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剧又惹争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水煮娱

砍柴网 / 文化产业新闻 / 2016-09-17 17:51
一部宣传片炒热一部战争片,一个人的颜值撑起一部剧。战争片不再演战争,偶像剧只有偶像,究竟是为哗众取宠,还是没有内容也硬要上?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战争剧又惹争议?高颜值谍战剧又引收视狂潮?军旅题材到底怎么拍才够味儿?近日,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我的战争》,因为一部与其相关的宣传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同时,正在火热播出中的《麻雀》引发了又一轮收视狂潮。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再次引发热议,是尊重历史?还是哗众取宠?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

近日,反映抗美援朝历史的电影《我的战争》,因为一部与其相关的宣传片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一则充满争议的宣传短片让《我的战争》未映先火,这则宣传片着实演绎了一把什么是“猪一样”队友的“神助攻”。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这部宣传片中,一群老人赴韩国旅游,上车的韩国导游给大家问好,并欢迎大家第一次来首尔。而这群老人表示自己不是第一次来首尔,这群老人中有人表示“我们当年是文工团!我们当年是钢刀连!我们当年来的时候不用护照!我们当年来的时候还叫汉城!我们当年是举着红旗进汉城的!”

最后这群老人郑重其事地向韩国导游推荐了这部电影。而这样的桥段受到了一些媒体和网友的批评,引发了一些争议。

抗美援朝(韩国人称之为韩战)之于韩国人,就像解放战争之于中国,美国南北战争之于美国,都是一个民族为了选择自己民族的未来道路而进行的战争。不同的是,朝韩两国至今还处于紧张对峙的战争状态,朝鲜半岛上空依然战争阴云密布。

在此,我们并不是否认我们抗美援朝那一段历史,相反,我们更应该倡导拍摄那些能够真正反映我们先烈抛头颅、洒热血,保家卫国的那段历史影视剧,借此来反击历史虚无主义者。我们所反对的是假借历史真实来传达有毒的狭隘的民族主义精神的行为。

近年来,在影视产业突飞猛进的背景下,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产量和收视率都交出了可喜的数据,也产生了较为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成为中国电视剧创作中最为稳定的类型之一。

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是国家文化政策扶持、时代性社会心理需求、大众审美趣味变化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目前,中国军事题材电视剧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多样化格局,这种格局在近几年的创作中得到了延续:

既有《延安颂》《东方》《聂荣臻》《寻路》《陈云》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革命领袖寻路中国、开天辟地的伟业,也有《正者无敌》《血战长空》《十送红军》等抗战题材中将士们可歌可泣、保家卫国的壮举;既有《悬崖》《青盲》《借枪》等谍战剧的波云诡谲,也有《智取华山传奇》《铁道游击队》等经典重拍。

然而,艺术创新薄弱导致的简单雷同、机械复制以及粗制滥造、戏说历史等问题,则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广泛批评。军事题材电视剧在高歌猛进、意气风发之中伴随着矛盾与阵痛,成为当下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

热门军旅剧的破绽之处

1.谍战剧偶像化:《伪装者》,《麻雀》等

之前,谍战剧的确是老戏骨的天下,如柳云龙的《暗算》、孙红雷的《潜伏》、吴秀波的《黎明之前》、张嘉译《借枪》等。也许是去年的《伪装者》让很多出品方看到了谍战剧偶像化的可能,于是乎,今年开播的谍战剧,一个个都打起了偶像牌,老戏骨一统谍战剧江湖的“传统”,在今年被大举颠覆。

《解密》里的陈学冬、颖儿,《胭脂》中的赵丽颖、陆毅等等,有了鲜肉们的谍战剧,统统体现出“人物走路带风、偶像剧即视感”的特点。尤其是近期正在火热播出中的《麻雀》,频频引发热议。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事实上,在《潜伏》等经典谍战剧的“铺垫”之下,谍战剧热度一直高居不下,但整体质量却出现了严重的滑坡。

近年来,几乎没有谍战剧能再达到《潜伏》的高度。一部出色的谍战剧在于剧情的紧张刺激、节奏的张弛有度、悬疑的合理烧脑。

但随着小鲜肉“升值”,谍战戏越来越重视演员的颜值和粉丝效应,似乎偶像化的谍战剧,就能成为既有偶像又能造粉的“神剧”。而实际上,偶像的出现,往往成了谍战剧的软肋。

例如《麻雀》,尽管颜值在线《麻雀》的首播成绩并不是特别出色,其首日收视率为0.95%,位于同时段电视剧第五名,这个成绩并不能匹配其阵容和13亿以上的微博话题量。

从评分来看,目前《麻雀》豆瓣评分7.3,对于这样一部剧来说,明显证明了其质量上的差强人意。开场的舞厅耍帅到医院的自制炸药,很多网友批评这是李易峰的个人秀,有着较大的耍帅成分。

