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得与失之间纠结并漂着观点

/ 综合 / 2014-12-05 11:42
就这样在得与失之间纠结并漂着 关于胡曼荻笔下的《美漂》及其他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每个关心中国的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面对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我注意到这样一种倾向,...

就这样在得与失之间纠结并漂着

——关于胡曼荻笔下的《美漂》及其他

中国向何处去?这是每个关心中国的人都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面对饮鸩止渴式的发展,我注意到这样一种倾向,即几十年来的中国正在从一个极端滑向另一个极端。过去是为了乌托邦而否定现在,如今则是因为急功近利只顾现在而不见未来。前者是为理想牺牲现实,为未来丢掉现在;后者则是为现实牺牲理想,为现在丢掉未来。

话虽如此,不过事情还没有那么糟糕。毕竟,这片土地上有梦想的人还是大有人在。至少我周围聚集着不少这样的人。就在不久前,我在北京参加一个会议,其中一个为大家所热议的话题就是“中国梦”。中国人可以大张旗鼓地谈论他们关于时代的梦想,不得不说,这是个好兆头。正如马丁·路德·金说“我有一个梦想”,在中国谈中国梦的人不是在做梦,而是在表达内心最真实的主张。

有关中国梦的环节让我想起此前不久在美国旅行时看到的一份有关美国梦的民调结果。据《今日美国》报道,24%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实现了美国梦,40%的人相信自己能够实现美国梦。虽然我不知道相同的问卷在中国会得出一个怎样的比例,但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是美国梦,还是中国梦,它既是国家的梦想,更是个人的梦想。而国家的价值,正在于提供一种秩序,使身处其中的个人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

你有什么中国梦?我曾经在网上做过一个简短的询问。多数人的回答是希望自己能够生活在一个有尊严的国家,而且能够实现自己的平凡的愿望。也有人给我这样留言,“我的中国梦就是在中国多赚点钱,能够早日移民美国实现美国梦”。这不是简单的自我解嘲,而是许多人的真实想法。“别我长城,抵美湖区”,在芝加哥的华人博物馆楼梯的拐角,我看到这样几个字。在那里,我不只看到了美漂的艰辛,也听到了他们发自内心的声音。那一刻,四周都安静下来。

2012年11月初,我在美国观摩大选。在费城的一个子夜时分,与胡曼荻(原名胡喜梅)有过一面之缘。当时我正站在费城独立宫和宪法中心的草坪上,感慨美国的诞生。一阵寒喧之后,她开着车,载着我在费城简单地转了一圈。胡曼荻是我原先工作单位的同事,不过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她正好离开。其后,偶尔听到同事提到她的名字。在我并不清晰的印象中,她出国了。先是新加坡,然后是到了美国,做起了美漂。

那天晚上,我印象最深的是胡曼荻在谈到美漂生活时发出的一声叹息,“怎么说呢,现在国内也不错……”也许,这只是不经意的一叹,却被我捕捉到了。我不知道这位在费城打拼的中国女人是在叹息自己曾经的抉择,还是叹息笔底人物的命运。这一点,我自己也是深有体会。当年刚到欧洲没多久,我便想着回国,我觉得时间在中国一边,我觉得我生命的激情都在那片土地上,尽管那里还有许多事情都不尽人意。

在国外,你或许可以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你却远离了内心世界的中心——中国,而且这是一个正在苦难中洗心革面以求自新,同时有着无数机遇的中国。这样的时候,你很难断定自己远走他国究竟是得乐园还是失乐园。这种纠结正是许多美漂、英漂、法漂的共同心境。正如英籍华裔女作家韩素音说的一样,“我的一生将永远在两个相反的方向之间奔跑:离开爱,奔向爱;离开中国,奔向中国。”

说说我眼中的小说。和许多人一样,我也是个有着一沓子梦想的人。这些年,有的已经完成,有的尚未着手。曾经与某电视台的主持人聊天,她说“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小说梦”。我算得上是一个吧。每天晚上,我都会做漫长的梦,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交织,一环扣一环。如果都记录下来,就是一篇篇小说、一部部电影了。我也曾经在不同的场合告诉别人——其实是在提醒自己——写一部好的小说也是我一生中的最大的梦想。有时候甚至觉得平生所有积累与辛劳,都为将来能够写这样一部小说,在那里我找回了自己,和这个世界平起平坐。

平起平坐?是的,不但要平起平坐,而且只要平起平坐。与其说这是透着一股傲慢劲儿,不如说它所体现的更多是节制与谦卑。这其实也关系到我对小说的理解。我不太喜欢小说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之类的鬼话,因为事实上它们须臾不可分离。我也不认同作家因为手中有笔,便可以充当上帝的角色。他必须是个谦卑的记录者,他应该跟着笔底人物的命运走,而不是自己在小说中生杀予夺、呼风唤雨。

