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那些“又贵又慢”的医疗项目,投还是不投?创投
健康领域一直以来是各路资本的汇集地,但无论是做基因测序还是新药研发,近年来都非常艰辛。基因测序到了大浪淘沙的阶段,而新药从研发到审批下来需要十年乃至更长。对于投资人来说,除了面临医疗行业普遍“慢”的特点之外,稍好的项目都比较“贵”。面对这些,资本将何去何从?未来医疗行业的哪些细分市场将更有前景?
在日前举办的2017北京﹒未来科学城金融峰会上,两位创业者与三个投资人就上述话题展开了深度讨论。
好项目都 “贵”
关注医疗大健康产业的人都知道,由于医疗行业本身是一个高科技、重资产的行业,研发和运营至少在10年以上,投资回报期长,加上医药和医疗器械的研发创新都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因此在这条赛道上,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创业者,跑的都是一场比拼耐力与实力的马拉松。
谈及医疗行业投资,东方富海医疗基金合伙人贾旭给出的评价是“又好又贵”。贾旭表示,当前的医疗行业,创业者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技术导向型的科学家,创业项目也很多。在面对医疗项目的时候,东方富海医疗基金团队的策略,是基于自己基金的规模,做持稳、理性投资。“我们不会因为看到一些项目的价格涨上去,就产生冲动,去扩大投资规模,而是凭借自己对项目的基本判断,守住估值体系。”贾旭表示,无论是跟团队之间,还是跟配套企业之间,判断的标准都是从基本面到行业趋势。
此外,贾旭认为,和目标企业谈项目估值的时候,恰好是基金团队与创业企业之间一次很好的磨合契机。通过这样的契机和方式来彼此增进了解,加强信任。如果前期的沟通与磨合比较顺畅,将有利于在漫长的投后管理工作中,双方合作更为融洽。
贾旭很坦诚的表示,如果资本一味追热点,追贵的项目,投的很急迫,可能就会对被投企业什么时候创收,何时上市变得急功近利,从而埋藏下很大的风险。“围绕着我们自己对行业的基本判断,守住价格,其实也是一个无奈的选择”。
在对待项目“贵”这个问题上,博远资本创始合伙人陶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要具体看是什么项目,有一些一级市场的项目,到了后期的时候,的确需要很多钱。” 陶峰表示,从资本的职责角度衡量,“贵”不应该是考虑的首要因素,目前资本的造富效应并不明显,而且确确实实有一批非常优秀的科学家和研究院的高层管理人员出来创业了。
“不能以十年前的标准来衡量现在,以前投项目是几百万,现在可能随便一个行情就要两三千万。但是这没有关系,反倒我们对于已投的项目能够拿到钱更加充满信心,这是一个好事。”
陶峰的信心,在于非常看好中国在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中国现在有一些企业日渐成为全球创新输出的中心,我们也在关注能够引领全球创新,在全球医疗健康创新上获得突破的一些团队。”
谁的“吸金力”更强?
医疗项目为何越来越贵?启迪创投合伙人赵雪松表示,这和市场投资环境有关系,很多企业是医疗设施热点企业。
赵雪松称,启迪创投看项目,首先要从产品入手,在医疗设备这个行业里面,关注点是创新的设备,要弄清楚是真的创新,还是仅仅是形式上的创新。
然后从技术层面,看技术门槛到底有多高,这是衡量产品的一项重要指标。
另外要看企业经营者,看他对这个行业了解得深度如何,这个企业未来发展到底怎么样。我们发现了企业的问题,会跟他们进行交流和沟通,希望把估值谈到合理的状况,如果做不到,可能还有另外一个方法,清华从孵化上面,企业运营加速器方面,能给予企业一些帮助。
龙磐投资创始人余治华表示,机构的三支基金投了三四十家企业,主要投了药品和器械,药品主要是新药企业,器械则是创新的器械企业。余治华也认为,近年来新药企业价格上涨很快,甚至趋于疯狂。但是要从两个方面看,对于回国创业的海归和国内本土做创新药的科学家,以及创新医疗器械领域的创业家和科学家来说,“贵”是好事,因为企业拿钱相对容易,稀释股份相对少,能融到更多的钱,公司可以相对保持股权结构的稳定性。
但是从投资人的角度,则需要更加沉稳一些,要耐住性子找到更多价格合适的,可以投的标的。价格太贵的可以放弃。
