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水煮娱
2019
03/08
12:27
王雅莉
分享
评论

作为金庸去世后播出的第一部金庸翻拍剧,新版《倚天屠龙记》无疑让人失望了。

播出当晚,就有人吐槽武打戏全是慢动作。截至目前,该剧的豆瓣评分仅为5.0。面对如潮恶评,片方终于慌了,于是导演再次回应:将抓紧时间尽力去改善。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蒋家骏,一位北上二十年的香港导演,因在2017年执导的新版《射雕英雄传》口碑较好,被邀来执导新版《倚天屠龙记》。只可惜,这部剧没能复制《射雕英雄传》的成功,他也无法成为第二个能靠翻拍金庸剧树立招牌的张纪中。

事实上,自2001年内地出现第一部金庸剧《笑傲江湖》,武侠就成为内地影视行业长盛不衰的题材。因为武侠翻拍剧,慈文成立没多久就在行业立足,成为一线制作公司;华谊就此打开电视剧业务,武侠剧甚至一度占到其电视剧营收的半壁江山;华策也因此赚得盆满钵满。直到现在,武侠剧仍是华策每年营收最多的项目之一。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不过,继于正翻拍的《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之后,内地翻拍的金庸剧再没能引起较大反响。不管是影视公司还是导演和演员,靠翻拍武侠剧成名的可能性都越来越小。影视行业也在这十年间发生了巨大变化,玄幻题材崛起,武侠题材衰落,金庸IP已经吸引不了一线的创作者,平台在选择时也越来越谨慎。武侠剧,是时候退出历史舞台了吗?

慈文、华谊:翻拍武侠剧的先行者

新版《倚天屠龙记》的出品方华夏视听是家做金庸剧的“老店”。其董事长蒲树林在早年拿下了大部分金庸作品的版权,曾与张纪中合作,出品过《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神雕侠侣》等多部金庸作品。可以说,整个公司就是靠金庸剧起家的。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细数华夏视听这二十年来拍金庸剧的合作伙伴,从慈文到华谊,从华谊到于正工作室,再从于正工作室到现在的企鹅影视,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一条内地影视公司的发展之路。

2000年,时任中国文联音像出版社常务副社长的马中骏创立了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2015年9月,公司上市后更名为“慈文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彼时内地影视产业还不够发达,港台武侠剧风靡内地。1999年,黄日华版《天龙八部》在内地18家省级卫视同时播出,可谓万人空巷。只要在黄金档打开电视,就是一阳指和六脉神剑的激光特效声音。

对初创公司来说,翻拍经典大IP是成名的捷径。于是,马中骏把制作影视剧的宗旨定为“流行的经典”,开始着手翻拍金庸剧,投资的第一部金庸剧是《射雕英雄传》。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2001年8月,剧组在乌兰察布草原开机。时任制片人的张纪中一声令下,数百只骏马踏入草原的水塘,还原了原著中“尘土闭天,万马奔驰而至”的景象。一个月后,草原戏份结束,剧组又前往浙江舟山的桃花岛取景。整部剧的投资在三千万左右,在当时属于高投资高收益的大项目。此后,慈文又接连投资了《神雕侠侣》《小鱼儿与花无缺》等武侠剧,均引起较大的市场反响。

慈文投资金庸剧的时期,是内地武侠剧发展最鼎盛的时期。张纪中也凭借《笑傲江湖》《射雕》和《天龙八部》三部作品成为当时顶级的制片人。此后推出的每部金庸剧都有不少演员争抢角色。

以2004年开始筹备的《神雕侠侣》为例。当时小龙女一角先后传出过张柏芝、蒋勤勤、孙俪等人。最终定下周迅后,又突然传出消息,周迅辞演小龙女,小龙女的角色花落刘亦菲。杨过的选角也一波三折,先后传出过聂远、霍建华等人,最后突然宣布由一开始“飞掉”的黄晓明出演。两人的片酬也很低,黄晓明每集片酬只有8000元,相当于一个新人的价格。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看中武侠剧市场的不止慈文。如果说慈文是靠着金庸IP在市场站稳脚跟,华谊就是靠金庸IP打开电视剧业务。2005年,华谊为了平衡单一电影业务的风险,开始进军电视剧行业。王中军列了个国内顶级电视剧制片人的名单,挨个谈判。因制作2001年央视版《笑傲江湖》爆红的张纪中成了他首个锁定的目标。最终,华谊成功签约张纪中、吴毅等制片人,并为他们成立了工作室。

这也是内地影视公司首次尝试为电视剧制片人建立工作室。公司每年给每个工作室3000万元启动资金,然后再根据不同的项目增减资金。每个项目的负责人必须对项目的投资回报、制片、发行和销售全权负责。如果考核不达标,将面临惩罚,甚至被淘汰。

