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流量战争:早是王道,精是霸道水煮娱
4月14日晚间,苏铭天辞去全球最大广告WPP集团CEO职位,自此4A广告公司最后一个大佬离场,也彻底宣告数字营销市场迈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其实早在周一的文章《互联网视频集结号:短视频风靡一时,长视频方兴未艾》、周三的文章《短视频“泡沫之下”,数字营销又该如何步步为营?》中就已经有所涉及:
视频内容从微信微博&今日头条三巨头横行的“图文”时代强势崛起之后就一路走高,从B站、爱奇艺、到快手和抖音,视频时代从10分钟的小视频、1个小时左右的长视频到15秒短视频在各个领域百花齐放。
虽然一纸《通知》让B站影视和鬼畜人人自危,但从“阅后即瞎”团队一惊一乍的反应看来,用户的创造欲和适应力依旧是无穷的。
爱奇艺也在这一波监管浪潮中主动“缴械”,和腾讯视频、优酷4月4日联合发布倡议,呼吁全行业共同抑制不合理的高片酬现象,杜绝演员随意删改剧本、出工不出力等不职业的行为,并逐步建立劣迹演员名单库,三家平台将对此类演员实行预警机制,谨慎聘用。
至于快手和抖音在这一波强监管中也一度迎来了各自的“至黯之刻”,情节一度严重到需要两位大脑站出来“认错”,承认“算法也有价值观”。
这一系列的暗流涌动虽然给风口浪尖的短视频浪潮带来了一定的阴霾,但是相比于2016年的直播以及2017年的共享单车(2016年的知识付费虽然也是如火如荼,但它始终还保持着某种程度上的克制,以至于一直到现在都是润物细无声,只要有一点“声势”,不管是咪蒙还是新世相亦或是一条,谁都想来分一杯羹)竞争的白热化,它们一度还算是泾渭分明。
B站作为小视频的代表,这一路跌跌撞撞做来好不容易靠着游戏代运营上市;
爱奇艺作为长视频的后来者,《偶像练习生》让大家看到了明星流量变现的新模式;
至于短视频这一块更时风起云涌:
前有2011年就入局的快手,在2012正式转型成短视频社区,直到2016年年末才开始抛头露角,一瞬间屌丝逆袭;
而在2016年成立,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完成了媲美快手原始用户积累的抖音,更是以一己之力开启了短视频的风口;
而后腾讯在2017年少了30亿复活币的微视也开始入局,打算走抖音的路,让抖音无路可走;
更精彩的还有蓄谋已久的梨视频获得了腾讯领投百度跟投的6.17亿融资一鸣惊人。
至此,不管是抖音、快手以及微视代表的“短视频”,B站、梨视频代表的“小视频”,还是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代表的“长视频”,它们都已经整装待发。
于是在当下图文流量整体“雪崩”、音频流量还未“破发”的时代,视频流量无异于让用户、让品牌,让第三方机构找到了一个新的出口。
君不见抖音直接捧红了答案、coco奶茶;
君不见抖音让海底捞冰激凌换发了生机;
君不见抖音让一禅小和尚、僵小鱼、猪小屁、三感故事、萌芽熊童子、小情书LOVE、等你懂我WAIT……这些IP红得发紫。
虽然我们对更加“生活化”屌丝气十足的快手不太了解,对于抖音二代的微视也没怎么用过,但是管中窥豹,尤其是开年以后阿里巴巴、支付宝、淘宝、青微工作室(共青团中央)、西山居、飞碟说、三只松鼠、深夜徐老师、暴走大事件、胥渡吧、锤子、快看漫画……的入驻可见一斑。
而抖音也果然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果断在3月底上线了图文消息功能和达人购物车按钮,摇身一变成为了新的带货神器。
OK,那么既然短视频这么火爆,那么作为用户、MCN团队、品牌主和第三方机构的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第一:“快”手
其实,不管是对于用户,还是对于MCN团队、品牌主和第三方机构,发现一个新的流量“金矿”,第一时间应该做的就是拥有敏锐的嗅觉尽早的通过有限的投入获得更大的曝光,在其他品牌或者是竞争对手还未进入又或者是正在犹豫期间“第一个吃螃蟹”获得最早的渠道推荐红利以及原始的粉丝积累。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他们更多时候可能都只是观众,成为新平台“负责耕耘”的蜜蜂,万一他们也有“15秒成名”的想法,残酷的数据会让他们知道什么是专业。
