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日,腾讯对外发布反舞弊通报,一夜之间,互联网巨头们内部 " 贪腐 " 再次现原形。
此次通报的违规情况涉及部门包括腾讯六大事业部的四个,涉案雇员最高级别为总监。另外,凡是向腾讯工作人员行贿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都将被列入腾讯黑名单,永不合作。
这并非腾讯第一次 " 强势反腐 "。早在 6 年前,腾讯便向公安机关举报岳雨和刘春宁两名离职高管的贪腐行径,岳雨借职位之便侵占公司资产 373.9 万元,伙同刘春宁受贿 70 万元。
近几年来,腾讯的反腐力度一直在加强,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互联网公司的贪腐事件屡见不鲜。普华永道曾发布《2018 年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现状调查》报告,目前舞弊者呈现低龄化趋势,40 岁以下占到 81%。
" 互联网贪腐严重的本质,无非是扩张太快。" 创业者宋子明告诉「创业最前线」。
互联网企业蒙眼狂奔,业务发展和潜在风险则很难兼顾。想要快速占领市场,就要缩短决策流程,提高效率,抢占先机,却容易留下不少的隐患。
1、" 腾讯们 " 的无奈之举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企业几乎都会公开内部 " 腐败 " 事件。传统模式解决腐败问题倒显得苍白无力,公开 " 反腐 " 行动倒像是无奈之举。
几天前,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公布了前三季度调查结果,共发现查处违反 " 高压线 " 案件 40 余起,其中 60 余人因触犯高压线被辞退,10 余人因涉嫌违法犯罪被移送公安司法机关。
这是腾讯反舞弊调查部首次对外公开内部违规案件。
腾讯上次以 " 反舞弊 " 关键词出现还是 2014 年。彼时,腾讯向公安机关举报岳雨和刘春宁两名离职高管贪腐行径,岳雨在任职腾讯网络媒体拓展部和在线视频部总监期间,与下属侵占公司资产 373.9 万元,还伙同刘春宁受贿 70 万元。
次年 3 月,腾讯反舞弊部收到举报称,2014 年 3 月至 2015 年 3 月,一名员工违规为外部用户解封 QQ 号,前后收取好处费数十万元,事件不久便证实。
除此之外,2015 年 4 月,腾讯内部通报了四起 " 高压线 " 事件,其中两起涉及 " 被国家人员受贿罪 ",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实际上,2019 年整年,针对内部腐败现象加强治理的互联网公司不只腾讯一家,曾经只顾大刀阔斧前进的互联网行业已正式进入 " 反腐 " 时代。
今年中旬,美团、小米、滴滴出行、百度等 6 家企业连续曝光 40 余起员工腐败舞弊事件数量,与 2018 年整年的曝光数旗鼓相当。
我们一贯认为官场反腐需要加大力度,互联网企业腐败或许比大众想得要严重。
2019 年 3 月,京东曝出一则新闻引外界关注。京东要求所有员工向公司填写自己的家属关系。
此举招致质疑声,若没有通过工会或民主讨论并公示,企业应该遵从员工自愿性原则,对方有权拒绝提供隐私信息,若因此造成裁员可向工会投诉或申请仲裁。
即便在法律层面很难站住脚,但京东方面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营造公平透明的工作环境。
这几年来,京东内部自查出的腐败情况不少。
2018 年 8 月 24 日,京东内控合规部主动曝出 16 大内部贪腐案,包括京东物流华中区域分公司大件物流部安装运营机构负责人黄川、京东金融保险业务部综合管理部消费者业务渠道运营负责人燕峰、京东物流西南区域分公司快运部城配管理部机构负责人任兵等四人被依法送至公安机关,其他 12 名涉事人员被辞退。
犹记得一年前,京东官方公众号 " 廉洁京东 " 自曝集团 6 起反腐事件,凡是涉及收受商家贿赂及续保费用人员,皆送至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内部腐败事件难终止,京东在加大整治力度。2017 年两会,刘强东接受记者采访时公开表示:" 你敢贪公司一万块钱,我宁愿花一千万调查你。"
今年 3 月,京东更是组织众多员工前去北京第一看守所参观,目的是为了 " 提升员工的反腐意识 "。
阿里巴巴也从不向 " 腐败 " 妥协,坚持零容忍。
坊间传言,2018 年 5 月,阿里启动史上最大反腐稽查,余杭派出所都快不够用了。这种说法有些夸张成分,足以看出互联网贪腐现象之严重。
2012 年,阿里设立集团 " 廉政合规部 ",主要治理内部腐败调查,清理不正当的利益输送等问题。马云曾公开表示:所有阿里人,廉政和规避都可以查,甚至包括他自己。
此后七年,阿里副总裁刘春宁、阿里影业副总裁兼淘票票总经理孔奇等六位高管因 " 贪腐 " 被调查。
2018 年,中国互联网圈的贪腐案已达百起,一场场 " 反贪风暴 " 在互联网巨头企业率先掀起。
2、腐败高发地多是业务主阵地
当前,互联网企业还在向腐败宣战。
