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京东过度授信乱象:消费分期畸变现金贷金融

砍柴网 / 网易财经 / 2017-11-30 21:33
近期刮向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风暴,让无场景、高利率的现金贷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但与此同时,另一个看似"无害"的业态——消费分期却被忽略了,其背后实则暗藏重重隐患。

阿里京东过度授信乱象:消费分期畸变现金贷1

近期刮向消费金融行业的监管风暴,让无场景、高利率的现金贷成为业界瞩目的焦点。但与此同时,另一个看似"无害"的业态——消费分期却被忽略了,其背后实则暗藏重重隐患。

华南一位民间金融行业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近来消费分期产品的套现行为愈发活跃起来,普遍模式是通过虚假的交易将授信额度套现出来,有的综合利率已超过36%的监管红线,向正被"严打"的现金贷利率水平看齐。

"这实际上就是打着消费分期名义进行的畸形现金贷业务。"广州安易达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徐北向网易财经指出,消费分期产品疯狂套现,与相关平台"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等大肆"放水"有关。

就在刚刚过去的"双11"电商节,各路消费金融玩家以消费之名掀起的"加杠杆"狂潮,不仅席卷了高、中、低各收入人群,更将无收入来源的大学生群体也裹挟进来。

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的分期平台花呗为例,尽管其官方声称"不少大学生额度不超2000元",但网易财经近期抽样调查的54份大学生案例中,有近67%的人额度超过2000元,最高者则达到2.3万元,同时她还有京东白条的额度千余元。

"电商巨头们为了刺激交易大肆放水,以获取更多的销售佣金、利差收入和银行结算费用,"一位股份行分管零售业务的高管向网易财经分析指出,"它们这么做有很强的动机,但是有诱导消费之嫌,还容易伤害没有借贷能力的人。"

消费分期套现利率堪比高利贷

"花呗、京东白条、借条、任性付套现,5分钟到账"的小广告,近日又在各大社交群活跃起来。华南一位民间金融产业人士向网易财经透露,在现金贷遭到遏制后,市场供给锐减,资金中介和客户开始转移到消费分期业态中寻找可趁之机。

一名中介向网易财经讲解了花呗套现的操作流程:"我发二维码给你,你打开手机支付宝扫一扫选择花呗付款,付款后发我账单详情图,5分钟之内回款到套现支付宝账号内。"据称,这类模式通常以虚假交易为手段将额度套现,扣除手续费之后,将余额退回套现者账户完成套现。

至于手续费,不同平台收费有所不同。据上述中介介绍,目前花呗套现的手续费最便宜,1万元收取18%,而京东白条闪付是20%,京东商城货到付款是25%。也就是说,若在这些平台各套现1万元,最后拿到的资金分别是8200元、8000元和7500元。

不为外界所知的是,套现金额越高,手续费反而更低。"花呗(套现额度)不满1万元的话也是按照20%收,手续费最低100元;6万元以上可以收12%。"上述中介说。对于如此高的手续费,她解释称,是因为阿里"严打"花呗套现,导致成本水涨船高。她还不忘温馨提示:"很多骗子打着点低的幌子骗取套现的费用,当心血本无归。"

综合看来,套现一次性收取的手续费在12%-25%。除此以外,客户还要承担借款利息,综合利率会突破36%的高利贷红线。"互联网消费平台的借款利息大概在12%-18%的范围。"一位曾分管零售业务的股份银行副行长告诉网易财经。这样叠加起来,上述套现资金的综合利率在24%-43%的范围,向正被"严打"的现金贷高利率看齐。

"这实际上就是打着消费分期名义进行的畸形现金贷业务。"广州安易达互联网小额贷款公司总经理徐北向网易财经指出,消费分期产品套现的疯狂,与平台"过度授信"、"多头授信"等大肆"放水"有关。

广州普惠金融协会监事长罗浩杰则向网易财经透露,围绕消费分期展开的灰色产业链,远远不止代客套现这么简单,还有账号、额度的买卖交易,黑中介会成批收购账号并包装,从而获取高额度,再将账户出售或者套现获利。

