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ofo等共享单车真的能成为下一个滴滴?专栏

/ 逐浪先声 / 2016-12-16 10:51

20151208093911144

20151208093911144

随着摩拜单车、ofo掀起橘黄大战后,共享单车就被捧上了天。毫无疑问,对于创业者来说,共享单车风口来了,势头比西伯利亚冷空气还要猛。

但冷静下来思考一下,摩拜、ofo等共享单车能成为下一个滴滴吗?

想来想去,都得出了同一个答案:肯定不能!

那摩拜单车、ofo能成为下一个啥?想来想去,又是只得出来一个结论:被收购的一个出行入口,而且只是一个细分入口。

下面就来分析一下具体原因:

一、单车并不是出行的刚需!至少比专车弱太多了

先来说一下,骑单车的几个场景:上下班通勤、骑行观光、交通拥堵且赶时间、或者周边没有地铁、公交或地铁也解决不了最后一公里。按理来说,这些都是出行都是刚需,对,的确是这样。但骑单车就不一定是这个刚需做需要的交通工具。因为,大多数人愿意骑行的公里数也就在3公里以内,其实更多人只是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所以很多人把单车作为解决出行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不是必需品。赶上不好的天气,更不是刚需的工具,试问刮大风、下大雨、冬天、下雪的时候有多少人愿意骑自行车。相比之下,滴滴易到的专车出行才是真正的刚需,既没有天气限制、也不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

另外,可能你在北京、上海觉得自行车出行很方便,尤其是拥堵的时候,可以在停滞不动的车流中穿梭自如,很是威风。不过,北京、上海上下班通勤时间平均1小时,相信谁也不愿意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上下班,除非是少数的骑行爱好者(但人家是骑专业的公路赛车,不会是非专业级的摩拜、ofo)。而且在二三四线及以下城市,很多人骑车,也都更愿意买电动车来骑(不费力气、车速快、满足整个城市出行需求)。

二、单车的盈利模式比滴滴、易到等专车还不清晰!

拜单车每辆车押金299元,按照摩拜的30万用户量,这等于是近9000万的一大笔闲置资金,可以用来金融理财或者投资。同时,用户也会进行充值,比如用户充值10元,但能用10天,这期间30万用户的这笔钱又可以给摩拜继续造血了。

这简单说就是,摩拜单车具有一定的储备性现金流。

单车的盈利模式,单车本身的重资产成本(3000元/辆)收回后,就可以净赚了(这需要一辆摩拜单车连续62.天不停的被骑行)。

不过,每小时2块钱的单车价格(普通人可骑行10公里),相对每小时60以上的滴滴、易到专车价格(平均60km/h的车速可行驶60公里),单位时间内的现金流太低了。虽然专车需要司机(车辆、油费)分成,单车只需要重资产成本,但相比之下专车的盈利模式比较多,目的地服务、乘客司机电商、买卖车、金融、广告等...

单车的就很单一,现在也想不出有啥能突围的。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单车用户的消费能力偏低!愿意打车上下班的人,肯定是可以骑单车的,时不时地尝试一下绿色出行感觉也是不错的,但其占比整体用户的比例偏小;愿意骑单车上下班的,很少打车,说白了屌丝用户多。

单车当然打败其他平台后,可以涨价,但我相信用户给予单车的零钱并不会很多,每小时上涨1块钱,也许大部分屌丝就去坐公交和地铁了,或者自己买个看起来像摩托车的电动车。

不过,摩拜、ofo在获得巨大的用户流量后,可以研发电动自行车,卖给用户,走电商模式,毕竟低端用户还是有这个需求的,需求量也不小,还可以走进三四线城市,走进农村。

三、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在摩拜单、ofo火爆是因为的确是一个好的创业项目,资本市场很看好,但盈利能力太弱,大量投放单车重资产后,必然会遭遇盈利瓶颈。可以说,共享单车只有诗,没有远方,不久之后就会遇到眼前的苟且。

未来谁来买单,不会是用户,而是接盘侠。这个接盘侠或者是滴滴、或者是易到,或者是携程,总之是人们更依赖的大出行服务平台,而且最终只会成为他们的一个小细分业务。

当然,本人也希望共享单车能发展起来,顶替滴滴等专车,甚至直接顶替掉大城市的汽车(回到80年代,共享单车肯定能实现这个目标),毕竟绿色环保是个大众心里上的刚需。

不过,回归现实得说,即便是共享单车集齐了赤橙黄绿青蓝紫N种颜色 召唤出神龙,也难以逃脱最终的壁垒。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