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黄峥:离开Google的幸运小子,如何打造电商版facebook专栏

/ 科技观察线 / 2016-09-20 15:00
前不久,拼多多和拼好货合二为一,这两家“拼”字辈的电商新锐,无论是资历还是团队都在电商界排不上号。但就是他们,创业短短一年,日均订单100万单,快速走完了很多电商...

前不久,拼多多和拼好货合二为一,这两家“拼”字辈的电商新锐,无论是资历还是团队都在电商界排不上号。但就是他们,创业短短一年,日均订单100万单,快速走完了很多电商前辈多年才走完的路。虽然如今号称“资本寒冬”,仍不妨拼多多7月融资1.1亿美元。在这个价格战逐渐失效、电商红利逐渐衰退的时代,拼多多是如何杀出一片蓝海?

拼多多创始人                                       拼多多创始人黄峥

“怎么会有这么幸运的人”?

“80后”的黄峥,是拼好货的创始人兼CEO,也是拼多多的股东。两家公司合并后,他又挑起新公司CEO的大梁。

当记者听黄峥讲完他的故事时,同行者忍不住地惊叹,怎么会有这么幸运的人?

是啊,他确实很幸运。当他还在浙江大学上大学时,一个名叫丁磊的人突然加他的MSN,还自称就是网易的那位。当时黄峥断定这是个骗子。经过一番核实和交流后才发下,这货居然真是本尊。后来,他们就这样联系了十多年。

后来,黄峥去美国读书,又阴差阳错地认识了段永平。和这些两位商界前辈忘年之交中,也让黄峥有幸比同龄人更看清商业的真相。

美国毕业后,在微软和Google之间,经过一番犹豫,黄峥进入了当时员工还不满千人、也尚未上市的Google。当然,这也和段永平的指点有关。当时段永平告诉黄峥,这家公司虽然小,但是未来应该很有前途,可以进去干个3个年。于是,黄峥真的只干了3年,多一年都不干。后来,Google上市了,黄峥惊讶地发现,手上的那些股票原来那么那么值钱。

回国创业后,又因为业务关联,黄峥又结识了阿里“十八罗汉”的孙彤宇和顺丰创始人王卫,这些对于外界颇为神秘的前辈大佬,都对这位“80后”小弟青睐有加。后来,这两位与前面的丁磊、段永平一起,成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拼好货”的天使投资人。

拼多多的快速崛起其实并没有沾到这些大佬什么光,因为这家初创企业似乎太过低调,也没有高调宣传。而且黄峥也没有拿这些故事当作本钱。

这就会让人更加好奇,除了幸运,他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年纪轻轻就能博得这些大佬一致青睐?

不安分的心是创业的源动力

没有人会否认运气的重要,但是如果只靠好运气就能创业,那和买彩票有什么区别?成功不能复制,运气不能借鉴,但运气之外的其他因素,才更加耐人寻味。

当黄峥向你迎面走来时,估计你不会认出他就是拼好货的老板。虽然他的个人公号的头像显示了那个衣装革履的过去,但是如今T恤和裤衩以及稀疏的胡渣,都在展示一个自由奔放的现在。

当然,即使按照最庸俗的升学标准,黄峥也算是“别人家的孩子”。因为他在小学升初中之后,就没有参加过升学考试。他中学就读于在杭州外国语学校,这是浙江的孩子能够想到的最好的中学。他的大学保送至浙江大学竺可桢学院——这是浙大最优秀学生汇聚的学院。本科分专业时,他进了当时浙大校长潘云鹤院士的实验室。本科毕业后,他不出意外地申请到美国名校就读。

但是,如果仅仅靠着这份优秀的学业,黄峥可能会是一名优秀的员工,或者是位不错的职业经理人。但是,这些和一位过硬的创业者之间还是不能划上等号。

很多过来人都会告诉后来者,创业从来都不是一条容易的路,哪怕你很聪明,哪怕你很优秀,但是这些都不够。能让创业者坚持下去的源动力,除了事业的召唤、金钱的吸引,更多的还靠内心深处的不安分——来自于对缺乏安全感的不安分。

或许,这种不安分正是企业家精神的源头。如果对当下无欲无求,对未来无忧无惧,又何必费心费力?

