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务正业”的雷军

创投圈
2020
08/29
19:12
牛刀财经
分享
评论

小米的二季度业绩,很难说漂亮。

对于市场更关心的智能手机、IoT、互联网业务,核心指标都呈现出疲软,甚至是下滑,反倒是投资收入拉了小米一把。

尽管小米财报发布后股价大涨,但是无论是从疫情恢复,还是友商海外市场损失的角度,小米的想象空间都没有那么美好;与此同时,小米投资化却引来争议。

业绩大涨,涨在哪儿?

8 月 26 日盘后,小米发布了 2020 年第二季度财报。

小米 Q2 业绩变化最明显的是经营利润大涨,第二季度经营利润为 54 亿元,是小米上市以来经营利润最高的一次,较第一季度增长 135%。

小米利润的大涨,让业绩看着非常好看,给资本市场极大的信心。

小米股价连续两日大涨,涨幅超过 20%,市值超过 5700 亿港元。此前小米的市值一直徘徊在 2000 亿港元,而此次大涨两日市值增长超过 1000 亿港元,十分魔幻。

小米第二季度财报与此前不同的是,经营利润大涨,但是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 34 亿元,这一数值甚至比去年同期还减少了 2 亿元。

前后两者的差距如此之大,主要来自于小米投资收益的变动。2020 年第二季度,小米财报披露处置投资录得税后净收益 11.6 亿元。

2020 年第二季度按公允价值计入损益的投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较少)变动为正 23.7 亿元,去年同期为负 6.7 亿元;按权益法入账的投资收益为正 8.9 亿元,去年同期为负 1.2 亿元。

小米财报披露,分占权益法(持股比例较多)入账收入变动,主要来自于金山云纳斯达克上市产生收益,同时,其投资企业爱奇艺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也产生了一部分抵消。

仅此两项,小米就多收了将近 40 亿元。

对应的是,小米的财报中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 6 月底,其投资公司超过 300 家,总账面价值为 368 亿元,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 287 亿元,账面价值增加超过 81 亿元。

从去年金山办公上市开始,雷军系大量企业金山云、九号机器人等在科创板、纳斯达克上市。

今年 5 月,金山云在纳斯达克上市,上市后股价连续大涨,目前市值已经超过 75 亿美元,合计人民币超过 500 亿。其中小米作为金山云的早期投资方以及第二大股东,上市时股份占比为 15.8%。

小米投资的企业中,有华米、紫米等生态链的企业,也有芯原微等芯片企业,此外,8 月 28 日晚间上市的小鹏汽车,小米也参与了其 C 轮投资。

主营业绩惨淡

排除了投资收益,再看小米的主营业务,第二季度确实略有惨淡,核心指标并无大起色,甚至有的处于下滑状态。

2020 年第一季度,小米的收入为 535 亿元,相较于去年同期增加 15 亿元,比上一季度增长 38 亿元,有较小幅度的上升。

纵观小米近两年来的收入情况则不容乐观。2018 年第四季度和 2019 年第一季度收入达到上市以来的两个低点,尽管 2019 年第二季度开始有所回升,但是增速较低并呈现持续下滑态势。

细分来看,作为核心业务的智能手机收入为 316 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 4 亿元,较上一季度增加 13 亿元。

与整体收入趋势一致的是,小米的智能手机收入近一年来维持在 300 亿元左右,增长几乎停滞不前。智能手机的销售其实是降低的,智能手机第二季度销量为 2830 万部,是一年来的最低,甚至比第一季度还要少 90 万部。

具体都市场表现上,据 Canalys 数据显示,小米第二季度在大陆地区的出货量为 930 万部,印度市场为 530 万部。

欧洲市场的增长被印度市场的减少抵消。欧洲市场的增长来自于华为在海外受限制,小米市场占有大幅提升。

小米国际市场第二季度的收入为 240 亿元,同样是一年来的最低,上一季度为 248 亿元。

与第二季度财报一起公布的还有小米新上任的 CFO 林世伟,任命新 CFO 意味着自 2019 年底小米人事调整,原 CFO 周受资出任国际部总裁,今年 4 月王翔代理 CFO 之后,小米终于有了正式全职的 CFO。

