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进斗金的导流生意:比现金贷更赚钱,用户数据多次倒卖金融

砍柴网 / 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 2017-10-13 18:05
前段时间,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了半年度财报。

日进斗金的导流生意:比现金贷更赚钱,用户数据多次倒卖

前段时间,上市公司二三四五发布了半年度财报。2017年上半年,依靠“2345贷款王”这个APP,二三四五消费金融业务净盈利2.39 亿,而其母公司上半年的净利润为4.5亿元。也就是说现金贷支撑了这家上市公司一半的利润。

从年初开始现金贷就一直是热议的焦点,被打上了暴利的标签。高息覆盖坏账成为市面上现金贷产品的普遍模式,而监管不断释放的红色信号让现金贷的前路变得崎岖难行。在资金、获客、坏账等成本综合之下,如果真的将年利率严格规定在36%以下,那么市面上几乎没有现金贷平台还能玩下去了。

这个看起来暴利的生意其实并没有那么好做。要知道2345贷款王背后有二三四五互联网业务巨大的流量和数据支撑,因此获客成本和坏账都能控制在平均水平之下。而错过了前两年的移动互联网流量红利,初期起步的小平台都面临着非常高昂的获客成本。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大量贩卖流量的现金贷导流平台异军突起,这些“贷款超市”成为了现金贷平台的主要获客渠道。不需要控制坏账,也不需要搞定资金,只要放几家现金贷平台的链接将客户引流过去就能赚钱,在流量极其分散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贷款超市简直是当下最好的生意。

\" border=

用户引流链条

揭秘贷款超市

在应用商店搜索“贷款”,立马会出现上百个琳琅满目的现金贷APP。但事实上,这些APP里真正放款的不超过一半。绝大多数只是一个集成了其他“现金贷口子”的导流平台,也就是所谓的“贷款超市”。

一个“贷款超市”里集成了少则几十个,多则上百个的现金贷入口。这类应用通过将用户引流给现金贷平台来向平台收取广告费。

\" border=

一个典型的贷款超市APP界面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导流应用于现金贷平台的合作模式都是CPA、CPS或是两者结合。CPA即按照用户注册量计费;CPS则是按照用户贷款成交量计费。按照CPA的成交模式一般一个客户的费用为10元左右,若按照CPS则导流平台会抽成客户贷款金额的3%左右。

根据融之家官网介绍,借点钱APP累计注册用户800万人,累计完成贷款申请2000亿元,日均申请35万次。2016年6月30日,其单月撮合借款就达到1亿。据一位行业内人士透露,目前借点钱、借了么这个量级的贷款超市每月利润已经达到千万级别,盈利能力完全不逊于现金贷。

打开一个典型的贷款超市,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各种现金贷入口。在APP菜单栏里,用户可以自行筛选贷款额度和类型,现金贷平台按照“是否查征信”、 “有京东就能贷”等条件分好了类,而首页的banner图则显示着“高成功率产品”、“芝麻信用分600以下也能贷”等字样。点进每个现金贷平台的专属页面,还有其参考利率以及下款攻略。

\" border=

贷款超市上详尽的分类

毫无疑问,这是为重度借贷用户打造的产品,更简单的说法——一个撸口子利器。贷款超市的客户可以说是忠诚度非常低的一批客户,哪家下款速度快、利息低就选哪家。

一个贷款超市上最显眼的广告位只有5-10个,大多被最热门的现金贷产品占据。其他近百个广告位只有不断被拒或是前面的都申请过的用户才会点进去,其质量可想而知了。长期使用贷款超市的,不是多头借贷者,就是黑中介。因此平台只有将规模不断做大,源源不断地引入新流量。

在头部贷款超市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还有大量新玩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因为每天都有新的现金贷玩家入场,因此新来的贷款超市也不怕分不到肉吃,市场规模伴随着现金贷的野蛮成长不断扩大。

大量新进场的现金贷导流玩家为了节省成本,甚至放弃开发APP,直接通过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开始这门生意。为了低成本获取更多的流量,一些非常规的手段被开发出来。

例如这个名为“用卡金融大师”的微信号,是一个专门面向贷款中介的平台,售卖价值168元的学习卡,所谓的“金融黑科技”也就是各种撸口子的秘诀和技巧。

\" border=

再购买课程成为合伙人之后,每个会员会得到自己的专属推广二维码,通过将二维码发布出去,吸引其他人关注,就可以获得返利。依靠这种类似传销的方式,这个微信公众号如病毒一般在中介圈快速扩散。

\" border=

微信号上的贷款内部合作通道

而在在这个微信号的右下角菜单栏,有一个“快速贷款通道”。点进去是密密麻麻的现金贷平台链接。一方面通过为中介贩卖口子,另一方面给现金贷平台贩卖流量,这招还真是一石二鸟。

