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无人都无法改变本质,对零售而谈,还是成本与体验的竞争创投

砍柴网 / 王利阳 / 2017-10-20 22:29
在日本只有20%的人仅仅是出于购买商品的目的而去7-11,也就是说有80%的人去7-11不仅是为了购买商品,还会去7-11购买包括鲜食、金融、干洗、购票等服务,这部分工作没有人很...

在《社区新零售》出版之前的这两三个月几乎走遍了杭州各大购物中心和商超,从直观的体验上来讲,除了盒马鲜生与世纪华联鲸选店有明显变化外,其他购物场景并未感受到与之前有什么变化。新零售的发展还需要一些时间。

零售若有新旧之分,现在的“新”也将是三年后的“旧”

最近走访调研时,在反思一个问题,马云提出的新零售虽然已经引起了整个零售界的震动,但零售若有“新”、“旧”之分,那现在大家做的新零售,三年后算什么?还算新零售?脑洞大一点,若站在三年后看现在,很有可能会觉得,如今我们所关注的“新零售”在那时已经成为了传统的旧零售了。

从概念影响力来看,阿里倡导的“新零售”要比苏宁的智慧零售,京东的无界零售影响更为广泛,但从概念的时代准确性来考虑,新零售有明显的时间局限性,对零售市场的变革表述稍显不够精准。当然,很有可能3年后再搞个“新零售2.0”、“新零售3.0”出来。其实,这个问题到是无关紧要,概念的作用本就是便于更多人理解和共鸣,马云提出的新零售概念已经达到了这个目的。

抛开概念问题不讨论。零售业的发展本来就是一直在进步,十几年前当屈臣氏在全国疯狂扩张时,其就代表了那个时期经营日化品类的新零售公司;同期苏宁、国美也在那时疯狂扩张,而那个时期苏宁可以代表经营3C家电的新零售公司;另外,彼时的商超产业也处于扩张期,毫无疑问沃尔玛、家乐福等商超是那个时期日用百货品类新零售的代表公司。

无人零售的关键不是有人和无人,新鲜感过后,终归于成本与体验       

时过境迁,如今屈臣氏不再是先进零售的代表性企业,苏宁、国美忙着转型,而各大商超则在想方设法存活下去。零售业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5年前的电商还是零售业的市场宠儿,如今电商都已经变成了传统电商。这里并不是要唏嘘那些过去各领风骚十数年的零售商们,而是以史为鉴的看眼下的新零售,很多自诩新零售的公司,眼下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么?

有人、无人根本无所谓,新鲜感过后,终归于成本与体验

无人零售的出现,让围观群众们兴奋不已,但无人零售就是新零售么?可以代表未来零售么?能或不能并不重要。目前几家所谓的无人零售只不过用了一些科技手段戳中了普通围观群众的兴奋点,其存在的各种槽点就不重复了,如果仅探讨有人无人的零售经营方式的话,那自动售卖机也是无人零售,而且已经存在很多年了。

换个角度思考,如果自动售卖机之前不曾存在,而是在如今新零售浪潮下出现的新鲜产物,那自动售卖机的市场和舆论影响力会不会远远强于那些所谓的无人零售店呢?

从消费目的性来讲,有人、无人根本无所谓,消费者能买到目标商品即可,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无人店,只不过因为对新鲜科技的好奇,新鲜感过后,真正是有人还是无人,需要从成本和体验的角度考虑。

无人零售的关键不是有人和无人,新鲜感过后,终归于成本与体验       

我们有探讨过一个问题,对于终端零售而言,零售服务中,人的存在价值,仅是解决交易末节的支付环节和补货问题么?答案显然不是。经营者从成本的角度考虑,无人店可以节省掉一定的人工,降低经营成本。

然而,自助售卖机也是无人销售,而且要比无人店更灵活,市场布点的能力更强,经营品类也更多,只不过自动售卖机并不是新鲜产物,与高大上的无人店比显得太Low了,但自动售卖机的销售方式真的比不上无人店么?

