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机制流水的“欧巴”,即使没有“禁韩令”也活不久水煮娱
日前在“限韩令“的传闻影响下,导致韩国娱乐圈风声鹤唳以及市场忧心忡忡,在国内,关于限韩令也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与网民的关注。近年来,韩国娱乐产业国内过度饱和,而极度依赖中国已经是非常明显的事实。在限韩令的影响下,韩国娱乐公司几乎全线下跌,比如YG公司股价下跌7.96 %,CJE&M公司股价下跌6.85 %,JYP公司股价下跌5.4 %,韩国SM公司股价下跌5.32 % ,FNC公司股价下跌4.96 %。韩国4大娱乐公司总市值下降3615亿韩元。
明星都是工业化造星机制下推出来的标准产品
我们知道,在韩国,娱乐产业也其国家重点扶持产业,上世纪末金融危机,韩国的股市暴跌诸多银行破产之后,韩国确定“文化立国”的发展方针,将韩剧、电影等视为重要的文化软实力,也设立文化产业局、文化产业振兴院等机构,统筹影视综艺产品的制作输出,并对电视剧出口免税、建立出口奖励制度等。
所以当它整个国家都在大加扶持其娱乐文化产业的对外输出之后,其整个娱乐产业开始进化成工业化的批量制造明星的流水化体系。从细了讲,它的明星出炉是造梦工厂机制下的产物,学员们从一开始就要被分配到各种团队训练唱歌与表演等才艺,为了生存,培训生必须努力展示出自己的特点,以免被淘汰。韩国推出的流水线上的明星产品基本都具备演戏、唱歌、舞蹈方面的能力。
另外就是韩国经纪公司对艺人们有着严格的管控,定时定期实行“镜头测试”,由专业人士评估并有针对性的针对学员的相貌进行整容,另外还要对其打造基本范式:造型练身材、学舞蹈、举手投足要符合粉丝对偶像的标准模板设定,妆容要精致、服饰要新潮修身、在媒体与公众面前说话如何才能滴水不漏等。无论是宋仲基暖心的笑容,金秀贤的冷若冰霜,都是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成品。其本质就是,明星都是工业化的造星机制下推出来的标准产品。
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也积累了标准的方法论和精细化运营的产业体系,贯穿到内容制作,策划、编剧、导演、演员、前期筹备、拍摄制作、播出发行的整个体系。由于竞争激烈,播出渠道有限,所以倒逼韩国娱乐产业从业人员、娱乐内容供给端不断推陈出新,而且韩国采用边拍边播的模式,根据用户兴趣随时来设定剧情,所以能源源不断地推出下一个引发粉丝尖叫的韩剧与偶像与综艺节目模式。总体而言是培养明星和制作内容的流程成熟,更新换代快,产品不断推陈出新。
高度产业化机制下,流水线上的明星利用当前名气快速圈钱成常态
韩剧之所以被国内不少观众尤其是女性观众的追捧,也是缘于国内经济发展与女性经济的崛起,社会急剧变迁下,越来越多青少年在精神上也存在着摆脱单一文化束缚,追求自由与正常个人情感或者说YY的需求。而韩流的进入,刚好契合了这种青少年心理并适应了这种趋势。而韩国对于欧巴们完美人设的打造与其韩国本身编剧的功底,则很好的迎合了中国女性的兴趣取向,种种原因,推动了韩流在中国泛滥。
但这种机制下的产品,明星欧巴们则脆弱的不堪一击。因为将明星打造成流水线上的标准化产品,看似有很强大的产品闭环机制,与互联网产品打造规律十分相似,即基于用户需求与数据调研来打造剧情,欧巴命运和剧集设定,也要由观众对剧情的需求决定。但打造明星产品,但与互联网产品打造的方法论相比,韩国这种机制却少了一种迭代优化的规则与持续性品牌打造的思维。
从本质上看,韩国娱乐产业还是非常的浮躁,其工业化体系的背后是一将功成,万骨之枯。据悉在韩国,每年各大学电影戏剧专业的毕业生就有上千人,再加上演艺企划公司培养的大量练习生,2010年到2014年间,韩国娱乐公司共推出了102个偶像组合,更新换代特别快,在市场空间过度饱和的情况下,淘汰率之高让人惊叹,变态扭曲的背后则是,艺人被压榨到极致的一种反弹与利用当前名气快速圈钱的暴发户心态。
因为在这种机制之下,每个长腿欧巴产品出炉之后,他们深知自己火不了几年,粉丝与观众是喜新厌旧的,韩国娱乐产业工业化标准化、模板化与流水线化上的产品,新人一个接着一个不断出炉,这种机制决定了艺人的生命周期只有那么几年,几年过后,会有新的欧巴来替代,所以迅速红起来的明星需要快速利用名气快速捞钱,尤其是来中国捞钱就成了工业化体系下明星圈钱的一种浮躁的常态,所以我们看到两年前金秀贤拍《来自星星的你》火爆之后,来中国高价接了一大波广告,韩国媒体透露金秀贤一年帮老板赚了120亿韩元(约合7000万人民币),而其所属经纪公司Keyeast在1年内实现股价翻三倍的佳绩,之后迅速过气了,今年新晋撩妹男神又轮到了宋仲基,所以我们照例在各种渠道被宋仲基的代言广告狂轰滥炸。