贷款超市接入现金贷平台,通常是通过API的方式或者一个简单的H5链接。刚刚入场的小玩家往往选择放H5链接,简单方便又节省开发成本。

而像融360这样的头部贷款超市,则选择API的对接方式,并打出了智能推荐的旗号。通过与现金贷平台对接风控数据,根据用户的个人资料和贷款需求为其匹配适合的贷款产品,几乎相当于一个线上贷款中介。贷款超市希望用这种方式盘活长尾流量,达到效率最大化。

现金贷也来参一脚

盯上流量生意的不止“贷款超市”,一些现金贷平台也对这个日进斗金的生意磨刀霍霍。

因为客群质量太差而通过率低是几乎所有现金贷平台都面临的问题,而每家平台的风控标准都不同。花大价钱买来的用户却无法放款,现金贷平台往往选择将其转手卖给其他平台。

最简单的做法是在APP里加上其他现金贷平台的入口,也有现金贷平台直接在自己的APP中放置了一个贷款超市。例如51信用卡的“借贷”一览,默认是51人品贷的申请,但下方还有一个贷款超市的入口,推荐其他现金贷产品。

\" border=

51信用卡在APP内部放置的贷款超市

在现金贷平台通过贩卖剩余流量变现的同时,贷款超市们也开始自己做起了现金贷业务。其中的佼佼者融360就推出了几款额度从500到4万元不等的小额短期无抵押信用贷款产品,包括原子贷、月光足等。在融360贷款APP中,自家的原子贷、支付贷排在推荐列表的前方。

“实际上市场上赚大钱的都是现金贷和贷款超市的混合体”一位业内人士告诉我们,“想要把导流生意做好,必须通过智能推荐提高用户转化率,而提高转化率的关键其实是数据,掌握这些数据的就是最大的那几家现金贷平台。”

刚刚获得B轮融资的浅橙科技,旗下的“现金白卡”、“现金金卡”两款现金贷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15%,用户量已突破1600万。就在其战略发布会上,浅橙科技宣布推出面向C端客户的智能贷款推荐产品“现金好借”以及面向B端用户的“信贷云”。通过贷款超市将用户引流至其他平台,并与其他贷款平台进行API对接提高推荐准确率,完成存量用户的数据变现。

用户数据轮番倒卖

显然现金贷平台和贷款超市并不仅仅满足于应用上的导流入口带来的收益,除了明面上的流量交易,用户数据还在暗地里被平台多次倒卖。

在现金贷平台或是贷款超市应用里,你若想获得较高的贷款额度,填写的资料自然是越详细越好。除了常规的电话号码、身份认证、银行卡等信息外,平台往往还会要求用户填写社保、车辆、公积金等信息,以及绑定用户的信用卡账单、芝麻信用、京东和淘宝的消费账单等等。可以想象,这一系列的资料填完,用户在平台面前几乎成了透明人。

\" border=

\" border=

一个贷款超市APP上需要用户填写的个人资料

而这批有强烈借贷意愿的客户的资料,自然也价值连城。在羊毛党的圈子里,有一个“骗资料”的说法,就是指某些平台打着现金贷的名义骗取用户的资料,实际上并不会放款,只是通过贩卖资料赚钱。

现金贷导流平台虽然并不为了骗取用户资料而生,但私下交易用户资料的情况在平台之间非常普遍。

在我爱卡论坛中,一位网友反映自己在融360填写资料完毕之后,不久就收到自称为融360客服打来的电话,向其推荐贷款。按照客服的提示,该用户添加了客服的微信好友,结果这个客服的微信显示为搜钱360客服,显然并不是融360的官方客服,而是一个贷款中介。

\" border=

网友在论坛上的帖子

不少网友在论坛下留言表示自己相似的遭遇,在申请网上现金贷被拒之后,不久就能收到其他现金贷平台或是贷款中介打来的推销电话。

用户资料在平台与中介之间的倒卖早已不是秘密,根据一本财经此前的报道,一份上万用户的数据只卖200元。资料经过层层的清洗,再被转卖给下家,直到这些用户的剩余价值被完全榨干。

事实上,现金贷平台在倒卖用户数据时,也有自己的小九九。除了剩余流量变现之外,他们也希望给自己的用户找一个“接盘侠”。拆东墙补西墙早已是现金贷用户的常态,引导用户从其他平台借贷来偿还在自家的借款,也是现金贷平台屡试不爽的招数。

