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版"西游记"亮相尼泊尔荧屏 收视率创新高引关注水煮娱
尼泊尔语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7月29日在尼泊尔正式开播。图为在加德满都,当地居民在观看电视剧。萨尔波塔姆供图
当地时间7月29日晚9时,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尼泊尔语版)在尼泊尔坛城电视台正式开播,成为尼泊尔人街谈巷议的话题,也引起当地媒体的热评。《西游记》的播出表明中尼两国文化交流正不断深入。
收视率创新高,引起当地媒体广泛关注
“我早早就回到了家里,守在电视机旁,等着看电视剧《西游记》。”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市出租车司机萨纳尔对本报记者如是说。
38岁的尚蒂因为家里停电,29日晚上带着家人到邻居家观看,她告诉本报记者:“早就听说要播放尼泊尔语的中国电视剧《西游记》,我们十分期待。《西游记》故事情节通俗易懂,演技精湛,电视剧充满了中国元素,我非常喜欢。”
56岁的加亚德哈尔是政府公务员。看了《西游记》第一集后,加亚德哈尔告诉本报记者,感觉很新鲜,以前看的都是尼泊尔和印度电视剧,现在有了中国的电视剧,尼泊尔人的文化生活会更加丰富。
尼泊尔私人电视台协会数据显示,坛城电视台电视剧日常的收视率为30%左右,但《西游记》的收视率在此基础上增加了15%。该协会表示,通过观众之间的交流,几周后收视率还会提高。
连日来,尼泊尔语版《西游记》的播放在当地引起了广泛关注。尼泊尔国家新闻通讯社尼泊尔新闻局把尼泊尔语版《西游记》开播作为重要新闻推送。7月30日,尼泊尔语版《西游记》成为当地媒体的重点报道内容,尼泊尔8家媒体做了相关报道。
译介中国电视剧,一心为中尼友好做点事
开播前,主持翻译这部电视剧的尼泊尔阿尼哥协会在加德满都召开了记者招待会,进一步宣传介绍《西游记》。本报记者采访了阿尼哥协会主席萨尔波塔姆,萨尔波塔姆是尼泊尔语版《西游记》的翻译,也是中尼文化交流的积极推动者。
萨尔波塔姆2013年担任协会主席以来,主持翻译了一些有关尼中关系的文章和书籍,为尼中两国的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后来,萨尔波塔姆想译介一些面向普通大众的中国影视剧,这个想法得到协会成员的大力支持。在网上听取了尼泊尔和中国网友的意见后,萨尔波塔姆最后认为1986年版电视连续剧《西游记》最合适。因为《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的故事也跟尼泊尔有联系。另外,以该小说为蓝本拍摄的影视剧在中国很有市场,有的在国际上都有一定的影响力。
《西游记》的翻译团队包括萨尔波塔姆在内一共只有6人。因为没有剧本,萨尔波塔姆几个人就边看视频边做记录,翻译进度非常缓慢。于是,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召集在尼泊尔的中国志愿者帮忙翻译。《西游记》涉及很多佛教内容,需要仔细查阅和校对,难度非常大。其中萨尔波塔姆针对一些佛教术语采用了还原的办法,他们从中文找到对应的英文,从英文再找到对应的梵文,用尼泊尔语(尼泊尔语中有很多梵文词汇)和梵文呈现在配音中。
尼泊尔文化、旅游和民航部长波卡雷尔在《西游记》尼泊尔语版首映仪式上说,1000多年前,唐代高僧玄奘千里迢迢来到尼泊尔,在《大唐西域记》中用文字记载了蓝毗尼是释迦牟尼的诞生地。而今天,有萨尔波塔姆这样一批人在向尼泊尔民众介绍中国文化,推进两国人文交流。
加强文化交流,民心相通之路越走越宽
尼泊尔语版《西游记》最终能在当地电视台播出,萨尔波塔姆付出了很多辛劳。他负责了约60%的翻译工作,并且最后由他统稿。萨尔波塔姆说:“《西游记》的翻译工作前后共用时一年半。每天早上或晚上我定时拿出两到三个小时时间来翻译。最后定稿时还需要边看边听边改。我一共看了三遍《西游记》,其中一些地方看了不止三遍。”幸运的是,阿尼哥协会还在中国驻尼泊尔大使馆的资助下找到了专业配音演员。
萨尔波塔姆说,花费那么多时间和心血,翻译完后还是很有成就感。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尼泊尔人喜欢这部连续剧,并且这部剧能像在中国一样,不断重播。
尼泊尔官方媒体《郭尔卡报》总编辑拉玛苏对本报记者说,尼泊尔语版《西游记》的开播进一步加深了尼中文化交流,促进了两国人民的友谊,希望越来越多尼泊尔语版的中国电视节目走进尼泊尔。
拉玛苏表示,近两年来,中国大批汉语志愿者来到尼泊尔支教,中国孔子学院在这里开设汉语课堂,越来越多的尼泊尔学校自发学习汉语,每年也有很多尼泊尔留学生去中国深造。《西游记》在尼泊尔如此受欢迎,也表明尼泊尔人民渴望深入了解中国。只要尼中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深入,民心相通之路定会越走越宽广。
来源:人民日报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