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耗尽,小米模式靠什么赢得未来?观点
自从小米开始从中国销量第一的位置上滑落,小米模式的红利就已经吃完了。
什么是小米模式来着?依靠互联网粉丝营销压缩营销成本,低价卖硬件,要搞内容和软件服务。要卖附加值高的周边产品,做个网络商城。在电商基础上搞小米金融,制霸产业制高点。这样似乎就可以永无止境地扩张,良性循环,助推小米作为价格屠夫扫灭国内一线大厂,如果玩到国际层面,就更有期待了。
事实的发展情况如何呢?小米的确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内外巨头措手不及。互联网营销一张牌打得好,引众厂商竞折腰。只不过小米的战略构想里最关键的一环,最终证明掉了链子——它的软件和内容服务的收入增速,并未达到期望要求。小米软件收入虽然增速不菲,2015年入账37亿,不过远未达到它期望的50-60亿的规模。当然,它的硬件方面,手机销量也没得实现上亿的预期。
尽管如此,我们仍要承认小米模式的成功性,它已经不止靠硬件销售来挣钱了。只不过硬件规模决定软件收入,也决定它究竟是怎样体量的公司。底盘越小,上层也就越弱。这方面说,小米还需要在硬件规模上努力——当下它的硬件销售只在国内属于前五。
什么影响了小米模式的顺利延续?
第一,营销方面,过分偏重于网络营销,且饥饿营销。当其竞争对手纷纷砸钱也搞价廉物美的低价机时,饥饿营销实际就没有什么魅力了。而且网络营销的规模实际受中国市场规模的限制——它至多是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玩得溜。当一线城市饱和,网络营销实际就扩展性不强了。
与此对应的是,步步高旗下的vivo和OPPO发展竞相超越小米,应用的也是一套营销战略,只不过它侧重的是无人问津的三线市场,实现了与小米营销策略的差异化竞争。两者从来不打照面,因此小米高调,步步高在闷声发大财。
步步高也可以搞一套“小米模式”如法炮制毫无问题。此时小米的处境大概就是不攻三线,自己就要被围剿的困境。只不过到现在为止,小米仍然没有做出大张旗鼓的三线实体店营销来。毕竟这需要花费大量成本。但这个决心似乎不能不下。
第二,海外市场方面,小米的确找了个谷歌副总裁帮助它打开国际市场,但是小米的先天不足就是专利权弱势。它的拿手的牌是营销,专利方面基本没什么积累。即便它声称自己的专利很多,但这也要看质量的。总之,它的海外进军很快被警惕的国际巨头卡了脖子。
比如联发科和高通的处理器授权问题,被爱立信发难,这让小米在印度市场都难以立足。更遑论知识产权卡得更严的美国和欧洲市场了。相比之下,华为中兴等却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本来就是做通信设备的,基带芯片之类的完全可以与这些巨头抗衡,作为谈判资本。
华为本身就研制了麒麟系列处理器。其手机产品在海外大卖。着实让中国人赚足了面子。甚至在用户理念上也有了很大影响——用华为,说明你奋发有为,有底蕴,而用小米的话...境界不同。当然这可以理解,小米在专利方面还需要继续积累。
再有的话,大概就是小米本身的内部问题了,它的小米5频频跳票,后续的小米和红米系列布局散乱,估计是供应链出了问题。雷军自诩是在市场找最优的组合,不过当它壮大,也就没有什么可自由选择的了。一切尽依别人,这是个其先天劣势,没有掌握核心科技,才会如此受制于人。
雷军等人把握互联网营销的风口,到当下其实已经做到了极致。今后如果想要突破,需要更多的智慧。小米不缺胆略,所谓互联网营销的核心要求就是——廉价,廉价,再廉价。极力压缩硬件成本,扩大用户规模,由此获得软件收入规模,支撑它的持续发展。
当下智能手机市场已经饱和,Q2的数据表明智能机市场基本没有增长。接下来是个血海的淘汰过程。小米其实现在立得很稳,它当然可以拿软件服务来补贴硬件,做到进一步地廉价,作为价格屠夫把价格降低到其他厂商难以承受的程度,而至于华为等主要对手,也不屑于这种营销,他们要求高端,有品。
不过小米注定了要从“发烧友”市场为主转移到“屌丝”市场为主打。这从小米的笔记本发布上就能看出来——能不能别仿苹果这么认真?它的价值观就是如此,或许已经定型了。
就小米的未来发展,可以看得出,它是依恃软件和营销来打廉价牌的。它发布小米笔记本等,搞多种经营,实际也还是对传统模式的颠覆。这方面神舟力有不及。而小米商城却不断推陈出新,搞平衡车,无人机等新东西,小米还是有发烧的情怀的。廉价+时尚或已成为小米的代名词——这是一种新奇的杀马特模式。但愿它能继续出彩。
作者:姜洪智 | 来源:iDoNews 专栏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