另外,无人零售确实可以节省一定用工成本,但用人工并不代表人效低,例如一直被业界捧得高高在上的日本7-11。公开资料显示,2016财年,阿里巴巴利用3.6万多名员工,创造了427亿元的利润;与此同时,7-Eleven日本公司8000多名员工,创造了近百亿元的利润,人均利润与阿里相当,接近120万元/人。

7-11是那么好模仿的么?有关7-11与国内现代化便利店之间的差别我有过分析,前不久还看过一个数据比较有意思,在日本只有20%的人仅仅是出于购买商品的目的而去7-11,也就是说有80%的人去7-11不仅是为了购买商品,还会去7-11购买包括鲜食、金融、干洗、购票等服务,这部分工作没有人很难完成。

所以,有人还是无人,终归是成本与体验的问题。

无人货架也算新零售?算也不算

除了无人便利店,近段时间比较火的就是无人货架了,不少人认为无人货架是新零售的代表模式,好吧,新零售概念本来就是个筐,什么需要就装什么。说办公室零食的无人货架算新零售也可以,其充分挖掘了日益庞大的办公室消费市场,这是消费升级大环境下的增量市场,套上新零售概念也没什么。

无人零售的关键不是有人和无人,新鲜感过后,终归于成本与体验        

有人不认可无人货架是新零售也无妨,无人货架有什么技术含量么?也没啥。其主要得益于移动支付发展,不需要安排人员找零了,再就是得益于白领群体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会白拿白吃。

除此之外,无人货架也就没值得大惊小怪的地方了。办公室的消费需求还是值得继续挖掘的,但未来会不会是完全以无人货架的方式解决就不一定了。

我们在探讨“新零售”时,究竟在谈论什么?

在零售产业推陈出新的时间轴上,每个时期的新零售都会成为下个时期的传统零售,那么我们现阶段所谈论的新零售究竟是在讨论什么呢?如今的中国零售市场有点尴尬,一边是33万亿的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每年还保持着3万亿增长速度,另一边却有越来越多的经营者抱怨生意难做。

有一些线下经营者埋怨马云,是马云的电商让线下生意越来越难做;还有一些线下经营者怪房租,线下租金与越来越贵,一年到头就给房东打工了;另外也有一些线上经营者开始抱怨电商市场的生意也越来越难做了。所以,在整个零售市场日子都不太好过的大环境下,“新零售”出现了,让零售商们前一亮,趋眼之若鹜。

新零售概念下,年初便利店市场火了,无人店的出现更是火上浇油,之后无人货架又再添薪加柴,而阿里在背后大力包装推广的盒马鲜生更是成为零售行业的网红店,种种吸睛的零售变革,一下子让之前那些在零售市场痛苦挣扎的零售商们看到了新的希望。

中国正处于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若不考虑人均的话,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与一些发达国家的一线城市无异。放在消费市场来考虑,中国人的消费能力越来越强,而且消费选择也越来越有质量,所以对商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换言之,如今的中国消费市场已经不是人傻钱多的市场,消费者有钱,而且愿意花钱,但不愿意当冤大头。参考发达国家的消费市场,随着制造能力不断增强,商品的价格应该越来越便宜,但相应的消费附加价值会越来越高。

例如,盒马鲜生,其主营的商超产品,价格很透明,若仅仅是购买这些产品,到处可以买,而且价格不贵,但为何有那么多人争相去盒马呢?除了它是现在的网红店之外,盒马挖掘到了消费的附加价值,也就是体验,通过不一样的消费体验让消费者接受盒马的价格体系和服务,其中盒马的生鲜加工区异常火爆,就是对商超消费附加值的深度挖掘。

无人零售的关键不是有人和无人,新鲜感过后,终归于成本与体验        

简而言之的话,新零售并不是要巧立名目将商品卖的更高价,而是要让那些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的中产们,心甘情愿的为商品的附加值付费。例如小米卖的是手机本身,而苹果卖的就不仅是手机,还有苹果品牌的附加值;顾家卖的是家具,而宜家卖的不仅是家具,还有购买家具体验的附加值。

来源:钛媒体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