺介绍,现在集装箱随船,从去年开始就形成联盟,原来是自己动用自己的船去运货,现在是四五家船东或者五六家形成一个联盟,用同一条船大家一起共仓。" 原来一个星期可能有几家船公司排好几个班次出海,大家一形成联盟后一个星期班次减少了,这从去年就开始,现在船公司经常一个周再停行一次,客观导致了船的紧缺。"

上海海运物流公司一位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 目前海运进出口贸易比例失衡,进来的箱子少,出去的箱子多,另外中国快速地防控了疫情,海外订单量持续暴增,加大了海运压力。海外方面受到疫情影响,运出去的集装箱因营商环境问题运作周期拉长,到港流程增多,作业效率减慢加长了流通周期。因疫情早期爆发,各大船运公司减少了很多航线,造成全球箱量调配不均匀。"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市场需求的上涨,目前有效运力明显不足。

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 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今年三季度以来全球贸易快速修复,集运市场需求超预期恢复。为满足运输需求的增长,市场运力逐步回归正常,闲置运力从今年 5 月份历史最高的 270 余万 TEU(国际标准箱单位)快速回落,目前市场上已无适航的有效运力可租。"

在全球集装箱调配不均匀的大背景下,不同航线的集装箱价格也涨幅不一。

" 从 11 月份开始,美线价格较年初大概上涨了 4 倍,欧线涨到了去年的历史最高价格。从中国出口的航线占比分布来看,美国集装箱占 25%,欧洲占 25%,东南亚、东北亚加起来 50%,美线现在一箱难求是常态,其次是欧线,货运也很紧张。东南亚区域马来西亚航线最近价格也翻倍了。" 上述物流公司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补充道。

面对用箱需求增长,上述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公司将加强用箱科学预测,积极统筹双品牌优势资源,全力做好旺季用箱服务保障。一方面,内部挖潜,加快海外重箱拆空速度,加大空箱回调国内及远东力度,促进箱体周转;另一方面,与箱厂、租箱公司密切沟通,寻求更多箱源。通过双管齐下、多措并举,为国内用箱保障提供有效助力,尽力满足客户的出运需求。"

为了顺应集装箱市场发展需求,上港集团顺应市场推出多项有效举措促进箱量增长。今年年初,集团推出七项集装箱增长专项措施,通过落实国际中转装卸费优惠、国际中转箱堆存减免期延长、海铁联运清关箱优惠等项目。上半年,集团成立了洋山、外港、内贸三大集装箱片区,努力实现统筹、集聚效应。

进入 10 月份,上港集团把握航运市场 " 一箱难求 " 的情况,推出空箱商务计划,鼓励船公司加大在上海港的空箱调运力度,为国内企业货物出口打通海运服务链。

据上港集团官方宣布,10 月份,上海港各个码头分别创下了新纪录,盛东公司月度吞吐量首次突破 82 万标准箱,其中 10 月 25 日以 33068 标准箱和 12899.75 标准箱刷新昼夜、工班纪录;冠东公司突破 72 万标准箱,再次刷新纪录。

中国经济强势复苏

出口集装箱需求猛增

2020 年下半年以来,航运行业迎来一轮久违的复苏。与此前的航运超级周期不同,此轮周期的主角从干散货变为了集装箱。

11 月 27 日,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表示,自 7 月份以来,由于中国出口货运量急剧上升,出口集装箱需求猛增,外贸物流领域普遍出现集装箱箱源紧缺、运费飙升的现象。

有业内人士分析,中国经济强劲复苏,正展现出巨大影响力。集装箱运价大涨与出口复苏密不可分,中国的出口货物大多数通过集装箱进行海上运输。反映在数据层面上,运价指数和出口同比数据趋势一致。

海关总署日前公布,以美元计,11 月份我国出口同比增长 21.1%,较上月上升近 7 个百分点,远高于市场预期,也是 2018 年 2 月份以来最高增速。由于出口表现强劲,当月贸易顺差 754.3 亿美元,创出有数据记载以来的新高。

针对近期外贸物流领域出现集装箱箱源紧缺、运费飙升的现象,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 12 月 3 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商务部将采取措施,为外贸平稳发展提供有力的物流支撑。

对于中国出口强劲的表现,有业内人士分析,在发达国家消费强劲、需要进口的同时,很多新兴市场国家产能没有恢复,我国作为最先恢复的制造业大国,成了很多国际订单理想的转移地。

据全球航运咨询公司德鲁里(Drewry)数据,第三季度全球集运市场货量环比第二季度增长 8.1%。

值得注意的是,11 月 23 日,上海国资委发文称,10 月份,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首次实现单月突破 400 万 TEU,以 420 万 TEU 刷新月度历史纪录,比 7 月份刚刚创下的月度吞吐量纪录再增 29.7 万 TEU,同比增长 15.7%。

据上海航运交易所官网数据显示,5 月下旬以来,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一路上涨,在半年多时间里涨幅约达 70%,截至 12 月 18 日,该指数涨至 1488.72 点。此外,上海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SCFI)则在 11 月初就超越了 2010 年高点,最新值为 2411.82 点,连续破历史纪录。

