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说要学习Uber的O2O创业者们该冷静一下了

新消费
2015
07/15
08:36
舍予兄
分享
评论

u=3696424532,3526860406&fm=11&gp=0

从Uber的破坏式创新,到国内某专车的低俗撕逼公关,“专车们”应该闹够了。

针对“专车”的全国性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预计将在本月内推出,据说《全国性网络约租车管理办法》将在本月推出,这也就意味着,在这之后“破坏式创新”和“培养用户习惯”的烧钱补贴大战,在国内会逐渐平息。

引发社会矛盾是Uber们无法回避的问题。

一.创业者应该搞清楚自己身处的社会环境

其实在中国,“上头的态度“非常重要,但是国内互联网圈子里的人往往对他绝口不提,这两种人一种是知而不言的老滑头,一种就是压根没意识到的了愣头青。

当大部分人在为Uber搅得曾经一度嚣张的出租车行业鸡犬不宁叫好,当神州专车公关在为撕逼+发专车卷的营销行为得意洋洋时,似乎所有人都忘记了,我们身处在一个以“求稳”为发展文化的环境当中,一切都以不激化社会矛盾为先,“互联网+”虽然是国家战略,但Uber们让传统的出租车监管失效,使得经营牌照变成一纸空文。在这场冲击中,有人欢欣鼓舞,有人举牌哭泣,最后这个烂摊子会让谁来收拾,答案不言而喻。

二.工具属性+烧钱补贴,“破坏性创新”本质上不是创新

“破坏式创新”是国内互联网创业圈子,尤其是O2O圈子最常说的一个词,(有部分互联网人,说起传统经济都是咬牙切齿的,对传统行业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创新有破坏性吗?互联网时代的资本狼群,坚信一套圈内的成功逻辑:通过技术创新颠覆市场,快速扩张,垄断市场,建立规则排挤竞争对手,并对曾经奉为上帝的用户雁过拔毛。哈佛大学教授克里斯坦森把这种创新称为“破坏性创新”。读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当年鸦片战争爆发前,洋鬼子也是用这一招搞垮了自然经济,这种破坏仅仅是零和效应,或者更糟。

为什么我会不看好Uber和国内的这些“专车”们,资本逐利的破坏性,挂上“创新”“创业”“互联网”之后,一切就堂而皇之起来。但是,这一类O2O服务的,依然脱离不了工具属性,本质上,如果没有补贴行为,那么无论从服务专业程度还是安全角度,“专车们”大部分不能提供比出租车更完善的商业服务。

三.移动支付和LBS确实部分锁死了国内O2O创新

O2O创业者似乎陷入到一个奇怪的循环中,过去,中国互联网界曾有一个众所周知的经典问题:VC决定是否投资前,最喜欢问创业者的一个问题是“假如BAT要做,你怎么办”?事实上,在国内BAT已经设置了很多壁垒,这些壁垒已经确保他们无惧一般的小公司做大动摇自身的地位。

布局移动支付了和LBS是巨头们设下的最强大的壁垒,这一切就好像《三体》中智子利用干扰物理学锁死了人类科技发展一样。这也是造成了,国内大部分O2O创业者,只敢拿服务业开刀,美其名曰“颠覆传统,创造需求!”

事实上,创业者要思考的问题,根本不应该是“假如腾讯进入了要怎么办?“你的项目根本没有完美到吸引巨头模仿的程度,很多创业者自己对项目所在的行业都没有吃透,谈何改变?创业者应该想清楚是下面的问题

这个行业的痛点,是否真的有想象的那么大,需要互联网介入?利用补贴和新鲜感让用户初次安装后,他们会持续使用或消费吗?项目是否有社会价值. 能不能得到上层建筑和社会公众的认可。(这点很多创业者往往意识不到)

四.崇尚“破坏创新“的创业者难以走远

今年以来,各式各样的上门服务犹如雨后春笋一样来了又走,大数据,云计算,用户需求,颠覆XXX,改变XXX被挂在嘴边。但如果深究下来,你就会发现,大部分其实模式仅仅是想做个网络中介罢了,很少有人钻研其中潜藏的政策及法律风险,我们举个例子,目前被曝光的某上门O2O产品被不法分子利用,上门按摩涉黄,团队却以培养用户为由,推卸和拖延监管责任,上一个这样玩红线的创业者叫做王欣,线下服务业的水有多深?团队本身对于自己所在行业都没有吃透,谈何改变?

这种无价值的O2O公司创业者的特征

出身BAT或其他大型互联网公司项目模式照搬国外投身O2O,热衷靠VC烧钱补贴时刻准备把自己卖了产品没有社会价值

结语:

如果真的有创新存在,那么,绝对不在现在国内大部分O2O领域,之前有朋友形容目前国内是“大跃进式“的创业,我觉得事实也许更加可怕,简直可以说是”散户“型的创业者,之前股市的起伏,很大程度上预示了这波O2O创业潮的未来,中国的互联网生态圈,历来都被BAT牢牢把持着,如果未来真的会出现一家强有力的第四极,那一定是在更具有价值的硬件科技领域,而不是O2O。

一个坚定的悲观主义者,写在资本的冬天来临以前。

THE END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击这里 寻求合作
uber o2o 创业 专车 互联网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砍柴网的观点和立场。

相关热点

最新文章

相关推荐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