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条泛滥的P2P,投身金交所,隐含大风险金融

蓝鲸TMT网 / 郝智伟 / 2016-12-12 11:03
可见,目前,金交所无法做到类似群星的有效风控,随着P2P的持续渗透,若还无改观,“一个老鼠屎坏一锅汤”的风险将不断累积。如此,小郝子预计,一旦有风险爆发,引发连锁...

1281000470835c9d4208

最近,一个约10G容量,名为“女大学生裸条”的照片和视频压缩包在网上疯传,其中女生大多出生于1993-1997年,最年轻的还不满18岁。

事实上,“裸条”是一种“抵押物”,有它,女生才能拿到P2P借款,这样的借贷行为被称为“裸贷”。如此,当女生借款逾期后,P2P催收员就能拿出催款“杀手锏”,给予其超常的心理压力。相比传统的高利贷,裸贷的月息超30%已是不成文的规定。而更可怕的是,一切在黑产演绎下,肉偿还债,裸条买卖盛行,各种触目惊心,刷新着人们认知的底线。

某P2P小伙伴告诉小郝子,其实,早在央视等大媒体曝光前,今年3、4月间,已经有一部分裸条陆续流出,很多P2P平台深感这事“捂不住”,更早已经开始了“转型”。

一方面,对用户和公众,很多P2P平台重新包装“消费金融”概念,为P2P的污名脱敏;另一方面,P2P转而投身金融资产交易所(简称“金交所”),“有能耐的”的直接发起或参股建立金交所,“有思路的”也“扭捏着身体”钻入金交所的“热炕头”,参与到相关项目中去,它们将校园贷、消费分期、个人短期贷,混着各种信托收益权、债权、应收账款收益权等“资产”,改头换面,成就类证券化玩法,在金交所里寻求“接盘侠”,规避越来越严的P2P管制,玩转资产游戏,博取高回报。

“但这个过程中,隐含巨大风险。”有业内人士告诉小郝子,P2P各种借贷风险不同,在金交所打包、封装的同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风险识别、确定标准,如此,相关资产的“接盘侠”,若一时“猪油蒙了心,脑子勾了芡”,不能明晰其中风险,那就很可能承担风险损失,变成“背锅侠”。

P2P最不该的,是刷着银行业的业绩,却投机取巧、不顾风险地去赚金融市场才有的利润。

何以投机取巧

就像华尔街某大佬办公室墙上的挂画,一幅是“比奇男爵”双引擎飞机驾驶舱的放大照片,另一幅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的作品,画面上拳王阿里竖起了拳头。它们正是金融玩家两面性的典型缩影:一是要精准而审慎地管理风险;二是有胆量、个人成就意识和杀手本性的驱动力……可惜的是,P2P们更多的,只在乎后者,而严重地忽略前者。

要知道,近年来P2P的野蛮发展和多发的案件证明,它们对巨大利益的贪婪嗜血已经超乎寻常,虽然有《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严规出台,它们总想尽一切办法,钻营式创新,规避监管规制地投机取巧。

例如,8月发布的新规中,“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就成了P2P投身金交所的催化剂。表面上P2P平台开始着手转型,努力合规,减少大额借贷的发布数量。但实际上,在拼抢借贷资产的时代,放弃拓展好的渠道,就意味着“大借贷大收益”的机会旁落他手。于是,P2P便与一些机构合谋,借金交所的便利转化交易形态,将相关资产分解、拆分,重新包装后,再倒手卖给投资人,实现业务的合规化,又不失赚头。

可这样一来,新规中的借款限定便形同虚设,其“不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的本意失效,防止风险过度集中的手段便无法实现,一旦有大额借款者出现逾期、还款困难等问题,都会极大影响P2P的资金循环、业务运作,导致平台系统性风险,甚至将其引向万劫不覆。

更要命的是,有人利用渠道买入银行打包的不良资产,走P2P渠道转让,而其中涉及消费信贷、抵押信贷等,P2P不明其中深浅,也想方设法,将其各种包装,甚至与其他个人借贷的资产混合,然后走金交所渠道,将资产兜售给投资人,这其中更缺乏有效风控,就好比将一堆有好有坏的海鲜,加上重口的佐料,一锅汇成海鲜乱炖,在分别卖给食客,第二天谁拉了肚子,店家可就不问了。