而这个时候在早期的用户中,就会因为算法推荐和用户兴趣对用户进行一波筛选,有颜的、有才的将会和普通用户两极分化。
最终这一群野蛮生长的“小红”将有机会和眼红这里的“搅局者”,甚至是专业的MCN制作团队进入同一梯队,和他们一起成为流量黑洞。
第二:“抖”音
当一部分用户通过兴趣又或者是前瞻性的视野取信于“快”之道,他们积累一定的粉丝之后就会因为其他“更专业更具有操作性”IP又或者是MCN团队的入侵被迫离开“新手保护村”,直接和他们刀兵相向。
这一步就需要你通过“更精致”“更专业”“更有噱头”的内容来吸引已经渐渐没有了新鲜感的用户;好处是用户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鉴赏水准,好的内容更容易脱引而出;坏处是平台的流量倾斜会越来越少。
所以对于视频流量战争来说:早是王道,精是霸道。
这里就像抖音之于快手,快手固然有他的先发优势,成为小镇青年的标配,但它也并非天下无敌,这不抖音一出,便迅速占领了一二线城市。
相比于快手的“原生态”,“消费升级”之后的抖音更大家带来了除打发时间之外诸如观赏、学习和模仿等等功能。
第三:“微”视
如果说MCN团队没有先发优势,只能通过精品内容后来居上;那么比MCN这一群见不得血的鲨鱼更臃肿的鲸鱼(品牌主)就只能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了。
毕竟MCN团队的出现,在相当长一段时期他们都只能安心的做内容,以“精巧制胜”的方针慢慢累积自身的知名度,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正是他们的出现,主动拉高了平台的内容质量以及倒逼其他视频博主做出更“精致”的视频。
而一旦大多数品牌看到了渠道的流量价值开始涌入某一平台的时候,也就是这个平台开始向商业妥协的时候。
先不说抖音的视频广告影响了大家的沉浸体验,达人购物车更是“图穷匕见”。
我们毫不怀疑每一个产品都有着商业变现的决心,尤其是头条四面楚歌寄希望于抖音的时候,抖音难免会比快手更快妥协。
打这种加一个按钮就把自己变身电商的举动就好像每一个公众号都想卖课进入知识付费领域一样让人没有安全感。
这无疑不是在“竭泽而渔”。
但其实对于品牌主来说,他们根本不关心这些,凡是有流量的地方就有他们的身影,这才是现代商业。
不过对于品牌主进入短视频平台,却不像普通用户那样没有负担,也不像MCN团队那样有时间和魄力慢慢发展;对于品牌主而言,怎么在短时间内变现,永远是他们的梦想。
因为算视频形态更趋近于广告,所以用户看到熟悉的品牌很容易就能联想到广告;如果内容制作粗糙不断不会带来流量,反倒会让用户反感;而且那些剥离了品牌价值普通的生活日常除了嫩够带来一点流量对于品牌变现毫无价值。
而且一旦用户集体的涌入新的短视频平台,产生逆反心理在风口破灭之后集体出走,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 ↓ ↓
那么对于第三方来说,他们最迫切的不是以身作则,把自己打造成内容公司;也不是以身试法,帮其他的品牌开始批量制作内容;他们最迫切的,恰恰是思考这一波短视频的趋势,思考这种更加“短小精悍”的低成本广告会给品牌和市场带来什么?
我始终觉得,像是快手这种原生态的短视频已经遭遇了天花板,至于抖音它的“模仿”生态在穷尽了所有的梗以及制造了不少的话题之后也有可能“穷途末路”。
短视频很可能像是直播和共享经济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之后自此就成为梦幻泡影。
其实认真一点,抖音这种模式不就是在“鼓励”抄袭么?(抖音上有关于原作者的讨论已经不是少数,长此以往这必将成为一个问题)
短视频限于其制作成本“高昂”,就算是有更先进的设备,更齐全的制作模式,它也很难像是图文一样成为漫长的趋势。
所以相比于品牌从零到一一步一步开始做“抖音号”,不如抓住抖音带来的这一阵短视频风口,用低成本高触达的广告来唤醒用户(透支抖音变现的潜力)。
来源:幻梦邪魂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