说到吸引资本,北京诺诚健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药物化学副总裁陈向阳谈起了自己的心得,他提到了新药研发的一个关键点:公司的主要目标就是在很短时间内找到一种新的药物,并提供普遍有效的治疗。
据陈向阳介绍,在早期药物开发方面,诺诚健华的定位是做创新药,利用国内在创新药研发方面的经验,做好靶点选择,从某个疾病人群中挑出一些基因,针对这些突变药物进行研发,在这个过程中进行结构化学研究。“我们是要通过快速进行药物研发来吸引更多的投资,然后进行良性循环。”
更看重 “稳定性”
事实上,除了价格昂贵,困扰投资人的另一大因素则是医疗项目的投资回报周期长,进度十分缓慢。
北京泛生子基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泛生子)是一家从事基因组学,在癌症领域的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公司。泛生子于2013年年底成立,到目前有三年多时间。作为一家初创企业,用三年多的发展,将一家企业的规模从0做到了几百亿,营收也达到亿元级别,发展速度已经颇为惊人。但泛生子CEO王思振表示,相较互联网或者其他产业,生物医疗领域产业转化的速度依然很慢。“在这个过程中,关键要看创业者自己对于公司发展节奏的把控,以及和投资人的交流程度。”
赵雪松坦陈,节奏慢是医疗行业确实存在的问题。例如一个设备要注册,注册完了之后,这是一个全新的品牌,要做市场推广,然后面临和进口以及国内各大知名品牌的竞争,时间漫长。再如耗材行业,除了拿到证以外,涉及到采购环节,这里面需要本地化代理商来帮着一起做,周期也非常长。
这时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何一个行业的投资回报期如此之长,资本还依然趋之若鹜?
对此,陶峰给的解释是:投医疗速度是比较慢,很难像互联网这样能够在两三年之内,就打造出几百亿市值的企业,这样的估值在行业比较罕见。但是相对来讲它的稳定性比较高,只要投资人不是完全看走眼,医疗行业的企业整体上还是平稳的。“我们投了很多的企业,估值没有往下调,只是慢一点,慢就慢一点。现在看来,也未必慢。” 陶峰称,现在有创新药的政策配套,在审批方面,也看到了相关的改革措施;市场准入方面,有相关的改革措施;资本准入方面,国家也是花了非常大的力气。另外相应的改革措施也会推出,“只要投的是真正的好资产,对于我们来讲,作为一个投资人,不是很担心退出的问题。”
下一个宠儿:罕见病新药研发
谈及多年来的投资心得,余治华表示,器械比较慢,药企更慢,药品审核过程漫长。比如说罕见病,药批下来基本上是十年,这个是纯投入期,从投资人的角度,如果不是有经验的投资人,就有点发毛,八年和十年没有产出,只有投入。
但医疗器械企业和制药企业的优势在于,制药企业在不同的阶段,有比较明确的估值。一个企业有两三个不同阶段的产品,比如说有两个临床一期,有一个临床二期,或者临床三期,每一个品类的产品,在一二三期大体上要需要钱,这个在行业内,包括医药行业和医药投资行业里面,有大家比较认可的区间范围。所以从临床前做到一期,二期,三期,如果有一些客观的增值,也不必非得等到这个企业上市再退出,卖出也是可以的。
余治华表示,中国最近几年的确在新药审批方面,包括器械审批方面在加快。医保对国产新药,对国产器械,以及药品,在医保政策支持方面的力度在明显加大。如今的创业环境和以往有很大不同,值得资本市场关注。以往在中国治疗肿瘤和一些罕见病的药很难研发,原因是药卖得很贵,大家买不起,很难进医保。但这类药必须卖得贵,因为不卖贵根本就没法覆盖研发的成本。
余治华指出,我国在罕见病和肿瘤方面的研发花费投入一直很多,因为一二三期临床做的时间很长,花很多钱,这种药就必须卖得贵。而且随着改革慢慢推进,医保也开始关注这些罕见病。
“今年在罕见病药物研发方面,有更多科学家去开展项目,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机构参与。我们年初也投了一家企业,类似于医保的政策,有一些明显的提升和变化,这些疾病应该会有更多的企业去做研发,给这些病人提供一些解决方案,解决一些痛点。”
来源:品途商业评论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