还记得几年前,我看国内某部热播的电视剧,感觉编剧在这里不仅是“职业撒谎者”,还是诅咒者。因为她在现实生活中憎恶小三,于是让剧本中的小三因为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而失去生育能力。为什么要实施这样的报复?为什么在作者眼里我看不到一点仁慈?我说的仁慈绝不是肤浅地要一个光明的尾巴,而是绝大部分中国作品中或缺的一种精神。即使是你创造的人物,无论他是多么卑微,无论你有多么厌恶他,他也都是有生命的,而不是你撒豆成兵的道具。余华的小说《活着》,虽然惨烈无比,却是充满仁慈的。

不展开说了,我一事无成,却在大谈自己有关小说的主张,着实于心不安。两年前,我曾经在一周内写了十万字,但很快又停笔封存了。我只当它是一点点未来写作的素材,至于什么时候完成,恐怕是遥遥无期了。不过我相信,当我的笔醒来的时候,它会牵着我,诚心诚意地走。在文字面前,我是个虔诚的圣徒,我一生只听从它的摆布。

从流漂荡,任意东西。拉拉杂杂,说了许多本书以外的话。就此搁笔吧。愿胡曼荻带回来的美漂故事,能给那些远走异国他乡的人,激起一些内心的共鸣。也抱歉我从美国回来的这些天,一直忙碌于积压的一些事情,让这篇小序一拖再拖。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生活在现实的小说之中,最要紧的,还是带着心底的诚实与自由,做好自己生活里的主人公。(作者熊培云)

小说梗概

离开自己的祖国就意味这一切重新开始,漂泊流离。美国虽然美丽,但美漂生涯却使一群离开祖国的精英们沉浮而没有归宿感。

姬韶逦南开外文系毕业,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工作一年期间,偶遇后来成为她美国干妈的凯瑟琳女士,并在其帮助下,获得全额奖学金到远渡重洋来美国宾大留学读法律,拿到法学博士后进入纽约的福克斯律师楼任职律师。好朋友卢怡驾车帮她从费城搬家到纽约。

在纽约期间,姬韶逦意外遇到陛德,他出生优越,在哈佛大学就读本科,主修政治学,副修中文,然后进宾大法学院获得法律博士,但是不喜欢做律师,毕业后到中国北大学中文,和姬韶逦有一面之缘。在美国两人意外重逢并再见钟情,从此情路曲折。其父亲有种族偏见,反对他和韶逦交往。因感情和事业种种原因,韶逦一年后辞去律师楼工作,回到费城开办自己的律师楼,做移民法律师。

卢怡是姬韶逦的南开同班同学,在美国取得MBA后,开始在世贸中心的一家公司工作。章杨是清华大学才子,曾是卢怡的初恋男友,两人因误会而分手。卢怡偶遇丈夫理查 Richard,两人在纽约相遇相恋,后举行了一场豪门婚宴,并在九一一那天诞下自己的宝宝。

章杨后为弥补遗憾,追逐卢怡到新泽西一所不入流大学读博士,但意外和印度裔导师冲突,险些有牢狱之灾。毕业后找到工作,对卢怡灰心后,章杨为报复卢怡,和北大中文系才女杨美琪网恋并闪婚。杨美琪来到美国后,感到孤独,偶进一份美国华文报纸做临时工,开始觉得在美国安顿下来。但是章杨因在海关做翻译时目击一对持探亲签证的中国夫妇被拒绝入境,对美国深恶痛绝。在拿到绿卡后,马上开家庭派队宣布回国发展。杨美琪已经怀孕,虽然无奈,但是支持丈夫的选择。

上官晓芸是姬韶逦宾大校友,攻读生物博士,她在宾大期间结识数学博士王海波,两人在宾大相遇相恋,在费城市政府婚姻处由法官证婚。上官毕业后进入美国一间药公司工作,王海波毕业后找到一份助教工作。他们在申请绿卡方面,得到韶逦鼎力相助。

在姬韶逦移民律师生涯中,她用移民法律知识,帮助同胞华裔获得绿卡,并目睹了很多华裔在美国的移民故事,有喜有愁,实践了在美华裔取得美国绿卡的种种途径。

一场九一一,视觉冲击心灵震撼,卢怡的同事好友赛瑞命丧世贸大厦。在灾难面前,生命如此脆弱,所有的漂泊和感情纠纷似乎都过于渺小。

姬韶逦在美国如果解决自己的身份问题,如果让自己的感情之树生出芬芳,如何又帮助自己的好友们在美国拿到绿卡而立足,美国移民生活的风风雨雨如何影响她和朋友们在美国的情感和经历,这些华裔精英在美国的金融风暴和大经济萧条中又有怎样的经历和遭遇呢?一切尽在这部跨越千禧的堪称美国“平凡的世界”的长篇小说中。

胡曼荻,美籍华裔,本名胡喜梅,自幼熟读《红楼梦》,文风受之影响而婉约精雅,且知性大方。其毕业自南开大学,曾供职天津日报,于新加坡出版散文集《中国女孩》和纪实报告《目击中国经济》,现旅居美国,其夫君为美国律师丹纽·柯恩博士。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


阅读延展



最新快报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