有数据统计,自 2015 年以来互联网主动曝光的内部反腐案件达 210 余起,涉及 16 家互联网公司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优酷土豆、360、大疆、暴风集团等,涉事人员近 500 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9 年前 7 月份期间,便有 8 家互联网公司曝出 110 余起反腐案件,220 名涉事人员被开除或移送公安机关,案件数量和涉事人员相对于 5 年前呈数倍增加。
事实上,在过去几年,阿里、百度、京东、美团、滴滴、58 同城等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在大规模进行反腐工作,作为新经济代表的企业,其贪腐力度相对于传统行业更高一筹。
经历一番跑马圈地,新一代互联网企业各项数据飞速增长,但组织架构仍处于早期阶段,公司稳定后没有完善组织架构,必然会滋生腐败。
互联网企业员工会与加盟商进行不正当的利益输送,公司对外投资是会出现商业贿赂、职位侵占等现象,一些掌握职权的员工也会利用职位之便行贪腐之事。
创业者视线更多聚焦融资、战略、产品、技术等大方向,并未重视公司与供应商对接、企业合作等事项,某些掌握实权的员工做出违规举动。
例如采购部,无论是采买流量、办公用品还是设备硬件采购等,消耗资金不在少数。例如打印纸,量比较大且无从查询,越是不起眼的办公用品,越有钻空子的机会。比起价差,量差更具备贪腐空间。
互联网的发展日新月异,一般大公司多是由职业经理人负责采购,位高权重机会多,难免有人会产生 " 捞一笔就走 " 想法。
反腐案件涉及的岗位中,销售和商务拓展占很大比重。历年发生的互联网贪腐事件中,百度销售人员占比将近一半,美团商务拓展岗位在历年公开反腐案件中,占比也超过一半。
美团业务开拓重点方向是商务领域与客户的签单,为了追求速度,该环节监管会较为宽松,这为该环节员工腐败提供了机会。
而销售岗位是拉动百度广告业绩的主要动力,百度搜索平台拉广告业务占百度营收来源重要比重。2006 年至 2015 年,百度网络营销收入占总收入 95%,直到 2018 年该业务营收占比仍为 80%。
可以发现,各公司内部 " 腐败 " 高发地多数是公司竞争力主阵地。为了速度,企业放权的同时疏于管理,就容易滋生腐败。
企业腐败事件难以根除,还与 " 人 " 有关。" 反腐部门 " 多是公司内部设置," 自己人查自己人 ",难免会产生 " 猫腻 "。如果聘请外部机构不定期审查,会一定程度遏制贪腐分子。
任何地方都有贪腐,人性贪婪使然。互联网公司崛起迅速,或许倒下也会如同雪崩。" 管理层贪腐影响必然更为深远。企业应该上行下效,从制度上、流程上防微杜渐。" 创业者宋子明对「创业最前线」讲道。
" 互联网企业快速晋级商业主流,内部管理体系薄弱和不足等缺陷将不断放大," 宋子明说," 互联网内部组织架构、管理方面有待完善。"
互联网巨头企业的 " 反腐 " 行动还在进行中。
3、从 " 野蛮生长 " 到 " 精耕细作 "
移动互联网发展十年,诞生过无数 " 草莽英雄 "。他们手持创新的商业模式,踩着流量红利迅速崛起。
当互联网流量见底,格局完全稳定后,重要课题是 " 活下去 "。
王兴曾在 2019 年年初的新年邮件提到:" 在互联网上半场,基本功不太好,还可以靠红利、靠战略、靠资源带动快速发展,但到了下半场,基本功不过关,活下去都很难。"
王兴所言的基本功,除了业务层面的重构,便是降低组织内耗。
普华永道发布《2018 年中国企业反舞弊联盟现状调查》报告,目前舞弊者呈现低年龄化趋势,40 岁以下占到 81%,其中,31-40 岁占比 38%,30 岁以下占比 43%,41 至 50 岁占比 17%。
扁平化管理则更应该加强风控系统监控。" 互联网公司普遍不重视管理,大家热衷概念炒作,如何吸引流量才是主要工作,其他都靠边站。" 宋子明说。一个人长期固化在某一岗位,自然会产生固定的利益关系、利益输送。
有人被开除,有人被公安拘捕。7 月 17 日凌晨,360 创始人周鸿祎在朋友圈爆粗口评价公司贪腐问题。360 创始人周鸿祎在朋友圈指出:" 要用最锋利的刀子将这些腐烂的肉切掉,我管你是什么鸟人。"
而就在前一日,360 发布内部通告称,经公司道德委员会查实,知识产权部资深总监黄晶,因收受多家代理商贿赂,涉嫌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被监察机关依法逮捕。
面对内部贪腐态势,互联网企业们纷纷 " 亮剑 "。除了阿里巴巴、京东、腾讯等设置专门 " 反贪 " 部门,他们每查处一起腐败案件都会通过公示、内部邮件等形式通报事件,以警示其他员工。
2016 年年底,京东开始设立每年 1000 万元反腐奖励专项基金,对于举报个人、单位违规行为进行奖励,且建立 " 特别保护名单 ",保障举报人的个人安全。
2017 年 2 月 24 日,由京东倡议,联合腾讯、百度、沃尔玛、联想、小米等企业共同发起的 " 阳光诚信联盟 " 正式成立。企业间进行信息共享,有过舞弊行为的员工,企业们将联合拒绝录用,对有过违规行为的商家将拒绝合作。
互联网寒冬中,各大企业的反腐力度前所未有的高涨。企业制度可以监控人的行为,却不能监控人的欲望。如何在日常管理中掌控权力的下放程度并根治员工的 " 贪腐 " 心理,方为企业的 " 最优解 "。
来源:创业最前线 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