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和雷军的10亿豪赌谁能笑到最后观点
今年的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注定比往年好看,因为现场发生了一场看似意外实则意内的对赌。
被誉为两代营销高手、两个经济模式代表人物的董明珠和雷军,现场下了一场更大的赌。雷军说:“我5年后要超过你。”董明珠说:“不可能。”雷军:“全国人民作证,5年之内,如果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总输我1块钱就行。”董明珠:“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1个亿,我跟你赌10个亿。”
所谓“更大的赌”,是因为就在一年前的CCTV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王健林和马云在同一个地方已经打过“世纪之赌”。马云认为到2020年电商将取代实体零售占市场的50%,王健林认为不可能,双方约定赌注1亿元,谁输了给对方1个亿。但是峰回路转,就在今年“央视财经论坛围炉夜话”的现场,王健林表示跟马云对赌纯粹是个玩笑。不仅如此,他还表示“我们两个很快有一个合作”,给人王健林已经投降认输的感觉。
董雷之赌看起来更像CCTV“别有用心”的安排。两个营销高手,一个实体经济的代表人物,一个虚拟经济的代表人物;一个工业精神时代的代表企业,一个互联网时代的代表企业。旁边还站着两个“世纪之赌”的旁观者,显然,这是一场导演出来的大戏。要不然,CCTV不会给这个环节长达20几分钟的镜头。
以下是董雷二人的主要观点:
董明珠:
“我想问雷军,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吗?”
“假如我和马云合作,那天下岂不是格力的?”
“有一个微笑曲线,抓技术,抓营销,抓两头,底下制造不要,但是,我能不能把微笑变成大笑呢?”
“1块钱不要在这说,第一我告诉你不可能,第二要赌不是1个亿,我跟你赌10个亿。为什么呢?因为我有23年的基础,有科研创新能力,而且我们保持了传统的模式,把马总请进来,世界就属于格力。而你只有一半,不行的。”
雷军:
“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是轻资产,第一,它没有工厂,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它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采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第三,因为没有工厂,没有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研发上,放在和用户交流上。小米有4000名员工,2500人在做和用户沟通,1400人做研发。所以,它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研发和用户服务上。”
“小米发展到今天,强调专业化,做工厂的人专心做工厂,做产品的人专心做产品。”
“小米是互联网基因做消费电子的代表,它的优势在什么地方呢?第一,它和用户群最贴近,极其强调用户体验和口碑,我们为什么不做广告你呢?就是希望在这种状况下测试我们的产品和口碑。第二,它是轻模式,所以它的成长速度快……小米模式能不能战胜格力模式呢?我觉得看未来五年,请全国人民作证,如果五年之内我们的营业额击败格力的话,董总输我一块钱就行。”
网友对二人的对赌反应格外热烈,但多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情感好恶大于理性分析,但也不乏精彩。
一个网友称,刚开始,董明珠表现得有点紧张,略处下风,比如董明珠说“我想问雷军,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了,你还有销售吗?”这个假设实际上是不成立的,因为全世界的工厂不可能都关掉,所以董明珠的假设没有实际意义,因此不具有说服力。
还有网友幽默到:雷军的凡客除了衬衫做的不好,其他都很好;他的小米也是这样,除了手机做的不好,其他都很好。
我更愿意理性地看待二人的观点。我认为,董雷对赌并非王马之赌的简单翻版,内容更加丰富,甚至不乏尖锐交锋,看起来比去年那场所谓的“世纪之赌”要精彩得多、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
必须特别特别指出的是,王马之赌赌的是两种模式,董雷之赌赌的是两个企业,这一点大家一定要看清楚。虽然后者的对赌有模式之争的大背景,毕竟针对的还是两个具体的企业。一旦具体到企业身上,比单纯的模式之赌要复杂得多,因为同一种模式下,企业也有兴衰之别。这是我们无法断言谁一定胜出,谁一定失败者的原因。
目前,王马之赌王健林略处下风,董雷之争董明珠会处下风吗?我的答案是:不一定。
仔细分析不难发现,雷军“5年后超越格力”的预测有一个隐藏着的假设,那就是格力未来仍将按目前这种实体经济模式走下去。这个假设和董明珠那个“如果全世界的工厂都关掉”的假设一样不成立。因为我们看到,后面董明珠两次提到“假如我和马云合作,天下都是格力的”,这实际上已经暴露了董明珠未来的模式规划——“两条腿走路”,即:“实体店+电商”。那种认为“董明珠只是传统企业营销高手”的观念是落伍的,不要因为她是从工业精神时代走过来的,就给她贴上“顽固势力”的标签。同样,不要因为“雷军们”没有经历工业精神时代,就说他们代表了新力量。不能这样简单划分。
既然雷军的潜在假设是不成立的,那他得出5年后超过格力的理由又是什么呢?
