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次!从零起步到巅峰!他的成功岂是偶然?创投
一个人如果只是成功一次,或许可以说是机遇、天时与地利,但是,如果是连续3次从零开始,达到人生巅峰,那还会是偶然吗?或许,有些人就是天生的企业家。
褚时健就是一个传奇似的人物,关于他的报道实在是太多太多。除了“烟王”和“橙王”的美誉,褚时健还被称为“影响企业家的企业家”。
他就像一个谜,每个人都想解开。他好像做什么都能成功,从糖厂、烟厂,再到褚橙,年逾古稀连遭变故的褚时健依然在创业道路上越走越远。
揭开褚时健一路过来的创业经历,我们是否能从其中,找到一点启发?
糖厂力挽狂澜,扭亏为盈
在褚时健的干部履历表上,有一行写着:1963年—1979年,云南新平县曼蚌糖厂副厂长。那一年,褚时健35岁,一待就是16年。
曼蚌糖厂是个拥有几百人的国有企业,生产出的红糖也是紧俏品,糖渣还可以用来酿酒。厂子忙忙活活,但是一年干到头,算起账来却是每年都亏损。
褚时健上任后,就决心改变亏损的局面,他说:搞企业,必须讲效益。
他算起了成本与产出这笔账,比如一斤甘蔗能出多少糖,1斤糖要多少燃料,还有人工费、运输费等等,越计算,他就越发现生产中的大问题:高能耗,低产出。
问题找出来了,不过可并不等于就能解决。就像明明知道熬制红糖的办法还是代代相传下来的土法,耗能高,但又没有资金进行技术改造,于是成本过高导致亏损,就越没有钱进行改造,如此恶性循环下来。
不过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既然没钱,褚时健就考虑从改灶和改燃料入手,他将甘蔗渣拿来代替褐煤,充当燃料,又从其他糖厂学会引入真空蒸汽锅。那段时间,褚时健天天穿着背心短裤泡在灶火边,那股不怕吃苦的干劲,也是让其他员工侧目。
时任厂长的褚时健一家
除了工作,对员工生活他也是很上心。带领职工种菜,用废弃的红糖下脚料喂猪,甘蔗渣烤酒,河里捉鱼……
一年后,改造就已经见了成效。不仅填平了亏损,还有8万元的利润。
褚时健在那里16年,糖厂蒸蒸日上有目共睹,对于当时的新平县来说,更是了不得的大事。
红塔山无人不知,成就“烟王”
褚时健之前去了糖厂,其实是因为被划为“右派”,随着政策漂泊,直到1979年,才彻底平反。
“自由”后的褚时健选择了去玉溪卷烟厂,彼年他已51岁。
和之前的糖厂差不多,现在的卷烟厂也是濒临倒闭,褚时健也是一心想着提高厂里的效益。
除了想尽办法贷款改换机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之外,褚时健这一次还更注重管理。
他重新设计了制度,将工人工资和产量、质量挂钩起来。并实行了奖励分配机制——节约奖,他给每一箱烟定下一个消耗额,然后以节约总价值的15%拿出来分给大家,消耗越少,分的越多。有了这样的制度,员工们不仅提高了生产积极性,节约意识更是大大增强。
之后的云烟自然不必多说,红塔山成为中国名牌,为国家上缴利税数以千亿计,褚时健成了中国的烟草大王。
古稀之年入狱,励志橙扬名
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褚时健已是功成名就等待退休。只是命运无常,在71岁时,他因受贿罪锒铛入狱。
就在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他的人生就此落幕时,保外就医的褚时健又种起了橙子,他用他的行动给了人们一个答案。那时,他75岁。
种橙的周期本就很长,所有人都以为这只是褚老作为兴趣爱好玩玩,不过他可不这样想。
不仅要做大,还要做好,一开始,褚老就承包了1500亩土地,加上开发、种植等费用,连存款家借贷,他筹集了800多万元投入。
筛选老果树,补种新幼苗,施肥除虫,管理病虫害,所有事老人都亲力亲为。不仅保证了产量,橙子也是甜而不腻,果香重。
有产量自然也得有销量,除了身边熟识的亲友团购帮衬,高龄的褚老还带着老伴到各种农业展销会。2012年,互联网生鲜商品兴起,本来生活找到了褚老,开始将他的橙子引入到北上广一线城市。
后来的情况想来大家也都清楚,褚橙横扫北上广,以“励志橙”为人所熟知。
最优秀的产品经理
关于褚时健的故事,可能大家都看过许多,关于他几度登顶,更是少不了探讨。
但总而言之,我觉得他就像是一个产品经理,他对自己的产品有由衷的喜爱之情。
不论做什么,他都致力于做出最好的产品。或许,对他来说,不管做什么事,他都只是在认真的做着自己的产品。所以,三次创业,尽管产品不同,但本质上或许也只是一件事吧。从某种意义上说,褚时健一直只是个优秀的产品经理。
曾看过这么一句话,是用来形容褚时健的:“所谓英雄本色,说的是男人失意落魄时,怎样找回尊严。”
几度起落,褚老的一生,也不负这样的评价吧。
来源:品牌观察报
1.砍柴网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砍柴网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砍柴网",不尊重原创的行为砍柴网或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砍柴网编辑修改或补充。