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风控大忌:把大数据做成技术秀金融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消费金融呈爆发式发展,大数据、金融科技技术不断革新,风控能力持续提高。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大爆发时代的野蛮生长,迎来了机遇却也带来了危机。
在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并不健全的大环境下,各业内公司纷纷打起了大数据风控的牌,在宣传方面也都把“以海量数据为基础,以智能系统做支撑,以核心算法为引擎”等作为重中之重,但消费金融业务的大数据风控光有这些就够了吗?
大数据需要专家经验来整合
任何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的模型,其实都只是工具。
马上消费金融决策科学总监孙光辉认为,“大数据要接地气,必须要以理解业务为基础,脱离了业务来发展各种技术,可能最后只是一场技术秀”。
打比方说,如果给风控造一把枪,风控业务拿着枪打鸟,鸟可能是欺诈分子或者是坏客户,“我们提供好的装备,业务人员很好地运用去识别优质的和劣质的客户,这是量化策略的核心”,孙光辉说,“如果我们脱离业务,只是单纯使用这把枪,有可能方向就瞄错了,这样就打不到我们的目标,要对我们的业务目标有深刻的理解,这样我的数据才有可能能够在我们的风控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一点非常的关键。”
大数据要重视专家的经验,业务人员跟数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这一点非常重要,业务人员要有数据思维,数据人员要有业务思维。
大数据需要用科学管理来保障
大数据如果管理不好,很有可能变成大混乱。因为大数据不仅仅是数据本身,其来源、种类都非常多,且存在整合、清洗等工序,工程量非常大。
科学管理的体系至关重要,不仅包含数据管理,还包括模型管理,技术部门开发出上百个模型,这些模型具体如何迭代,如何到中心调用,是一个很大的管理问题。除了这些,整个决策的完整生命周期也需要科学管理。
科学决策首先要做到整合风控数据资源,建设决策分析的基础设施。其次,要整合业务经验和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先用数据验证业务经验,通过数据再精细化业务经验。另外,专业化、定制化的数据策略决策要基于产品特征来做。
如果违背了这样的思想,一味发展技术,大数据有可能变成大忽悠,脱离了业务目标发展技术,“要么你瞄的方向错了,打不到鸟,要么是定制化的程度不够”,孙指出,能够体现量化策略是精细化水平,通过数据提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用大数据这个框,什么东西都往里装。要做好定制,也需要对业务有深刻的理解。
大数据文化要务实进取、业务导向
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须秉承务实进取、业务导向的大数据文化。
盲目的发展技术是误区,公司的技术要跟问题相匹配,这才是最好的。“我们所有工具是定制化的,问题本身很简单,我们也不会干大炮打苍蝇,因为这很浪费资源”,孙光辉认为,如果仅仅停留在鼓捣数据,不做接地气的事情,做出的模型可能很漂亮,但没有什么用。
消费金融公司需要找到一个平衡,在技术、成本,乃至在很多纬度上,在时效性上要达成平衡,这是务实进取的业务导向的数据文化。消费金融公司需要在这一基础上,将大数据风控做成闭环体系,做能够提供更好业务的接地气的大数据。
【来源:财世汇】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