黄峥就是这样一个不安分的人。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稳定工作,却是他竭尽全力去逃避的舒适区。

当初他在微软和Google之间选择后者,是因为当时的微软已经太成功,成功到你能想到未来10年你大概会到什么级别、会做什么事情、会过什么生活。所以,不安分的黄峥去了当时还在崛起的Google。

在Google的第三个年头,他和李开复一起,被派到了中国来拓展业务。那是一种谈笑有鸿儒、出入五星级,人见都称“总”,在祖国工作还拿着出国补贴的状态。这种常人甘之如饴的状态,黄峥却是坐立不安。“可怕的地方正在此,这种舒适会慢慢腐蚀你,你慢慢地就走不动了。而且,当时的我何德何能,能如此舒服更多是因为平台,而不是因为我本人。”

所以,2007年,黄峥再次不安分地从Google辞职,选择了一条更加艰辛的路,自己创业。

黄峥的第一个创业项目非常简单粗暴,就是网上卖手机。虽然当时勉强算“高富帅”了,但是黄峥却非常“接地气”,还没辞职就开始不安分地准备起来。

在Google工作的最后三个月,每个周末黄峥都跑到中关村,去各家零售店当推销员卖手机。“在国美、苏宁都卖过手机,只有知道一线是怎么玩的,才能了解消费者”。

卖了3年手机,尽管一年销售额有几个亿,但几乎没挣到钱。黄峥干脆将公司卖掉,开始游猎下一个机会。

这次,他找到了一群和他一样不安分的人。这群人明明都有着很好的学历,不乏常青藤名校毕业生和国际奥赛奖牌得主,也多在相当不错的外企工作,但就是下海折腾。他们还给自己起了个名字——“乐其”,“乐在其中”的意思。就这样,一群不安分的年轻人开始了他们的创业。

这一次,他们选择的方向是电商服务。虽然他们开始时只有十几个人,但在做了几单无意义的业务后,直接将目标客户瞄准为世界500强企业。这群不知深浅的年轻人,带着非常华丽的个人简历和非常资浅的公司履历,一家一家去拜访500强企业。两份材料之间强烈的反差,以至于这些大公司都觉得他们是否别有所图。当然,得益于他们的跨国背景,经过一番努力,他们还真拿下了不少500强企业的单子,拜耳、金佰利、亨氏等都成了他们的客户。如今,在电商服务这个细分领域,乐其已经能成为行业前三。

对于十几个年轻人来说,成为一个领域的“隐形冠军”已经不错了,但这还不够。有了钱之后,黄峥的不安分劲又发作了,反而想的更多、想做的更多。

这一次,黄峥将筹码压到了游戏上。

他做游戏或许受到丁磊影响。作为中国唯一一家20年里每年资本回报超过20%的互联网公司,从成长性角度来看,网易基本就是个奇迹。而众所周知,网易最大的赢利点正是游戏。所以,游戏这块大蛋糕也难免吸引黄峥的注意。

在经过长达2年的构思和1年的调研,这款由一群不安分的人设计的游戏终于上线了,这款游戏也不出他们所料地很顺利,第一年就开始赚钱,而且成为他们最赚钱的业务。“这款游戏也给团队来了很大的幸福感,因为这款游戏就是你构建的世界,还有很多人喜欢它。”

“那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呢?”黄峥挑了挑眉,“我不玩游戏,我只是研究游戏而已。”

当然,字面上的轻松表述并不能掩饰其中的艰辛。作为创业者,高强度的工作和高频度的出差都是家常便饭。至于现在备受争议的"996"工作制,对于他们来说更是正常作息。

不过,这些还算成功的经历,对于日后的“拼好货”来说,大概只能算是前奏。

2015年4月,拼好货上线。短短八个月的时间里,累计活跃用户破千万,日订单量逾百万。这样的速度着实超出了黄峥的预想。

在拼好货快速发展的同时,拼多多也在同年9月正式上线运营。拼多多由黄峥的游戏公司内部孵化而成,在其早期黄峥本人并没有参与到实际运营中。虽然拼多多仅创业一年,但用户数、订单数就赶上了唯品会,GMV也达到了蘑菇街的水平,但这两家平台则已奋斗了5年。

正是基于这种爆发式的数据,所以在当前所谓的“资本寒冬”中,拼多多仍募得1.1亿美元的B轮融资。对此,不安分的黄峥也直言,“这是份可遇而不可求的幸运”。

回到筹办拼好货之初,即使是这个不安分的团队,也开始怀疑是否还有必要开始新一轮创业。毕竟,在拼好货之前,这个团队已经两次创业,从电商服务到游戏,每个项目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核心成员年纪轻轻就实现了财务自由,所谓40岁前退休,只要他们愿意,也并非不可能。

