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嘉榔 个人微信号:wo8013520
最近,王小川很高调,几乎把搜狐的财报会发布变成了搜狗的业绩表彰会,在“中国用户量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之后,搜狗又给自己贴了几个标签:PC端第三、移动App第二,而因为宣称移动搜索第二,搜狗也招来了神马搜索“自吹自擂”的吐槽。
尽管对外总是努力表现为一个简单的理工男,但王小川这个人并不简单。他的几乎整个职业生涯,青春最好的一段时光,都是在搜狐-搜狗度过的,这家公司成就了他,经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升迁,27岁成为搜狐最年轻的副总裁,32岁执掌搜狗,可谓少年得意。
但某种程度上搜狐也限制了搜狗的发展。母公司并不以技术见长,当年三大门户另两家创始人都是程序员出身。当年业界嘲笑道,不上网的人都知道搜狐。两者的商业模式看起来有承接,门户都提供搜索框,但以Google为代表的第二代搜索兴起后,实际上对门户构成替代。具体到人事,据说张朝阳大方地给王小川授权,是个好老板,但不是理想状态,就像一个腾讯那样,和主业有巨大的协同效应。也错过了发展搜索的时间窗口,百度霸业已成。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搜狗一直是个千年老三的尴尬地位。这种尴尬最终也反映在王小川本人的形象定位上。IT-互联网业历来反对权威,迷恋英雄主义,仅仅拥有高位,并不能受人尊敬,必须有响当当的作品,求伯君的WPS、张小龙的foxmail等等。《天龙八部》里段家贵为皇室,武林人士是不服的,必须亲自出手打服。这正是武侠和IT业的伟大之处。
但王小川能拿得出手的作品,只有一个输入法。放在1980、90年代,价值也许更大。尽管追封一个“三级火箭”理论,理论上可以自洽,但实践中第二级火箭的浏览器,并没有提供足够的动力,有点像“中国统计学”,往往好事除三,坏事乘三,才是真相。
尽管如此,王小川熟知业界文化,想要与其职位相称的名声,就只能在百度百科里突出学生时代的事迹。他当年无疑是“别人家的孩子”,但另一方面,也让人生出仲永之叹。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创业者更是如此。古代中国的农耕文明,继承制度是长子守业,而游牧民族更多是幼子守业,长子则配置在进攻的前翼,就分别反映了保守和进取的战略。王小川也逐渐转向扩大个人对搜狗的控制权,而不是搜狗在业界的地位。周鸿祎竞购搜狗退出后,毒舌王小川格局小,只知道“守着一亩三分地”。
于是有了一度三家竞购、最终只谈腾讯的大戏。腾讯的出价未必最优,业务上协同效应也较弱,但腾讯能接受的条件,可以给王小川最大的自由度。
不协调就来了。王小川做搜狗的第一天,就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经理人或者内部创业,不可能有外部创业那么大的自由度。作为补偿,从母体获得外部创业难得的各种资源。必须做出取舍,不能兼得。
这个问题,在改开后第一代的创业者更严重。当时已经有辞职下海的自由,但各种优质资源仍然为国有机构掌控。如果想要这些资源,就只能像老柳一样,“大环境改造不了,你就努力去改造小环境,小环境还改造不了,你就好好去适应环境,等待改造的机会。”
某著名相亲节目,备受诟病的一点,很多女嘉宾言下之意,又想被包养,又想要自由。职业女性和家庭妇女都是个人选择,没有高下之分。关键是只能选一样。
王小川两个都想要,只能靠精心的策划,引入外部势力,在列强的博弈间开辟出腾挪的空间。不过是把同一个问题,从内部转到外部。周鸿祎有更大的投入的决心,但显然容不下王小川特立独行。腾讯给自由度,也给了一些资源,并购之初,王小川曾经得意,“终于做到竞争对手做不到的”,但目前来看,腾讯还是有很大的保留,这很合理,好事不能都是你的。
可能反映王小川性格深层的某种缺陷。他一直很优秀,从清华到CEO,很自然自我期许很高。但另一方面,又太顺了。王小川没有参加过中考高考,一路保送。作为78年生人,至少在他那个年代,两考是极其残酷的。虽然应试教育毁人无数,但没被毁掉的,能成长为强者。而保送多少有上面恩赐的意味。如今王小川又相当于被保送进了腾讯,十年之后,回头来看,对王小川也好,对搜狗也罢,都未必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