上述问题的暴露,根源是消费金融行业缺乏完善的征信体系。PPmoney万惠集团执行副总裁胡新向网易财经指出,在缺少抵质押物、无担保的情况下,征信数据成为消费金融业务拓展的关键,但构建社会征信体系仍然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除此之外,还应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科技更好地解决消费金融的风控问题。

所幸的是,上述问题已经受到监管部门的重视。据知情人士透露,在本轮针对现金贷的整顿中,银监会、央行等监管层内部讨论认为,应对消费分期产品的规模、周期、利率等同步建立监管指标,目的就是防止打着消费分期名义从事现金贷业务。

据了解,现金贷的管理办法正在拟定中,很有可能会在今年12月宣布。

无收入大学生竟获2.3万信用额度

如果说征信体系不完善是畸形现金贷产生的根源的话,那额度泛滥就是将这一灰色产业育肥的温床。

过度授信的问题,或许能从刚落幕的"双11"电商节中窥见。以往年稀缺的"临时提额"为例,今年似乎成了"阳光普照"奖——人手一份甚至多份。各路玩家以消费之名掀起的"加杠杆"狂潮,不仅席卷了高、中、低各收入人群,更将大学生群体也裹挟其中。

网易财经近期向多所高校发放了一份《大学生消费金融调查》问卷并做了回访,收集到了54位大学生花呗用户的额度情况:"双11"期间,有41位大学生在未申请提高额度的情况下被花呗提升了额度,占比近76%。41人中,有9人使用了临时额度,其中一位对于未来还款表示有困难。

尽管"双11"之后花呗宣布取消临时额度,但实际上花呗针对"双11"进行了两轮提额,网易财经接触到的每位获得临时额度的用户,都已在"双11"前几日加过一轮固定额度。以小唐同学为例,他的花呗额度截至10月底是8500元,11月1日增加了2000元固定额度,"双11"又增加了6500元临时额度,活动当日额度达到1.7万元。此后他的临时额度被取消,目前额度为1.05万元。

类似小唐这样,自身并无收入来源,花呗额度却超过1万元的大学生并非个例。在前述54名受访大学生中,花呗总额度超出2000元的有36人,其中额度达到1万元及以上的有12人,占总量的22%。12人中,小孟同学的额度最高,为2.3万元。除了花呗,她还有京东白条的授信1100元。

网易财经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的大学生获得花呗授信的情况,与花呗官方的说法有较大出入。此前的11月20日,支付宝官微推送了一篇《花呗实问实答》,其中提到"不少大学生会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花呗额度从没超出2000元","大部分年轻人的花呗额度都在1000-1600元"。

每月生活费约2000元的小孟坦言,在享受金融工具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害怕管不住自己的消费冲动,"额度用光了肯定是还不起的"。在受访的54名大学生中,像小孟这样认为自己额度太高,在用完的情况下还款有困难的大学生有39人,占比高达72%。

需要指出的是,与其它平台只能通过收件地址、年龄等信息去识别大学生身份不同,花呗能够轻松对很多大学生做到精准识别——支付宝2013年就启动了与各大高校"校园一卡通"对接的项目,而前述54名受访大学生,均将支付宝账号与校园卡进行了绑定。

这也意味着,花呗无法用"不清楚大学生身份"这一理由来而自己的过度授信进行开脱。那么,自称"100%不鼓励年轻人过度、高额消费"的花呗,又该如何解释自己的这一行为呢?截至发稿,花呗方面尚未回复网易财经的问询。

对于消费金融商家来说,有着强劲消费需求的大学生市场,确实是一块肥美的蛋糕。但在校园贷引发多起恶性事件后,校园内的金融服务遭到肃清,除了现金贷业务被"团灭",大量非持牌的平台也被驱逐出去。