董明珠的自信,还有一层逻辑支撑,那就是“我有强大的制造能力和雄厚的科研开发能力”。她说:“我有23年的基础,有科研创新能力,而且我们保持了传统的模式,把马总(马云)请进来,世界就属于格力。而你(指雷军)只有一半,不行的。”这意味着董明珠并不拒绝电商,只是认为对于空调这样的产品而言,电商的时代还远未到来而已。这一点,似乎可以从格力电器前三季度财报给予证明。前三季度,格力仍然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综合业绩表现高于其他家电企业,没有因为电商快速崛起而呈现颓势。
当雷军挑战董明珠尊严的时候,董明珠也表达了对雷军的蔑视。她两次提到可能和马云合作的话外之音是:要说电商,真正强大的,也不是小米而是阿里巴巴;我要寻求合作的,也不是你而是马云。
董明珠的意思是,格力一旦和阿里巴巴联手,将形成对市场的无缝隙覆盖。所谓“你只有一半”,即你根本就没有实体这一块,好比我同时拥有陆军和空军,而你只有空军。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董明珠占据一边倒的优势。对于董明珠来说,如果未来5年电商持续保持2011年以来的发展势头,作为工业精神时代的领袖型企业,格力的风险是显而易见的,毕竟,格力是“距离电商最远”的制造型企业。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未来5年电商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证券机构在分析一个企业未来是否具有成长性的时候,喜欢使用“护城河”的概念。我们不妨用这个概念套一下格力和小米。
证券机构几乎无一例外地认为格力电器已经构筑了自己的“护城河”。那么,格力的“护城河“是什么?概括起来就是:强大的品牌力,强大的产品力,强大技术研发力,强大的渠道销售力,及健康的企业机制与企业文化。这决定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至少是董明珠还在格力),格力电器仍将保持较好地发展。
有趣的是,就在董明珠和雷军打赌的第二天,即2013年12月13日,格力电器(000651)一路飙升,收盘大涨5.18%,成为近来涨幅最高的一次。这算资本市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吗?
但是,如果把“护城河”的理论套在小米身上,你会发现,在诸多竞争力要素中小米除了长于营销,实在没有可以拿得出手的优势,制造是零,销售渠道是零,甚至研发也是零。与格力电器相比,打个比方,如果格力电器是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小米看起来更像一叶随波荡漾的浮萍。
正因为小米身上缺少安全绳,导致这个企业总给人“能大起也可能大落”的担心,就是说你心里没有底,不知道这个企业会在哪一天遭遇不测,正好它的对手们实在太强大了。“眼看你起高楼,眼看你宴宾客,看眼你楼塌了”的例子比比皆是。在苹果、三星重压之下,小米这种轻资产型企业能火多久,真的没有人能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
这实际上意味着小米尚未构筑自己的“护城河”,小米的成功更像是一场时势造英雄,与2000年前后大连锁蓬勃兴起,黄光裕正好赶上了这班车有点相似。而今,大连锁已经走过它最巅峰时期,于是你看到国美落伍了。未来的小米,会成为今天的国美吗?
我更愿意站在全球的视野看互联网精神。就在中国企业唯互联网马首是瞻的时候,世界经济的“一号”角色美国,却“不合时宜”地喊出了“重振美国制造”的口号。今天中国对互联网的膜拜,与2008年之前美国对虚拟经济的推崇如出一辙。那么我们不妨假想一个问题:5年之后的中国会出现“中国式”金融危机吗?
回到正题。雷军对小米优势的总结是,“小米的盈利模式最最重要的是轻资产,第一,它没有工厂,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第二,它没有渠道,没有零售店,所以它可以采用互联网的电商直销模式。第三,因为没有工厂,没有零售店,它可以把注意力全部放在产品研发上,放在和用户交流上。”而马云对小米的总结要简单的多,只有两个字:营销。马云甚至这样说:如果23年后(指格力电器至今已存在23年)小米还存在,你才是真牛。
有趣的是,技术出身的雷军更擅长的是营销而不是技术。雷军讲营销的时候,使用的是“和用户互动”,他不愿意提“营销”二字,是怕给人留下“忽悠”的印象,毕竟,小米的“饥饿营销”形象不佳。
因此,小米的成功(姑且把目前的成就视为成功)本质上是营销的成功,和主流品牌相比,小米的最大短板是产品。以小米目前的积淀,其产品做到苹果、三星那样的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和酷派相比小米都有差距。分析人士倾向认为,雷军所谓的小米有1400人做研发,属于“雷军风格”的表达方式,好比京东刘强东的话,你无法真的相信。
撇开格力、小米两个企业不论,站在国家经济的角度看,我相信没有多少人愿意看到格力被小米超越。如果五年后小米真的超越了格力,那将是中国制造业的悲哀、实体经济的悲哀。更有人说,如果5年后小米超越格力,中国将发生2008年美国那样的金融危机,整个中国的经济基础都将动摇。
我做一个简单的预测,未来5年(到2018年),格力电器将做到至少1800亿元(预计2013年做到1160亿——1200亿元)。今年,小米营收最多300亿元,未来5年能否做到1800亿元,我给出的判断是不一定。
据说,和王健林“世纪之赌”之后,马云说了一句非常精彩的话:我输年轻人就输了。在和雷军对赌的时候,董明珠表现得同样十分自信,不过,她还是给雷军留了一些面子,她毕竟没有说“如果你赢了,中国实体经济就输了。”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