而在这条用户数据倒卖链条上,还有另外一个重要角色的参与——大数据公司。

推波助澜的大数据公司

“大数据”这个词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也火了起来,现在哪家公司不提大数据,简直不好意思说自己在做风控。而顺势而上的还有大数据公司,一般为消费金融公司提供风控、征信等服务,百融、同盾科技等知名大数据公司都非常受资本的青睐。做贷款超市的融360自己也推出了大数据风控系统“天机”。

正规的“大数据分析”,首先应该对用户的对原始数据进行“脱敏处理”:水印(对局部信息的掩遮)、泛化(对数据进行更概括、更抽象的描述)、加密(应用密码技术对数据进行封装)、失真(采用添加噪声等方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扰动处置,但还要保持原有的数据统计方面的性质不变)、归并等。其次,数据的采集、存储以及利用都应该获取信息主体的授权同意。

而此前某些大数据公司提供的个人信息验证查询服务,虽然不属于直接的数据倒卖,但也游走在法律的灰色边缘。

这些公司提供的数据非常详尽,往往涉及用户隐私。除了用户的个人身份信息外,还能查找到用户的支付宝、电商、运营商、邮箱、网银等信息,也就是说只要你在网络借贷平台上登记过的信息,他们几乎都有。

其数据来源的合规性也存在一定的疑点。

根据财新网的报道,这些海量信息的来源一方面是所谓的“授权爬取”。用户在申请现金贷或网上分期产品时授权平台获得了相关信息,之后平台再将信息转授权给大数据公司,后者通过爬虫技术在该平台上获取了用户的相关信息。

另一方面,大数据公司甚至会和网络黑产合作,从非法渠道购买用户数据。

不少大数据公司都为消费金融及现金贷平台提供“失联客户信息修复”服务,也就是帮助平台找到失联债务人的家人、朋友等联系方式,甚至能够定位债务人。

而这一服务得以实现的方式,就是网络借贷平台获取了用户手机的相关授权。用户在下载现金贷、贷款超市等平台时,APP就会读取用户的位置、通讯录、短信等信息。之后这些数据被大数据公司获取,再将其提供给其他平台。

现金贷和消费金融平台一方面通过API接口等方式与大数据公司对接,另一方面也从非法获取用户数据的网络黑产那里购买资料。通过这种方式获取大量数据来完成对用户的精准营销和有效风控,而这一切都是从用户下载APP时点击同意授权开始。

不管是通过正规渠道调用的数据,还是从网络黑产那里买来的,几乎所有的公司都会将用户数据违规留存。甚至有些公司会二次贩卖得到的数据。

如今大数据对消费金融的精准营销、智能风控等环节已经是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数据产业的快速发展无疑也催生了一些灰色交易,技术变相成为了数据“黑产”的帮凶。

监管介入整治风暴开始

数据黑产的猖獗导致的网络诈骗愈加严重,国家自然不会坐视不管。6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以及“两高”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无疑给大数据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两高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了十种“情节严重”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其中包括: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被他人用于犯罪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行踪轨迹信息、通信内容、征信信息、财产信息五十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住宿信息、通信记录、健康生理信息、交易信息等其他可能影响人身、财产安全的公民个人信息五百条以上的;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第三项、第四项规定以外的公民个人信息五千条以上的;数量未达到第三项至第五项规定标准,但是按相应比例合计达到有关数量标准的;违法所得五千元以上的等。

另外,若非法获取、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达到上述标准十倍以上的,就认定为 “情节特别严重”。而非法获取五万条个人信息,这个门槛对互金平台和大数据公司来讲实在太低了。

就在《网络安全法》实施前夕,一本财经爆出有15家大数据公司被调查,其中几家公司,估值已几十亿。名单上最大的一家公司,估值超百亿。甚至有大数据公司员工向我们透露,有员工因为贩卖用户敏感信息直接被警察带走。

而在6月1日当天,深圳警方就开始了行动。两天时间深圳警方共清查违法犯罪窝点30个,查获非法公民个人信息100余万条、非法群呼器等涉案器材200余部,依法将153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带回公安机关作进一步调查。之后全国各地打击违法犯罪窝点的新闻相继传出,整治数据黑产的效率和决心可见一斑。

大数据行业风声鹤唳,合规成为大家共同的追求。不少公司都砍掉了一些涉及敏感数据的业务线,网络上的数据黑产也一度沉寂。

相较于战战兢兢的大数据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和现金贷平台显然对此还不甚敏感。如今《网络安全法》已经实施三个月,大部分公司还处于观望状态。政府后续的执行和惩治措施还不明确。

但不管如何,合法合规已是众势所趋。在法律破除灰色地带后,从合法渠道获取数据以及做好数据脱敏是所有互金平台应该达成的共识。而现金贷的导流生意若只是当一个用户数据贩子,也必然无法长久地走下去。

【来源:消费金融行业资讯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