在小郝子看来,P2P投身金交所的种种,衍生出如此多的投机取巧,不能怪监管层不给力,只能说钻营者太心机,如今金融监管从“机构监管为主”,转向“功能性监管”的过程中,难免有宵小利用其间真空,疯狂套利,狂High,狂“造”,令互联网金融被污,让Fintech受累。

不能不顾的风险

商业逻辑上来说,P2P深度介入金交所,恰如《创新者的窘境》所述:“企业在面对永无止境的变革时,就像在泥流上求生,它必须永远保持在泥流之上移动,稍一停顿下来,就会遭遇灭顶之灾。”正因P2P集体意识到潜在的生存危机,才努力转型求生,但这绝不是它们罔顾风险的口实。

毕竟,金融的本质是经营风险,P2P“主攻”金交所,因为它由地方监管批准成立,渗透难度不大,但毕竟P2P更多是在全国范围经营业务,而金交所的地方属性,注定它缺乏全国范围的数据统计和风险监测,面对P2P风险的跨区特征,地方监管机构着实缺乏足够的协调和处置能力。

同时,不良P2P画皮、美化的各种借贷资产包复杂,资产包之内可能包括应收账款收益权、小贷资产收益权等等,它们期限不等、金额不同,最终进行拆分转让,又包含金额拆分、期限拆分,其转让过程中,收益回流和资产运作的匹配难以核实、资产信息不透明难以把控,还涉及第三方增信等一系列问题。即便是专业机构,也难保证每笔资产的风险,都能“看得清,摸得透,拿得准”。

有没有嗅到熟悉的味道,察觉熟悉的配方?没错,此类做法正类似于打造“债务抵押债券(CDO)”,它正是引发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好比“有心人”将一堆烂水果,切成看似漂亮的果盘,卖给无知的投资人,食后毒发,往往只是时间问题。

“因此,金交所上有些资产风险难以识别,其关键还是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风控标准。”群星金融创始人&CEO姚猛这样解释道,按照他的经验,金融风控的关键,在于信息全透明——就像群星说服联想、海尔、美邦等供应链核心企业,利用互联网贯通它们的上下游,获取其交易往来的电子商业凭证,由此,集中、梳理其多年的商业运营数据;并实时“透析”供应链所属企业的运营数据、财务状况、合同执行等信息。

之后,再以此为基础,利用IT、互联网技术,群星将整个链条中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归结为标准化、即时化的数据,最后,分析积淀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将每个企业的信用状况“翻译”成金融级别的标准语言,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最稳健的风控系统对接,让它们看清资金流动、业务运作的来龙去脉,有理有据地买进借贷资产。

这就像明晰一堆苹果中,哪些是新西兰的“红玫瑰”,哪些是美国的“蛇果”,哪些是山东的“红富士”,它们各自果径多少,有无虫眼、磕碰,让买家可以明白放心地收购,而不是端上一个外观靓丽却暗藏毒性的果盘,忽悠说服买方。

可见,目前,金交所无法做到类似群星的有效风控,随着P2P的持续渗透,若还无改观,“一个老鼠屎坏一锅汤”的风险将不断累积。如此,小郝子预计,一旦有风险爆发,引发连锁反应,中央监管势必回收金交所发牌权、监管权,到那时,金融创新又将面临一次重大打击。

而另一边,在小郝子看来,P2P平台更应该回归本源,去撮合、满足那些小额、分散的、实体经济层面的融资需求。避免资金通过平台流向高风险领域,从而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帮助社会从事价值交换。

只希望,无论P2P还是金交所,都不会“始于金融创新,成于普惠赋能,毁于风险爆发”,也祈望Fintech的先锋们都能有敬畏风险的心,有明晰风险的信息,有化解风险的手段,安全地挣更多钱,从而成为国际象棋中的“过河卒”,升级为大杀四方的皇后。时间不欺人,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蓝鲸TMT网    作者:郝智伟】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