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亿的狂欢与理性:国产电影应注重质量和内生性增长水煮娱

砍柴网 / 陈俊宇 / 2017-12-26 11:49
兴奋之余,尚需冷静。业内人士指出,500亿元不能成为电影从业者的麻醉剂,中国从电影大国到强国,还有很艰难的跋涉之路。

到11月20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500亿元。乘着贺岁档的东风,突破550亿元即将实现。

回顾近几年电影市场,2010年,中国电影年度总票房约101.7亿元,首破百亿大关;2013年12月8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200亿元;2015年9月5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300亿元;2015年12月3日,中国电影年度票房首次突破400亿元……

到2016年电影市场进入“冷静期”,仅以457亿元收官。因此,姗姗来迟的500亿元就具有了一定里程碑意义,意味着中国电影市场走出过去一年的低速增长、中国市场跟北美市场体量日益接近、“电影大国”的地位有了更亮眼的数字化认定。

兴奋之余,尚需冷静。业内人士指出,500亿元不能成为电影从业者的麻醉剂,中国从电影大国到强国,还有很艰难的跋涉之路。

 年度爆款与失灵IP

要选一部今年的电影“爆款”,《战狼2》确定无疑。

中国内地市场称得上“现象级”的影片中,首次突破10亿元票房的是2012年的《人再囧途之泰囧》,首次突破20亿元票房的是2015年的《捉妖记》,首次拿到30亿元票房的是2016年的《美人鱼》。

7月底上映的《战狼2》却创造了令人目瞪口呆的票房神话,正式上映4小时票房破亿,83小时票房破10亿元,8天票房破20亿元,11天票房超越30亿,一路扶摇直上,最终累计票房约57亿元。单片票房占年度暑期档总票房35%左右,接近1~11月总票房11.2%左右。

有统计,今年暑期档票房冠军《战狼2》、国庆档票房冠军《羞羞的铁拳》以及春节档票房冠军《功夫瑜伽》三部影片的票房之和接近95亿元,占1~11月票房总额19%左右,这一成绩足以拉升年度整体票房。

一片独大,可谓奇迹,同时也暴露了隐忧。谈及“忧”,失灵的“大IP”就是其中典型。

在中国电影市场最火的那几年,只要拿出“大IP+小鲜肉”,票房轻松过5亿元、10亿元都不是问题,没有内容的综艺大电影,都能轻松躺着把钱赚了。而在今年,诸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心理罪》《鲛珠传》《建军大业》《悟空传》等“粉丝电影”集体失灵,不仅口碑持续走低,票房上也并不理想。

不过,也必须看到“大IP+小鲜肉”是资本汹涌进电影行业的表征,即便口碑走低,这一模式依然为大多影视公司所效仿。市场所为,自有市场检验。毕竟资本一茬接着一茬收割着年轻的偶像,当容颜老去,“鲜肉们”会过气;当“人设”坍塌,“鲜肉们”也会过气。未经细心打磨的“大IP”自然也只是沦为噱头。

有影评人表示,当国产电影仍处于依赖爆款拉动票房的阶段,电影的整体质量有待提升。

在线票务求变与法律规范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11月30日,1~11月国内观影人数约14.7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约2.24亿人次,同比增幅18%左右;放映场次约8587万场,较去年同期增加约1812万场,同比增幅近27%;全国影院数量目前为9400家左右,银幕数约4.97万块。

看得出,中国的影院正在急速扩张之中,银幕数持续增加。与之相对,有一组数据值得注意,一家电影市场专业的数据咨询公司通过调研发现,用户年均观影频次从去年的7.36%下降到5.80%,上座率也下滑到13.3%,远低于日本的45%和北美超30%的上座率。

上座率和场均人次的不足,成为当今市场一个很大的问题。以13%的低上座率,创造500亿元票房实属来之不易。阿里影业高级副总裁、淘票票总裁李捷认为,观影欲望降低的主要因素是用户体验不足。

为了吸引观众走进影院,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网络在线票务平台不惜用大量补贴政策吸引用户。根据比达咨询的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6年,整个在线票务市场都在高速增长,在线购票比例也从30%增长至83%。不过,进入2017年,中国电影在线出票量占电影票出票总量比例却几乎没有增长。

同样是最近3年间,在线票务市场频频生变,由最初的四强逐鹿到三国杀,再到如今淘票票和猫眼的双雄争霸。当整体在线票务市场趋向于饱和,如何求变、如何开拓电影市场的增量都是不可回避的命题。

电影市场的蛋糕要不断做大,法律规范必不可少。今年3月1日全面实施的《电影产业促进法》,是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可谓相当及时且必要。

长期以来,最为社会各界诟病的就是,电影市场存在的偷漏瞒报乱象。《电影产业促进法》在施行不满一月时,就对上百家违法影院进行停业整改。另一方面,该法规取消了包括电影制片单位审批、《摄制电影片许可证(单片)》审批等,下放了电影片审查等多项行政审批项目。中国艺术研究院影视所所长丁亚平表示,这“意味着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只要符合电影摄制所需的资金、人员等条件的企业或组织都可以申请拍电影。可以预见到,以后会有更多的电影项目立项,电影创作将更加多样丰富,题材、类型也会更加广泛,使电影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井喷景象”。

艺术片突围与理性回归

“遍地开花”,自然就是电影类型更为多元。今年的中国电影市场,有一亮点值得一提——2017年前11个月,艺术片和纪录片在国内电影市场已经谋得一席之地。

今年6月,在多部进口大片合围之下,张扬导演的《冈仁波齐》上映,得益于市场口碑的助推,取得了约1亿元的票房成绩,对于艺术电影来说已是非常大的突破。8月,纪录片《二十二》上映,这部制作成本仅200万元、宣发成本仅100万元的小成本影片,得到行业内外众多人士的自发支持,从首日排片仅1.5%一路逆袭,累计报收约1.6亿元,最终成为国内首部票房过亿的纪录片。

艺术院线在我国电影市场上的道路并不平坦,但是,《冈仁波齐》与《二十二》等影片取得的突破,昭示着国内观众不再仅仅满足于“爆米花电影”带来的视觉体验,也开始愿意为艺术片买单,并愿意尝试和欣赏更多口味和维度的影片。

观众审美提升的实质,回归到了最为原始的话题,在注重电影市场“增量”的同时要注重电影“质量”。业内人士都明白,内容是电影的本质,一部电影,无论宣传和发行做得再好,也难以解决电影故事的好坏。

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中国影视领袖峰会”上,华谊兄弟CEO王中磊提出了电影强国的两个标准,一是每年产生好片的比例,二是现实主义题材影片的质量和数量。

“现在到了一个结构性调整的有利时机。”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希望,中国电影不要被漂亮的票房数字冲昏头脑,“连续多年30%以上的增长,已经过度消耗了中国电影的有效资源,中国电影应该从对票房的狂欢中解放出来,更注重质量和内生性增长。”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陈俊宇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