韩国造星模式下很难沉淀可持续性的品牌 资源分配过于集中易滋生腐败
在这背后,很显然,韩国的造星模式下,我们很难看到其娱乐产业能将单个明星产品打造成一个持续性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偶像产品,看到的只是快速推出新品,淘汰旧品,一味求快的背后,却少了一种持续性经典品牌的打造能力,其娱乐产业对待明星基本是竭泽而渔的订单式创作模式,说到底,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工业体系。
另一方面,韩国娱乐造星产业的一大病态根源在于资源分配过于集中,在国内,可以通过网络新媒体与各省市电视台广泛铺开推广造势,但在韩国,推广与播出渠道主要还是依赖电视台,韩国电视媒体都垄断在三大财团——KBS、SBS和MBC的手上,而电视台垄断之后则容易产能腐败的温床,艺人的发展空间极端受制于KBS、SBS和MBC,这也导致这些强势的传播媒体可以随意封杀不听话的艺人以及产生各种潜规则。所以这导致韩国艺人压力极大,有数据显示,近9年就有30韩星自杀。
韩国娱乐流程化工业化的弊端:套路化明显,容易模仿,大众易审美疲劳
另外是,韩国娱乐产业特别强调流程化工业化,它的弊端就在于,无论是韩国电影、电视、综艺与音乐,其套路化非常明显,而在韩剧之中,多少年来,白马王子灰姑娘式煸情剧情一直未变,变的是从人物设定上这种角色形式的变化,比如男主角从外星人变为维和军人,但故事的内核基本大同小异,也就是说,在操作技巧、叙事组织、创作事理等方面已经陷入模式化与雷同化,虽说这是成熟的内容产出的标志,也是工业化体系生产的标志,但这种工业化的操作方式也让其未来陷入题材与内容越来越单一化的模式之中,随着大众的观影能力与鉴赏水平提升,很快会陷入审美疲劳。
另一方面,韩国的这些套路容易模仿,也没有什么核心竞争力,比如我们看到在国内,近年来各大影视公司投拍自制剧、综艺节目,制造国民小鲜肉,国民大叔等做的风声水起,不少国内艺人参与韩国演艺公司,赴韩接收全套“韩式培训”,不少明星也因此正式出道,至少从表面复制是相对容易的。因此韩国娱乐工业化体制不能体现一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旦被国内成功复制,很快就会超越,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韩国的编剧能力与娱乐产业的内容创意。提到这一点,相信不少人都对国内娱乐产业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但其内容创意与编剧能力依然国产烂片所不能及
在国内,游戏、小说、动漫等一些领域,产业规模,技术水准有了,知名“IP”有了,产业链资本运作能力有了,这些方面甚至都已超过韩国。但国内在娱乐节目、电影电视等娱乐产品的内容创意、故事编剧方面的能力,实在拿不出手。之所以说到编剧能力,在于对于现在中国的影视从业者来说,欠缺一种讲影视故事的逻辑与编剧模式。中国影视剧完美人设在模仿韩国,但模仿了皮毛没有拿下内涵。韩剧虽然许多剧都是男主完美人设的模式套路,但许多优质韩剧的根基则是一个故事讲的非常完整到位,有逻辑有细节与情感,这是标准化体系与优秀编剧导演带来的优势。
在国内,类似《致青春2》这种完美人设的粉丝电影上映后却遭遇了观众和影评人的疯狂吐槽,被批几乎没有任何剧情,电影的场景80%不是在家里就是在酒店,这种玩法实在违反市场规律。其本质就是国内许多导演与编剧还没有基本的编戏和讲故事的能力。
有业内人士谈到了好莱坞讲影视故事的方法,好莱坞的讲故事方式逻辑条理清晰,其模型是来源于莎士比亚的三十七个经典范本。而一个好的故事通过一套好的故事模型可以爆发出极强的震撼力。但是国内影视由于欠缺编剧能力与逻辑化的影视故事的套路与基本功,影像中不仅仅难题体现出一种强大的震撼力,甚至导致很多的优质IP到了导演手里往往逃不掉烂片的结局,我们看到所谓的九层妖塔、盗墓笔记、封神传奇之类的优质IP最终拍成烂片等影视作品不一而足。
