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金融科技巨头入局,智慧出行的竞争靠什么胜出?新金融
近年来,智慧出行无疑是最热门的赛道之一。
百度凭借其AI优势忙着推“智慧机场”,去年6月份首次与南航牵手,国内首个人脸识别智能化登机系统在南阳机场正式投入使用,今年初再度达成合作,在白云机场正式上线“百度人脸识别登机”与“两舱寻人”系统;腾讯相继与合肥公交、广州地铁、重庆铁索签订乘车码合作协议,而今微信乘车码支持城市达46个;蚂蚁金服自12月起先后与杭州地铁、西安地铁就乘车码事宜宣布合作,到目前为止,支付宝乘车码支持城市达50多个;苏宁金融早在2016年就开始以南京为中心全方面布局智慧出行,据苏宁官方称,2018年,苏宁金融除了继续发展现有出行、车主服务等应用场景外,还将重点拓展公共出行领域。
具有支付或AI技术优势的金融科技巨头纷纷把绣球抛给了智慧出行,百度参与更多的是在AI高科技领域,然而与腾讯、阿里现有用户存量悬殊的苏宁金融也卖力凑热闹,“又热又挤又平”的赛道局面将如何破局?
一、巨头加塞,赛手不“狠”,智慧出行项目或将沦为资金通道
互联网金融定位于普惠金融领域,依靠数据和场景优势在银行服务不到的领域发力。资管新规后,一些互金企业被清退出场;同时,P2P“污名化”也使得C端存量用户对互金行业产生质疑。大用户基数优势明显的互金企业亟待“出海口”增强现有存量用户的黏度,同时又亟待开拓新的市场增量壮健肌肉。而拥有大数据分析及风控技术优势的金融科技企业更受用户青睐,智慧出行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在金融科技巨头的视线里,前者拥有流量需要支付通道,后者拥有支付技术需要流量,二者一拍即合。
挤上赛道后,才发现这里“又热又挤”,究其原因,有如下两点:
1、两大优势使得智慧出行项目成互金行业人人想咬的“唐僧肉”
(1)高频次、高粘性,用户活跃度高
用户对产品接触的频率以及依赖性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转化率,智慧出行尤其在公共交通领域所吸纳的流量所具备的高频、高黏特征优势明显。据悉,石家庄公交公司就“移动支付”做过数据统计,从去年11月份开始到现在的四个月时间里,“石家庄电子公交卡”发卡量高达60万张,日刷码乘车达到7.5万人次,累计使用人次已达300万人次。
(2)普适性用户存量大,投资消费市场空间广
2017年,银桥网进行了数据统计,全国城市轨道交通和公共交通在2017年分别达到261亿人次和2285亿人次,全国每天约4亿人次使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吸纳公共出行领域的流量,还具有“一锅端”的特征。一边是地域的分散性,涵括以传统的刷卡消费和现金消费为主的一二三四线城市,另一边是人群的不集中,年龄段覆盖小孩、老人、成人等各个阶段,智慧出行投资消费市场前景广阔。据行业人士预计,智能交通行业市场规模到2020年将突破1000亿元,从理财领域的客户消费路径来看,出行观念和消费理念一旦转换,智慧出行所涵盖的市场体量非常惊人。
2、“唐僧肉”并没那么容易吃到,一大劣势或使“赛手”投入打水漂
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参与公共出行领域“移动支付”的扫码端口并非唯一,无论是支付宝、微信、苏宁支付还是银联、手机NFC等功能都可以支持。多码融合技术表明了政府的意图,公共资源并非倾向于某一个互金企业,而是为有支付技术的企业提供了公平竞争的空间。同时,这一措施也意味着用户有了充足的自主选择权,基于移动手机终端空间的有限性以及出行软件使用的价值场景有限性,用户将更倾向于平时常用的软件与场景。这块蛋糕虽然大且好吃,但是巨头加塞,实力稍弱的互金企业若无一定手腕,其支付技术以及引流的投入很有可能就是为他人做嫁衣,沦为资金通道。
二、行业看点:用户存量将决定第一阶段的排名
很明显,主流互金企业在智慧出行方案上分为两大类:
一种以原有流量存量占绝对优势的阿里、腾讯为代表,这两家企业在推广的方式上都从客户的质感角度进行出行扫码产品设计,表现出一种不急不慢的特征。电商领域老大阿里在B端和C端均有着难以动摇的寡头地位,腾讯作为社交软件,在C端本身就有着优势,因此对他们而言,提供增值服务留住现有流量是目的,能网到漏网之鱼更是锦上添花。智慧公共出行领域,不需要过度倾斜资源。而用户更倾向于常用软件与场景,从用户使用的数量上来讲,两家寡头地位在第一阶段已成定局。
另一种则是以用户基数有相对优势的苏宁支付以及百度金融为代表,虽然业务用户使用数量上无法和支付宝、微信进行抗衡,但是,在公共共享资源的争夺赛中,用户之间可以存在交叉性,因此赢家评判还有一种维度,即吸收率。与蚂蚁金服和腾讯相比,苏宁金融短平快的“强盗”逻辑策略更为实在与接地气,其立减、免费等活动以其实惠性在短期内对吸引流量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而相较于两大寡头,苏宁金融的态度似乎更加认真,全面布局出行领域,联动效应打造一个汽车周边的出行服务标签,共享单车、新能源租车、公交、专车、车主服务、智能停车、高速ETC通行等多个场景都能使用苏宁支付,其“智慧出行”已基本成型。
