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高德争霸背后:基因、使命以及未来专栏
上周末,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一场“撕逼”,再一次震动了整个行业。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高德和百度的第三季“开撕”,前两次一是因为“免费之争”,二是因为“拦截之争”。
这一次双方在市场份额这个层面上争吵不休,并且摆明了“不争出个高下,决不善罢”的态度,背后原因其实很值得玩味。现在,双方“撕逼”的热度已逐渐冷却下来,作为一个旁观者,我们就来看看百度地图和高德地图有何本质不同,以及为什么这么在意“第一”这个头衔?
基因不同
看懂一个公司,其实要看懂这个公司的基因是什么?
虽然现在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分别属于阿里巴巴和百度地图,但论基因而言,二者还是有本质区别:高德是地图领域最早的创业公司之一,发展到今天的高德,是创业团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而百度地图则不同,其从出生到成长,都是在百度体系内。一个自我生长,一个被人供养。
成立于 2002 年的高德是中国最大的两家地图数据供应商之一,很早就获得了导航电子地图甲级测绘资质,所以创业初期主要致力于车载导航电子地图销售市场的开拓。2008 年,随着移动互联网之风刮到中国,高德则开始宣布进军移动互联网,率先推出移动版地图。
当时高德地图官网的域名是“amap.com”,寓意是“一张地图”。很容易理解,高德创业团队决定进军移动互联网的初心是“做好一张地图”,而这个初心也一直成为高德一直不变的一个“基因”。
百度地图业务起步略晚高德几年,于2005年正式上线。与高德地图不同,百度地图最初并无测绘资质,因此,其底图数据均由外部采购。尽管百度在2013年通过收购道道通、瑞图万方两家企业获得了甲级测绘资质,但直到现在,百度地图的主要数据来源依然是地图数据领域的另一家巨头——四维图新。
当然,这对于百度地图而言,短期发展上并没有太大掣肘——至少百度集团可以提供大量的资金捆绑二者的关系,所以作为“初创者”的百度地图,并没有后顾之忧。而从后来发展的事实来看,百度地图获得的资源,更是令包括高德在内的所有创业者“羡慕”——百度系大部分产品对百度地图的“流量”倾斜。
从这一点来看,百度地图的“基因”很大部分是来自百度的,更聚焦一点说,是来自于百度搜索。所以,百度地图的团队第一思考的,应该是“在百度体系内,应该如何创造最大价值”,而不是“做为一张地图,应该如何做”。
使命不同
据说当时高德最艰难的时刻,阿里和百度、腾讯都伸了橄榄枝,但最后高德团队还是选择了阿里巴巴。
记得当时高德被阿里收购后,有一篇《当高德成从武遇上马云》的文章,它大概介绍了高德为什么选择阿里的原因:
每个和马云接触过的人,几乎都这么评价:马云是懂人性的。马云的情绪感染力和说服力极高,其布的局、洋洋洒洒勾勒的蓝图,绝对能够满足男人对于梦想所有的幻想。他对加入阿里的每一支队伍都在重复一件事儿:“来,我们一起开这艘舰艇。”同时他是细腻的,懂得男人奋斗的压力和不安。2013年,高德地图的2013Q3财报首次出现亏损在当时引起各方极大关注,马云特意发短信宽慰成从武“不要有太大压力”。
受早年贫困和首次创业失败影响,和大部分互联网创业者不同,成从武身上始终缺少伴随着成功而滋长的意气风发和傲娇,直到高德上市,他身上依然隐含着某种不安全感和焦虑感。成从武没有表达,但马云恰如其分地缓解这一切——他总能以知己的身份来到你身边,让你觉得他懂你,并愿意追随。
这篇文章主要提炼了一个原因:“马云是懂人性的”。是的,这就是马云的擅长之处,他懂一个创业者需要什么,更懂一个创业者的初心是什么。所以,后来我们也看到,高德在被阿里收购后,首先做的就是砍掉“O2O”,专注“LBS”,回到“一张地图”。所以,从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高德被阿里收购,使命还是一样,仍然是“做好一张地图”。
那么,百度地图的使命是什么呢?想要了解这个,我们首先应该了解百度为什么推出地图业务?其实,和视频、房产、团购等业务一样,百度推地图业务目的是为了塑造百度“中间页”的产品矩阵。
