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7电影启示录:2017,主旋律高歌猛进水煮娱
1997 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这一年也是中国电影大踏步地进入到市场化的一年。
这一年,冯小刚开启了“贺岁电影”时代,他的喜剧电影顺应时代潮流,充满人文关怀,引发了大众观影热潮。张艺谋的《有话好好说》诉说着社会的人情世故,华人导演吴宇森凭借《变脸》在好莱坞站稳了脚跟。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夺得戛纳最佳导演,也开启了“后香港电影时代”。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中国电影市场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发展,中国电影票房总量从1997年的10亿元发展到2017年的559.11亿元。20年翻了50倍,放眼全球无出其右者。中国电影市场正在享受着中国人口红利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第二波福利。
2017年主旋律电影高歌猛进,从2016年的《湄公河行动》到2017年的《战狼2》,运用商业拍摄手法、市场运作的主流题材电影让“主旋律”在电影市场上站稳脚跟。《战狼2》还以1.4亿以上的观影人次勇夺全球单一市场冠军。相当于每十个中国人就有一人看过《战狼 2》,甚至还衍生出了一个新名词:“精神股东”。
粉丝的力量空前强大,《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后,出现大批“粉丝”第一时间购买空场次电影票,把场次“锁定”的现象。通过“锁场”,粉丝营造出电影火爆的表象,试图争取排片,但却由于空场次销售量差,“粉丝”与影院矛盾激化。
令行业感到惊喜的是,中国观众的观影口味变化,让一些小众电影在市场上异军突起。其中慰安妇题材纪录电影《二十二》和户外探险电影《七十七》在几乎毫无著名导演和大明星加盟的情况下取得过亿票房,成为2017年的最具代表性的黑马影片。
主旋律与市场“和解”
中国电影在历史人物塑造上也经历了从“脸谱化”到“个性化”,再到“市场化”的过程,主旋律电影也开始紧跟时代潮流,更加贴近年轻观众。
《战狼2》的“商业化制作”更主要表现在“轻角色,重动作”和“轻故事,重刺激”的视觉呈现上。男主角冷锋( 吴京饰) 被设置为一个血性刚烈的超级英雄,以他全能的格杀技艺表现爱国主义者的赤胆忠心; 与之相对,反派主角、来自欧洲的雇佣军头目“老爹” 则被设置为扮相凶残、心狠手毒的邪恶杀手。
在画面、音效和动作设计上,《战狼2》借助于国际化的主创团队实现了“好莱坞式”升级。但是,在人物性格塑造和剧情创意两个层面,缺少人物性格的合理表现和剧情推进的有机缜密。客观而言,在电影艺术层面,作为一部商业大片,《战狼2》远未达到通行的水准。
但《战狼 2》的成功无疑是中国电影市场化 20年厚积薄发的结果,它代表了中国观众的审美公约数,是社会情绪的一种综合体现,并给中国现代战争题材的电影带来了勃勃生机,可谓意义深远。
2017清明档的《非凡任务》回归了“麦庄组合”最擅长的警匪类型,选择全班内地演员拍出一部纯粹的内地题材。有意无意正赶上内地市场波澜正起的警匪片热潮,镜里镜外都呈现相当新鲜的意趣。
应该说,由黄轩饰演的卧底所支撑的前半段完成度相当高。借由其视角,层层剥茧地展示出地下贩毒团伙的组织架构和运作模式,虽然也有驾车山间甩尾、寡以敌众并在汽车坠毁之前神奇逃脱的“非凡”之举,但总体风格是写实取向的。
影片的后半段,复古了经典香港电影时期“尽皆癫狂、尽皆过火”的生猛气质,却也同时放大了港片一直以来在剧作逻辑方面的不严谨和不讲究。加上类型移植过程中更深层次的社会和文化因素作祟,更大程度上影响到观众的观影信任度。
国庆档的《空天猎》未能延续《战狼 2》的票房佳绩。或许是观众对李晨初执导筒信心不足,抑或是戏外的明星情侣关系对戏内的角色认同构成某种干扰,种种论调不一而足。
虽说在2017主旋律电影找到了与市场的和解之路,但主旋律毕竟不是影片质量的遮羞布。一部台词填充着诸如“岁月静好”和“青春不散”等少儿文学金句的“动作片”,真犹如比着兰花指扛枪杀敌,矫情与直男气质始终不能在李晨的金手指下融合。
从《非凡任务》,到献礼香港回归 20周年的《明月几时有》,从建军 90周年的献礼影片《建军大业》到《十八洞村》、《空天猎》、《荡寇风云》、《龙之战》等献礼影片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而2018春节档的《红海行动》,似乎预示着这一潮流的继续。
粉丝与电影“斗智”
暑期上映的《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则创造了中国电影的一个新词:锁场。具体做法是:组织粉丝每个场次都买一两张票,以此锁定场次。影院也不是吃素的,以机器放映故障等各种理由退票进行反击,与粉丝上演拉锯战。
刘亦菲头顶“玫瑰红门帘烛台”,杨洋身穿“乾隆粉彩瓷瓶套装”,除了雷人的造型,《三生》最大的问题还是故事没讲好。这个爱来爱去、哭天喊地的言情故事,有着邪恶的女配角、没用的反派等充满套路的人物设定。
电影不是从观众能看懂的角度出发,更多是从保留书中的经典桥段和经典话语出发。在没有铺垫的情况下,跳过了许多必要的性格塑造与情节构建。当白浅嘶吼着问夜华“你的心里,是她还是我”时,观众还以为白浅精分了。
在2016年略显疲态的IP潮后,2017年正逐渐跳出“大明星+大 IP+大投资”的挣快钱的短视思路,不少 IP 改编电影正在回归冷静。改编自同名话剧的《羞羞的铁拳》、改编自畅销小说的《悟空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妖猫传》、《嫌疑人X的献身》、《心理罪》、《心理罪之城市之光》、《解忧杂货店》、《鲛珠传》、《追捕》等影片票房均过亿。
票房红利背后,IP改编最大的敌人也来自铁粉。伺候好了,得一句“尊重原著”。伺候不好,弄出的风波可比路人粉要强太多。《悟空传》和《解忧杂货店》均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一个连粉丝都满足不了的IP电影,你还指望它满足什么群体?