但是,也没太多争论,最终这群本可以安逸度日的人,还是再次踏上了颠沛流离的创业之路。

对于这种超越了安逸的不安分,黄峥的解释是,“我觉得自己还是有一些野心,还是想做一些更牛逼的东西。只要我们还有一点事业心的话,就理应追求更大的成功。”

在这个满怀焦虑的平庸者泛滥的年代,在这个小确幸被空前推崇的小时代,还能够不满足于眼前的安逸、不满足于稳定的未来,还能够在达到上个终点之后,本能地开始踏上新的征途,哪怕前途迷雾重重,哪怕海面波涛汹涌,这种以苦为乐、乐在其中的纯粹,不只是企业家力量的来源,更是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超越现实,总要有一些超脱惯性的力量;创新创业,总要有一股不破不立的心性。

理性推演出来的商业模式

拼好货、拼多多的商业模式并不复杂,它的奇妙之处在于,任何人想要购买东西,必须要和其他人一起拼。这种将社交属性融入购买行为当中的规则设置,加上低廉的价格,和不错的产品,拼多多在没有什么推广的情况下,一下子引爆了朋友圈和微信群。很多对网络、对电商本不敏感的中老年人,都成了拼多多的忠实用户。这种高黏性和病毒式传播,也让拼多多的发展速度远超乎黄峥最初的预期。

这些内容,或许很多人早已知道的。但很多人未必知道的是,这个商业模式最早来自黄峥的理性推演,拼好货和拼多多充其量也只是阶段试验成果而已。

本质上,黄峥是一个极其理性的人。也只有像他这样极其理性的人,即使不爱玩游戏也能深入研究游戏,还会对于诸多陌生领域有着深思熟虑的冷静。

比如当初为何要卖手机,只是因为零售业是门槛最低、容量最大的行业,适合从0起步的创业者;后来为什么转战电商服务,则是因为缺少资本积累,那就从出卖劳动力开始。后来做游戏,他则前后经过了1年的深度调研,全球都跑了个遍,对于可能的游戏商业模式都摸了个遍,才最终决定做什么游戏、在哪里做、通过什么渠道做。

而黄峥对于拼好货最早的构思,来自于旅行中的一则灵感:21世纪的前十年,Google和facebook无疑是最成功的两家互联网企业,也代表了两种不同的商业模式。淘宝本质上和Google差不多,都是靠广告挣钱,依托海量用户,向商家贩卖流量盈利。照此类推,是不是也会出现电商中的facebook?facebook的本质是社交网络,每个人都是个性化的存在,每个人在将自己个性化的同时,也为原创或转发的信息打上了人格化的标签。实际上,现在兴起的“网红经济”,通过网红来销售商品的套路,已经有了一点社交的属性。但是,这还更像是大V云集的“微博模式”,而非更强调平等的facebook模式。

经过一番寻觅,黄峥发现,当时还没有哪家电商称得上是facebook模式,虽然他也不清楚facebook式的电商应该是什么样。“目前电商版Google(阿里巴巴)已成为亚洲市值最高的互联网公司,那电商版的facebook又该会有怎样的将来啊?”

虽然还很模糊,但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的机会,黄峥无法再淡定。“如果方向是对的,那么首先应该做的是就是跳入这股洪流。就像当年小平南巡之后,很多人都云集深圳,虽然他们并不知道机会在哪,但是他们知道,机会就在附近。”

作为“阶段性成果”的拼好货和拼多多,目前还很难称得上是“电商版facebook”,但是其出人意料的爆发性,至少也依托了一股莫名趋势的力量。

当然,合并后的拼多多目前也面临了很多挑战。比如,因为其爆发式增长的核心原因,是“拼”的购买规则和“廉”的价格设置。但是,能否找到“好”的货,则成了合并后的拼多多成长的最大挑战。因为尴尬之处在于,大品牌的好货有自己的渠道,也不喜欢低价销售打破价格体系。所以,拼多多真正的腹地,在于那些长于产品而短于营销的“种子选手”。而且,为了防止“种子选手”翅膀硬了单飞,拼多多还需要持续去挖掘。

创业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的博弈,成就也不是一劳永逸的筹码。虽是资深的创业者,黄峥还很年轻;作为新晋的现象级企业,合并后的拼好货、拼多多依旧来日方长。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2016/0808/1470646470542.jpg

科技观察线

主要关注互联网电商、O2O、手机、智能硬件、二手车、体育互联网+、创业多领域时时变...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