什么是百度“中间页”?其实就是一个流量分发器——百度每天有数十亿次检索,通过这个分发器的疏导,达到不同的通道,注入到相应平台,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商户对接。正如知乎网友黄平炜解释:直白一点就是百度想搞自己的“大众点评网”,专门提供生活信息类的服务,利用自己巨大的流量优势引导用户到最佳的商户着陆页,这个着陆页就是百度的“中间页”产品。而通过这个“中间页”产品,百度就可以赚钱了。
诚然,百度地图的出生是在百度”中间页“战略下”落地“的,所以在其成长过程中,百度自然会大力扶持,但同时,随着百度地图的”长大“,其自然需要承担在百度体系内的责任,配合完成百度“中间页”战略,这就是百度地图的使命。
未来不同
基因决定使命,使命决定未来。今天,其实高德地图与百度地图已经发生了变化。
高德围绕出行服务纵深,提出了“大出行、双生态”战略,意图打造智慧交通。在2016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俞永福表示,“高德专注于地图导航14年,建立的业务矩阵早已超越了单纯的工具数据地图,而是一张围绕出行和位置信息服务的生态活地图,既能满足普通用户的需求,又面向行业开放赋能,逐步建立智慧交通体系,改善民生。”
这应该是高德第一次明确提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而上个月在高德主办的一个2016(首届)“互联网+交通出行服务”论坛上,俞永福更坦言,在智慧交通领域,高德地图已经同时成为用户、应用、汽车、交警四大群体的标配。凭借在上述领域的积累和大数据优势,高德地图将致力于推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交通大数据生态,帮助城市互联网+交通建设告别局域网+,打造城市交通大脑。
诚然,打造智慧交通应该是高德未来要做的事情,而高德所承载的也应该是阿里对于智慧城市的布局——与支付宝和阿里云一样,成为三驾马车。而目前我们能够看到的,就是支付宝完成智慧城市的支付问题,阿里云侧重于大数据搜集和云计算,高德负责打通城市出行和交通管理,这样阿里巴巴除了电商之外,对于国人生活方式的影响将会无孔不入。
这是高德的未来,而之所以选择如此,是由于阿里看到了高德一直专注的“一张地图“的核心价值——大数据。正如科技专栏作者王新宇所言,随着未来的不断发展,我相信大数据还可以应用到地图之外,如交通管理、网络约车等领域。甚至未来,随着无人驾驶等技术的成熟,地图基本就不会有产品本身了,而它就会彻底地退到后端,成为城市出行的“数据供应”。
相反,百度地图走了和高德完全不同的路。2015年,在百度地图十周年生态大会上,现任百度地图事业部总经理李东旻说出了百度对于地图应用的集体期待:它不再是一个用来导航指路的响应式工具,而是一项以用户生活动态为圆心的基础型服务。
逐鹿网创始人、知名互联网评论人阑夕认为,作为一款已经走过十年历程的产品,百度地图须与百度这家公司发力连接“人与服务”的目标,“BAT”都不愿错过O2O这个新的增长信号,尤其是在它们短期之内都没有能力以全球化——就像美国的科技公司所做的那样——的方式来实现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深耕国内市场就是仅剩的唯一出路。“整合信息使人受益,进而从中收取“买路钱”,搜索引擎的商业模式,在百度地图这里同样适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通过与百度糯米、直达号、去哪儿酒店、百度外卖等平台打通,百度一直都在努力将地图打造成O2O的重要入口。同时,借助出行作为切入口,打通地图的整个生活服务生态,形成了以“地图定位+路线规划+生活服务”为主线的生活综合服务体系。
这是百度地图的未来,其之所以选择如此,是因为其出生就是“中间页”战略的产物,它的使命就是围绕“如何帮助百度变现”来的,所以它的未来必须是“O2O”。而高德地图,阿里对它的目的不在于商业化,而在于希望其成为基础设施,支撑起阿里未来的商业布局。
所以,透过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的基因、使命以及未来的不同,我们会发现,这次“第一之争”,百度地图是最激烈的,其声明的言辞之中透露的是满满的愤懑。相反,高德地图的声明则略有几分调侃,要么说百度地图在“抄袭”,要么说自己已成“标配”。很显然,高德地图这一次已经动了百度的“奶酪”。
刘旷,微信公众号:liukuang110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