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相关航运公司业绩也在第三季度频频报喜。据同花顺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11 家航运上市公司皆实现了净利润同比增长。其中,第三季度有 6 家公司净利润实现同比倍增。海峡股份、中远海能、中远海控、宁波海运、招商轮船、中远海发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为 1091.05%、265.96%、209.77%、139.72%、123.01%、111.21%。

对于业绩大幅增长,上述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称:" 随着全球疫情防控步入常态化,各国经济刺激政策效应的显现,全球贸易呈现复苏态势,补库存意愿增强,集装箱航运市场需求在经历了阶段性下跌后出现明显恢复,带动集装箱海运价格回升。"

" 市场需求持续旺盛,供求关系得以明显改善,市场运价持续回升,近期 SCFI 综合指数创 11 年来新高。第三季度,中远海控集运业务完成货运量 708 万 TEU,同比增长 6.6%。" 上述中远海控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在业绩增长的同时,11 底至 12 月初,航运板块大涨。中远海发、中远海特、宁波海运、中远海控等多只航运股走出了一波大涨行情。

其中,中远海发于 11 月 2 日封涨停板,此后直至 11 月 23 日,期间共有 5 个涨停,股价一度触及 3.38 元 / 股的顶峰,如果按照 11 月 2 日前的收盘价计算,至 23 日的 16 个交易日中,公司股价涨幅最高达 61.72%。

此外,中远海特的股价也于 11 月 2 日起开始上涨,至 11 月 24 日股价触及 5.1 元 / 股的高价,期间同样出现 5 个涨停板。如果按照 11 月 2 日前的收盘价计算,公司在这段期间股价最高涨幅为 58.39%。

" 缺箱潮 " 还能持续多久

航运业未来前景如何?

" 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像港口、航运领域确实受了比较大的负面冲击,所以上半年基本上是负增长的状态。下半年特别是第三季度以后恢复了一定的正常运转,加上中国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率先恢复了大部分的经济活动,因此,对比上半年确实有一个比较大的触底反弹迹象。"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助力研究员刘典向《证券日报》记者如是说。

今年前 2 个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出现明显下降。据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20 年 1 月份 -2 月份,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4.12 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9.6%。其中,出口 2.04 万亿元,下降 15.9%;进口 2.08 万亿元,下降 2.4%。

中商产业研究分析称,今年前 2 个月,美国为中国出口总值第一的国家,中国出口到美国商品总值为 3001 亿元,同比下降 26.5%。值得一提的是,1 月份 -2 月份,中国在出口的 20 个主要国家和地区当中,仅有 3 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总值为正增长,可见,疫情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极其严重。

虽然目前国内疫情形势得以控制,但全球疫情正在爆发,出口依然受到一定的冲击。

可以说,今年上半年,航运业的业内人士对我国出口前景主要以悲观情绪为主,而到了下半年,业内普遍看好航运业未来发展。

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分析称,此轮集装箱货运涨价开始于今年年中。彼时,国内疫情控制住后,国外受疫情影响较大,很多海外的订单都转到国内,从中国出货,集运价格就开始闻风涨价。据柳旺预测,这轮涨价行情要维持到明年一季度。

一位不愿具名的海运物流负责人称:" 随着疫情的稳定,这种火爆行情会持续到明年上半年,甚至会更久。"

" 这一波集运涨价带动了整个外贸板块的调整,打破了以往行业几十年不变的定律。不仅是海运,空运和陆运都有不同层次的影响和变化,疫情加快了整个大贸易板块的整合调整,集运板块会逐步往集约化发展,船公司通过多年整合并购已经出现垄断之势,航空板块以及陆运板块也在飞速整合,未来外贸领域会出现新的篇章。" 上述海运物流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另据中国集装箱行业协会会长、中集集团副总裁黄田华预测,集装箱短缺情况可能还会持续半年左右。他表示:" 我们监控到,正常中国如果有 50 万新的集装箱,在码头或者港口待用的话,是一个完全健康的状态,但目前偏紧一点,大概 30 万新箱的库存。我预计可能在未来三个月到半年,这种略显紧张的平衡会有一个持续,这大概是目前行业的一个趋势。"

虽然业内普遍看好航运业,但是刘典认为,全球 2020 年总的贸易额总体来说还是比上一年要下降一定比例的,但从航运行业来说,从第三季度到第四季度肯定是会出现一个比较好的行情。

刘典表示:" 上半年受疫情影响,下半年不确定性因素变缓,整体呈现出来比较大的一个反弹走势。所以从宏观层面来说,全球国际贸易都有一定的反弹,这个反弹是在中国率先恢复下引领的反弹。"

" 目前航运业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响:第一个因素就是全球经济有一个复苏的预期,所以在第三季度以后国际贸易有所回暖,带动航运领域整体产业向好,不管是从集装箱也好,还是从出海贸易都有一定的回暖情况。第二个因素是随着 RCEP 协议的签署,东亚东南亚等一系列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合作关系的提升,将利好中国和相关国家的进出口贸易。第三个因素就是虽然现在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仍未消除,各国物资紧缺,像医疗物资、生产物资、生活物资等等,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出口贸易,包括部分进口贸易,也会得到比较大的一个需求的反弹,同时促进了相关领域,包括集装箱海运指数等一系列和航运相关行业指数的上涨。" 刘典如是说。

来源:证券日报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