"严格说来,只有银行和消费金融两类牌照才能在校园内展业,同时它们给的额度也远低于互联网平台,信用卡一般只给3000元额度。"罗浩杰指出,这与"慷慨"的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形成鲜明反差。除了额度问题,还有使用的便利性等,都让互联网消费分期平台成为大学生的优先选项。

据网易财经了解,大学生常用的消费分期平台,除了花呗和京东白条之外,还有趣店的趣分期、唯品会的唯品花、百度的有钱花等。也就是说,多头授信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

解码电商系"两头赚"生意经

事实上,对大学生的授信问题,只是花呗任性"放水"溅起的一簇水花。今年"双11"当日,花呗宣布对八成用户临时提高额度,人均提额2200元。以花呗官方2016年年底宣布的用户数量1亿计算,则其今年"双11"当日的授信总额约为1760亿元。

除了阿里,另一大电商巨头京东的"慷慨"也是当仁不让的。京东白条"双11"当日宣布人均提额2800元,按照其今年7月授信用户1.2亿计算,则"双11"当日发放了累计3360亿元的额度。不过,与花呗在"双11"次日便取消额度不同,京东白条临时额度的有效期截至今年11月30日。

粗略计算,仅阿里、京东两大巨头,在今年"双11"当日的"放水量"就超过5000亿元。在巨量额度发放背后,相关平台都做了哪些工作去控制不良率?无论花呗还是白条,都未给予网易财经答案。

但前述股份行副行长指出:"电商巨头不需要精挑细选去做风控,它们通过大数法则分散风险,将不良率覆盖在收益范围内即可。"他向网易财经详细分析了拥有强数据、高流量的电商巨头无惧疯狂放水引发坏账攀升的原因。

他指出,电商系平台的盈利模式是商家、消费者"两头赚":一方面是赚销售佣金,另一方面是赚借贷的利息,另外还有银行的结算费用。三大收入都是随着交易量增长而增长,这是驱动电商平台过度授信的原因,"一切都为提升交易量而服务"。

与消费者授信同样快速增长的一组数据,是阿里、京东如火如荼的消费信贷资产ABS产品发行的规模。来自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自备案制以来至今年9月30日,阿里系共发行了118支消费信贷ABS产品,发行规模为2750.1亿元,占全部市场(3300亿元)的比例为82%;京东系则发行了27支产品,发行规模为276.96亿,占市场比例约为8%。两大巨头在市场总占比达90%,几乎垄断了消费信贷ABS产品市场。

一边放水刺激消费做大基础资产规模,一边将消费信贷资产打包发行ABS产品,卖给以银行为主的投资机构,回笼的资金再用来放贷,循环往复。除了庞大的现金流以外,ABS产品约5%-6%的发行利率,也是阿里、京东等电商巨头的资金成本优势之一,腾挪出更大的盈利空间。

"用互联网消费分期借贷利率12%-18%,减去平均发行利率5%-6%,收益的空间还有7%-12%,即使有几个点的不良也是可以覆盖的。"前述副行长透露,目前商业银行信用卡的不良约3%。

罗浩杰则指出,电商巨头还有更多成本更低的资金可用,"和银行合作,拿到一些3%的低利率助贷资金,对拥有强大数据的BAT企业来说并不难。另外还有比如余额宝账户沉淀的资金,几乎是无成本的。"

不过,他也表示,与现金贷专门赚利差的模式不同,电商系推出消费分期产品,是为消费者购买商品时提供金融服务,终极目的是卖货赚佣金,所以利息上都不会设定得太高。网易财经根据天猫正在出售的两款主流手机iphone8和华为P10的花呗还款方案,通过IRR公式计算出的贷款利率均为14%;京东白条则相对更低,为11%。

"从商业模式上说,消费分期平台刺激成交的意愿强烈无可厚非,但是过度授信难免有诱导消费之嫌,还容易伤害没有借贷能力的人。"前述副行长指出了互联网消费分期平台的道德风险问题。

【来源:网易财经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