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人工智能挑战,公共政策比立法更“管用”VR/AR

砍柴网 / 新京报 / 2018-01-29 19:18
人工智能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在未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很难给出确切的估算。

人工智能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在未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很难给出确切的估算。所以如果过早制定了刚性的法律,给出了过于严厉的规定,那么就可能扼杀很多未来的可能性。

近日,美国国会提出了两党法案——“人工智能未来法案”。如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这项法案将成为美国关于人工智能的第一个联邦法案。此前,欧盟议会已于去年建议欧盟委员会起草法案,以规范人工智能及机器人的使用和管理。各国关于人工智能的立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

公共政策对人工智能发展更有利

近年来,人工智能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已从“未来”走向了现实。它不仅让生产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还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很多过去难以应对的问题,正日益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引擎,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多美好的憧憬。但与此同时,人工智能的发展也带来了很多新的问题。例如,由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问题、安全问题、隐私问题、知识产权问题、算法合谋问题等,都让人们感到十分困惑。

究竟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带来的挑战,是摆在人们面前的一道难题,而要破解这一难题,就要依靠法律和公共政策的有机配合。现在各国加紧立法,就是为了填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空白,让遇到相关问题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这一工作的意义当然不可否认,但是在笔者看来,加快公共政策的出台,用以解决或许较之立法更为重要。

法律经济学的相关知识告诉我们,法律和公共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可替代性的,它们都能起到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在某一阶段,对某一具体问题,究竟是用法律,还是用公共政策,要取决于问题的明确性和变化性。法律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相对的刚性,二是具有一定的滞后性,这两个特点决定了它在应对明确性较差、变化性较大的问题时会遇到较大的困难。而相比之下,公共政策则更为灵活,可以对变化的问题相机地做出反应,这使它在很多时候会比法律更有效。

过早立法会扼杀很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它在未来究竟会有怎样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还很难给出确切的估算。所以如果过早制定了刚性的法律,给出了过于严厉的规定,那么就可能扼杀很多未来的可能性。

举例来说,有些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冲击,因此应当立法限制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其应用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试想,如果这样的法律通过,那么很多领域将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带来的生产率提升。这固然可以让工人们保住饭碗,但同时也消灭了发展的可能性。诚然,所有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巨大的就业冲击,但从较长时间段看,新技术不仅创造出了足够的岗位来弥补被其消灭的岗位,还让就业者的工作变得更为轻松、报酬变得更高——蒸汽机革命如此,电气化革命亦是如此。而如果当时以严格的法律直接限制了这些技术的发展,那么恐怕我们还要在前工业时代的迷雾中摸索好长时间。

当然,技术进步对就业的冲击是必须承认的,这就需要出台相关的公共政策加以应对。例如,政府应当做好培训和就业指导,帮助因技术冲击而失业的人尽快就业,还应该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让无力再就业者得到必要的保障。由于这些政策相对比较灵活,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及时加以调整,因此在多变的环境下可能会收到比立法更好的效果。

人工智能立法不宜过细过死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否认法律的重要性。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必须有新的法律和现实相适应,这一点无容置疑。笔者想强调的是,法律的规定必须要包容,要为新技术的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对于像人工智能这种发展较快、不确定性和变化性较强的领域,法律条文应当以原则性为主,而不宜过细、过死。

此外,对于立法的过程,笔者还想强调两点:

一是要重视“本地知识”(local knowledge)的作用,多倾听人工智能产业从业者、相关专家的意见。长久以来,我们认为立法就是法学家的事,这是不对的。所谓术业有专攻,很多法学家虽然在法学上有造诣,但是却缺乏行业知识,如果只是由他们制定法律,那么这部法律在适用性上很可能会有问题。

二是要重视调查研究。磨刀不误干柴工,对于人工智能这种高速发展的技术,应当在立法前多花一些时间来对其进行研究,搞清楚其本质。值得欣喜的是,目前美国和欧洲都规定要在正式启动立法前加强相关知识的研究,我想如果将来中国要制定相关法律,这种工作态度是应当借鉴的。

来源: 新京报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