从《悟空传》的线索和逻辑上讲,彭于晏和俞飞鸿斗争之外的内容,枝节横生,仿若小学生春游后“洋洋洒洒,不知所谓”的流水记叙文。每个人都有故事,但是每个故事都讲不清楚。几处还不算尴尬,但是没什么卵用的笑点,搭配屡试不爽的老旧煽情,甚至可以赚一两滴眼泪和笑声。但是内核的空洞,却让人感到无所适从。
而最让老粉扎心的是今何在在豆瓣的现身说法,写长文为电影摇旗呐喊。义愤填膺者,甚至给影评起了《今何在你要是缺钱请在微博上开打赏》的题目。电影背离原著并不可惜,可惜的是曾经的那个少年,也背离了当初他引以为傲的反叛精神。
《解忧杂货店》的问题更加突出,基本已宣告鸡汤IP在市场的全面失灵。毒鸡汤盛行的年代,《解忧杂货店》的四位编剧还停留在《小学生作文精选三百篇》里不肯醒来。从受众接受的角度来看,当下的电影观众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困难的态度和方式已经根本转变,试图通过“心灵鸡汤”式的文本表达来获得观影认同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
差强人意的IP改编中,关注性别焦虑的《羞羞的铁拳》以22亿票房成为国庆档的最大赢家。电影中,男变女后,loser拳击手艾迪生让马小失去了未婚夫、失去了工作;而女变男后,精英女记者马小让艾迪生重拾了自信、收获了爱情、成就了事业。
一方面,脆弱的男性需要女性去安抚去拯救。令一方面,他们又拒绝永远霸占强势地位的女性。在女性就要以强势姿态夺取上层建筑的时候,影片用再次换身叫停了这种危险的“夺权”行动,保住了男性最后的面子。
小众题材的“逆袭”
“22”与“77”是2017中国电影的两大年度数字。电影《二十二》与《七十七》之外。纪录电影《重返狼群》、纪实电影《冈仁波齐》、文艺片《嘉年华》,西班牙电影《看不见的客人》,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等非美影片亦在中国电影市场意外火爆。中国电影观众观影水平的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影片质量与票房之间的正比关系,而日益成熟的中国电影观众,也让分线发行不再遥远。
作为一部记录受害者的影片,《二十二》尽量冷静和克制。因为真实自具万钧之力,平静更能抵达人心。
《二十二》于8 月 14日——世界慰安妇纪念日开始上映,由1%的排片率升至10%还多,由处处碰壁至票房破亿,成为一部全民参与的话题性电影,也形成了一个反商业常规的社会性文化事件。
放眼当今的中国电影市场,《冈仁波齐》的出现完全可以用“另类”一词来标注。从叙事类型来看,影片为我们讲述了西藏腹地“普拉村”的4个家庭、11个藏民以磕长头的方式前往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这似乎是在构架一个“公路片”的基本结构。
可以认为,《冈仁波齐》容纳了一切传奇叙事的基本元素,导演张杨却选择反其道而行之,通过对戏剧情节的淡化以及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使影片最终呈现出一种极简的风格。作为一部言说“在路上”的电影,影片以一个“事件”的结构表达了生命对于遮蔽状态的穿透并最终进入“澄明之境”的努力,这种努力中时时闪现着“诗性智慧”。
《嘉年华》为中国电影走向国际舞台提供了一份有意味的参考范本。电影的成功体现在题材策略的选择上,儿童性侵的题材与奥斯卡最佳影片《聚焦》以及韩国电影《素媛》和《熔炉》形成了某种互文。
正如影片《罗塞塔》通过“罗塞塔法案”影响了现实社会的政治走向,《嘉年华》并不试图解决问题,而是引发讨论。在梦露的裙摆下,文晏希望唤醒的是大众对更深层面社会问题的思考或是自觉,让观众在影院中的思绪蔓延到更广阔社会现实之中。
虽然相较于商业电影,《冈仁波齐》《嘉年华》等在票房成绩上依然存在着数量级的差距,但是对于往往被市场冷落的“小众”电影,它的成绩让业内外各界看到了中国电影市场日趋成熟和多元的良好发展态势。
来源:娱乐硬糖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