到了2008年,华谊每年电视剧产量已近800集,拥有稳定的现金流。据华谊2009年发布的上市招股书,2009年上半年,华谊的电视剧业务发展迅速,营收占比从2006年的19.4%上升到55.2%。电视剧业务一度支撑起华谊收入的半壁江山,尤其是金庸剧。光是张纪中在2008年翻拍的《鹿鼎记》就累计取得了4403万元的销售收入。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以2001年央视版《笑傲江湖》为开端,从“开宗建派”到“一统江湖”,金庸武侠剧在内地用了不到十年。之所以发展如此迅速,一方面是因为当时在内地市场金庸剧尚是一片空白,拥有题材红利。另一方面,千禧年后中国的电视剧产业进入转型期,投资由国家全包逐步转为市场化运作,导演中心制也转为制片人中心制。变革之中,自有无数抓住机遇的人趁势崛起。

华策、于正入场:武侠剧依然赚钱

2006年,见武侠剧翻拍如火如荼,唐人影视也加入了战局。由胡歌、林依晨主演的《射雕英雄传》延续了唐人影视一贯的偶像风格,选角偶像化,剧情也侧重感情戏,和张纪中浑厚写实的风格大相径庭。最终这版《射雕》在2008年播出,首播平台为厦门电视台影视频道,首轮上星也是在重庆卫视、内蒙古卫视这样的三线卫视。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在唐人影视之后,华策影视也盯上了武侠翻拍。2011年8月,华策影视开启“武侠新世界”计划,宣布投资10亿重拍金庸、古龙的八部武侠剧。时任华策影视总经理的赵依芳表示,之所以花大投资拍这几部作品,是因为武侠剧在海内外都有巨大的市场。

几乎同一时间,当年凭借《宫》迅速走红的于正也宣布将翻拍《笑傲江湖》。于正工作室是继慈文、华谊之后又一家与华夏视听达成合作,投资金庸剧的公司。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表示除《笑傲江湖》外,还要拍翻拍二月河小说《康熙大帝》《雍正皇帝》等。这些都是华夏视听早年买下的版权。“我想转换一下视角,拍以男人为主角的武侠剧。”

2012年夏天,改编自古龙小说,由华策影视出品的《天涯明月刀》率先在湖南卫视播出,位列同期收视第一,并在韩国、日本等十多个海外地区播出。据华策2012年年报,《天涯明月刀》的销售收入位居当年公司出品所有剧集之首,占总营收的15.1%。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随后该剧的男主角钟汉良再次出演华策的第二部武侠剧《天龙八部》,这版《天龙八部》尽管由于“乔峰扛着着滑板登场”等雷人剧情毁誉参半,却依然取得了不错的收视成绩。首播后收视率一度稳居全国网收视榜第一,在浙江卫视次播收视率亦达到全国前三。据华策2013年年报,《天龙八部》的收入依然位列当年华策出品所有影视剧之首。

同年,于正版《笑傲江湖》横空出世,东方不败变成女儿身,还和令狐冲有过一段感情,剧情改编幅度之大引发了大量争议,但收视率比华策版《天龙八部》还高。

于正只拍了两部金庸剧《笑傲江湖》和《神雕侠侣》,都被观众批评为毁原著,张纪中也炮轰这版《神雕侠侣》三观不正。同样是从华夏视听手上拿的版权,两人的改编思路截然不同,唯一的共同点就是都取得了高收视率,越骂越红。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但不管于正的金庸剧如何毁原著,不可否认的是,于正靠这两部金庸剧巩固了自《宫》之后的江湖地位,也提高了作品的国民度。多家媒体报道,从于正版《神雕侠侣》的观众构成来看,30岁以上大龄观众的贡献率极高。

这版《神雕侠侣》也是许多观众印象中最后一部有水花的金庸剧。同样是在2014年底,华策出品的第三部金庸剧《鹿鼎记》也开播了。正是从这部金庸剧开始,内地武侠剧开启了降级之路。主演韩栋、张檬都非一线明星,播出平台安徽卫视、云南卫视等都非一线卫视,收视率和网播量也不够理想。因此,尽管当年《鹿鼎记》给华策带来的收入依然不错,但财报中并没有单独提及该剧的成绩。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这一年也是影视行业发生巨变的一年。李易峰、杨幂主演的《古剑奇谭》大获成功,大IP尤其是玄幻题材热起来。武侠IP逐渐衰落,金庸翻拍次数最多的六部作品(《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笑傲江湖》《鹿鼎记》《天龙八部》)在内地都至少有了两个翻拍版本。网络作家中,写武侠题材者也寥寥。

另一方面,明星片酬也越来越高。本身就不是热门题材,片酬预算也不高,金庸剧越来越难找到合适的演员。在“大IP+流量明星”时代,金庸剧销声匿迹了好几年,直到2017年新版《射雕》的出现。

题材衰落演员降级,视频平台接盘武侠剧

华策影视给新版《射雕》的定位已经不同以往。在拍《天涯明月刀》和《天龙八部》时期,金庸IP是名副其实的热门IP,配备的主演至少是二线演员,投资成本也不低。但在筹备新版《射雕》期间,公司重点项目都是热门的网文IP,能留给金庸剧的资源并不多。

