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电影制片厂被裁撤,老牌电影厂迎来“后芳华”时代水煮娱
1月31日,据微博主@看了吗 发消息称:“八一电影制片厂已被裁撤,65年老厂落下帷幕。原八一电影制片厂,军改合并完成后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而据解放军军报消息:
八一电影制片厂与总政歌舞团、总政话剧团、总政话剧团以及总政军乐团合并,并更名为“解放军文化艺术中心电影电视制作部”;
由副军编制单位降为正师编制;
五十岁的全退休,四十岁的自谋职业,三十岁的可转业,也可参加考试录取后每年签订合同交五险,成为非现役军内文职人员;
除了部领导,机关保留少量军人,其他均为军内文职人员,军内文职人员不享受军人待遇,不可以有偿服务出去拍片;
釆取全天八小时坐班制。
从《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到《大决战》三部曲再到如今的《芳华》,半个多世纪以来,“根正苗红”的“八一电影制片厂”所摄制的各类题材电影作品高达2400多部。而如今,这个曾是几代电影观众心中的传奇悄然落下帷幕。
八一厂被裁撤,《芳华》成绝唱
1952年8月1日,前身是八路军“延安电影团”的“解放军电影制片厂”正式落座于北京丰台的六里桥北里。时值新中国成立初期,尚处摸索阶段的解放军电影制片厂与北影厂联合共同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
1955年,解放军电影制片厂开始投身于故事片的摄制。基于当时的国情与民意,红色电影成为主要类型。1956年,“解放军电影制片厂”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拍摄军事题材影视片为主,兼具摄制故事片、军事教育片、新闻纪录片、国防科研片、电视片和电视剧等多片种生产能力。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从1956年的《冲破黎明前的黑暗》,1958年的《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1959年《回民支队》、《战上海》,到1960年的《林海雪原》,1963年的《野火春风斗古城》以及1965年的《地道战》。作为中国唯一的军队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可谓硕果累累。
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战争题材的愈发受宠,各大电影厂均“战绩”显赫,优秀的战争影片层出不穷。八一电影制片厂也毫不逊色,《闪闪的红星》、《归心似箭》、《四渡赤水》、《今夜星光灿烂》、《晚钟》等影片一改往日风格,在观众群中收获不错的口碑。其中,《晚钟》更是凭借对战争中人性以及人道主义的思考,一举拿下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伊始,中国革命历史题材的战争片几乎一片空白,八一电影制片厂先后推出《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系列的革命历史大片,不仅填补了当时的市场空白,进一步稳固了自己的“江湖地位”。也将艰苦卓绝的三年解放战争搬上银幕,为中国乃至世界电影画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进入新世纪以后,基于对新时期新内容的思考,八一制片厂调整创作思路,2002年的《冲出亚马逊》、2003年的《惊涛骇浪》200 4年的《惊心动魄》以及2006年的《情暖万家》等,一批批兼具艺术性、思想性与观赏性的优秀故事片相继诞生。此外,《太行山上》、《八路军》、《我的长征》、《士兵突击》等带有纪念性质的影视作品也相继推出。但在艰难的突围战中,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风光早已不在。
“花开花落自有时”。不曾想,《芳华》余热未消,作为出品方公司之一的八一电影制片厂却将被裁撤。恰似《芳华》中“文工团”被解散的命运一般,这个几代电影观众心中的“闪闪红星”,如今在军改大潮中,黯然离场。
放眼国内影响力较大的电影制片厂,除了八一电影制片厂外还有北京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 、西安电影制片厂 、潇湘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 、珠江电影制片厂,以及峨眉电影制片厂 。
而告别芳华时代的,不只有八一电影制片厂。
“八大厂”纷纷落幕,老牌电影制片厂迎来“后芳华”时代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国外影片以及好莱坞大片的大肆入侵,中国电影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一些民营电影公司异军突起,中国电影行业催生出新的格局。大众注意力也被市场各类型题材影片所掠夺,主旋律影片逐渐被市场所忘却,老牌电影制片厂行至分水岭。
成立于1949年的北京电影制片厂,曾是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林家铺子》、《革命家庭》、《红旗谱》、《骆驼祥子》、《大河奔流》、《边城》、《伤逝》、《瞧这一家子》、《甲方乙方》等独具艺术风格的电影作品,使北影在一众老牌电影制片中一枝独秀。而如今,北京电影制片厂早已并入中影集团,成为国内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但彼时那块烙有时代印记的招牌,成为它芳华的见证。
成立于1949年的上海电影制片厂,从二十世纪末开始渐露颓丧之势。新的市场环境让很多优秀的导演力不从心,在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后,2001年,上影集团、永乐集团、动画集团及上译厂、科影厂等10家企业合并,成立上海电影集团公司。
2016年8月17日,上影集团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在几大老牌电影集团中,成为继中影集团外,地方电影集团中率先实现上市的。但它最柔情的芳华,似乎永远留在了曾经那个,有着《鸡毛信》、《铁道游击队》、《女篮五号》、《舞台姐妹》、《城南旧事》、《芙蓉镇》等影片的时代里。
而其他几个老牌电影制片厂,作为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制片厂,被誉为“新中国电影的摇篮”的长春电影制片厂,经过“一厂三区”的改革,和旅游基地并无两样,剩下的只是残破的厂房和老旧的设备;培养出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并摄制了《老井》、《红高粱》等优秀影片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如今成为“西部电影集团”;成为“峨嵋电影集团”的峨眉电影制片厂、成为“珠江集团”的珠江电影制片厂,以及潇湘电影制片厂也早已黯淡了岁月。
不能否认的是,如今的电影市场结构已被彻底改变。如果说以前的电影市场掌握在八大老牌电影制片厂手中的话,如今的电影市场却是“百家争鸣”。
丢失了垄断优势的国有企业不仅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人才流失的巨大困境,还要去适应市场机制的改变所带来的新挑战。而日益崛起的民营企业却没有长短板的束缚,自2009年华谊兄弟挂牌上市成为民营影企第一股后,万达、光线、华策、博纳等民营影视公司接连发力,迎来各自的芳华时代。
内容为王的今天,当“红色”不再是电影中的唯一色彩,观影人群以及观众口味也在发生着改变。面对新的时代、新的市场,“后芳华”时代的老牌电影制片厂该何去何从?答案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