表:主流互金企业智慧出行方案
纵观百度插足智慧公共出行意在提供领先的AI技术,百度金融依赖于百度的整体项目流量,二者衔接的赛道流量通道并没有打通,百度金融只是属于间接受益者,赛道流量对其直接转化率低;而在转化公共出行流量服务普惠金融方向上,苏宁金融原本具有的良好的金融支付体系,在科技上“开户最快只需100秒,赶超支付宝”的流畅支付体验也无形为其加了分,因此,或有“弯道超车”的可能。
三、破局关键点:“联姻”C端,构建“金融生活圈”才是关键红利
挤上公共交通出行赛道,互金企业主们的野心也并非止于“下一个滴滴”,不管是实体店从线下转移线上联姻互金,还是互金企业线上瞄准线下,这些互金企业们均致力于搭建平台。但是,互金企业存在一个通用的诟病,那就是产品同质化严重。破局赛道上“又挤又热又平”的问题,除却自带巨大流量存量的阿里、腾讯两大寡头外,其他互金企业要分这一波流量红利,需要在场景与用户体验上狠下功夫,才有可能与两大寡头平齐较量。
因此,这不单是一场争夺赛,智慧出行只是“媒人”,政府构建的这个赛道,更多呈现的是资源共享共创的智慧路径,金融生活圈才是“联姻”红利。
1、技术驱动影响官感,便捷与安全为体验加分
显然,支付技术的优势让国内几大互金巨头都踩在了公共出行领域这个关键点上,为导流提供了可能,但并不代表着有了门面就有了客流,有了客流就能带来消费。参与商业构建的各因素正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从平安科技推出“平安声纹”和“平安多模态”两项新晋生物特征识别产品到蚂蚁全资收购了聚焦于眼球识别技术的EyeVerify,AI的发展将助力商业革命引领一种崇尚生活方式的社会到来。
各金融科技巨头均能站在行业的风口拥抱AI并各有所长,刷脸支付、知识图谱、区块链金融、物联网等黑科技成了彼此竞秀的主角。譬如苏宁支付除了在支付领域实现快捷支付等流程简化外,还致力于风控技术的改进及全面推广线下无人店,只要在进店前通过苏宁金融APP绑定人脸和银行卡,就可以刷脸进店消费;百度除了占据AI战略制高点外,百度金融还积极布局全民火热的区块链,近期发布的“莱茨狗”就是较好的实力呈现。
2、差异化品牌标签,创建新金融生态圈
凯文·凯利曾经断言,未来的金融将会演变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于消费者而言,各平台提供的产品差异不大,那么,吸引消费者驻足平台产生深度关联的则是生活方式的差异。因此,暂时落后一段的互金企业要想从可能的“弯道超车”到真正成为赛道赢家,其差异化品牌标签就尤为重要。目前看,几大金融科技巨头在整体协同方面的布局各有特色,但其内在逻辑又呈趋同之势:
(1)出行领域品牌标签化。百度是以AI高科技打头阵,走质感科技品牌路线;腾讯、阿里则更多侧重于服务内容的特色化,强调的是服务的附加值;苏宁金融是几大巨头中流量最大的需求方,“公共出行为先,全方位布局”,通过对各出行渠道推广联动,形成苏宁金融出行服务品牌,从而更大力度主动加强与用户之间的黏性。
(2)线上线下双场景支撑,黑科技助力营造体验优势。阿里与苏宁均认可“新零售+新金融”的发展趋势,利用黑科技“无人店”的布局打通线上线下,为消费者带来极致便捷与潮流的消费体验。苏宁金融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依托于苏宁集团多年来O2O模式的深耕积累,去年马云控股的云峰基金出资10亿再度入股苏宁金服,这正说明了两家巨头理念上的契合。而社交大佬腾讯在微信小程序的基础上推出了“微信快闪店”,竭力在生活方式的构建上能够与用户达成精神的共鸣。
(3)普惠特征之下,家庭财富管理标签成主导。百度金融和苏宁金融均属于后起之秀,百度金融目前提供的是一个金融导购类服务,而百度加速布局智慧家庭,结合看来有进军家庭财富管理的倾向;而从苏宁金融APP的界面进入可以发现,关于“智慧出行”领域除了支付技术自身拥有外,其他的都是合作商,布局全说明此为战略,合作说明这只是一个入口,醉翁之意不在于此。苏宁金融大手笔布局出行领域,尤其是普惠性特征明显的公共交通出行,那么,或可以预测出行垂直领域的汽车用户关联服务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苏宁金融的最终目的是做家庭财富管理平台,要构建的是一个金融与生活融合的新金融生态圈。
智慧出行赛道上,单靠粗暴笼络行径并不能长久俘获C端芳心,细致分析C端需求展现更美好的生活未来才是长远之计,所以,真正等待C端的将是互金巨头们野心之下的又一波“标签”红利。
【来源:潇湘财经】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