另外在电视综艺、真人秀节目制作上,国内各大电视台从《极限挑战》到《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等等原始版权都来自韩国。有人也担心这样一来,韩国将会垄断中国电视节目的“创意权”,但本质是缘于国内缺乏娱乐内容制作能力与标准化体系。所以说,韩国值得国内借鉴的工业化体系就是流程化、标准化,它是系统建构下有明确的分工,细分的操作,标准的生产模式与编剧能力,这是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
经济地位决定文化自信: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对韩流未来发展造成潜在危机
另一方,娱乐产业也与经济发展有关,我们看到日本美国很少有中国这么大批量的哈韩粉丝,也缘于其本身一种经济上的优越感带来的文化自信。在国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未来从经济上逐步赶上之后,韩国的娱乐产业未来在中国市场也会逐渐式微。尽管韩流有值得称赞之处,但从本质上来看,其娱乐工业化体系定位是快餐,而不是经典,有业内人士表示,有层次的主流人群多数的对韩流这种低端文化免疫。虽然说,韩国娱乐公司旗下艺员有着流水线上的技巧培训,但也因流水线上批量化生产导致个性全无,这也是韩国旧偶像很容易被新欧巴快速替代的重要原因。
或者说,动用举国体制来造星继而将标准化产品推向国外,其本质就不是一种人性化的产业机制,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海外市场也具备很大的脆弱性与不确定性,比如说如果“限韩令”一旦正式颁布实行,那么不仅仅是这些年在华捞金无数的韩国艺人们“钱”途受阻,对其整个文化产业恐怕都会伤害极大。
与好莱坞竞争模式相左:韩国的造星体系其本质是内容营销,而不是技术核心竞争力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其实韩国的造星工业化体系其本质是内容营销,而不是技术核心竞争力,比如其套路化韩剧工业的制作也容易导致创意陷入枯竭,这与好莱坞的竞争模式不一样。我们知道,对娱乐产业来说,电影是质量要求最高的一个领域,好莱坞的电影作品的一个重要能力就是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增加电影的技术含金量,包括高科技特效制作电脑合成影像(CGI),3D立体视觉、写实动画工艺和最尖端的动作捕捉技术,以及真人CG技术,数字特效技术的发展强化工业系统的运作或电影本身的工业化竞争力,继而提升生产效率与影视质量。
我们看到好莱坞影片内容多见壮观场面、英雄色彩的大制作,以及我们今年看迪士尼的《奇幻森林》整部电影是由一个小男孩在支撑,整部电影都是特效炫技,都是为了解救枯竭的剧情片工业,通过特效数字科技扩展影视画面的极限,展现更强的内容吸引力和奇观美学,用数字化新科技来融入电影工业化体系之中,都能使好莱坞更占据市场的独特性,提高商业化的可预期性。
快速生产快速流通快速淘汰的模式更多是一种短视 孕育着巨大的泡沫
好莱坞的这种工业化体系之所以具备核心竞争力是因为它有全球通用的核心技术,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的电影产业都适用或值得借鉴的,而韩国的娱乐产业更多就是通过浮华的剧情包装快速打造流水线上的明星输出到国外(主要是中国),本质还是营销层面与内容层面的竞争,这种体系缺乏一定的优势门槛,极易复制,而且输出的快餐文化带来的是一种文化上的浮躁与盛行的拜金主义。
而通过快速生产快速流通快速淘汰的模式打造明星的这种工业化体系,它更多是一种短视的发展模式,工业化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明星成品,可复制率高,模式化而缺乏个性与记忆点容易被迅速淘汰,这种模式本质是迅速培养快速榨干然后推出下一款新品,加之其本身的传播媒体资源上的垄断性也容易滋生潜规则与腐败的温床。这容易孕育出巨大的危机与泡沫,也是病态的。随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文化上的自信与整体娱乐工业化体系的搭建与成熟,韩流娱乐文化产业搭建起来的虚幻繁华泡沫会很快破裂,即便没有限韩令,韩国娱乐文化也会走下坡路,当然,这也是国内娱乐产业应当引以为戒的。
【砍柴网作者介绍:王新喜 作者微信公众号:热点微评(redianweiping)】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