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信用卡获融资担保牌照,从 P2P 转向金融机构,大力扩张表外融资

新金融
2018
09/17
22:12
亿欧网
分享
评论

为保证充足资金量,51 信用卡拓展了「P2P+ 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元融资渠道。虽然拥有网络小贷公司,但金融机构仍是其重点拓展的资金渠道, 2017 年占比高达 20%。

但今年初,141 号文整改担保增信的合作模式,51 信用卡的机构资金规模大幅下滑。随即,51 信用卡获得融资担保牌照,重启机构融资,并持续加码。

从 P2P 转向金融机构,机构资金 95 亿,平均成本 10%

以免费信用卡管理获取流量后,51 信用卡搭建了消费金融借贷生态,其盈利产品主要在贷款产品的转化;同时,还拓展无卡人群贷款。

因此,51 信用卡的贷款规模持续扩大。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18H1 分别达 8.15 亿、102.99 亿、338.91 亿和 129.88 亿元,复合增长率超过 4 倍。为此,其资金策略是「P2P+ 银行金融机构」的多元渠道:

1、自营 P2P 平台 51 人品为其最大资金方:截至 2015 年、2016 年、2017 年和 2018H1 分别为 8.04 亿、87.87 亿、260.97 亿和 118.88 亿元,分别占比 98.5%、85.3%、77% 和 91.5%。

51 信用卡平台 2017 年的投资人数量达 300 万人,平均投资额度 2 万元,产品锁定期 1-24 个月,年化收益率 6.1%-10.8%,平均 6.9%,低于 2015 和 2016 年的 8% 和 7%。

2、银行、消金公司及信托计划机构资金:据 FinX 金融统计,2015 年至今,该部分资金总规模累计超过 95 亿元。51 信用卡 2017 年的放贷总规模为 338.9 亿元,其中金融机构及信托 68.8 亿,占比 20.3%,达到历史最高。

同期,51 信用卡 2017 年有 14 家金融机构合作方,授信额度总计 160 亿,且为循环额度,有效期 1-3 年。但值得注意的是,51 信用卡近三年的机构资金成本分别为 11%、10.7% 及 8.9%,均在 10% 左右,呈现持续降低的趋势,但略高于 P2P。

51 信用卡招股书指出,「需将 P2P 融资转换为机构融资」。不过,由于今年初的现金贷监管政策影响,担保增信的合作模式被叫停,51 信用卡暂停了机构合作,上半年的机构资金规模大幅下滑,占比不足 1%。

4 月份,51 信用卡取得了融资担保许可证(尚无更多公开信息),以新的担保方式重新启动机构合作。

截至今年二季度,51 行用卡已重新合作了 8 家金融机构,总获授信 62 亿;正在对接中的金融机构有 9 家,授信额度 98 亿元。此外,还将寻求与持牌的融资担保公司合作,进一步扩大机构资金渠道。

3、自营小贷公司。51 信用卡于 2017 年二季度发起成立了抚州恩牛网络小贷公司,不过仅仅将其定位为「一个补充性资金来源」,尚未成为其主要资金渠道之一。

通过网络小贷,51 信用卡分别于 2017 年和今年上半年投放资金 9.1 亿和 1300 万元,分别占贷款规模的 2.7% 和 1%。公开资料显示,恩牛小贷的注册资本为 2 亿元,按照最高 3 倍杠杆率计算,其最高贷款融资余额为 6 亿元,符合杠杆率要求。

表内资金 25 亿,继续扩张表外融资

从资金属性来看,上述 3 个资金渠道中的信托计划和自有小贷公司为 51 信用卡的表内融资,其余均为表外融资。

1、从 2016 年开始,51 信用卡拓展自营放款,通过表内资金来操作。2016 和 2017 年该部分对应的贷款规模分别达 3.04 亿和 24.47 亿,合计超过 27 亿,分别占同期贷款总额的 2.9% 及 7.2%,并承担全部风险。

该部分资金的主要获取渠道是信托计划:51 信用卡先后作为原始权益人与信托公司合作发起设立了 3 个信托计划,2016 和 2017 年分别募资 3.04 亿、15.36 亿。该部分信托资金优先贷给信用评级较高的有卡人群,招股书显示,其表外资金的 M6 平均高于表内约 1-3 个百分点。

2、表外融资主要为 P2P 和金融机构(不包括信托),未来仍为其「大部分资金来源」。

2015 年至今年一季度,表外资金对应的贷款分别为 8.15 亿、100 亿、314 亿和 47 亿,占同期贷款规模的 100%、97.1%、92.8% 及 99.7%。该部分贷款设计了质保计划,51 信用卡不承担风险。

此外,51 信用卡旗下的一款现金贷导流产品「小伍钱包」拥有独立的资金渠道,其操作模式是:小伍钱包对借款人进行信用评估后,推荐给一家中介机构实现放款,而 51 信用卡则仅将其中的部分用户建立信用体系后,导流至 51 人品贷。

招股书披露,51 信用卡为第三方借贷平台提供导流服务,手续费约 3%-5%。

获客成本低、客单价高,转化率高达 44%,M3+ 高于 4%

除了小伍钱包,51 信用卡主营的贷款撮合产品是 51 人品贷(交易量占比 45%)和给你花(22%),分别面向信用卡人群和非信用卡人群,都具备较大市场潜力。

1、信用卡贷渗透率逐年提高,可持续转化。

在以信用卡免费管理为导流的信贷生态中,51 信用卡贷款产品的转化率仍有提升空间。

截至 2017 年底,51 信用卡累计管理 1.06 亿张信用卡。而 2017 年,信用卡管理平台的借款人数量占其月活用户数的 44%,为历史最高。这一数字在 2015 年和 2016 年分别只有 0.9% 和 10.87%。

从贷款规模来看,截止 2017 年和 2018Q2,经过其平台的还款交易规模为 1085 亿元和 1158 亿元,而同期,51 信用卡对有卡人群的贷款规模为 219 亿和 115 亿,粗略计算,交易量的渗透率仅 20% 和 9.9%。

51 人品贷类似于大额信贷产品,最高额度 10 万,并且在 2016 年之前没有低于 1 万的额度。2017 年该产品件均 1.7 万,平均期限 13.5 个月。

值得注意的,该产品切的是银行信用卡用户最末端的客群,今年 2 月 -8 月的 M3+ 逾期率平均在 4% 以上,高于信用卡 1 个百分点以上。

2、无卡人群尚未成为主营业务,综合获客成本低。

51 信用卡的无卡贷款最高额度 1 万元,最高 12 个月,2017 年件均近 4000 元,平均期限 9.5 个月,均高于一般现金贷产品。2017 年还短暂试水了现金贷(同期业务占比 13.3%),但随后叫停了该业务。

51 信用卡并未披露无卡用户数量,其 2017 年底所有产品注册用户总量 8100 万人、转化为贷款用户数量 290 万人。而近三个财年,其 51 人品贷中来自 51 信用卡管家的交易分别占比 100%、89.9% 及 74.1%,无卡产品仍未成为主营产品。

招股书显示,51 信用卡贷款的平均年利率约 14.9%-30.8%。其中,信用卡贷今年一季度为 18.2%;无卡贷在 2016 和 2017 年分别达 31.5% 和 30.8%。而如果采用内部收益率算法,51 信用卡近三年的年化利率分别为 25.6%、30.2% 及 34.6%。

同期,51 信用卡的新用户获客成本分别为 9.7 元和 19.2 元。

来源:亿欧网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