为了节省开支,投资2亿的新《射雕》采用全新人阵容,演员片酬仅占比30%。导演请了此前主要拍都市剧的蒋家骏,监制郭靖宇此前也未拍过武侠剧。最终该剧发行渠道为爱奇艺和东方卫视周播剧场。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这也是截至目前最后一部上星的金庸剧。该剧播出后,虽然好评不断但并没有大爆,还被市场认为销售情况不佳,可能亏损。但据华策2016年年报,这版《射雕》盈利状况良好,营收高达3.39亿,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排名第三的影视剧。

和视频网站合作,拍自制剧成了金庸IP的新出路。新版《倚天屠龙记》也走了同样的模式,与企鹅影视合作,全新人阵容,主打年轻的网生观众。这样一来可以控制成本,二来自带IP热度,剧本成熟也比较好改编,不失为一笔划算的生意。很显然,目前的情况是,卫视几乎放弃金庸剧,视频平台成了接盘侠。

金庸翻拍剧的时代任务也发生了变化。张纪中时代,金庸剧是高投资高收益的大项目,如今金庸剧越来越倾向往小而美的方向发展,战略地位下降,演员年轻化,风格偶像化。对平台来说,金庸剧更多的是一种类型的补充,对片方来说,捧新人成了主要诉求之一。

光线传媒拍《新笑傲江湖》就是打的这个算盘。光线传媒从2006年起就介入电视剧行业,但投资了20多部电视剧,都反响平平。光线传媒总裁王长田曾表示,并不看好电视剧B端发行的商业模式。对公司而言,电视剧业务更多的是为艺人经纪业务服务。

除光线传媒外,郭靖宇的公司完美建信也瞄准了武侠剧翻拍。在2017年投资了新版《射雕》并担任监制后,郭靖宇又转去拍了新版《绝代双骄》。目前该剧已杀青,和新版《射雕》一样是爱奇艺的自制剧。今后,郭靖宇还将和腾讯影业合作“古龙新影像计划”,重拍《楚留香新传》《陆小凤传奇》等。谈及新版《绝代双骄》,郭靖宇表示,“我希望通过这个戏再捧出一些年轻的演员来。”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金庸翻拍剧的造星效果到底如何呢?目前来看并不算好。2003年苏有朋版《倚天》播出后,贾静雯和高圆圆都因此大红。今年新版《倚天》播出后,主演曾舜晞、陈钰琪等目前的热度并不高。剧集口碑崩塌,新人的表演也很难受到认可。

光线传媒的《新笑傲江湖》更是一个造星失败的例子。这是光线传媒2018年主控的第一部电视剧,剧中三位主演丁冠森、陈汛和丁禹兮,都是光线2016年开始实施“新签100名艺人”计划后签下的新人。但《新笑傲》豆瓣只有2.6分,演员从颜值到表演饱受诟病,并没有被捧起来。

金庸剧红利消亡史

当然,金庸翻拍剧纷纷启用新人,除了造星需求外,有时也是出于无奈。张纪中在2012年与华谊“分手”后,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纪中文化,推出《新侠客行》。该剧在2017年于央视八套播出,演员清一色都是新人。“请不起大明星啊,太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张纪中感叹道。最终,这版《新侠客行》毫不意外地扑街了。曾被武侠洪流推起来的张纪中早已被新一代观众遗忘。

尽管关于武侠剧衰落的声音一直不断,但盘一下正在进行的武侠剧翻拍项目,会发现武侠翻拍这门生意还挺红火。除郭靖宇和爱奇艺合作的《绝代双骄》外,新版《神雕侠侣》《天龙八部》和《鹿鼎记》也在推进中。片方都无一例外把金庸剧当成安全牌,消费着武侠经典IP的剩余价值。

“现在武侠剧翻拍这么密集,是因为这些影视公司既想做出来项目,完成自己的业绩,又缺乏对市场的判断力,不敢去做原创。”身为武侠迷,且看过“金古梁温”全部武侠作品的编剧贾东岩告诉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在他看来,高密度的翻拍并不是值得鼓励的行为,现在也并不是翻拍武侠剧的好时机。因为武侠剧的核心是英雄精神,但当下的时代已不再需要热血,人们更爱看轻松的爱情剧。

《新笑傲江湖》和新版《倚天屠龙记》的失利,也让这类看似安全的题材越来越不安全。由于对作品精神理解不足,大部分武侠翻拍剧的口碑都不太好,既无法留住有武侠情结的老观众,也无法吸引不看武侠的新观众。平台对这类翻拍剧的态度只会越来越谨慎。据贾东岩透露,前段时间就有一部金庸翻拍剧,开机前原本定了一线平台,后来该平台接触了其他影视公司后,还是把这个项目放弃了,“这是个很现实的现象”。

可以想见,如果接下来一大批金庸翻拍剧依然不受市场欢迎,武侠翻拍剧仍将继续衰落下去。贾东岩也认为,高密度翻拍这种不良的市场现象也是时候该停下来了。“但凡制作方有真正的武侠精神,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英雄气概,又怎么会选择翻拍?”

【来源:河豚影视档案           作者:王雅莉】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金庸 翻拍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