也有些网友质疑,谍战剧仍然是青春偶像上演谈情说爱的言情片。对于许多谍战剧而言,的确存在过分强调情感部分,而忽略了人性和人物本身的内心戏份。

例如《伪装者》同样是由偶像出现,但是正是因为其人物内心情感戏份出众,剧情紧凑有料让其大受好评。而相比之下,智商下线的《解密》,只是妄图通过偶像自带的粉丝撑起一部谍战剧,最终只能变成片方、宣发方的自我催眠和意淫。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其实偶像化的谍战剧本身没有错,而要想成功突围,剧本和演技仍然要重于偶像本身,如何让偶像和谍战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偶像谍战剧”真正的挑战。

2.泛娱乐化:《特种兵之火凤凰》

2013年热播的《特种兵之火凤凰》被网友誉为中国版的《霹雳娇娃》,网络点击量超过2亿。

然而,剧中女兵忙与教官谈恋爱,吵架成家常便饭,性感衣着随时出现,种种“泛娱乐化”的做法,极大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和反思。女兵们头顶书、腿夹纸,观众们的心也凌乱了,大量吐槽也随之而来,“这是女兵训练吗?“天上人间”岗前培训吧?”

虽然训练过程中军花们都被裹得像绿粽子一样,但到了晚上休息时间,军花们便可穿上贴身绿T和黑色超短裤,将玲珑曲线尽情毕露,而一双双长腿更是足够提起男观众们的强烈兴趣。此外,在实战过程中,军花们亦会见缝插针地穿上睡袍、黑丝袜,一面与敌人打斗,一面把男观众诱惑得口水直流。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真正优秀的“新军事题材电视剧”,不应该靠噱头吸引观众,更不应该靠虚构离奇的故事或女演员的性感漂亮提高收视率。以牺牲“新军事题材电视剧”的真实性和艺术性为代价,过于追求商业价值和市场效应的做法,低估了广大观众的鉴赏力和欣赏水平,未来的路只会越走越窄。

3.草根传奇化,去英雄化:《民兵葛二蛋》《厨子戏子痞子》等

近年来抗战题材出现以《民兵葛二蛋》《永不磨灭的番号》《谁是真英雄》《火线三兄弟》等为代表的民间视角的草根传奇热播。

事实上,中国军事文学、军事影视历来有传奇化叙事的传统,也培养出了中国观众偏爱传奇叙事的审美趣味,当这一传统与草根人物结合被推向了极致,为剧作突破传统正剧规范化、程式化的模式提供了可能。

草根英雄的幽默、滑稽一面被放大,平凡怯懦、粗豪强硬、越界犯禁的真实一面也得以呈现,这些丰富立体的艺术形象对观众而言更具亲近性,英雄成长过程也更具戏剧性,自然受到观众喜爱。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作为典型代表的《厨子戏子痞子》和《民兵葛二蛋》,除了演员不错的演技外,还有演员的另类出演,极大程度的满足了大众的“审丑趣味”。

但同时也使这两部以抗日为题材的作品散发出怪异的味道——一个游手好闲、满口粗话的乡间混子不经意间成了抗日的英雄,其思想觉悟提高之快也令人称奇;举止怪异的厨子戏子和痞子摇身一变成了抗日的卧底,且个个都是身怀绝技,令日寇闻之胆寒。

这样的英雄形象除了博人一乐外,给人的感觉就剩下“好玩”了。比如《民兵葛二蛋》中,二蛋喜子躲在日本兵脚底下打情骂俏了两天,藏不住时瞬间就挖通了地道土遁而去.......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引发热议,是尊重史实,还是哗众取宠?

第三部分:尊重事实加以创新才是发展关键

军旅题材影视作品虽然层出不穷,也不断融入新时代的流行元素。在吸引关注的同时,传奇化、偶像化趋势也暴露出了明显的问题。

一些剧作无视历史事实、军事常识甚至生活常识,无限制地夸大、美化甚至神化人物的非凡本领,艰苦卓绝的战争成了无所不能、装酷耍帅的游戏

永远光鲜亮丽的士兵服装,女战士白里透红精心雕饰的面庞等脱离战争情境的恶俗审美趣味占据荧屏,使传奇变成闹剧,革命成为装饰,失去了对历史的敬畏。

当前的一些军事题材影视剧为了拍得“好看”,忽视了部队所要遵守的严明纪律。比如一些剧中的主人公不假外出、出入公共娱乐场所、开着敞篷军车兜风等等,这些都是与部队现实严重不符的,极大地损害了军队和军人的形象。当创作被跟风与复制替代,变成廉价的工业流水线生产,艺术及思想的创新则无从谈起。

不可否认的是,虽然部分“雷剧”对历史的戏说产生了负面影响,但从整体上看,当前军事剧的传播效果还是正面积极的。

军事题材电视剧不仅仅是一种娱乐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也是国家意识形态及民族文化心理的一种折射。对历史及当下进行故事讲述,完成的是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塑造。

(本文部分资料来源:光明网,解放军报,澎湃新闻,文/慕容清嘉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