而周受资正是当前国际业务的负责人。

Canalys 数据显示,欧洲市场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 710 万部,市占率增长 65% 达到 17%。

欧洲市场的增加以及高端机策略,也提升了小米的平均售价,ASP 从上一季度的 1038 元上升到 1116.3 元,有明显的提升。

所以小米智能手机面临的问题是国内市场下滑,印度市场腰斩且按照印度的疫情,加上印度对中国互联网以及其他企业采取的封杀,市场恢复尤其是第三季度还存在极大不确定性。

另外,苹果将于第三季度推出 iPhone12 5G 系列,其当前的高中低端价格全覆盖策略,也将成为所有以 5G 为卖点的安卓手机阵营最大的不确定性。

作为小米互联网故事的担当,互联网的收入大幅增长。第二季度小米互联网收入为 59 亿元,去年同期为 46 亿元,上一季度为 59 亿元基本持平。

广告收入为 31 亿元,较去年同期的 25 亿元增加 6 亿,较上一季度的 27 亿元增加 4 亿;游戏收入 10 亿元较上一季度大幅降低,但是同比增加;金融、有品电商等其他业务收入 18 亿元。

但是一个不好的苗头是,大陆地区 MIUI 为 1.097 亿,一年来连续下滑。MIUI 月活才是小米互联网最核心的数据,否则用户不开机使用,互联网业务就是空中楼阁。但不幸的是,作为互联网业务的基本盘,MIUI 数据的下降表明,小米手机用户在抛弃小米。

投资化争议

主营业务疲软,投资收益丰厚,这样的一升一降,让小米也陷入了 " 投资驱动 " 的争议中。

小米、雷军、金山、顺为,从雷军的天使投资到顺为的顺势而为,再到金山系、小米生态链,围绕雷军已经构建了庞大的科技互联网投资版图。

从去年开始小米开始投资供应链企业,最典型的就是芯片企业,如晶晨半导体、芯原微等。

值得一提的是,金山软件的上市波折,以及对 " 顺势而为 " 的顿悟,让此后的雷军狂踩风口,造就了港交所第一支同股不同权的小米,以及科创板的金山办公和数个排队上市的 " 雷军系 " 企业。

小米生态链等企业除了能为手机产生协同效应外,也给小米带来了整体投资化严重,产品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争议。

此前,腾讯因为投行化受到质疑,可对比的是,腾讯成立 20 多年投资公司 800 多家,小米成立十年投资公司 300 多家。

但是和腾讯构建出庞大的流量生态不同的是,小米的核心业务智能手机从几年前的鼎盛状态,开始逐渐式微。

2015 年之前,小米手机出货量在国内智能机市场排名第一,其声量和产品都可以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带来极大的辅助,多个小米生态链产品成为爆品。

但是目前来看,小米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占有率从 15% 下滑到 10%,排名在 OV 之后,再加上大量的 " 米粉 " 流失,手机带动 IoT 开始变得困难。

更甚者,小米现在要靠 IoT 产品反哺手机。

在小米在财报中提到三点:在用户在小米平台上绑定过 IoT 设备的情况下,小米手机用户留存率会显著更高。

这意味着,小米的策略已经从原先的以手机为中控核心构建物联网生态,变成持续推进 IoT 爆品作为敲门砖。

与此同时,小米生态链企业却在进行 " 去小米化 "。

智能手环企业华米开始推进自有品牌 Amazfit,扫地机器人企业石头科技推动也开始 " 米家 "、" 石头 " 双品牌两条腿走路。

根本原因在于,小米 5% 硬件综合净利润率,卡死了生态链企业的盈利能力。雷军对小米的期许是通过互联网业务挣钱,但是小米生态链企业大多是硬件企业,硬件销售收入为核心收入,一旦利润被卡死,那空间也就不大了。

来源:牛刀财经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