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这类 P2P 平台将率先通过合规备案新金融
眼见已经到 2 月底了,P2P 平台的大限日子越来越临近,如果按照正常的要求,4 月份大部分平台备案工作结束(最迟 6 月),那么 2 月底平台的验收申报材料就一定要上交了,小冯妮儿联系了一些平台,有的平台已经上交了材料,而有的还在积极和监管机构联络,并加快整改步伐。目前各地备案验收工作还没有真正启动,大家都很躁动,盯着首次备案这块肥肉和金字招牌。
平台备案有几个环节?
那么,平台备案到底是怎样的一个过程呢?我从一些平台老板那得到的消息是:备案验收很严格,绝对不轻松。
首先,平台先要根据监管意见去整改,比如银行存管、信息披露等方面逐条按照政策标准去比对。
其次,当平台自身觉得各方面都合规以后,需要请专业的律师事务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进驻平台核验检查,并出具权威的验收报告。就这件事就不简单,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近几十个工作人员在平台一呆就是一个月的时间,那么他们要查什么内容?
银行存管:有些地方要求是本地银行进行存管。是否有违规业务:包括借款(享低息贷款)大标、金交所、现金贷、校园贷、超级债权人、风险备付金、净值标等业务。信息安全情况:公安部安全等级保护共5级,其中第三级属于「监管级别」,由国家信息安全监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网贷平台需要达到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是非银行机构的最高评级。借款标核对验证:资产是否小额、是否自融、借款人是否实名、是否有期限错配等。
这是一些大致的核验内容,做完这些核验才是个开始。等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核查无误以后,它们还要分别出具法律意见书和审计报告,平台拿到这两份重量级文件后再上交地方金融办,等待监管层的最终「审判」。
行业内的平台朋友说,出具这两份证明都要花费上百万的费用,光律所叫价就 50 万起步,有些平台会为了提高备案机率选择大律所做检查,还有时候平台还需要两个律所相互检查,这么算起来费用更高。
哪些平台能通过备案?
从这个过程看来,备案对平台来说真的算得上是「大考」了。备案目前采取的是「自证清白」的逻辑,由平台找权威第三方出具合规报告,再加上上级金融办的监管审查,最后给出最终结果。按照监管的逻辑哪些平台会率先通过备案呢?
资产小额分散、待收规模适中、合规程度高的大中型平台有率先备案弯道超车的可能,有些有大额标的大平台却未必拿到第一批备案。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资产小额分散
其实像信息披露、 ICP许可证、银行存管这些都不是很难,对平台最大的考验还是自身资产的情况,这是很多平台整改的最大难点。
有些以大标为主的大平台虽然运转不错,但是大标存量太多,短时间内很难处理完,那么就未必能够实现首批备案。而那些一项都是小额分散资产的平台则更容易脱颖而出,获得橄榄枝,这里有会有大平台,更会有一些中型平台,道理简单:船小好调头,中型平台的整改难度远远低于大平台。
待收规模将是一条重要标准
不管何年何月金融监管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维稳。为什么网贷监管如此严?很大程度是由于平台跑路事件频发,造成的影响力极坏导致,监管大环境从最初的宽松逐步收紧至今天局面。
平台借出去的钱的规模就是待收账款,这就是隐形的地雷,借款人的大量违约会直接导致平台提现困难,投资人挤兑事件发生,经济问题就变成了社会问题,这是监管层绝不容许发生的。坊间传闻,杭州会对待收 10 个亿以上的平台重点关注,怕的就是出现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我预测,待收规模高的平台将会优先备案。
成立时间相对较长
成立时间长的平台会有优势,「久经考验」就是这个道理。平台运营时间长自然经历过的考验会更多,不管平台用户体验、产品设计,还是风险控制能力都更有说服力一些,所以这应是一条重要标准。目前就算是行业最老的平台也没有经历过经济周期的考验,没有遇到过风险集中爆发的情况,而新平台上的标借款时间更短,风险控制水平很难被考验出来。
与监管层互动密切
其实对于备案,监管层本身是非常小心和谨慎的。小冯妮儿在平台工作的时候经常见到各路领导来平台调研,了解平台的真实运作情况。说白了,待收越多的平台监管层越是害怕出事,备案相当于承认了平台的合法性,如果出问题,这锅难不成要地方金融办去背?这个时候,监管层越了解的平台越会受到亲睐,知道多一点,毕竟大家都放心。
其他合规内容就根据几个政策文件所规定的去整改好了,参考上面律所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调查内容即可,我觉得对于平台来说难度不大。但是要注意一些原本合规意愿就不高的网贷平台面对如此高昂的费用和复杂的调研,会选择在监管部门正式出手前先行停业,所以资质不良的小平台还是赶紧下车吧。
【来源:须妮子 】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